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聯功陷柏林時,希特勒手裡有700萬德軍可用,為何要選擇自殺
眾所周知,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裝備精良,擁有數百萬軍隊。在1939年以閃電之勢侵入波蘭,隨後英法兩國正式開始向德軍宣戰,從此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剛開始時,德國依靠坦克軍團,勢不可擋,很快就佔領了西歐的大部分國家。
當時法國修建了著名的馬其諾防線,但是沒有想到德國居然繞過防線,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攻克巴黎,幾百萬法軍投降或陣亡。
其實從兩國的訓練中,我們不難發現。德日兩國的訓練方法、手段有很大的不同?普魯士人認為,打仗是要經過訓練的,有過戰爭經驗的人才能取勝。但日本不同,日本後期的軍人大多都是從田間拉來的農民、學校里拉來的中學生,十四五歲的年紀,就要端起槍到戰場上去殺人。而希特勒認為,這700萬德軍士兵,大多是臨時拼湊的,他們沒有真正的作戰過,到戰場上也是去送死,所以它看不到任何希望,只有在蘇聯攻進柏林時,選擇自殺。
B. 有什麼關於二戰 的小游戲 或者不是太大的 單機游戲
《兄弟連:進軍30高地》
《使命召喚》系列
《榮譽勛章》系列
《戰爭地帶1942》
《突襲》全系列
《獵殺潛航》系列
《斯大林格勒》
《閃電戰2》
《軸心與同盟》
《柏林之路》
《東部前線》
《二戰坦克指揮官》
《加里世界大戰》
《鋼鐵雄心》
《太平洋英雄》
C. 二戰期間,匈牙利曾想與盟軍單獨媾和,為何最後卻失敗了
第一個就是這只是上層的計劃,沒有成功告知匈牙利民眾。二戰到了後期,軸心國已經節節敗退了,匈牙利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陣亡20萬人,還不包括傷殘人員。匈牙利攝政霍爾蒂·米克洛什與首相卡洛伊·米克洛什暗中跟盟國會晤,企圖達成和解,這個計劃只是實施了一小部分,還沒有到匈牙利的中層和下層,這個計劃就破產了,所以,這個事情只是當時的上層一個小想法而已,結果就被扼殺在搖籃里了。
匈牙利是一個美麗的國度,但在二戰的時候,匈牙利加入了德國的陣營,當然,有很多原因的。你覺得匈牙利要是從一開始就抵抗的話,結果會怎樣?
D. 英雄連東部前線
就看你安裝的東線的英雄連是哪個版本了,東線運行的最低版本是2.6.0.1,比如我安裝東線的英雄連就是2.6.0.1的。
E. 二戰游戲,德國哪些經典載具必須有
《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兄弟連》這部電視劇,可以說在無數二戰迷的心目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從該電視劇在世界各地熱播以來,連長溫斯特一時間成為了無數觀眾心目中的英雄。作為游戲廠商來說,自然不會放過這樣掙錢的好機會,從《使命的召喚》(CallofDuty)到《榮譽勛章》(MedalofHonor),每一部作品都把我們帶入那硝煙紛飛的戰場。當然,上面說的那兩部游戲並不算《兄弟連》的「真傳」,那麼,《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這個「嫡系」能不能給二戰迷一個滿意的答卷呢?從網上不斷的拋出截圖來看,許多的玩家都在期待這款游戲的到來,如今游戲已經靜靜的躺在筆者的硬碟里,OK,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溫斯特連長一起並肩作戰吧。設置完成以後,就正式開戰了,跟前段時間的《榮譽勛章》相比,《兄弟連》同樣是採用倒敘的方法,首先是在戰場上和德軍遭遇,戰友叫我們守住這塊陣地,不過德軍的虎式坦克開過來,戰友們紛紛犧牲,當然主角也跟著掛了,然後就開始了漫長的敘事(此段無法跳過)。游戲開始後,選擇了一個空降的場景,飛機被擊中,機艙中的士兵都很慌忙的跳傘,降落以後開始尋找隊友,其實這是對游戲的熟悉過程,在地面上找到自己的隊友,他們會教導你如何使用一些常用的技能,例如:F動作鍵,空格是跳躍,C蹲下等……最重要的是「V」鍵,這里強調一下,「V」鍵是整個游戲的關鍵所在,用這個鍵可以對局部戰斗作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後部署自己的隊友如何去進攻或者防守(默認是滑鼠右鍵)。