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天發神賬碑高清圖片

天發神賬碑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12 22:05:54

1. 皇象的《天發神讖碑》這部作品體現出了什麼書法特點與特色

《天發神讖碑》立於吳天璽元年(276),立在江蘇江寧岩山,又稱為《天璽紀功頌》。碑文是皇象所書,字體非篆體也非隸,下筆基本上呈方棱形狀,收筆多作尖形,轉折之處時圓時方,字體氣勢宏偉,顯示出作者書法創作的另類意境。正像《述書賦》中所寫的那樣,廣陵之都的皇象字跡朴質古情,人們模仿時很難達到他那種境界。他的字體像龍蠖盤延,蒼勁有力。

2. <天發神讖碑>共有幾種拓本

有宋、明兩種版本
《天發神讖碑》又稱《吳天璽記功頌》,三國吳天璽元年(267)刻。吳的最後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記功。石舊在江蘇江寧天禧寺,後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石呈圓幢形.環而刻之。世傳為皇象書,但無依據。宋時原石斷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後有宋胡宗師、石豫亨、明耿定向題跋三則。清嘉慶十八年(1813)八月毀於火。

3. 歷史上的「三段碑」,真碑到底在哪

吳天璽磚

篆法東吳變幻多,記功封禪有餘波。

山陰路上沉酣久,幾許滄桑歲月磨。

磚出會稽,殘長28.5厘米、寬16厘米、厚4.7厘米,銘「天璽丙申年張休作」。天璽乃吳末帝孫皓第七紀元,即公元276年,時已西晉咸寧二年,此年號僅用六月即改元天紀。銘作篆書,字法精妙,近於同年所立之《禪國山碑》,而嚴謹處似稍過之,有蒼古勁挺、秀氣內蘊之美。

非獨有偶,近年烏程、會稽出土「天冊元年磚」、 「大中大夫磚」等,字形與《天發神讖碑》(同為天璽元年所立)相近。可證當時此種書風已在民間盛行,非必官方文字

南京總統府煦園內有塊「天發神讖碑」,亦稱「天璽紀功碑」,因為斷成三段,所以又名「三段碑」。「天發神讖碑」原碑已毀,現存的是清代兩江總督端方請名手復制而成,嵌在龍牆上,可惜只有兩段,另一段至今下落不明。
東吳末帝妄借石碑挽危局

說到「天發神讖碑」的來歷,頗為「神奇」。東吳天冊元年(276年),有人挖地,得到一塊長一尺、寬三分的白銀,上面刻有年、月;不久,又有人在吳郡的臨平湖邊,得到一塊石函,中間有一塊青白色的小石頭,長四寸,寬二寸,上面刻有「吳主作皇帝」的字樣。於是東吳後主孫皓改年號為「天璽」,並立石碑以記載四代吳主的功德,這就是「天發神讖碑」。記載六朝史料的《建康實錄》說:「縣南三十里,西接牛頭山、丹陽雲岩,東路有大蠍石,長二丈,折為三斷,此紀功之碑也……可辨者二百餘字,漫滅者五十餘字。」

三國末年,劉備創建的蜀國已經滅亡,司馬昭兒子司馬炎廢魏王,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開始擴大疆土,鞏固政權。東吳偏居江南,危在旦夕,但東吳末帝孫皓卻信賴奸臣,生活奢靡,不在政治軍事上富民強國,竟想出用些巫術占卜等手段,來支撐這占據一方的小朝廷。「天發神讖碑」碑文荒誕不已,上有「上天帝言」、「天發神讖」、「永歸大吳」等等,落款為「吳天璽元年七月己酉」。碑文假借「上天帝言」告知百姓:吳主繼承帝位,吳國統一天下是上天的旨意,想以此穩定民心,加強統治。可笑的是,才定「天冊」年號的孫皓又改年號為「天璽元年」,在位16年便換了8個年號,但這一切並未改變東吳滅亡的命運。公元280年,東吳被晉所滅。

