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鮮雞煲的做法步驟圖,海鮮雞煲怎麼做好吃
海鮮雞煲的做法步驟
1. 蟹、花甲肉洗凈,蟹斬件,瀝干水備用
2. 所有調味料加水調成汁
3. 鍋大火燒紅放油放雞肉翻炒一下轉小火讓它慢慢煎出油,肉微黃
4. 轉大火放蟹花甲肉薑片沙姜翻炒沒什麼水份加料酒繼續翻炒
5. 加入調汁大火燒開轉至砂鍋
6. 中小火煮20分鍾,快好時加入蔥即可
2. 一品海鮮沙鍋的家常做法
一品海鮮沙鍋
材料
蟹柳、海參、鮑貝、墨魚、基圍蝦、龍口粉絲各150g,高湯、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紹酒各適量。
做法
1、海參改刀成長寬條,墨魚改刀成片,把海參、蟹柳、鮮貝、墨魚、基圍蝦分別焯水。
2、取沙鍋放入龍口粉絲,將以上海鮮分別碼入沙鍋成形。
3、注入高湯、紹酒燒沸,用精鹽、味精、雞精調味,撒上胡椒粉即成。
操作要領
要注意海鮮原料的新鮮度。
裝鍋時要能分清幾種原料,不要混裝。
3. 海鮮砂鍋煲的做法有哪些 海鮮砂鍋煲怎麼做好吃
用料
老豆腐 4塊
大白菜 若乾片
魚丸 幾顆
小魷魚 幾只
薺菜餛飩 幾顆
花甲 十來個
大蝦 幾個
雞蛋 一個
什錦海鮮砂鍋煲的做法
把白菜梆子墊在砂鍋底,上面放上老豆腐。中間放上魚子。加上水和油蓋蓋子煮
煮個10分鍾後加上一層厚厚的白菜。加點薑片和蒜粒
煮10分鍾後排上各種海鮮,再蓋上蓋子煮
再加上花甲和大蝦(這些不用煮太久的海鮮)蓋上蓋子煮5分鍾
最後撒上蔥花打個雞蛋蓋上蓋子。煮個一兩分鍾(時間長短在於個人喜歡雞蛋和蔥花的熟度)放點鹽再放點油就可以吃啦~
開吃了~雞蛋黃可以留出來哦
4. 沙鍋的種類有什麼
北極貝砂鍋粥 材料:北極貝、鮮蝦、冬菇、芹菜、冬菜等。 不同於廣式粥的小火慢煮,潮汕砂鍋粥的煮法完全不同:由煲制許久的老雞湯、龍骨湯代替傳統的清水煮米,選用經過特殊處理的東北「珍珠米」,水米按比例要求下鍋,砂鍋旺火滾幾分鍾後即熟。這個快速煮粥的過程就是潮汕砂鍋粥的奧秘所在,它需要不斷有人將米上下舀動,這樣可以將米的黏性拉出,從而保證了米的顆粒分明和湯的香滑可口。等粥熬得恰到火候時將北極貝的膏、鮮蝦、冬菇、冬菜、芹菜分別下鍋,海鮮直接下鍋不僅可以將其鮮味融到粥水中,同時又保留本身的嫩滑,味道鮮美無比。 適合人群:北極貝富含蛋白質、氨基酸以及多種人體所需的元素,可謂老少皆宜,不過對海鮮過敏的人就要小心了 砂鍋 老北京以"居"字為字型大小的都有單一的特色品種,砂鍋居是 以經營砂鍋白肉而享譽京城的。 砂鍋居開業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最早以經營沙鍋白肉起 家。據史料記載,白肉是當年清宮用於祭祀的上等貢品。砂鍋居店址是清室王府外的更房,每次祭祀完畢剩些供品便賞賜給更夫們,後來更夫們請來王府的廚師,用一口大砂鍋煮肉,以滿族特有的燒、燎、白煮手法作出了瓢香三百年的沙 鍋白肉。砂鍋居的師傅們將白煮的肉,因材施藝,烹制出菜 式豐富的"全豬席",炸鹿尾(引兒),燒子蓋,拌雙皮,九 轉肥腸,尤其以"下水"菜獨具特色。用砂鍋烹制出的菜軟 爛不膩,蘸調兌的佐料更濃香適口。當年,到砂鍋居吃白肉 有說辭:"日頭才出已去遲",民間有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 --過午不候",道明沙鍋菜受歡迎的景況。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沙鍋居的砂鍋菜更加豐富,除了燒、燎、 白煮的豬類菜餚外,雞、魚、蝦、蟹、參、翅、貝類都入砂 鍋靠,清湯、奶汁,葷素,其菜品種極為豐富。 此外,砂鍋 居還經營北京菜系中的宮廷菜,京風、京味十足。 餐廳環境:王府式建築風格,可同時接待人用餐,一樓以 零點為主,地下餐廳及二樓以雅座單間為主,三樓有接待住 宿業務。 