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戰爭的圖片和資料
【專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Second World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國學術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方面的代價。戰爭期間,蘇聯、美國、英國軍隊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蘇聯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以上;美國財產損失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以上。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也遭受重創。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通常分為軸心國的戰略進攻與同盟國的戰略防禦,戰略相持與戰略轉折,以及同盟國的戰略進攻與軸心國的戰敗三個階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先後在各自的戰場上展開全面戰略進攻,在遭到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後,其進攻銳勢逐漸減弱,終於在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地區、非洲戰場的阿拉曼地區和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域到達戰略進攻的終點。
在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折之前,各主要戰場均有著各自的戰略相持階段。1942年11月前後,盟軍在三個主要戰場先後進行的斯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和瓜達卡拉爾島戰役,標志著大戰戰略轉折的實現。
1944年,同盟國在歐亞戰場先後轉入全面戰略進攻。歐洲戰場方面,蘇軍率先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美英等國盟軍隨後在法國登陸,形成對德國的東西夾擊。亞洲與太平洋戰場方面,盟軍通過島嶼登陸作戰和海空作戰對日軍展開戰略進攻。歐亞各國的抵抗運動和游擊戰爭則配合著盟軍的進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共商最後打敗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大計。1945年4月1日,盟軍在魯爾地區合圍西線德軍主力,下旬即進抵易北河一線。蘇軍於4月16日發起柏林戰役,25日與美軍會師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8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正式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三國首腦於7月17日至8月2日舉行波茨坦會議,商討如何處置德國、對日作戰和戰後處置日本等問題。會議期間,中國、美國、英國簽署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是,公告內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9日兵分三路向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在中國軍民協助下,蘇軍解除關東軍武裝,11日進入朝鮮北部地區,25日佔領南薩哈林島,9月1日進佔千島群島。8月9日,毛澤東號召中國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面反攻。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各抗日游擊隊立即向華北、華中、華南敵占區發動進攻,並抽調大量兵力進軍東北,會同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作戰,取得反攻的重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28日,盟軍開始在東京附近和其他地區登陸,實現對日本的佔領。9月2日,日本代表在駐泊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代表在南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即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現代化的戰爭。交戰雙方大量使用坦克、裝甲車、飛機、火炮、軍艦等現代武器裝備,並首次使用雷達、火箭炮、導彈、原子彈等新式武器和技術,導致作戰形式和方法的重大變革,出現了閃擊戰、大縱深作戰、登陸與抗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空母艦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在戰爭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對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的影響深遠,為各國國防建設提供了歷史借鑒。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的又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及其奠定的「雅爾塔體制」,為戰後世界的相對和平創造了條件。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削弱了資本主義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世界諸強並立、相互爭霸的格局,出現了美國獨霸的一統天下。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歐一系列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道路。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5%BD%D5%F9%D4%D6%C4%D1%B5%C4%D7%CA%C1%CF&in=30413&cl=2&cm=1&sc=0&lm=-1&pn=1&rn=1&di=1261105772&ln=5
⑵ 與戰爭有關的圖片。附解說。3張就好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2])爆發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同時也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而在上海主動發起的一場戰役,這是中日雙方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但又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使用「事變」一詞則嚴重低估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戰斗在當時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區和郊區進行。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實行武裝中立,分別劃為法、英、美、意4國軍隊的防區。蘇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築路地區屬於日軍防區,是日軍在上海的作戰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
