㈠ 跪求古代山水畫和花鳥畫名作的作品名和作者名
山水畫:
《早春圖》北宋 郭熙
《廬山高圖》明 沈周
花鳥畫:
《寫生珍禽圖》五代 黃筌
《墨葡萄圖》明 徐渭
㈡ 關仝山水畫代表作是什麼
關仝傳世作品有《山豀待渡圖》及《關山行旅圖》等。《山豀待渡圖》描繪大山下水濱有人待渡,畫中大山矗立,石質堅凝,氣象壯偉荒寒,與宋人論述關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關)仝能一筆而成」(《五代名畫補遺》)的風貌相似。《關山行旅圖》畫深秋季節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簡括有力,景物高深,虛實富有變化,穿插各種人物活動,使畫面更富生活氣息。
據宋人記載,關仝不善畫人物,畫中人物多請胡翼代為繪制。胡翼,字鵬雲,五代畫家,主要活動於後梁之際,善畫佛道人物,也能畫樓台車馬,亦精於摹古。
《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畫中有其《秋山圖》《江山漁艇圖》《春山蕭寺圖》等94件。傳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圖》軸、《關山行旅圖》軸等,相傳為其所作,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㈢ 中國古代書畫有那些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北宋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風流才子唐伯虎,大師傑作,我的最愛,介紹給你
唐寅:《溪山漁隱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扇面畫選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秋山高隱圖》(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藏):
唐寅:《草屋蒲團圖軸》(遼寧省博物館藏):
唐寅:《嫦娥圖》(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唐寅:《春山伴路圖》(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函關雪薺圖》(台北博物館藏):
唐寅:《華山圖》(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藏):
唐寅:《四旬白壽山水圖》(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湖山一覽圖》(中國美術館):
唐寅:《看泉聽風圖》(南京博物館藏):
唐寅:《枯搓鵒圖》(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秋江垂釣圖》(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事茗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樹杉飛泉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王蜀宮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虛閣晚涼圖》(四川博物館藏):
㈣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
001 《洛神賦圖》002 《游春圖》003 《江帆樓閣圖》004 《明皇幸蜀圖》005 《宮苑圖》
006 《高士圖》
007 《匡廬圖》008 《雪景山水圖》
009 《關山行旅圖》
010 《山溪待渡圖》011 《秋山晚翠圖》012 《瀟湘圖》
㈤ 五代畫家關仝山水畫代表作是什麼
荊浩後梁畫家,開創北派山水畫法。作品:《匡廬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描寫廬山的景色。氣勢宏大,結構嚴謹,高遠,平遠相雜。 關仝後梁到北宋的畫家,早年師法荊浩,畫風筆簡,氣壯意長,主要以秦嶺,華山的大山巨壑為描繪對象,在北宋與李成,范寬並稱三家山水。作品:《關山行旅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山溪待渡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秋山晚翠》: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大嶺晴雲圖》:遼寧省博物館藏。原圖已被舊畫本所換,系偽摹本。 董源(?-962) 南唐山水畫家,山水以描寫江南多泥被草的山巒丘陵,風雨明晦的景色為主,風格平淡天真,用筆細長圓潤,喜用苔點和披麻皴。作品:《寒林重汀圖》: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溪岸圖》:美國私人藏。屬早期作品。