特色菜:水晶肘、半雙皮、羅漢肚、沙鍋白肉、九轉肥腸、 沙鍋獅子頭…… 砂鍋三味 【原料】 豬肘肉100克、帶骨雛雞肉100克。 雞蛋60克,火腿25克、青菜心25克。醬油20克、清湯100克、蔥段15克、薑片10克、精鹽5克、味精1克、菜油100克。 【製作過程】 豬肘肉、帶骨雛雞肉均剁成。3.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開水鍋中氽過,取出放入砂鍋內。雞蛋煮熟剝去殼,沾勻醬油。放入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撈出,擺入砂鍋的四周,火腿、青菜心均切成小象眼片。砂鍋內放入清湯、紹酒、蔥段、薑片、精鹽,旺火燒開後,移至小火燉至酥爛,取出蔥段、薑片、放入火腿片、青菜心略燉。撇去浮油,放入味精,淋上雞油即成。 【特點】 肉酥爛酥香,肥而不膩。雞肉滑嫩味美,雞蛋呈玻珀色,別具一格。 「新亨沙鍋粥」 是一家以經營特色海鮮沙鍋粥為主,各種點心和火鍋為輔的特色餐飲店。本店於2000年在東莞黃江開始創業,經東莞市工商局核准注冊,並於2007年成功注冊了全國第一個「新亨沙鍋粥」商標。本店長期以綠色健康飲食為主導,堅持以誠信經營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經過多年的經營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在東南亞一帶贏得良好的聲譽。 「新亨沙鍋粥」起源於廣東揭陽倪氏家族,由倪氏祖先研製而成,已有百餘年的發展歷史。後來經過兒孫倪守能的進一步研究和反復多次試驗,將祖傳秘方與現代食物新品種融合在一起,並加以改良,形成了獨具特色文化底蘊的「新亨沙鍋粥」。經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客人品嘗,在東南亞一帶贏得眾口好評。 「新亨沙鍋粥」烹調煮粥的器具統一用沙鍋,沙鍋是最佳的煮粥器具,而沙鍋也具有保健功效和保溫功能。本店的粥均是現煮而成,選用上好優質珍珠米,採用多種配方精製而成,再加之由老母雞、大骨頭熬出的營養湯做配料,故熬出的粥是鮮美爽口、清香怡人而且營養豐富的生態綠色粥。 品嘗美味自然也要有優雅的環境,「新亨沙鍋粥」的店面裝修獨具風格,店外玻璃窗氣派的裝飾與店內簡朴優雅的擺設相互應,同時以品質、衛生的服務態度,營造出恬淡、舒適的就餐環境,讓顧客可以在這里釋放身心,靜靜地品味…… 「新亨沙鍋粥」歡迎您!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也是世界美食大國。中國人食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時代。在中國四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從商代遺址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記載了禾、麥、黍、稷、稻等農作物,而這些均是我國勞動人民煮粥的重要穀物。到了周代我國已進入了奴隸社會,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醫療飲食業也隨之改進。此時已有了煮粥的方法。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蒸谷為飯,烹谷為粥」。《說文解字》也有「黃帝初教作糜」之說。古人認為粥比飯好,一來節省二來方便,淡泊明志。節省至於今天仍然是美德,喝粥更是一種時髦的健康行為,相對於素食,喝粥要有滋味得多。 