也許有很多二戰迷覺得這樣很不過癮,為什麼不能端著一把湯普森沖鋒槍去沖鋒陷陣呢?其實不妨考慮一下,這樣的設定也是一件好的事情,試問,在戰場上會不會出現RAMBO?如果有,這樣的結果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死路一條。所以,進入游戲後,一定要勤用這個按鈕對整個戰局有一個了解。上面已經說到為什麼此游戲跟其他二戰射擊游戲有很大的不一樣?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真實性。不管是從人員的設定上,還是槍械的模擬程度上。在《兄弟連》中,並沒有血包的概念,死了就是死了,即使你呼喚一萬遍醫生也沒有用(好像沒有這個人員編制),所以,在戰場上切忌猛打猛沖,你的每一步行動都要對自己或者隊友負責。其次,槍械的模擬程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算太誇張),玩家不可能拿著普通的步槍當狙擊步槍用,即使有狙擊步槍,玩家也要勤加練習,才能做到百發百中。在射擊的過程中,槍械會隨著人體的自然顫動而搖擺,準星也會隨著移動,另外,槍械準星的揚角跟射擊頻率增加是成正比,換句話說,槍械的準星會跟隨射擊的頻率的快慢而增加或者減少。這就說明,以往那些二戰游戲中所有的技巧,將在這個游戲中被推翻。《戰地1942》在2002年九月《戰地1942》正式發行之前,DigitalIllusions和EA就已經在准備他們的手頭上一個超級籌碼-資料篇《戰地1942:進軍羅馬》。而事實上,他們的成就將大大超過其之前的預計。為使該作品免於流俗,開發商和發行商選擇了「給予玩家所期待的一切」的策略。具體表現在其作品集中了新的史實戰略場景,新的武器裝備。1943年,軍隊從北非基地出發,通過空中和陸地兩線登陸義大利,試圖開辟有利的新戰線。對比前作《戰地1942》,《進軍羅馬》從本質上可以說加多了一個完整的劇場。《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一款採用改良版《閃電戰》引擎開發的即時戰略游戲,該作以二戰中最具戲劇性一段時期為背景,覆蓋了1942年6月到1943年1月間的所有主要戰事。游戲主要由兩大戰役構成,在第一個戰役中,玩家要率領德軍前進。而在這一部分任務完成後,玩家就要扮演蘇聯指揮官,目標是解放城市,摧毀納粹國防軍的第6軍。與很多其它二戰主題即時戰略游戲不同,《斯大林格勒》中所有的戰事都考慮到了真實歷史中的所有主要特點,力圖最大限度的精確再現歷史實況。游戲中玩家所操作的戰爭與真實歷史沒有多達差別。「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的主要戰事,」本作開發商DTFGames的設計師PetrProhorenko說,「這場戰役是對紅軍的嚴格考驗,不過最後他們還是忘我的擊退了敵人接受了考驗。這場戰役成了紅軍最成功的一次行動。斯大林格勒結束了第三帝國的野心。我們計劃盡最大努力最為真實地再現這起事件。讓玩家也有機會加入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本作中總共有36個任務,7個隱藏任務,揭露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不為人知的秘密。精確的歷史再現讓玩家在游戲的過程中徹底了解那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游戲中的地圖都是根據軍方的戰略地圖以及當時航空拍攝拍下來的照片製作的。游戲中有150多種作戰單位,都是根據那些參加過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真正作戰單位的原型製作的。《太平洋英雄》在游戲的30關任務中,玩家將重新經歷珍珠港偷襲,隨後轉戰到中途島、珊瑚海、維克島、硫黃島和瓜達康納爾島。玩家還可以駕駛超過25架二戰真實飛機,包括GrummanF4FHellcat,F6FWildcat,theDouglasSBDDauntless,CurtissP-40Warhawk,和Chance-VoughtF4UCorsair。在玩家打穿游戲還可以解鎖新飛機,像日本零式飛機等。根據發行商,游戲可以在同一屏幕中顯示超過300架飛機,玩家可以像其他32名駕駛員下達命令,這個聽起來非常復雜,但是他們保證游戲的快速菜單將幫助玩家完成這些操作。除了以故事為主的單人戰役外,《太平洋英雄》還支持分屏和在線多人游戲。