《龍袖驕民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描寫節日嬉戲的景象,為小青綠山水。《洞天山堂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山圖》:上海博物館藏。《夏景山口待渡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瀟湘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溪山雪霽圖》:香港私人藏。《重溪煙藹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巨然南唐山水畫家,僧人。師承董源,工煙嵐氣象,擅用長披麻皴,山頂畫礬頭,樹木多屈曲,風格比董源雄秀奇異。作品:《秋山問道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層岩叢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干南唐畫家,後主時期的畫院學生。擅山水林木,水村漁市。作品:《江行初雪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是當時江南山水畫家流傳的最可信的作品。描寫的是江南漁村中漁民的艱辛生活。 衛賢南唐畫家。擅樓觀人物,精於界畫,曾從唐末界畫家尹繼昭學習,後轉研究吳道子筆法。作品:《高士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描寫梁鴻,孟光「舉案齊眉」的故事,原為六幅高士圖之一。
㈥ 關於山水畫的題款的詞句段
江南春.蕭瑟秋風.梨花春燕.春風楊柳萬壑積雪圖.叱吒風雲.秋山晚翠圖.覓獵圖.幽谷圖.眾山小.關山行旅圖.大展宏圖.雄鷹展翅.群鷹戲海.鐵翅金鉤.群英會(鷹).踏歌行.山鄉月色.春曲.高山村寨.秋山日暮.秋山沐雨.山谷幽居.春晚田野秀.春風一陣山水秀.妙手回春.春到山村.山水清音.故鄉無限.春江水暖圖.風波盡日依山轉.友誼常青.浩瀚江河出自小溪.九九艷陽天.萬山群峰葉初下,秋雲無影樹無聲.雁南飛.雲來雲去嶺上峰.煙雲觀瀑.溪③泊舟.秋林煙 .湖光山色.卡紙水墨.林泉鳴虎.煙雲疊嶂.雲嶺探幽.秋山蒼翠圖.江南春韻.夜靜人語稀.雲起千丈岩.村裡處處農家情.林深鳥鳴歡.山中人家.雨過飛泉圖.山中夜雨.夕陽山裡.絢麗雲霞.滿眼秋山疏雨.處處芳菲.情留此山中.小橋流水人家.流雲飛瀑.雲龍出谷.山高水窄.雨後百泉響.來去白雲間.夜幕臨江藾無聲.江灣余暉.江邊白樺.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騰蜂起.碧水長流.
㈦ 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哪個收藏的中華文物水平最高
台北故宮
最近兩岸故宮開始互相官方訪問與交流, 相關之議題也成為群眾之焦點, 大家有興趣的是台北故宮館藏偏向哪一方面呢?與北京故宮又有什麼不同呢?
當初挑選裝箱運至台灣的文物, 著重具有在中華文化延續性的文物, 也就是著重在各朝歷代的重要文物。但由於時間以及載運船隻不足, 因此大件器物大多舍棄不帶。也因此大件器物成為北京故宮的特色比如大禹治水玉山以及磁王等。
然,台北故宮帶走的器物,以當時的博物學來說, 皆多為上上等。比如:
在書畫方面, 當時記載於宣和畫譜, 石渠寶笈, 秘殿珠林 中幾乎當時所能拿到的全部的宋元以及重要繪畫皆裝運至台灣,至於有些留在宮中的,則大多為來不及清點或是在當時有爭議的書畫, 比如徽宗的聽琴圖。因此這里有漢晉以來,唐宋元明清歷代大家的書畫真跡。如王羲之、懷素、顏真卿、蘇東坡、黃庭堅、岳飛、趙構、米芾、馬遠、文徵明、唐寅、祝允枝、郎世寧、鄭板橋等人的傳世之作。
比如書法,宋代是代表了中國書法的巔峰,蘇軾, 黃庭堅, 米芾,蔡襄 這四人更是宋代書法公認最好的,可惜的是我國內博物館中能藏有一幅蘇軾, 黃庭堅, 米芾,蔡襄真跡的真的屈指可數,但台北僅米芾相關的真跡竟達78福,且件件是代表作,比如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宋 米芾《蘇太簡參政帖》,但比起台北蜀素帖又差上一截了,更遑論台北故宮珍藏的赤壁賦,寒食帖 這千年前蘇軾的真跡了。這里陳列的唐代法書也堪稱絕品,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祭侄文稿,後人將其書品列為「唐人第一,神品之首」。書聖王羲之的書法精品《快雪時晴帖》、《七月都下帖》王羲之《長風帖》王羲之《遠宦帖》王羲之《大道帖》王羲之《何如》、《奉橘》帖,個個鐵劃銀鉤,形神兼備,剛柔相 濟,更是令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繪畫當時幾乎是全部裝箱南遷,南遷中除了不重要的清代帝王的手跡,歷經宋元明清歷代珍藏的的書畫史上的代表作更是幾乎都帶去台灣了除了及少數留在宮中的,則大多為來不及清點或是在當時有爭議的書畫, 比如徽宗的聽琴圖。因此收藏於台北故宮的畫卷中有唐至清歷代名家代表作,這里收藏了中國書畫史上80%以上的代表作品。如唐代閻立本《職貢圖》等,無不價值連城。