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國府軍戰術作為可以分為「攻、堵、守、退」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8月13日到9月11日,國民革命軍以87師、88師、36師率先進攻日本租界意圖殲滅租界日軍,但因無力切割日軍導致日軍增援反攻,雙方持續增兵因此戰線陷入僵持狀態;第二階段從9月12日到11月4日,兩軍捲入血腥的巷戰,爭奪對城市的控制;最後的階段,從11月5日到月底,國民革命軍遭到日本的側翼攻擊,向後撤退。上海於11月12日陷落。
圖片是送滬會戰國民革命軍的一個機槍陣地
⑶ 抗戰70周年放牛英雄王二小事跡小學生兒童四幅畫繪畫作品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⑷ 抗日英雄的圖片與故事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untian1669&_dir=%2F16096784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zhangyaodongzx&_dir=%2F1575467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ngyankanyiqie&_dir=%2F1565359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yi1980&_dir=%2F1558891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mmilkyway&_dir=%2F15541115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損失是空前的。同時,在這場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煥發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是空前的。
英勇無畏、不畏強敵、敢打敢拼、以劣勝優的精神
當東方頭號帝國主義強國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其勢洶洶,不可一世,揚言要幾個月滅亡中國。特別像板垣征四郎的所謂精銳師團,更是驕橫異常。但是,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一戰,卻被武器裝備簡陋的八路軍115師將其主力一部包圍於平型關以東10餘公里長的峽谷中,被打得亂作一團,初則頑抗待援,繼則拚命突圍,最後是抱頭鼠竄。日軍被殲1000餘人。平型關的勝利極大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沉重地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八路軍英勇無畏、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敢打硬拼精神,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的作戰中,表現得最為突出。1937年10月上旬,日軍突破山西省北部國民黨軍防線,侵佔原平縣崞陽鎮後,繼續南犯。國民黨軍退守忻口一帶,阻止日軍進攻太原。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奉命在原平縣以東地區,執行側擊南犯日軍後方的任務,發現日軍飛機不斷由陽明堡前線機場起飛,轟炸忻州國民黨軍陣地。該團是步兵團,既無對空中防禦的武器,也無對空作戰的任務,但是英勇無畏、敢打敢拼的精神使他們擔起了在地面打飛機這一光榮而艱巨的重擔。該團經周密偵察後,組織1個營的突擊隊,於19日凌晨打響了襲擊日軍陽明堡前線機場的戰斗。經1小時激戰,該團殲滅日軍100餘人,毀傷飛機24架,使日軍在忻口方向的航空兵受到沉重打擊。
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1939年8月,115師特務營等部在魯西梁山的殲滅戰,是有我無敵、刺刀見紅、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的範例。當八路軍115師獲悉駐軍兗州汶上日軍第32師400餘人攜帶新裝備之野炮、重炮,向梁山地區進犯,即以師特務營、騎兵連和獨立旅第1團第3營攻殲該敵。日軍突圍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獨山莊及獨山高地。115師部隊切斷日軍退路,向其猛攻。經7次激烈的肉搏戰,終將敵全殲。
日軍認為平原地區既有利其機械化部隊快速機動,又無八路軍可依託的有利地形,是他們能占上風的地方。然而,八路軍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使他們在平原也遭到慘敗。1939年4月20日,日軍800餘人向冀中河間縣齊會村進攻,第120師第716團第3營指戰員英勇奮戰。日軍進攻受挫,以炮火襲擊齊會,並向其北面的大朱村發射毒氣彈。師長賀龍及20餘人中毒,但仍堅持指揮,並及時作出阻擊援敵,實施反圍攻作戰的部署,使進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入孤立。當夜,我軍官兵向侵入齊會的日軍實施夾擊。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700餘人,對推動華北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英雄壯舉
1941年8月,侵華日軍對晉察冀軍區發動空前規模的「掃盪」。9月25日,2000多名日軍包圍河北省易縣西北部的狼牙山,妄圖消滅在這一地區的八路軍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指揮機關和群眾轉移,當晚,7連6班奉命堅守山腳的東口到棋盤陀的陣地,掩護我方轉移。他們打退敵人多次猛烈的進攻,斃傷90餘人,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了不讓日軍發現轉移的方向,他們毅然向棋盤陀頂峰撤退,把日軍引向懸崖絕路,子彈、手榴彈打完後,就用石塊砸擊。最後,班長馬寶玉等5人砸爛武器,縱身跳下23丈高的懸崖。
日本侵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妄圖把抗日軍民困死。為克服困難,抗日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使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勝利地度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提供了物質保證。物質困難的克服,最艱苦階段的度過,證明了一條真理,共產黨人的無產階級大無畏精神,永遠是不可戰勝的。
參考資料:http://www.gpcc.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8&ID=4731
⑸ .以傳承抗戰精神,放飛強國夢想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70年前那場決定世界前途命運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在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心中。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首都閱兵,隆重紀念那場偉大勝利,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斗的結果。中國人民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驕傲,也為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自豪。