北方的粥佔了穀物糧食豐足的先機,小火慢熬出相濡以沫,臘八粥便是經典之作,用料不一,大致是用各種米,如糯米、粳米、黃米、小米、玉米、高粱米;各種豆,如赤豆、綠豆、大豆、豌豆、芸豆;各種乾果,如紅棗、花生、杏仁、核桃、百合、桂圓、蓮心、白果、松子等,再雜以蜜餞、果品、蔬菜製成。油葷甚少。南方的粥卻是生猛,尤其沿海一帶,什麼活物、雜碎都可入粥,豬牛羊、燕鮑翅、牛鞭羊寶頭頭腦腦。強勁的滋補取代了修身養性。不說不知道,潮汕地區的沙鍋粥,上下已有三千年歷史了。它的最大特點是以海鮮風味見長,是粥中的一大分支。該地的沙鍋粥,表面上捧出來是一個或大或小的煲,但實質上細節處非常講究。首先是器材,煲要選沙鍋;第二是製法,吃時要現點現煲(而廣式粥通常是早早熬好粥底的),煲粥時要不斷攪拌,以免米粘鍋底;第三是師傅,煲粥最難掌握的是火候和始終如一的完美口味,所以一個粥店最難得的是煲粥師傅的手藝。 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而且也是我國古代的網路全書。書中所說:「葯以祛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這種以葯治病、以食扶正的精闢論述,正是葯粥食療方法最早的理論基礎。 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葯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於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葯力,便是有力例證。 歷代典籍醫書關於粥食的記敘也很多,《札記》中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的記載。《普濟方》說:「米雖一物,造粥多般……治粥為身命之源,飲膳可代葯之半。」清光緒年間,黃雲鵠編寫的《粥譜》粥的品種多達247個。 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葯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由此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系,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 自古以來粥就受到養生家的重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飲食之一,尤其是葯粥預防疾病,民間早有實踐,對於經常終日飽食魚肉的人,適當喝粥,可以增加維生素,滋陰補腎,調節生理機能。 如果說在古代,粥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針對人們的健康,那麼進入現代社會,美食的范疇已大大拓寬,餐飲的概念已日新月異,人們對粥為什麼還那樣依戀、那般痴迷? 下面這一例也許可以說明其中的原因:聯合國規定的長壽地區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有百歲老人75位,而在江蘇如皋市的145萬人口中,百歲老人已達172位,90歲以上的老人更超過4000人!專家認為,這與如皋地區「二粥一飯」的獨特飲食習慣有關,如皋百歲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吃粥,因為吃粥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入,防止肥胖,有效抑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發生。 今天,即使是西方各快餐巨頭,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在美式的鋪子里賣起了中國的粥。