其他名家的畫作還有李公麟的《免胄圖》、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仇英的《漢宮春曉》、范寬的《溪山行旅》、郭熙的《早春圖》唐代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韓干《牧馬圖》唐人《宮樂圖》後梁荊浩《匡廬圖》關仝《秋山晚翠圖》趙岩《八達春遊圖》南唐董源《洞天山堂圖》、《龍宿郊民圖》巨然《層岩叢樹圖》、《秋山問道圖》趙干《江行初雪圖》五代人《秋林群鹿圖》、《丹楓幼鹿圖》北宋范寬《臨流獨坐圖》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宋徽宗《蠟梅山禽圖》、《文會圖》、《池塘秋晚圖》李唐《萬壑松風圖》、《江山小景圖》錢選《桃枝松鼠圖》易元吉《猴貓圖》、《枇杷猿戲圖》崔白《雙喜圖》文同《墨竹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宋人《小寒林圖》、《梅竹聚禽圖》、《江帆山市圖》金代武元直《赤壁圖》南宋牟益《擣衣圖》宋高宗《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張勝溫《梵像圖|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趙伯駒《漢宮圖》蕭照《山腰樓觀》劉松年《羅漢》馬遠《雪灘雙鷺》軸、《華燈侍宴圖》馬麟《靜聽松風圖》夏圭《溪山清遠圖》陳居中《文姬歸漢圖》宋人《岷山晴雪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折檻圖》、《秋塘雙雁圖》軸、《寒林樓觀圖》、《翠竹翎毛圖》、《如來說法圖》元代趙雍《駿馬圖》高克恭《雲橫秀嶺圖》王淵《松亭會友圖》王蒙《谷口春耕圖》方從義《神岳瓊林圖》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吳鎮《雙松圖》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一幅幅字畫筆意嚴謹工細,氣象清勁瀟灑,都是歷代書畫中的極品。
在青銅器方面, 當時選擇自兩晉、隋唐、宋、元、明、清代, 歷代王朝交替而傳下來的傳世國器以及重要史料價值的河南出土文物裝運至台灣,如世界銘文最多的青銅器毛公鼎, 世界最早的土地議合契約散氏盤,現存最多銘文的青銅編鍾宗周鍾, 春秋歷史的重要史料子犯龢鍾等,珍藏於台北故宮的青銅器機囊闊了古中國青銅時代的各類型作品, 此外如北魏太和元年的《青銅鍍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歷代的重器與金銅佛像件件都極具史料價值與歷史意義,件件是精絕的國之瑰寶。
在瓷器方面選擇在該種類中最為精美的,比如紅寶石僧帽壺就是當時最好的紅寶石宣德款瓷器, 再比如當時所能找到依據」埏埴流光」冊中記載的23件汝瓷全都帶來了台灣。所謂「天下名瓷,汝窯為魁」, 如果汝窯是瓷器中的第一的話那這件收藏於台北故宮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就是汝瓷中第一了, 因為她是現存汝磁中唯一完美無暇 幾乎看不到顯著開片的北宋汝瓷。 此外台北故宮當時著將年代較久遠的宋代五大名窯,因此五大名窯幾乎悉數都運到了台灣。而之後的元代以及明代清代希珍瓷器,比如元朝青花, 成化鬥彩, 萬曆五彩的最精美作品,所以明代官窯特別是最頂峰的永宣青花2248件絕品在台北故宮,也就是世界上永宣青花超過70%在台北故宮且件件是精品和絕品,在明瓷,台北故宮還聚珍了清宮遺藏的大量成化瓷精品。我們知道國內能藏有一件以上成化瓷器的博物館已是鳳毛麟角,但是據資料可考,台北故宮所藏成化器就達 599 件,其中鬥彩 247 件,僅以成化鬥彩雞缸杯為例,全中國也僅12件,僅台北故宮就藏有 11 件,數量之多令世人無語。除此之外,弘治604件、正德700餘件、嘉靖966件、萬曆522件等時期的官窯製品也蔚為大觀,堪稱系列,件件皆是無法以金錢計算的國寶。至於清代特別是康雍乾三代最重要的瓷器-琺琅彩瓷,現存不超過460支, 其中460件被帶到了台北故宮。這些堪稱清代瓷器中無上的菁華絕品,所以最終也被國民政府輾轉帶到台灣,然不僅琺琅彩瓷,台北所藏其它官窯質量也非常高,件件都堪稱該類典型代表,不論繪畫質量還是製作數量都不可多得,由於60年前國民政府代子的這批皇家藏瓷,另台北故宮瓷器收藏足以傲視世界其他博物館,堪稱世界第一。
器物方面(當時僅簡單分為這幾類) 著重在點集中有記載的器件, 比如乾隆欽定《西清硯譜》所收載之中華古硯正譜為二百方、另有附錄者為四十方,總計為二百四十方。超過世界現存半數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95方。或是皇宮御用珍玩(比如多寶格巧器全數藏於台北故宮), 或是具有特別難得雕刻技法(比如痕都斯坦玉器), 這是種一器一色 薄胎如蟬翅的玉器, 乾隆詩雲:「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痕都斯坦玉精品,原均集中於北京紫禁城內乾清宮暖閣內與圓明園殿座之中。乾清宮於乾隆歸政前,被一場大火燒得精光。圓明園則在八國聯軍時被毀, 因此所有現存古籍善本所提及的痕都斯坦玉精品當時幾乎全都到了台北故宮。