《東部前線》《東部前線》(EastFront)是一款以二戰為背景的FPS類科幻游戲。游戲的劇情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ErnstSheffer於1938年帶領一支科考隊到中國的西藏地區進行探險。他們在雪域高原發現了一種能使人起死回生的方法,而且復活後的人都具備超人的力量,能夠充當勇悍的戰士,這給科考隊以極大的震撼。不過後來發現由於死亡也使這些人喪失了服從命令的能力,這又使其很難受控制。1943的初秋,科學家ErnstSheffer作了一系列實驗,將在一次戰役中陣亡的士兵KarlStolz改造成為了一名服從命令的復活戰士。德國納粹妄圖利用這些復活戰士建立一支特戰部隊征服全世界,不過這遭到了全世界廣大抵抗的反抗。而這時作為唯一的一名復活戰士KarlStolz也加入到了反抗組織的行列。本作的場景主要設定在德國內部,具備很強的真實性。比如,倉庫、潛水艇等等。在本作中,玩家將扮演復活戰士KarlStolz,使出渾身解數與敵周旋。游戲同時融入了破壞、爆炸、偷盜等多種元素,整體感覺非常刺激。同時,本作為玩家提供了多種武器,兼具真實性與多樣性,有坦克、機槍、戰斗機,甚至還有特種兵以及超能力的實驗兵。游戲中有很多場景是要和NPC合作才能過關。游戲模式方面,除了單人模式外,也附帶有多人游戲模式。
F. 帝國師的作戰簡史
1939年9月1日:
德國入侵波蘭。作為「東普魯士」裝甲戰斗群和「肯夫」裝甲師的下屬部隊,「德意志」旗隊、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偵察營和炮兵營參與了此次戰役,而「日耳曼尼亞」旗隊則歸屬第14集團軍。
1939年10月9日:
警衛旗隊、「「德意志「旗隊、」日耳曼「旗隊、「元首」旗隊合並組建了黨衛隊特別機動師,首任師長為保羅·豪塞爾。
10月10日:波蘭投降。
1940年3月:
首次冠以武裝黨衛隊稱號。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法國。黨衛隊特別機動師主要向荷蘭的鹿特丹和芝蘭進攻。
5月12日:帝國師士兵在經過鹿特丹時誤傷了德國空降特種部隊司令斯圖登特。
1940 年6月:
所向披靡的黨衛隊特別機動師一路經比利時、法國、巴黎,一直殺到法國-西班牙邊境。
6月14日:巴黎不戰而投降。
6月17日:該師俘虜三萬法軍。
6月22日:法國停戰。
6月24日:法國正式宣布投降。
1940年7月:
作為佔領軍留駐法國。
7月19日:喬治·克普勒、保羅·豪塞爾和塞普·迪特里希三人在柏林國會大廈里舉行的祝捷會上,同獲騎士十字勛章。
1940年8月:
駐扎在法國比斯開灣附近,為「海獅計劃」進行兩棲登陸訓練。
1940年9月-11月:
駐扎於法國Vesol。
1940年12月:
特別機動師所屬「日耳曼」旗隊加入到「日耳曼」師(即後來的維京師)的編制序列中,其留下的空缺由黨衛隊「骷髏」旗隊(黨衛隊第11步兵團)填補。特別機動師短暫更名為黨衛隊「德意志」師。
1941年
1941年1月:
1月28日:師更名為黨衛隊「帝國」摩托化師。
1941年2月:
繼續留駐法國。
1941年3月:
「帝國「師調往羅馬尼亞為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做准備。
1941年4月:
4月6日:德國侵入南斯拉夫。「帝國「師軍官一級突擊隊中隊長弗里茨·克林根貝格(Fritz Klingenberg )帶著10名手下就佔領了貝爾格萊德。
4月28日:英軍在希臘投降。
1941年5月:
全師在奧地利北部的林茨(Linz)進行短期修整。不久就調往波蘭,為即將開始的巴巴羅薩行動做准備。
1941年6月: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帝國」配屬於中央集團軍群,全師總兵力19000人。
「帝國「師協助黨衛隊特別行動隊(Einsatzgruppen )於明斯克附近處死了920名波蘭猶太人。
1941年7月:
7月2日:帝國師佔領貝里西沃(Beresivo )。
7月7日:空前規模的基輔會戰開始。
7月10日:帝國師在傑斯納河(Desna )附近的葉里尼亞與蘇軍發生激戰。
7月14日:佔領高爾基(Gorki )。
1941年8月:
8月1-8日:帝國師擊退了蘇軍在葉里尼亞的反擊。
8月8-31日:撤至斯摩凌斯克修整。
1941年9月:
9月4日:帝國師攻佔索斯尼察(Sosnitza)。
9月26日:基輔戰役結束。此役德軍共俘獲66.5萬蘇軍。帝國師在戰役中頂住了蘇軍在羅姆內地域的突圍,為全殲基輔包圍圈內的蘇軍立了大功。
