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安娜巴塞羅那高清圖片

安娜巴塞羅那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26 13:29:52

Ⅰ 求畫.我挺喜歡畢加索.梵谷.米開朗基羅(雕塑).能介紹嗎

畢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谷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對於作品,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面對勤奮的畢加索和天才的創作,你會不會畢恭畢敬呢?

1881—1900年 童年時期
1881年 10月25日畢加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
1895年 進入巴塞羅那的隆哈美術學校;
1897年 進入馬德里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里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1900—1903年 藍色時期
1902年 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濃郁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

1904—1906年 玫瑰時期
1904年 開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時期開始。邂逅費爾南德·奧利維葉,並同居:
1905年 創作《拿煙斗的男孩》並被慈善家約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萬美元重金購得;
1906年 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為美國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畫像,《斯坦因畫像》是畢加索從「玫瑰時期」躍入「立體主義」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體主義時期
1907年 結識布拉克,開始立體派風格創作,創作《亞威農少女》;
1909年 解析立體派開始;創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7—1924年 古典時期
1917年 在義大利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娃,創作《歐嘉的肖像》;
1918年 與歐嘉結婚,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20年 手工彩繪珂羅版《三角帽》;
1922年 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5—1932年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7年 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蕾莎·沃爾持,成為畢加索的模特。並生下女兒馬姬;
1929年 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

1932—1945年 蛻變時期
1932年 創作《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蝕版畫
1934年 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內戰暴發。認識多拉。瑪爾,並創作《多拉·瑪爾的肖像》;
1937年 創作完成《格爾尼卡》;
1942年 創作版畫《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歲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5年 開始嘗試石版畫創作;

1946—1973年 田園時期
1947年 兒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藝術品;
1948年 為世界和平會議作「和平之鴿「海報和《貢戈拉的二十首詩》;
1949年 創作《卡門》系列;
1950年 獲列寧和平獎章;
1953年 在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傑奎琳·洛克;
1954年 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1956年 與克羅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神秘的畢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畢加索75歲紀念展」,創作版畫《鬥牛系列》;
1958年 畢加索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
1959年 創作仿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1年 與35歲的傑奎琳·洛克結婚,並慶祝畢加索80大壽;
1963年 繪制《畫家與模特兒》;
1966年 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加索回顧展》。創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創作《塞萊斯蒂納》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畫;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贈結巴塞羅納畢加索美術館:
1971年 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了《畢加索誕生90同年回顧展》;
1973年 92歲,4月8日逝世於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於佛文納菊別墅花園里。
參考資料:http://www.hxnart.com/bjs/sp.htm

梵谷簡介

"他的一生是人所經歷的最為艱難困苦又成就輝煌的一生..."
37歲的梵谷在絕望中開槍自殺...
到了今天,梵谷已成為被人頂禮膜拜的偉大藝術家,一個異類,一個藝術史上永恆的天才和苦行僧... ----- [梵谷藝術館]