再者台北「故宮」珍藏善本圖書,共149514件,約50萬卷。其中原清宮皇室善本藏書,共900多部13798冊。原來放在清宮各處,其中以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最負盛名。此外尚有文淵閣《四庫全書》,文淵閣《四庫全書》:6144函36381冊,收書3451種。自然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史最重要的典籍,是七部《四庫全書》中最珍貴的一部。而藏於台北故宮的全套《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是乾隆最愛的一部書,共計463種20828卷11180冊,裝成2000函。和《宛委別藏》,系《四庫全書》編妥後,把繼續收齊到的書籍173種編成此書,這是嘉慶皇帝最真愛的書籍,更具有無上的史學價值。在善本圖書中,可以見到宋元舊塹、舊鈔,如宋本《尚書》、《周禮》,宋版歐體的《大字蓮華經》,宋道藏本《雲寶簽》,元刊本《元豐類稿》、 《宣和畫譜》、《元典章》,以及宋朝最古老的淳化、咸平年間,由杭州龍興壽所刊的《華嚴經》等。明代永樂年間中國與鄰國交往的字典《華夷譯語》,實為研究 中國古代外交史的珍貴工具。在蒙藏文書類中的《藏文甘珠》及《甘珠》等,全部用泥金寫成。至於文獻一類,共38萬件,其中包括中國近代史每一個朝代的公 文檔案,如來批與敕論,內外臣的題本與奏本,各國及外藩的國書表章,歷朝的「玉雕」、「聖訓」、「實錄」等,都是中國近代史極其珍貴的第一手史料。其中特 別珍貴的有:明太祖朱書御筆多件,清太祖本紀、清穆宗親政詔、韓國致清國國書、清國致英國法國國書、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致清帝宣統國書等等。此外還有清宮舊藏殿本藏書,共計5萬多冊,1200餘部。藏於台北故宮 「當今之世,收藏有關清內府的書,還沒有超過這個數目」。
然台北故宮藏書除了清宮舊藏之外尚有國民政府時期全中國各大圖書館珍貴藏書,如觀海堂藏書,觀海堂藏書系光緒六年(1880),楊守敬隨何如璋公使出使日本,廉價收購日本各地散出的中國古代典籍。光緒十年楊返 國時全部搬運回國。民國四年(1915),楊守敬去世,這批藏書由國民政府收購,一部分撥交松坡圖書館,另一部分儲故宮集靈囿。民國十五年(1926), 始將儲於集靈囿之15491冊書籍撥交故宮保管。這批圖書之中,宋元明清隔代刊抄本俱全,並有不少日韓版中國古籍。方誌書藏,台北故宮的方誌書藏計1652種14305冊,主要是嘉慶間為修一統志從各地徵集來的,多半是乾嘉時纂修。也有不少明刻明抄本。此外尚有」 徐庭瑤藏書」 、」 沈仲濤研易樓藏書」 和「國防部」遺贈書籍。沈仲濤藏書於1980年捐贈故宮,數量為 90種1169冊,版本較精,有宋版33部,元版17部,宋版元配補的1部,明版31部,清版4部,手稿2部,舊抄本3部。「國防部」遺贈書籍共計 1218種18047冊,最值得稱述的是地方誌書,計1100種9921冊。是當年日本侵略我國華北時,向各地徵集的,以華北各省縣志書為主,並旁及青 海、新疆、察哈爾、熱河、寧夏、綏遠各省及西藏地區,多屬目前國內不及收藏的志書。以及」前北平圖書館寄存之善本」藏書共有二〇七八五冊,輿圖五一〇幅。」共計100箱,此套藏書多為宋版元版,其中僅永樂大典就達60多冊,可謂國之重寶,彌足珍貴
此外63箱重要外交文檔也收藏在台北故宮,因此台北故宮收藏了近代幾乎所有重要條約文本,如《中俄續增條約》《伊犁條約》《馬關條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 中德通商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中法北京條約 中英北京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 中美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尼布楚條約》等外交文本。
㈧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圖片)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詞語解釋】
1.浣女:洗衣女。
2.王孫:貴族的後裔,這里指隱居的高士。
【詩文解釋】
一陣新雨過後,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嚮往長留。
【詩文賞析】
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後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境特點構成了全詩的基調。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不太明白你求圖的意思是什麼