70年後的今天,歷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勢力卻屢次公然踐踏國際秩序,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從參拜靖國神社,到解禁集體防衛權;從拋出「侵略未定 2014年12月13日,在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閱兵式紀念,是為了警告那些罔顧事實、篡改歷史的人,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積貧積弱之民族;是為了提醒我們的同胞,銘記先輩們的犧牲,銘記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是為了謳歌無數先烈浴血奮戰、窮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強的精神。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中國政府隆重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凝聚中國力量,為了共同夢想努力奮斗。抗日戰爭的歷史雄辯地證明,正是有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匯集起奪取抗戰勝利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一心,捍衛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嶄新的未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⑹ 哪裡有抗日英雄的圖片拜託各位大神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untian1669&_dir=%2F16096784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zhangyaodongzx&_dir=%2F1575467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ngyankanyiqie&_dir=%2F1565359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yi1980&_dir=%2F1558891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mmilkyway&_dir=%2F15541115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損失是空前的。同時,在這場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煥發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是空前的。 英勇無畏、不畏強敵、敢打敢拼、以劣勝優的精神 當東方頭號帝國主義強國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其勢洶洶,不可一世,揚言要幾個月滅亡中國。特別像板垣征四郎的所謂精銳師團,更是驕橫異常。但是,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一戰,卻被武器裝備簡陋的八路軍115師將其主力一部包圍於平型關以東10餘公里長的峽谷中,被打得亂作一團,初則頑抗待援,繼則拚命突圍,最後是抱頭鼠竄。日軍被殲1000餘人。平型關的勝利極大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沉重地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八路軍英勇無畏、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敢打硬拼精神,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的作戰中,表現得最為突出。1937年10月上旬,日軍突破山西省北部國民黨軍防線,侵佔原平縣崞陽鎮後,繼續南犯。國民黨軍退守忻口一帶,阻止日軍進攻太原。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奉命在原平縣以東地區,執行側擊南犯日軍後方的任務,發現日軍飛機不斷由陽明堡前線機場起飛,轟炸忻州國民黨軍陣地。該團是步兵團,既無對空中防禦的武器,也無對空作戰的任務,但是英勇無畏、敢打敢拼的精神使他們擔起了在地面打飛機這一光榮而艱巨的重擔。該團經周密偵察後,組織1個營的突擊隊,於19日凌晨打響了襲擊日軍陽明堡前線機場的戰斗。經1小時激戰,該團殲滅日軍100餘人,毀傷飛機24架,使日軍在忻口方向的航空兵受到沉重打擊。 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1939年8月,115師特務營等部在魯西梁山的殲滅戰,是有我無敵、刺刀見紅、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的範例。當八路軍115師獲悉駐軍兗州汶上日軍第32師400餘人攜帶新裝備之野炮、重炮,向梁山地區進犯,即以師特務營、騎兵連和獨立旅第1團第3營攻殲該敵。日軍突圍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獨山莊及獨山高地。115師部隊切斷日軍退路,向其猛攻。經7次激烈的肉搏戰,終將敵全殲。 日軍認為平原地區既有利其機械化部隊快速機動,又無八路軍可依託的有利地形,是他們能占上風的地方。然而,八路軍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使他們在平原也遭到慘敗。1939年4月20日,日軍800餘人向冀中河間縣齊會村進攻,第120師第716團第3營指戰員英勇奮戰。日軍進攻受挫,以炮火襲擊齊會,並向其北面的大朱村發射毒氣彈。師長賀龍及20餘人中毒,但仍堅持指揮,並及時作出阻擊援敵,實施反圍攻作戰的部署,使進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入孤立。當夜,我軍官兵向侵入齊會的日軍實施夾擊。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700餘人,對推動華北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英雄壯舉 1941年8月,侵華日軍對晉察冀軍區發動空前規模的「掃盪」。9月25日,2000多名日軍包圍河北省易縣西北部的狼牙山,妄圖消滅在這一地區的八路軍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指揮機關和群眾轉移,當晚,7連6班奉命堅守山腳的東口到棋盤陀的陣地,掩護我方轉移。他們打退敵人多次猛烈的進攻,斃傷90餘人,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了不讓日軍發現轉移的方向,他們毅然向棋盤陀頂峰撤退,把日軍引向懸崖絕路,子彈、手榴彈打完後,就用石塊砸擊。最後,班長馬寶玉等5人砸爛武器,縱身跳下23丈高的懸崖。 日本侵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妄圖把抗日軍民困死。為克服困難,抗日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使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勝利地度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提供了物質保證。物質困難的克服,最艱苦階段的度過,證明了一條真理,共產黨人的無產階級大無畏精神,永遠是不可戰勝的。 參考資料: http://www.gpcc.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8&ID=4731
⑺ 求圖片:小英雄王二小的繪畫
王二小是中國的少年抗日英雄,在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60年後仍然被人們傳頌,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⑻ 抗戰勝利70周年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怎麼畫
可以以閱兵為主題進行。左下角是盧溝橋,士兵和步槍,右上角是天安門,方隊和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