9月30日: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台風行動」開始。
1941年10月:
10月14日:國防軍第11步兵團編制被撤消,其成員被補充到「元首」團和「德意志」團。
10月15日:帝國師經激戰後拿下了波羅迪諾(Borodino )。
10月19日:帝國師已到達距莫斯科僅49英里的莫扎斯克(Mozhaisk )。
1941年11月:
繼續向莫斯科挺進。從入侵蘇聯以來,經歷一系列大戰的帝國師已傷亡了7000人,占其戰斗人員總數的60%。
1941年12月:
12月2日:筋疲力盡的帝國師在距莫斯科20英里的地方被蘇軍擋住。
12月5日:台風行動終止。蘇軍開始進行反攻。
1942年
1942年1月:
1月12日:帝國師在吉茲哈斯克(Gzhatsk) 擊退了蘇軍的反擊。
1月29日:「元首」團全團僅剩29人,幾乎全軍覆沒。
1942年2月-3月:
在Istra、Rusa和Rzhev一線進行防禦。1月-3月間,帝國師又傷亡了4000人。
1942年4月:
大傷元氣的帝國師大部分被調回德國和法國進行補充和修整。在法國,帝國師改編為裝甲擲彈師。帝國師仍留在蘇聯的部隊組成了「奧斯騰多夫」(Ostendorf)戰斗群,部署於Rzhev 。
4月20日:帝國師下轄的黨衛隊第11步兵團被冠以「蘭格馬克」(Langermarck )榮譽稱號。
1942年5月:
在德國修整。
1942年6月:
帝國師在德國修整。「奧斯騰多夫」戰斗群返德並回歸帝國師建制。
1942年7月:
繼續在德國修整。
1942年8月-9月:
駐防法國西部
1942年10月:
駐防法國西部。帝國師重新命名為黨衛隊「帝國」裝甲擲彈師。
1942年11月:
駐防法國西部。
11月27日:帝國師部分部隊緊急趕往土倫港以阻止法國艦隊鑿沉其艦船。
1942年12月:
駐防法國西部。
1943年
1943年1月:
駐防法國西部。
1943年2月:
與蘇軍在哈爾科夫地域進行激戰。
2月15日:面對蘇軍的強大攻勢,黨衛隊裝甲軍軍長保羅·豪塞爾決 定放棄哈爾科夫。
2月19日-3月1日:帝國師連同骷髏師對蘇軍第6集團軍發起進攻。
1943年3月:
在哈爾科夫,黨衛隊裝甲軍(由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組成)給蘇軍以重創,不僅重新奪回哈爾科夫,而且將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岌岌可危的南方戰線穩定下來。
3月18日:黨衛隊裝甲軍重新佔領別爾哥羅德(Belgorod)。
1943年4月:
帝國師抽調部分軍官到新組建的黨衛隊第3「日耳曼人」裝甲軍(Germanisches)。
1943年5月:
帝國師下轄的「蘭格馬克」摩托車營轉屬黨衛隊「蘭格馬克」志願者突擊旅(SS-Freiwilligen Sturmbrigade Langermarck)
1943年6月:
帝國師進行重編,黨衛隊「蘭格馬克」步兵團被調走。
1943年7月:
帝國師被編入黨衛隊第2裝甲軍旗下,參加了「城堡行動」,在他的編制中增加了一個裝備德國最新豹式坦克的黨衛隊獨立裝甲旅。在戰役中,帝國師於別爾哥羅德和普羅霍洛夫卡地域與蘇軍發生大規模交戰。
7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開始。
7月6日:「元首」團突入蘇軍防線約20英里。
7月10日:帝國師已楔入庫爾斯克突出部40英里。
7月13日:由於德軍的進展緩慢且損失不小,為保存實力希特勒下令終止庫爾斯克戰役。
1943年8月:
在接下來的4個月中,帝國師分別在繆斯、哈爾科夫以西、第聶伯河、基輔和日托米兒,進行了一連串防禦戰,名稱也改為黨衛隊「帝國」裝甲師。這其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黨衛隊國家領袖希姆萊告知帝國師師長沃爾特·克呂格,他的女兒不能與黨衛隊團隊長弗里茨·克林根貝格(在1945年當上了黨衛隊第17裝甲擲彈師的師長)結婚,因為他妻子的家族隱瞞了從1711年起就混入了猶太血統一事。
8月13日:在哈爾科夫重創蘇軍第1坦克集團軍的先頭部隊。
8月22日:帝國師撤出哈爾科夫。
8月23日:蘇軍攻克哈爾科夫,至此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勝利而告終。在整個會戰期間,帝國師共擊毀蘇軍坦克及自行火炮448輛,自身損失46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1943年9月-10月:
帝國師向第聶伯河且戰且退。
1943年10月:
黨衛隊102重炮大隊第2連配屬帝國師直至1944年4月。
1943年11月:
11月6日:帝國師撤出基輔。
11月7日:蘇軍收復基輔。
1943年12月:
在日托米兒進行防禦。
1944年
1944年2月:
帝國師除部分部隊組成「拉馬丁」戰斗群繼續留在蘇聯外,其餘大部分撤往法國進行修整。
1944年3月:
帝國師在法國進行反游擊作戰。
1944連5月:
「拉馬丁」戰斗群的殘部從東部前線來到法國與師主力匯合。
1944年6月:
6月1日:帝國師經過補充後,總兵力恢復到20184人。
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當時帝國師駐扎在法國波爾多地區的卡霍(Cahours )。
6月9日:由於帝國師在向諾曼底行軍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法國游擊隊的騷擾而耽誤了不少時間,尤其是在圖爾(tulle)有40名士兵遭游擊隊殺死。作為報復,帝國師弔死了99名法國平民。
6月10日:帝國師兩名下級軍官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卡姆普夫(Kampfe)和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格拉赫(Gerlach)被游擊隊俘虜,後來格拉赫伺機逃脫,回到部隊後他告訴同伴他相信卡姆普夫一定被關在奧蘭多爾村。於是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迪克曼(Diekman)率領一個連搜查了奧蘭多爾村但一無所獲。憤怒的德軍於是屠殺了全部642村民(只有1人逃脫),其中包括207名孩子。在洗劫了村子後又將其付之一炬。由於此次事件的主要責任人迪克曼和他的大部分手下在此後相繼陣亡,盟軍方面對此事的追究也只好放棄。
1944年7月:
先後在聖洛( St. Lô)、鉑希(Percy)和莫泰坦(Mortain)地區作戰。
7月20日:德軍內部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
7月25日:盟軍突破了帝國師在聖洛的防線。
1944年8月:
帝國師撤往靠近法-德邊境的羅森(Rousen )和聖.維斯(St. Vith)地區。
8月6日:帝國師對美軍防守薄弱的阿維蘭希發起反擊。
8月16日:帝國師陷入盟軍設計的「法萊斯口袋」中,但是這個包圍圈卻有個長達25公里的缺口。
8月20日:在掩護包圍圈中大部分德軍逃離後,帝國師也沖出了包圍圈。
8月25日:帝國師向維特芒提爾斯(Vitmoutiers)撤退。
8月26日:損失慘重的「元首」團全團只剩120人。
1944年9月:
9月1日:在法國苦戰的7周里,帝國師遭受了重大損失,僅剩下450人和15輛坦克,不過也擊毀了盟軍200輛坦克,自身損失了75輛。
1944年10月-11月:
帝國師在德國施利爾 埃菲爾地區進行修整和補充,兵力恢復至18000人。
1944年12月:
帝國師參加阿登反擊戰,配屬於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威廉·比特里希指揮的黨衛隊第2裝甲軍。
12月16日:阿登反擊戰開始。黨衛隊第2裝甲軍的目標是突破美軍的防線並最終佔領安特衛普。
1945年
1945年1月:
阿登反擊戰失敗。戰役中帝國師共摧毀盟軍坦克和裝甲車324輛,自身損失68輛坦克。
1945年2月:
帝國師調往匈牙利,在斯圖爾維森堡(Stuhlweissenburg)與蘇軍激戰。
1945年3月:
3月5日:德軍為保住匈牙利的油田並確保維也納方向的安全,發起了代號為「春醒行動」的大規模進攻,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為主要突擊基團。
3月9日:骷髏師已突進了20英里。
3月13日:由於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頑強抵抗以及泥濘道路的阻礙,進攻失敗。
3月14日:對戰役失敗大為震怒的希特勒下令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所屬的4個師(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骷髏師和霍亨斯道芬師)取下其榮譽袖標,但遭到集團軍司令官迪特里希的拒絕。