㈨ 中國古代山水名畫有哪些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此幅全景構圖,但不突出主峰,通過環繞的松林將峰頂連成統一的整體,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表現得自然得體。全圖筆墨沉厚渾朴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表現了畫家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
宋馬遠《踏歌圖》絹本淡設色縱191.8厘米橫11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遠與同時的夏圭,號稱「馬夏」。此畫主體內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從對自然物的處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馬派「一角山」的特點。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細如弦絲的瀑布一瀉千尺,溪聲在山谷間回盪,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宋郭熙《早春圖》
宋 郭熙《早春圖》-- 此圖繪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蘇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廬山高圖》畫中山石林木渾朴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沖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台北故宮藏。
唐寅《落霞孤鶩圖》此圖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寫峻嶺、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虛實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畫垂柳,錯落有致,畫山石則濕筆長皴,勾斫相間,變化多趣。全圖景物處置洗練灑脫,墨色和悅潤澤。
唐寅 山水 欣賞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自題七絕:「錢塘景物似圍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楊柳坡平人馬歇,鸕鶿船過水風腥」。
宋 夏圭《雪堂客話圖》--- 此圖畫的是江南雪景。構圖採用「一角」的形式,筆法蒼勁渾厚,畫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線條禿筆直皴,從而使得畫面方硬奇峭、水墨蒼潤的效果。絹本,設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圖》--- 畫面柳堤回環,可以看到三層。但其疏密、遠近、直曲和穿插、點景的木橋、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豐富、生動而有變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動的白雲,與煙霧迷朦中的遠方樹林相接,加強了氣候特徵。畫柳枝的筆法勁健,密而不亂,節奏感甚強,頗得真實之美。
黃公望《溪山圖》真跡 ---《溪山圖》卻是一件保存相當完整的佳構,1347年作。畫面山巒起伏,山與水多用乾枯的淡墨輕松畫出,長長的披麻皴使山體顯得疏朗靈秀;樹木則是運用濃濃淡淡的墨筆,勾勾點點,畫得生動活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元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此圖層岩疊翠,高松小舍。山上雲霧迷朦縹緲,殿閣半露。山下小橋橫卧,林木蔥蘢,一人策杖尋幽。用筆筒勁洗煉,筆法蒼秀,設色淡雅。構圖上較繁密,山頭多置磯石,敷以淺絳色彩,正如清吳修所說:「赭色微黃畫里春,墨青墨綠染精神。」此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此圖畫葛洪攜子侄徙家於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面僅左角空出一小塊水面外,其餘各處都布滿了山石樹木,使景緻顯得格外豐茂華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疊嶂式。畫面山岩重重,樹木茂密,加上回環的流泉,曲折的山徑,營造出一個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境地。北京故宮藏。