孫皓在位時期,東吳已是內憂外患,國庫空虛。但孫皓卻濫用民力營造新宮。寶鼎二年(267年),繼位不久的孫皓在太初宮之東興建了規模龐大的昭明宮,並擴建了宮城。他詔令「二千石以下皆入山督攝伐木,又破壞諸營,大開園圃,起土山樓觀,窮極伎法,功役之費,以億萬計」。現在總統府西花園的西部,就包括在當年東吳宮城范圍內。

碑斷三截輾轉多處終被毀

「天發神讖碑」原來立於南京城南天禧寺,石刻為圓幢形,在六朝晉宋時期已斷為三段。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移到籌思亭,明朝又移至江寧府學尊經閣,歷代都受到較好保護,直到清嘉慶十年(1805年)三月,在南京孔廟的一次大火中才被毀。

「天發神讖碑」碑文雖然荒誕難讀,但其書法則獨樹一幟,其筆法及體勢可謂前無先例,後無繼者。據傳碑文是華核所編、黃象所書(另一說為蘇建)。黃象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江蘇最早的書法大家,尤其擅長篆、隸、章草等字體,其書法當時稱為「八絕」之一。黃象存世遺跡多為隸書、章草,而「天發神讖碑」碑文非篆非隸,被稱為「垂露篆」,是我國書法史上少有的由篆書向隸書轉變時期的文字,存世極少。其下筆多呈方棱,收筆多作尖形,轉折方圓並用,形象奇異雄偉,對於研究我國文字書法的發展演變歷史具有很高的價值。著名學者翁方綱、張叔未等人對此碑均有很高評價。

總督端方復制名碑附風雅

「天發神讖碑」流傳拓本很少,最早的宋拓本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另外還有羅振玉舊藏本、貴池劉聚卿藏明拓本、清雍正乾隆拓本等。總統府煦園內的「天發神讖碑」,雖是清兩江總督端方根據宋拓本重新模勒精刻而成,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生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的端方,是滿洲正白旗人,他由蔭生中舉人,遷員外郎、郎中,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直隸霸昌道,後被慈禧太後賞識,歷任陝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護理陝西巡撫、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撫、湖南總督等職,曾在兩江執政多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任江蘇巡撫,代理兩江總督,提倡改革學塾之風,將南京全城分為東南西北四區設置學校,每區10所,共40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赴日、英、德、比、瑞、奧、埃等國考察歸國後,上《歐美政治要議》書,倡導君主立憲。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端方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設學堂,辦警察,造兵艦,練陸軍,制定長江巡緝章程,通河道,拓馬路,修建貫穿南京市區的鐵路,設立國內第一所華僑學堂,籌建江南圖書館、兩江政法學堂等。應該說,端方在當時的文化與經濟建設上是有一定政績的。

據《清史稿》記載,端方非常愛好金石書畫,家中「羅列張掛,沙石並下,贗品魚目,堆滿眼簾」,但頗有「葉公好龍」之嫌。有人巧妙地將其名字嵌入一副對聯之中,描述端方十分貼切:「賣差賣缺賣厘金,端人不若是也;買書買畫買古董,方子何其多乎。」端方雖不識貨不懂行,但官居要職,地位顯赫,其屬下及江南富家自然會將古玩、珠寶、字畫、金石之類獻上,投其所好。端方倒也來者不拒,還在總督署旁開了個古玩店,明碼標價賣家裡的存貨。

據說,「天發神讖碑」的背面還刻有端方的題跋呢。

天發神讖三段缺一留遺憾

端方為何要復制天發神讖碑?現無從查考。兩江總督署的位置正是當年東吳宮城所在地,也許是端方身處故地,借物抒情吧。端方任兩江總督時正值清朝末年,革命浪潮風起雲涌,腐朽無能的滿清政府搖搖欲墜,這與孫皓當年所面臨危局頗為相似,其結局也是一樣的悲慘。