自古至今,粥仍是中國人的最愛,粥只有立足中國才能擁有更深厚的土壤和更廣闊的空間。 1.葯粥的形成漢代名醫張仲景著成《傷寒雜病論》書中對米、葯合用有明確的敘述。如「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等方中都加有粳米。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收集了民間用穀物皮糠粥防治因維生素B缺少所致的腳氣病,羊骨粥溫補陽氣,防風粥「去四肢風」等粥方,至今仍延用。至宋朝,粥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了清代,研究葯粥的醫家和學者較多。黃雲鵠所著的《粥譜》一書使葯粥療法系統專著問世。書中記載粥方247個,是記載粥方最多的一分資料。從漢初到清末,有關記載葯粥應用的著作已有近300部,逐步形成了葯粥療法的應用體系。 2.葯粥的發展葯粥經驗方的新發展近些年來,隨著葯膳業的振興,葯粥的應用更是廣泛和普及。各地採用古粥新用或新創葯粥,均取得顯著效果。粥的社會化隨著粥的應用與推廣,認識的深入,葯粥作為一種食療的方法已從醫療走向保健,從家庭走向社會。粥的花色品種也比較豐富,而且冬夏有異,品種有別、功能不同。例如:春天吃菜粥、夏喝綠豆粥、秋吃藕粥、冬令吃羊肉等。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很多追求健康長壽的人也來學習,自製了一些葯粥服食。在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港澳地區,開設了許多葯膳廳和粥店,供應各種花色的粥品。使中國葯粥在國際社會中大放光彩,為人類健康服務。 3.葯粥的作用葯粥以中醫辨證施治為基礎,具有調節臟腑功能、驅除病邪、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是防治疾病和病後調理的好方法。因此,葯粥的作用甚大,范圍很廣。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①葯粥適應於慢性病及病後調理;②葯粥對急性病有輔助治療作用;③葯粥有預防疾病的作用;④葯粥有強身延年的作用;⑤葯粥有養顏美容的作用。 潮人自古以來每天所吃的粥,與北方人的粥不同,是一種用米較多,煮得較稠而粘的稀飯,潮語稱為「糜」,稀粥叫「滒糜」。「大躍進」時期,潮汕民間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得罪書記上興梅,得罪炊事食滒糜」。那時公共食堂的炊事員權力確是不小的。潮州糜通常都比較粘稠,稱得上「厚粥」,不像半流質的廣州粥、北方粥。鄭板橋所煮的「糊塗粥」,用潮州話來說,就是「滒飲糜」。潮汕大米粥也稱白糜。用大米混以其他糧食或食品的粥,都冠以摻入物的名稱,如番薯糜、菜糜、魚糜、肉糜,等等。這些糜,荒年可以療飢,豐年可以精心烹調為美食。 潮人煮潮州粥很講究,水米比例按要求下鍋,以沙鍋或鉎鍋旺火煮熟。當米煮熟開始爆腰時將鍋拿起,隔十多分鍾後,便成又粘又香的稀飯——即潮州粥。潮人早餐都是吃白粥,粥的稠稀程度及配吃的菜貧富不同。過去,潮汕老百姓米糧不夠吃,少吃干飯,晚餐也吃粥或三餐都吃粥的人很多,農村還常以地瓜或蔬菜切碎和米同煮,稱為番薯粥或菜粥,這樣可以節省為量。潮陽縣平原因節省柴草,午餐的粥於煮早餐時一起煮,煮後分兩缽,一為早餐,一為作午餐吃,潮陽人稱為「晾糜」。潮州粥如果下油鹽及打散的蛋類,稱為「卵糜」,下豬肉或牛肉,稱為「豬肉糜」或「牛肉糜」,下魚片則稱為「魚糜」。如果用糯米煮粥則稱為「秫米糜」。無論稠稀的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不會如飯湯那麼稀薄,這正是潮州粥的獨特之處。 