十九世紀偉大的藝術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簡稱梵谷)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蘭南部尊得特一個牧師家庭。他父親叫西奧多盧·凡·高是當地牧師。母親叫安娜·科尼莉亞,4年後,梵谷的弟弟提奧出生,他是梵谷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與崇拜者。
小時候的梵谷不愛學習,但他很有語言天賦。他會說英語,德語,法語,還會用它們寫信。再加上後來學習宗教時學的拉丁語和希臘語,還有母語荷蘭語,他總共會六種語言。這說明梵谷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不是個瘋子!這一點必須澄清!請見《"瘋子"是不可以用來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梵谷進入小學讀書。1869年,16歲的梵谷在畫商文森特伯伯(與梵谷同名,簡稱文森特伯伯的介紹下,進入巴黎古比爾公司(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創建的。現在的經理是年輕的特斯蒂格先生。店裡出售繪畫作品和名畫復製品。梵谷在那兒當店員。後因工作出色被轉到倫敦分店工作。梵谷質朴,真誠,熱情的性格,使別人都很喜歡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為他的伯伯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商之一,而他被認為是這位著名畫商的理想繼承人。
梵谷在這段日子裡通過工作,學習了大量的藝術知識,也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梵谷一生都很愛讀書,從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這使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很高的藝術鑒賞力,這也為他日後成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打下了基礎。他最喜歡的畫家是米勒,倫勃朗,布雷頓等人。
1871年,父親被調往海爾沃特。
1872年夏天,梵谷回到海爾沃特看望雙親,與在外地上學的弟弟提奧見面。8月,提奧前往海牙,梵谷與弟弟度過了一段愉快而難忘的日子。提奧走後,他們開始了長達一生的書信來往。這650多封梵谷寫給提奧的書信,是我們了解梵谷的最重要的資料。(請見本站梵谷書信集)
1873年,提奧開始在古比爾公司布魯塞爾分店工作,與梵谷成了同行。
1874年,梵谷在倫敦向房東的女兒求婚失敗,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擊。心灰意冷的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顧客和同事都對他很有看法。終在1876年初,梵谷被古比爾公司解僱。
梵谷通過報紙上的招聘廣告,求得了一份老師的工作。1876年4月,他來到英國的海邊城鎮拉姆斯蓋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辦的學校當沒有薪水的見習教師。7月,學校遷往艾勒沃斯,但試用期過後梵谷仍沒有領到工資。他開始另謀出路。這時,他有幸結識了當地的瓊斯牧師,並在牧師所辦的學校任助理教師,後來做起了助理牧師,甚至梵谷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傳教。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因為在倫敦失戀後,就已經投身了宗教,並成了一名「宗教狂熱分子」。
12月,梵谷回家過聖誕節。此後再沒有返回英國。具體原因不詳。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幫助之下,梵谷到多德雷赫特一家書店當店員。但因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個月後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經父親同意,他來到阿姆斯特丹,住在當時是荷蘭海軍司令的約翰伯伯家准備神學院的入學考試。梵谷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給他找來了最好的老師。但因為急於從事實際工作和痛恨晦澀的拉丁文和希臘文,他放棄了繼續學習。
1878年7月,又進入布魯塞爾傳教士學校學習,但還是沒有取得畢業任命書。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時博里那日礦區從事牧師工作。那是一個如地獄一般的地方,礦工們過著非人的生活,經常有瓦斯爆炸事故。為了給礦工們最大幫助,梵谷與礦工們吃住在一樣的破房子里,並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給他們,後因工作過於「熱情」,形象過於「醜陋」,教會認為他損壞了牧師的形象,把他解僱了。但梵谷的行為得到了礦工們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聖人。
再一次被解僱後的梵谷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義務從事傳教和救助工作。這時,他打算從事藝術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薦下,前往布魯塞爾邊學習邊創作。
1881年4月,梵谷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頓。他開始了繪畫的學習和創作,而他的家人和親戚已開始對他失望(其實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時,梵谷深埋心底的對藝術的熱情才剛剛開始燃燒。
在埃頓期間,他愛上了剛剛喪夫的表姐凱(就是曾幫助過梵谷的牧師舅舅的女兒 ),他和凱很談得來,但當他提出要和她結婚時,又一次被拒絕了!凱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梵谷到凱雙親的住處找她,但凱的父親拒絕了梵谷的請求,梵谷將一隻手放到點燃的蠟燭上,故意讓火燒自己,凱的父親最後不得不吹滅了蠟燭......梵谷還是離開了。