3月16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突然發起了反擊,德軍措手不及。
1945年4月:
帝國師調往奧地利。在維也納和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軍交戰。
4月13日:蘇軍佔領維也納。帝國師在維也納市內的佛羅里斯多夫橋進行了頑強抵抗。
4月15日:帝國師在維也納以西重新組織防禦。
1945年5月:
5月6日:「元首」團團長奧托·維丁格將德國傷兵和平民從布拉格營救出來,以免他們遭到蘇軍及捷克平民的報復。他率領由1000車輛組成的車隊由Rokizany.撤回德國。
5月8日:帝國師向美軍投降。
G. Code Geass 亡國的阿基德的劇情簡介
2017年,超級大國「布里塔尼亞帝國」(Britannia)朝著稱霸世界的目標,征服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版圖。此時,2010年被改稱「11區」的日本出現了動亂,牽動了世界對抗布里塔尼亞帝國的斗心。
帝國早前與統領部分歐洲和非洲勢力的E.U.達成停戰協議。由於動亂出現,和平關系都隨之破裂,不過在強硬的軍事侵略下,E.U.並沒有在戰事中得到優勢。一群「11區」的少年少女決定加入這場地獄戰線,駕駛Knightmare參與這個目標及原因未明、戰勝率只有5%、生還率為0的大戰…… 皇歷2017年(革命歷228年)、布里塔尼亞與歐洲共和國聯盟(E.U.)的戰爭還在持續。身處劣勢的E.U.軍將11區――在布里塔尼亞佔領之下亡國的日本人――集結起來設定特殊部隊、「wZERO隊」
E.U.軍向wZERO隊發出了新的命令——讓他們空降敵陣詐攻。這項命令太過殘酷,隊長蕾拉之下包括這幾位隊員:身為wZERO的駕駛員,同時也是在之前的戰役中唯一的存活者日向瑛斗。從11區的管制區逃出,在社會陰影下生活過來的佐山流。成瀨幸也,以及香坂綾乃,共計四人。這四個隊員各懷心事,作戰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
另一邊,布里塔尼亞。曾使用GEASS的力量讓自己的長官自盡的真·日向·夏英格被如願任命為聖米迦勒騎士團的總帥。他為了實在自己的野心而一步一步地推進計劃。信·修加與其屬下阿修羅隊接到了出動命令。
為了戰斗而生存下去的人,為了生存而戰斗下去的人。在殘酷的前線,日向瑛斗發揮出了自己令人恐懼的潛在力量,趕赴戰場的真·日向·夏英格感覺到了日向瑛斗的存在。 革命歷228年,布里塔尼亞與歐洲共和國聯盟(E.U.)的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EU本土因布里塔尼亞軍師朱利葉斯·金斯利的計策而瀕臨崩潰。
長久以來,埋伏於暗處的真·日向·夏英格,如願走向血腥舞台的最中間。 革命歷228年,歐洲共和國聯盟(E.U.)因布里塔尼亞軍師朱利葉斯·金斯利的計策而瀕臨崩潰。
為阻止布里塔尼亞的進攻,阿基德等人駕駛亞歷山大空降奇襲布里塔尼亞的飛行兵器,並在當中與的無人機激烈交戰。一心想要為同伴約翰尼報仇的阿修雷·阿修羅早已埋伏於此,與阿基德、佐山流等發生戰斗,最終因阿基德的Geass導致自己的紅色knightmare被毀。當阿基德將要殺死阿修羅時,幸也、綾乃等通過腦電波阻止了阿基德。只是,在這個時候,安排在飛行兵器中的定時炸彈,也倒計時結束了……
夏英格親自率領的聖米迦勒騎士團,以摧枯拉朽的強大攻擊力盪平城中的守備力量。另一方面,E.U.東部前線部隊撤退以及內部政客自亂陣腳,致令聯盟發生毀滅性的動盪。 暴走するシンのギアス。兄との最後の戦いを決意するアキト。ユキヤの放った爆弾によりユーロ・ブリタニア軍を三分の一に減らすことは出來たが、ヴァイスボルフ城を包囲されたwZERO部隊が圧倒的に不利な狀況にあることは変わらない。そこに敵であったアシュレイが新たな仲間として加わる。アキトは最後の戦いを前に、自らの髪を切りレイラに渡す。
「今度の戦いでもし死んで、死體も殘らなかったら……これを」
レイラはアキトを見つめる。
「私はもっとアキトと話したいことがあるのです。だから……必ずみんなと一緒にここへ帰ってきてください」
ひとの心が一つに結ばれるとき、運命の秘密が明らかになる。真実が示す未來は果たして希望か絕望か。運命の闘いがついに終局を迎える――。
H. 二戰中 德國有三號戰車和四號戰車有沒有二號戰車
有啊,如圖你上網路上查