明 文徵明《茶事圖》立軸 --- 文徵明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人物、花卉、蘭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稱,與沈周一同奠定了吳門派的基調。他的山水畫多描寫江南園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環境,景緻平和恬靜,筆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書卷氣,體現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審美愛好
明 仇英《楓溪垂釣圖》--- 此幅繪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樓閣隱現於山間的叢林和流動的雲霧中,層巒疊嶂,紅楓映掩的溪江上,著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輕舟上靜坐垂釣。畫面高嶂巨壁,丘壑深遠,筆墨健勁純熟,設色古樸,採取傳統皴、擦、點、染相結合,氣勢雄闊,景緻迷人,予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侶圖》--- 此圖繪春山吐翠、流泉飛濺的山谷內,兩位文士盤坐於臨溪的磯石上尋幽晤談的情景。圖中高嶺回聳,枯樹新枝,綻發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懸泉如練,匯入溪流,跳珠濺出,冷冷有聲。環境清雅出塵。兩位士人的侃侃而談,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上海博物館藏。
米芾《春山瑞松圖》 --- 圖中描繪雲霧掩映的山林景色,白雲滿谷,遠山聳立雲端,近處古松數株隱顯於霧氣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姿態婉然,山石以「米點皴法」,青翠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凄迷,顯示出春日潤濕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確證為米芾所作,有可能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 此作仿董北苑筆意,圖中山壑重巒,古樹高拔,蒼蒼莽莽,小橋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畫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帶皴,淡墨枯筆,干濕皴擦,整幅畫面有墨色蒼潤之感。台北故宮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詩意圖》--- 此幅是董其昌根據北宋詩人林和靖的詩意而創作的。詩為:「山水未深魚鳥少,此生還擬重移居。只應三竺溪流上,獨木為橋小結廬。」此圖又名《三竺溪流圖》。作品構圖以深遠兼平遠法,畫面設色以淺絳青綠為主調,溫潤淡冶,表現出畫家在設色山水畫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吳偉《漁樂圖》--- 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棲泊的港灣,布景簡略,近處幾塊嶙峋山石,數株偃蹇老樹,三五泊岸漁船,遠處是溟濛的峰嶺,布局豐富多變,S形的構圖,使近、中、遠三景顯得曲折起伏又虛實相生,諸景既相互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體境界開闊,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漁港之美。
清 髡殘《雲房舞鶴圖》--- 相傳雲房寺曾是仙人出沒的地方。此圖作於借雲關中,時順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畫面上溪水淙淙,松濤歌嘯,白雲飄飄,仙鶴飛舞,一隱士結茅於此,追尋仙人遺風,「憑欄無限興,傳語去尋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間勝地。構圖嚴謹,筆墨沉著渾厚,特別是濕筆皴擦更添無限幽深。
王原祁《盧鴻草堂十志圖(之一)》--- 此圖借《草堂十志圖》之名,以潑墨設色而成,運以諸家筆意。盧鴻為唐代隱士、文人,擅書法、繪畫,曾作《草堂十志圖》描寫其隱居之處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盧鴻草堂十志圖》以唐宋各家筆意擬之,圖中峰巒渾厚,林木蒼厚,筆墨細密嚴實,松秀渾然,柔中帶剛。
清 錢杜《虞山草堂步月詩意圖》--- 此圖以大密大疏之反差為特色。層層茂林,以精細的點法為之,卷雲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裝飾趣味的解索皴寫成,與空曠的天地及白牆形成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強烈對比。畫法融王蒙之繁密與文徵明之細膩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