端方復制的「天發神讖碑」保存完好,與嵌於總統府煦園夕佳樓下的龍牆之中不無關系。文革時期,石碑被石灰覆蓋才倖免於難。兩塊石碑底色黝黑,字跡清淅,手筆細膩,刀法老到。

至於「三段碑」的分段有幾種說法。《善本碑貼錄》所記:碑石上段21行,行5字,詔遣一行6字,大吳一行7字,中段落17行,每行7字,下段存10行,每行3、2、1字不等。另外還有一說:首段20行,次段15行,末段29行,共存213字。上段石碑後刻胡宗師題跋,又刻有宋崇寧元年(1102年)石豫安正題字,還刻有明代嘉靖年間耿定向跋等。

但是,總統府煦園內的二段碑石尺寸均為長、寬分別為180厘米、80厘米,一塊碑文18行、另一塊16行,但有兩行已漫漶不清。碑文大部分均在這兩塊碑上,而另一塊卻至今下落不明,是藏匿於龍牆之中,還是另隱他處?這還真是個謎。

4. 天發神讖碑的鑒賞

此碑的建立與迷信有關,而碑文的書寫也很奇異。它雖是篆書,但不同於任何篆書面目,康有為曾驚嘆為「奇書驚世」。張叔未則雲「吳《天璽紀功碑》雄奇變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
其書起筆方重,有隸書筆意,轉折處則外方內圓,下垂處呈懸針狀,森森然如武庫戈戟,凌然不可侵犯。後世篆刻家對此碑很受啟發,多取此碑筆意入印。趙之謙「丁文蔚」一印便有此意味,後世認為趙之謙這方印還啟發了齊白石,從而形成了大刀闊斧、斬釘截鐵的齊派篆刻風格。
《天發神讖碑》又名《天璽紀功碑》、《紀功頌》,因斷為三段,俗名《三段碑》、《三擊碑》。清嘉慶毀於火,原拓本稀少,存世者多為翻刻本。故宮博物院藏有宋拓本。篆書,傳為皇象所書,但不能確證。碑字橫畫與直畫交接處多用折法,有隸書筆意。於《石鼓》秦篆之外,書風沉著奇偉,獨樹一幟,臨寫此碑要謹防滲入楷書筆調。----《古代碑帖鑒賞》 費聲騫
此碑書法若篆若隸,在節史上最為奇特。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曰:「予觀其書,方折盤旋以隸筆而行篆體,戈長劍利中實乃弓燥手柔。張懷靂以沉著痛快目之,良下虛也。」
近人馬宗霍《書林藻鑒》中評:「以秦隸之方,參周籀之圓,勢險而局寬,鋒廉而韻厚,將陷復出.若郁還伸。此則東都諸石,猶當遜其瑰偉。即此竺瘍,是以陵轢上國。徒以壁壘太峻,攀者卻步。故嗣音少耳。」
不管從用筆上還是從書風上,在書史上確實獨一無二的。其書體無疑屬篆書,但它的用筆卻不是篆法.也不同於隸法。所謂橫用豎起法,豎用橫起法,橫則);起方收,如主橫,則起筆先用撇起法,然後提筆,回到近發筆處,下按後右行。而豎多作懸針法,左右二豎,圓縱之筆,收筆也均如懸針,故張廷濟喻為「如折古刀.如斷古釵」,鋒芒銳利,氣勢崢嶸。轉折均用方折法,但此折法與隸不同,是另起一筆,以豎接橫而成。行筆(除橫之外)往往先按折,然而稍稍輕提,至行筆的一分之二不到的地方,漸按漸行,然後鋒芒縱出。與楷書的撇法相類。只是曲直不同。取勢上既用篆書的向法,又參入隸書的背法,但總體上卻十分協調,這是書者的高明之處。結體方正,既有隸書的寬博奇偉之氣,又有篆書上下飛動之韻,峻利昂健,極有膽力,但怪誕離奇,是以驚諸凡夫。但熟視細察之後,總覺得其用筆的方式和結構雖面目顯然,但頗多單一,並有著很重的模式化傾向,一旦進入,則往往不能自拔。張延濟以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其意味是頗深的。