它是一款輕型坦克,是閃擊戰中德軍的主力裝備,機動性強,但火力較弱,只具備反輕裝甲目標及步兵單位的能力,二戰中後期基本流放二線或作為偵察車使用。
以下是它的設計歷程
1934年,德國武器局正為陸軍戰斗坦克(三號坦克)和支援坦克(四號坦克)遲遲無法完成而發愁。為在短時間內填補裝甲部隊中產生的空白,武器局希望各軍火商提供一種10噸以下重量、擁有20毫米機關炮和7.92毫米機槍各一的輕型坦克,根據這些要求向MAN、克虜伯、亨舍爾發出了設計邀請。同年三家公司都拿出了樣車。亨舍爾公司的樣車稱為LaS100H,即「100H農業拖拉機」,這是為防止凡爾賽不平等條約條款干涉的一種偽裝名稱。沒有炮塔的敞開式車體由6個小直徑負重輪支撐,使用板彈簧平衡式懸掛。MAN公司的樣車稱為LaS100MAN(100MAN農業拖拉機),外形和英國「卡登·洛伊德6」超輕型坦克相似,每側有6個小直徑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採用2個一組的板彈簧平衡式懸掛,同樣沒有炮塔。克虜伯公司的樣車稱為LKA2(K)或LaS100K(100K農業拖拉機)。與其他2家公司不同,克虜伯將以前自己設計的一號坦克樣車(中標)加以改進,仍使用4個大直徑負重輪(最後一個接地作為誘導輪)支撐車體,炮塔比一號坦克的大並且裝有一門KWK30型20毫米機關炮和一挺擁有大型防彈板的7.92毫米機槍,使用視野寬廣的蔡斯(Zeiss)潛望鏡。但出人意料的是MAN公司最終中標,但軍方規定MAN公司必須在新坦克上安裝克虜伯公司製造的炮塔。其後的開發工作由MAN公司和戴姆勒·賓士公司合作進行。
I. 庫爾特·瓦爾德海姆的早年生涯
1918年冬,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奧匈帝 國與義大利簽署了停戰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在奧地利境內宣告結束。失敗後的絕望情緒籠罩著這個昔日無比輝煌的中歐帝國,處在惡劣條件下的奧地利國民人人自危,一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在位於第聶伯河畔的下奧州小鎮聖安德烈·沃頓,小學教師瓦爾特·瓦爾德海姆剛剛從義大利前線死裡逃生,卻又不得不開始為他的新生兒的身體擔心。他的兒子庫爾特·約瑟夫出生在這年的12月21日,時間恰好是在聖誕節之前四天。他太瘦小了,全家人都發愁他能不能活下來。 庫爾特在國家前途暗淡的氣氛中度過了童年。他家的祖先是捷克人,原姓瓦茲拉維克,「瓦爾德海姆」一姓是父親後來為了便於立足而根據德語改的。祖父是鐵匠,早年經營一家為郵遞馬車安裝馬蹄鐵的小企業,後來由於郵車越來越少,家裡賴以維持生計的支柱不復存在了。父親是祖父11個子女中的一個,他決定靠自己的力量擺脫貧困。後來,他通過努力做了教師。母親約瑟芬是聖安德烈·沃頓鎮鎮長的女兒,外祖父在當時尚屬富裕農民,但他在戰爭中患上了心臟病而無法再事農桑,於是只得賣掉地產以供生活之需。
由於收入有限,瓦爾德海姆家的生活十分清貧。庫爾特是長子,下有一弟一妹。父親對三個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視,為了使孩子們受到最好的教育,他樂於付出一切代價。庫爾特上了離家很遠的克洛斯特新堡文科中學,他每天五點鍾就要起床,乘上45 分鍾的火車去學校,在車上吃一個黃油麵包當做早餐。每天,在上學路上,他都要對著一家糕點店的櫥窗站上好久,默默地注視著裡面的甜食。這情景有一次被父親的一個朋友看到了,於是他得以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後來,他回憶說:「我那時簡直是一直在挨餓,同樣,許多奧地利人也很少真正吃飽過。」艱苦的早年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令他受益終生。