又一次遭到打擊的梵谷來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經很有名氣的畫家親戚安東·莫夫(又譯成毛威)的幫助,梵谷在莫夫的指點下,繪畫技法進步很快。他還得到了海牙古比爾分店經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梵谷曾拒絕莫夫的建議:畫石膏像。不過比較合理的說法是,因為梵谷與*女西恩交往,才最終與莫夫和特斯蒂格絕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奧每月寄來的錢維持生活,而這種*弟弟養活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梵谷自殺。
1882年2月,梵谷結識了*女西恩並同她同居。出於對其悲慘生活的同情,梵谷決定和西恩一起過平靜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對他們的結合,甚至是提奧。他們最終還是分手了。
9月中旬,與西恩分手後的梵谷,離開海牙前往荷蘭北部的德倫特,開始了幾個月的流浪與創作。
1883年底已30歲的梵谷來到父母在紐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梵谷的父親去世。當年梵谷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謂著名是後來人的評價,當時的梵谷根本無人知曉)《吃土豆的人》。這個時期的梵谷受到荷蘭畫派,倫勃朗等畫家的影響,畫面深沉,厚實,有極強的鄉土氣息。而喜歡畫農民一方面是出於對勞動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導師----米勒的影響。
1885年11月,梵谷到安特衛普一邊創作一邊學習。他開始推崇盧本斯,還接觸了日本浮世繪。
1886年2月,梵谷突然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同住。提奧在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在弟弟的介紹下,梵谷結識了保羅·高更、埃米爾·貝爾納、圖盧茲-勞特累克、卡米爾·畢沙羅、修拉等畫家。還結識了經營繪畫用品的唐基。這一時期的梵谷深受印象派繪畫的影響,畫面變得明亮、清新,並運用了如點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時,他也開始了著名的自畫像的創作。
1888年初,35歲的梵谷厭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來到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尋找它嚮往的燦爛的陽光和無垠的農田。他租下了"黃房子",准備建立「畫家之家」(又稱「南方畫室」)。他的創作真正進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間咖啡座-室外》《夜間咖啡座-室內》《收獲景象》《海濱漁船》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奧的資助生活。
在阿爾期間,梵谷認識了郵遞員魯林,善良的魯林可能是梵谷在阿爾唯一的朋友。梵谷還為他們一家畫了很多肖像畫。
10月,高更來到阿爾與梵谷同住,這是梵谷夢寐以求的。他為了裝飾高更的屋子,打算畫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沒有完成。他對高更的感情很復雜。他很尊重高更,但他們因性格上的差異和藝術上的分歧經常爭吵。後來梵谷因過度勞累,而變得時常精神失常。在一次與高更爭吵後,他失去理智,企圖「刺殺」高更,高更跑開後,梵谷回到「黃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獻給了一個當地*女...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梵谷想建立「畫家之家」的宏偉計劃就此終結。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奧結婚了。
5月,梵谷懷著復雜的心情來到聖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療(梵谷得的應該是癲癇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結論認為:梵谷得這種病有遺傳因素,因為他們家族有這種病史)。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發一次病,但平時他極為清醒(癲癇病人在不發病時就像常人一樣),還創作了大量作品。這時的梵谷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用心靈作畫的大師!
梵谷認為:繪畫不能僅僅滿足於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應當在憑感覺與真實地描繪自然的同時,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可以說,用繪畫表達藝術家的主觀感受是此後一些畫派,甚至整個現代藝術的主題。可在當時,梵谷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梵谷一生只賣出過一幅油畫,他近十年的藝術創作都是在提奧的資助下進行的。《星月夜》是聖雷米時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梵谷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和他的妻子,及他們剛出生一年多的兒子見面(梵谷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後來成為出色的工程師,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梵谷搬到巴黎附近的奧維爾接受加歇醫生的治療。一切都很順利。但《麥田與烏鴉》這一著名作品被認為預示了梵谷的死亡。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50298.html?si=5