5. 天發神讖碑的介紹

《天發神讖碑》又稱《吳天璽記功頌》,三國吳天璽元年(267)刻。吳的最後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記功。石舊在江蘇省南京市天禧寺,後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石呈圓幢形.環而刻之。世傳為皇象書,但無依據。宋時原石斷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後有宋胡宗師、石豫亨、明耿定向題跋三則。清嘉慶十八年(1813)八月毀於火。

6. 羅少宇書寫什麼字體,真的是天降神書,能辟邪嗎p

天發神讖碑體,又名《天璽紀功碑》,是三國時期吳國孫皓即帝位後,以天降祥瑞為由而鏨刻的一塊石碑,字體以隸書筆法入篆,氣勢雄健奇姿。經過多年研習,湖南籍書法家羅少宇將幾近失傳的三國天發神讖碑體重新挖掘出來,使其再放異彩。

7. 天發神讖碑的簡介


宋 拓三國吳刻《天發神讖碑》
拓本半開縱32.zcm,橫20.6cm
1956年家屬捐贈故宮博物院藏
《天發神讖碑》又名《天璽紀功碑》。因文字分刻三石,故又稱《三段碑》。它的書寫者是大名鼎鼎的皇象。三國吳天璽元年(276)七月立。原碑為幢形。刻於建業(今南京)天禧寺。後移置尊經閣下,清嘉慶十年(1805)三月不慎失火,此碑盡毀。有宋、明拓本,藏故宮博物院。
關於此碑有這樣一個記載:公元264年,三國吳孫皓繼帝位,由於他殘暴昏庸,政局日益不穩。276年,改元天璽。為了穩定人心,佯稱天降神讖文的輿論,以為吳國祥瑞。刻碑於一巨大的矮圓幢形石上,立於建業(今南京)天禧寺。後碑石斷為三截,故名《三截碑》。也有說此碑乃三石壘成,非是斷裂。清嘉慶十年(1805年)三月此碑毀於火災。

8. 南京總統府內夕佳樓後廊壁上鑲嵌的三段碑有何典故在書法藝術上有何價值

此碑叫「天發神讖碑」,是三國時東吳孫皓的「天璽記功碑」。因為發現時已經斷成了三段,所以又被稱為「三段碑」。該碑上的字體是由篆書向隸書演變的一種過渡體,叫「垂露體」,筆法古樸蒼潤,對中國書法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

9. 誰知道天發神讖碑釋文或集字聯

原碑(局部)
http://spdc.shnu.e.cn/1000080830/tianfa.htm
http://www.chinaart8.com/show_art.asp?art_id=2579

閱讀全文

與天發神賬碑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文字圖片男 瀏覽:284
中分中長發型圖片 瀏覽:732
圓臉發多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473
男人短頭發發型圖片 瀏覽:536
怎麼畫八爪魚簡單又好看的圖片 瀏覽:404
贊美女人的圖片 瀏覽:748
手工小貨車圖片大全 瀏覽:925
花的線條畫圖片大全 瀏覽:461
ppt怎麼把每頁圖片大小位置一樣 瀏覽:430
民國風的動漫男生圖片 瀏覽:772
怎麼做合成圖片 瀏覽:39
圖片pdf格式怎麼轉word 瀏覽:708
勤換衣服勤通風的圖片 瀏覽:63
圖片上面如何做章子廣告 瀏覽:480
優秀高中女生圖片 瀏覽:442
圖片40歲女人發型 瀏覽:948
捂眼睛耳朵的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149
怎麼將圖片轉為word背景圖 瀏覽:425
衣服穿多圖片 瀏覽:88
男孩發型的圖片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