20年代中期以後,國家社會主義分子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31年,12歲的庫爾特第一次聽說有一個叫國家社會主義的組織。這股勢力很快由德國蔓延到奧地利,他們宣傳奧地利應與德國合並成一個國家,並在奧地利政治生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那時,有許多奧地利人希望與德國合並,但庫爾特的父親堅定地擁護國家獨立,成為納粹的堅決反對者。在父親的影響下,庫爾特15歲的時候便對政治產生了濃厚興趣,小小年紀就樹立了將來做一名外交官的志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把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確定為語言和法律。 1936年奧地利重新開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同年,庫爾特高中畢業,他愛好騎馬,於是就志願加入了奧地利龍騎兵部隊服役,一年以後退役。退役後,他進入被譽為外交官搖籃的維也納外交學院學習,同時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
就在他剛剛成年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1938年3月12日德國軍隊開進奧地利,奧地利被希特勒德國吞並。納粹展開了對反對者的大肆搜捕,庫爾特的父親被捕入獄,一家人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庫爾特只得靠課余為人教授希臘語和拉丁語來補貼家用。 193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在維也納外交學院兩年的學習,並參加了候補官員考試。 同年,庫爾特被征入納粹德軍。他被分配到駐上奧州一個師團的第45偵察分隊,這支裝備精良的機械化部隊由騎兵連、自行車連和摩托車連組成,行軍時常常要領先步兵部隊四十公里,負責探測敵軍方位,有時甚至要把敵軍火力引向自己。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否看到明天早上的太陽,開小差者不計其數。
1941年春,就在德軍進攻蘇聯之前不久,這支部隊開赴東部前線。在1941年冬天的一次戰役中,庫爾特被榴彈碎片擊中了腳部。由於部隊被敵軍圍困了好多天,他的傷口感染了。後來,給他做手術的醫生說:「小夥子,再耽誤一天你的腳就保不住了。」他只得被遣返回家。
父親已獲得了自由,但仍不時受到秘密警察的傳喚與審訊。為了避免再受打擾,瓦爾德海姆舉家遷往維也納邊上的巴登。幾個月後,庫爾特的傷好了,但他被醫生鑒定為不宜再上前線。他便提出了休假學習的申請,申請出乎意料地被批准了,於是他於1942年重進維也納大學繼續未竟學業,師從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的國際法學家阿爾費雷德·菲爾德勞斯·德勞斯貝爾格教授。他的博士論文被教授定為《康斯坦丁·弗蘭茨的帝國思想分析》,康斯坦丁·弗蘭茨是德國俾斯麥時期的外交家和政治學家,為了撰寫論文,庫爾特成了維也納大學圖書館的常客,他閱讀了弗蘭茨的大量著作,終於出色地完成了論文。教授給他發來了賀電:「論文通過了,祝賀你!」 1944年他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學業有成的同時,甜蜜的愛情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1944年8月,他與伊麗莎白·里切爾(愛稱茜茜)結合,這是這段時期令他感到最幸福的事情了。伊麗莎白的祖上有許多人擔任過奧匈帝國官員,其父也曾在一戰中任軍官,帝國崩潰後一直在私營經濟領域做事。兩人於相識於維也納大學,伊麗莎白也在那裡學習法律。庫爾特和茜茜這對新婚夫婦決定去做蜜月旅行,不料,火車還未駛出維也納就響起了防空警報,鐵路停運了,於是他們就在擁擠的防空洞中度過了新婚之夜。 1945年,長女麗澤洛特出世,庫爾特默默地為她祈禱,但願新生的一代不再經受戰爭的摧殘。
學習假期滿之後,庫爾特再次被召歸隊,戰爭結束前他駐扎在義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德軍在義大利投降時,他費盡周折逃脫了被俘的命運,重歸故土與妻子團聚。處在戰爭尾聲的奧地利,滿目瘡痍,食品緊缺。庫爾特一家三口決定回巴登與父母親一起生活。這真是一次難忘的旅行:他們乘上了一列人與貨物、家禽和小動物混雜的悶罐子車,茜茜得了流感躺在稻草上,庫爾特靠在蘋果箱上,麗澤洛特不停地啼哭,他們成了在自己的國土上流浪的難民。當他們最終到達巴登時,與父母重逢的喜悅很快又被寒冬即臨而房壞窗破的現狀沖淡了。然而可怕的戰爭畢竟結束了,眼前出現了未來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