米開朗基羅和他的畫: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475-1564年)作為文藝復興的巨匠,以他超越時空的宏偉大作,在生前和後世都造成了無與論比的巨大影響。他和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兼雕刻家、畫家、建築家和詩人於一身。他得天獨厚活到89歲,度過了70餘年的藝術生涯,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

《 大衛》大理石雕刻,高410cm,1501-1504年作,現藏於佛羅倫薩·藝術學院美術館
《聖經》中說,在大衛還是個牧羊少年的時候,以色列人經常和非利士交戰。一天,兩軍剛剛擺開陣勢,忽然,非利士營中沖出一員大將。他頭戴銅盔,身批鎧甲,虎背熊腰,身高七尺……這人就是迦特人歌利亞。見此情景,以色列營中無一敢出來迎戰。一連40天,歌利亞罵陣不止。
大衛有三個哥哥在以色列王掃羅的軍中當兵,一日,大衛給他三位兄長送飯,恰逢歌利亞罵陣,大衛聽到這狂言笑罵氣得渾身發抖。見到兄長和以色列王掃羅,他堅決要求出去迎戰,大衛沒有帶盔披甲,沒有帶兵器刀槍,他仍然穿著平日的牧羊服,拿著牧羊時的打狼棍和彈石器,又順便撿了5個石子來到了陣前。歌利亞看到只是一個牧羊的孩子,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就在歌利亞拿著鋼刀惡狠狠地直沖過來,將要接近大衛的一瞬間,大衛使勁一拉早已准備好的彈石器,石子正中歌利亞的腦門兒。這位迦特巨人一頭栽到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非利士被這意想不到的結果驚呆了,頓時,營中大亂,以色列人乘勝追殺,非利士人落荒而逃……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過去的藝術家們多半表現大衛割下敵人的巨頭,已經取得勝利的情景。米開朗基羅表現的卻是:大衛左手上舉,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帶」,右手下垂,似將握拳。頭部微俯,怒目裂眥地直視前方,處於迎接戰斗的狀態。從藝術效果來看,這種矛盾高潮到來之前的狀態更富有吸引力。從思想效果上說,雕像充分體現了一種頑強、堅定和正義的精神氣質。米開朗基羅把大衛作為保衛共和制城市的一名青年戰士的典型來塑造,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藝術技巧上,藝術家以解剖學為基礎,對人體結構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現得極為合理極為自然,同時對手的關節和大腿加上誇張加長,手和腳稍大,這對一個少年來說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他雙眉緊鎖,目光炯炯,全神貫注,顯示出壓倒一切敵人的威武姿態。這件作品成為後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夜》與《晝》、《晨》、《暮》,大理石雕像,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20-1534年,現位於羅馬。
佛羅倫薩巨頭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於聖洛倫佐教堂的一座小禮拜堂內,斷斷續續地前後施工長達15年之久。米開朗基羅為這座陵墓製作了幾尊著名的雕像,成為他創作盛期最後階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尼摩爾公爵朱利亞諾·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晝》與《夜》和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暮》與《晨》,這是脫胎於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徵性雕刻。
《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象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夜》是一個身材優美的女性,但身體的肌肉鬆弛而無力,她右手抱著頭,正在深深地沉睡著,腳下的貓頭鷹象徵著黑夜的降臨,枕後的面具則象徵著惡夢纏身,她似乎已經精疲力盡,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得到安寧;《暮》被表現成為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他鬆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著,上了年紀的臉上沉浸在平靜的反醒中,或許是由於苦悶而在發呆;《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全身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輝,似乎正從昏睡中掙扎著蘇醒過來,但沒有歡樂,只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這四個人物形象都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感,他們輾轉反側,似乎是為世事所擾,顯得憂心忡忡,既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也代表著受時辰支配的生與死的命運。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紀念碑式的傑作,同時也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這四件雕像所表達出的不安、緊張以及帶有辛酸的屈從,正是作者心靈深處真實寫照。米開朗基羅面對處於動盪之中的義大利現實社會,人文主義的理想破滅了,他的思想開始變得深沉和苦悶,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感傷。這些雕塑作品表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並成為後來「樣式主義」美術作品的先驅。

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簡介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 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傳世作品介紹: 《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Ⅱ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與會者