沙鍋對蝦 原料:蝦二對,青椒一個,紅椒一個,粉絲二兩,菠蘿丁少許,紹酒25克,白糖20克,味精3.5克,熟豬油少許,鮮湯1000克。 做法: ①砂鍋上旺火,用油滑鍋,將蝦下鍋稍煎,烹入紹酒和薑汁,加蓋稍燜,加糖、鮮湯,加蓋燜; ②至八成熟,放入粉絲,味精,燒沸後,倒入大砂鍋內,放在微火上煨5分鍾,再移入中火燒約二三分鍾,撇去浮沫,加青、紅椒絲、味精,淋入熟豬油,原鍋上桌即可。 沙鍋栗子雞 原料:雞半隻,栗子肉八兩,姜數片,酒一湯匙,磨鼓半湯匙,芫絮二棵。鹽、糖、生油、老油各一湯匙。麻油、胡月粉適量。 做法: ①雞斬塊,滴干水; ②栗子肉放落滾水中煲約五分鍾,冷後去衣,滴干水; ③下油三湯匙,爆透栗子及姜,下雞、磨鼓爆片刻,鏟起放入煲內煮滾,慢火燜,約需四十分鍾,勾芡,放上芫絮即可。 沙鍋豆腐 【菜名】沙鍋豆腐 【所屬菜系】江蘇 【原料】嫩豆腐150克、胡蘿卜50克、菜心100克、腐竹、水發粉絲100克、味精,雞精,精鹽,紹酒,香油等。 【製作過程】豆腐切塊焯水後撈出,粉絲、腐竹泡發,胡蘿卜切塊;砂鍋內放粉絲、腐竹、胡蘿卜,在放入豆腐,加雞清湯,放入味精,精鹽,紹酒,雞精調好味後大火燒開,小火煨至入味,淋香油即成。 http://www.njpzy.com/left_6.asp( 南京品之源沙鍋有限公司) 沙鍋魚頭 沙鍋魚頭 【主料】 黑鰱魚頭1個,豆腐1塊,大白菜1/2棵,蔥,青蒜各1根,姜2片,大蒜3瓣,油3杯。 【調料】 A料:醬油2大匙。 B料:醬油2大匙,糖、米酒各1大匙,鹽1/2小匙,水6杯。 【製法】 ◆魚頭洗凈,用A料腌10分鍾。 ◆材料全部洗凈;大白菜和豆腐均切塊,大蒜支皮,青蒜切絲,蔥切段。 ◆鍋中加3杯油燒熱,放入魚頭炸至金黃色,撈出備用。 ◆倒出炸油,鍋中留3大匙油,繼續爆香段、薑片,放入魚頭,加入拌勻的B料,並加入豆腐、大折菜及一半的青蒜,待湯汁煮開,改小火煮1小時熄火,撒上剩餘的青蒜即可食用。 【提示】 由於魚頭從開始煮到熟透時間很長,因此在煮前一定要把魚頭用醬油腌過油炸,如此才能保持魚頭的完整,而且油炸可以去腥。 沙鍋雅魚 屬雅安名特產之一,是中亞高原山區特有的品種,又稱「丙穴魚」。產於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稱雅魚。魚形似鯉而鱗細如鱒,體形肥大,肉質細嫩,沙鍋雅魚為當地名菜。相傳,清代上貢慈禧,太後贊美為「龍鳳之肉」. 主原料】:雅魚1尾,約500克。 【配料】:熟雞肉,熟豬肚,熟豬舌,熟豬心,熟火腿,水發蝦米,水發魷魚,水發香菌,豆腐,雞頸骨。 【調料】:薑片,蒜片,蔥,味精,胡椒粉,鹽,紹酒,奶湯,雞化油。 【做法】: 1、將凈雅魚用鹽、紹酒腌漬一下。將雞頸骨墊在沙鍋底,在將魚放在雞頸骨上。蔥切成馬耳朵形。 2、雞肉、豬舌、心、肚、豆腐切成1.5厘米粗4厘米長的條。火腿切成薄片。連同姜、蒜、蔥、蝦米、香菌、胡椒粉、川鹽、紹酒,放入盛魚的砂鍋內,然後加上奶湯,置旺火上燒沸後,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烤1小時。 3、將水發魷魚片切成薄片,瀝干水,下入鍋中,烤2~3分鍾後,將砂鍋置盤中,淋雞化油,加入味精即成。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9%B3%B9%F8%B2%CB%C6%D7 (沙鍋菜譜網-圖片) http://d..com/rs.php?q=%C9%B3%B9%F8%D1%C5%D3%E3&tn= (關於沙鍋)
希望採納
5. 海鮮鍋家常的做法
主料:青蝦200g、魚丸100g、干豆腐100g、圓白菜300g
輔料:鮮湯適量、鹽適量、味精適量、蔥姜適量
海鮮砂鍋煲的做法
1、主輔料:青蝦、魚丸、圓白菜、干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