2009
海洋深呼吸 翻譯
Dutch Queen Beatrix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最大股東
Prince Constantijn Dutch Prince 荷蘭小王子康斯坦丁
Queen Sofia of Spain西班牙王後索菲亞
Philip Ntavinion Etienne, Belgium比利時王儲菲利普
Joseph Akerman, Germany約瑟夫·艾克曼,德國德意志銀行CEO
Keith B. Alexander基斯·亞歷山大,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
Roger Altman羅傑·阿爾特曼美國前財政副部長
Arapoglou, Greece 希臘國民銀行行長
Ali Babacan阿里·巴巴詹,土耳其副總理,主管經濟
Francisco Pinto Balsemão 弗朗西斯科·平托·巴爾塞芒(1981-1983)葡萄牙前總理
Nicolas Baverez法國經濟評論員尼古拉斯·巴維列,Nicolas Baverez
Franco Bernabè佛朗哥·貝爾納韋,義大利電信CEO
Xavier Bertrand沙維·波特蘭,法國勞工部部長
Carl Bildt卡爾·比爾特,瑞典外交大臣
Jan Arne Björklund 瑞典自由黨領袖,教育部部長
Christoph Blocher克里斯托夫·布洛赫,瑞士副總統
Alexander Bompar亞歷山大·邦帕德,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Boten Anna 安娜·博坦,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銀行行長埃米利奧·博坦的女兒
Henri de Castries亨利·卡斯特里,法國安盛保險集團全球總裁
Juan-Luis Themprian路易斯·朱利安西班牙PRISA通信集團CEO
Clark Edmunds 加拿大TD道明銀行CEO夏立勤
W. Edmund Clark肯尼斯·克拉克,英國司法大臣
Luc Coene呂克·科恩,比利時國家銀行副總裁
George David喬治·戴維,美國聯合技術公司CEO,花旗集團董事會成員
Richard Billing Dearlove 理查德·迪爾洛夫,英國軍情六處前負責人
Mario Draghi馬里奧·德格里,義大利銀行董事
Anders Eldrup安德斯·艾爾普,丹麥石油天然氣公司總裁
John Elkan約翰·艾爾坎,義大利菲亞特副總裁
Thomas Enders托馬斯·恩德斯,空中客車公司總裁
Jose Manuel Entrecanales何塞·曼努埃爾·恩特卡那雷斯,西班牙基礎設施企業Acciona SA的董事長
Isidro Fainé Casas 西班牙巴塞羅那儲蓄和養老金銀行總裁
Niall Ferguson尼爾·弗格森,生於1964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貨幣的崛起》作者,羅斯切爾德個人傳記作者
Timothy Franz Geithner蒂莫西·蓋特納,美國財政部長
Ntermot convergence, Ireland (AIV Group) Ntermot convergence 愛爾蘭(禽流感病毒組)??
Donald E. Graham唐納德·格拉漢姆,美國華盛頓郵報CEO
Victor Chalmperstant維克多·切爾潑斯坦,荷蘭萊頓大學經濟學教授
Ernst Maurits Henricus Hirsch Ballin恩斯特赫希·巴林,荷蘭司法部長
Richard Charles Albert Holbrooke理查德·霍爾布魯克,美國奧巴馬政府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問題特使
Jakob de Hoop Scheffer夏侯雅伯,北約秘書長
James Logan Jones Jr.詹姆斯·瓊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Vernon Jordan威爾努·佐頓,前總統柯林頓的顧問,職業律師,伊拉克研究小組10名成員之一
Robert Kagan羅伯特·卡甘,美國著名右翼新保守派政治家
Jyrki Katainen於爾基·卡泰寧, 芬蘭總理
John Kerr, Baron Kerr of Kinlochard 約翰·克爾,荷蘭皇家殼牌董事長
Mustafa Koç穆斯塔法·考奇,土耳其最大和最有聲望的財團考奇集團主席
Roland Koch羅蘭·科赫,德國黑森州州長,親美派
Sami Cohen薩米·科恩,土耳其記者
Henry Kissinger 亨利·基辛格
Marie-Josée Kravis 瑪麗·拉維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經濟學家
Neelie Kroes 尼莉葉·克洛伊,前荷蘭交通部長,歐盟委員會(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反壟斷專員
Odysseas Kyriakopoulos奧德修斯,希臘S&B集團
Manuela Ferreira曼努埃拉·費雷拉,葡萄牙政治家及經濟學家
Bernardino León Gross弗雷斯諾·萊昂,西班牙首相府秘書長
Jessica Mathews傑西卡·馬修斯,美國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智囊
Philippe Maystadt菲利普·馬斯塔德,歐洲投資銀行行長
Frank McKenna法蘭克·麥肯納,加拿大道明銀行副行長
John Micklethwait約翰·麥克列威特,《經濟學人》雜志總編
Thierry de Montbrial帝埃里·德·蒙布里亞爾,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Mario Monti馬里奧·蒙蒂,義大利博科尼大學校長,前歐盟競爭總署委員
Angela Miguel Moratinos安吉拉莫拉蒂諾斯,西班牙外交部長
Craig Mundie微軟首席研究及戰略官克瑞格·蒙迪
Egil Myklebust米克勒·比斯特,挪威水電CEO
Matthias Nass馬蒂亞斯,德國《時代周報》副總編輯
Olive Denis奧利弗·丹尼斯,法國《新觀察家》周刊
Frederic Oudea弗雷德里克·烏代阿,法國興業銀行CEO
Cem Özdemir 塞穆-約茨迪米爾,生於1965年,德國綠黨新主席,德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土耳其血統的政治精英,被稱為「德國的奧巴馬」
Tommaso Padoa-Schioppa 托馬索·派多-亞夏歐帕,前義大利經濟財政部長
Papalexopoulos Dimitris 雷帕斯,希臘泰坦水泥集團 CEO
Richard Norman Perle理查·諾曼·波爾,美國前布希政府國防部副部長,新保守主義派
David Petraeus大衛·彼得雷烏斯,美國中央司令部現任司令
Manuel Pinho曼努·埃爾皮尼奧,葡萄牙財政部長
Robert W. Prichard羅伯特·普理查德,美國弗吉尼亞州神學院教授
Romano Prodi羅馬諾·普羅迪,義大利前總理,
Heather Reisman希瑟·萊斯曼,加拿大英迪戈出版集團總裁
Eivind Reiten埃文·賴頓, 挪威海德魯 公司(挪威最大工業公司)總裁
Michael Rintzier邁克爾·榮格,捷克榮格集團主席
David Rockefeller,戴維·洛克菲勒, (猶太裔) ,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門人,大通銀行前董事會主席,現任該行國際顧問會委員,美國對外關系協會名譽主席,比爾德伯格俱樂部、三邊委員會創始人之一
Dennis Ross, United States丹尼斯·羅斯,美國前外交官,柯林頓時期的白宮發言人
Barnett R. Rubin巴尼特·魯賓,美國著名的阿富汗問題專家,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Alberto Ruiz-Gallardón Jiménez艾伯特·加利亞東,西班牙馬德里市市長
Suzan Sabancı Dinçer 蘇珊·薩班,土耳其Akbank銀行行長
Indira V. Samarasekera 英迪拉·薩馬拉塞克拉博士,加拿大艾爾伯特大學校長,加拿大最大銀行豐業銀行董事
Rudolf Scholten魯道夫·薛爾頓,前奧地利教育科學文化部部長
Jürgen Stemp 約爾根 ,德國
Pedro Solbes Mira佩德羅·索爾韋斯,西班牙第二副首相兼經濟和財政大臣
Sampatzi Saraz 土耳其銀行家
Sanata Seketa薩納塔,加拿大大學
Lawrence Henry Summers勞倫斯·薩默斯,奧巴馬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被看成是「救火隊長」的美國經濟委員會主席,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財長,擔任過哈佛校長
Peter Denis Sutherland彼得·薩瑟蘭,
WTO前總幹事 ,現任英國石油BP公司主席,高盛國際董事會成員,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董事,三邊委員會和歐洲圓桌會議領導委員會委員,長期的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
Martin Taylor馬丁·泰勒,前英國巴克萊銀行CEO,現任瑞士農業化學品生產巨頭先正達公司主席
Peter Thiel 彼得泰爾,生於1967年,皮特·泰爾,掌管著一個總資金達3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他是一家新風險投資公司的創始人,被稱為「自由市場」的天才
Matti Taneli Vanhanen馬蒂·萬哈寧,芬蘭前總理
Daniel Lucius Vasella丹尼爾·魏思樂,瑞士諾華制葯公司總裁
Guy Verhofstadt維霍夫斯達,比利時前總理
Paul Volker, the US保羅·沃爾克,生於1927年,美聯儲前任主席,奧巴馬高級經濟顧問
Jacob Wallenberg雅戈布·瓦倫博格,瑞典的「無冕之王」瓦倫堡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銀瑞達公司董事會主席 (瓦氏家族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
Marcus Wallenberg馬庫斯·瓦倫堡,瑞典瓦倫堡家族的第五代掌門人
Nout Wellink魏霖克,荷蘭央行行長
Viser Hans漢斯·菲瑟爾,荷蘭政治家
Martin Wolf馬丁·沃爾夫,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James Wolfensohn詹姆斯·沃爾芬森,世界銀行第九任行長
Paul Wolfowitz, United States保羅·沃爾福威茨,世界銀行第十任行長
Fareed Zakaria法里德·扎卡利亞,美國《新聞周刊》主編
Robert Zoellick羅伯特·佐利克,世界銀行第十一任行長,曾任高盛總經理,美國常務副國務卿
Dora Bakoyannis多拉·巴科揚尼斯,希臘外交部長
Anna Diamantopoulou 安娜,希臘國會議員,前歐盟委員會委員
Yannis Papathanasiou雅尼斯,希臘前財政部長
Georgios Alogoskoufis,喬治·阿勞格斯古費斯,希臘經濟部長
George David 可口可樂HBC公司董事會主席,希臘國防和外交政策研究所成員
參考文章來源:
Bilderberg 2009 Atterndee list
感謝該文所提供的與會者名單中大多數成員在維基網路上的簡介鏈接
譯註: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與洛克菲勒家族的關系有興趣可閱讀威廉·恩道爾的著作《石油戰爭》與《糧食危機》,比爾德伯格俱樂部在《石油戰爭》一書中有大篇幅的介紹。
2009比爾德伯格會議議程
海洋深呼吸 翻譯
據比爾德伯格資深調查記者吉姆塔克透露,2009年比爾德伯格的議程中包括計劃建立一個全球衛生部門和一個全球財政部,以及計劃縮短此輪經濟蕭條的周期而不是長時間的衰退。
塔克在亞歷克斯的節目中說,瑞典前首相和定期出席比爾德伯格會議的卡爾·比爾特發表講話,主張將世界衛生組織轉變為世界衛生部,並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轉變為世界財政部,兩者理所當然由聯合國支持。
塔克表示,此主張如果實現將大步推動世界政府的成立——這就是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最終目的,曾經幾成定局但在過去十年遭到了某些挫敗。
塔克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熱衷於通過經濟危機以及流行疾病造成的社會問題,來為中央集權制辯護。
比爾特談論了長期以來一直是比爾德伯格議程內容之一的議題——徵收全球稅,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徵收碳排放稅。
全球稅將逐步採用然後直接支付給聯合國,在其上漲之前首先會當作一種幾乎不太被人注意的汽油稅。
關於去年在愛爾蘭遭選民否決的《里斯本條約》,塔克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正計劃派代表與愛爾蘭政治領導人私下協商,力求使該條約通過。歐盟要求該條約必須獲得所有成員國的批准才能生效,愛爾蘭選民今年將被要求再次就該條約進行公民投票,盡管他們去年曾經拒絕。
塔克表示,今年的比爾德伯格會議有個關鍵議題是要爭取奧巴馬總統推進參議院對《國際刑事法條約》進行表決,並最終正式批准。
這是他們的策略,許多美國左翼民主黨國會議員確實想通過《國際刑事法條約》,他們只是害怕人們會非常強烈地反對放棄國家主權,他們不敢投贊成票,怕被批評為政治懦夫,所以奧巴馬甜言蜜語地對他們說,不用擔心,我們將在2010年的參議院競選後擁有更多自由左派席位,那麼,在2011年1月,當新參議院席位確定後,您可以在某個周六的晚些時候簽字批准,這樣,周日早晨的報紙就來不及評論,周日的脫口秀節目也來不及重新安排... 政治上的報復將無法施展。
(譯註:自由左派liberals——社會角度是自由派,經濟角度是左派。)
塔克肯定了Daniel Estulin率先發布的信息,及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正討論是否讓經濟快速見底或是拖入長期衰退。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瑞典外交部長卡爾·比爾特之所以稱這次衰退只是短期的而不是長達10年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長達10年的衰退也會損害比爾德伯格內部成員的企業,他們仍然希望有一個全球勞工部和全球財政部,他們仍想賺錢,太長的衰退將使他們的企業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沒有人買他們的東西……他們的傾向是維持短期衰退的看法。( 到底是長期還是短期?)
塔克在結論中表示,比爾德伯格的成員們今年所面對的形勢似乎很嚴峻,「對他們而言,情況正變得糟糕,美國人做出反應,歐洲人也作出反應,他們的計劃因此受阻。」
譯註:
曾於1991年至1994年期間擔任瑞典首相的比爾特,於2006年10月被邀入賴因費爾特內閣擔任外交大臣。這個「屈身」的決定曾讓外界難解。然而,通過觀察比爾特在國際沖突領域所積累的實力和聲望、以及他在美歐核心智庫圈的持續存在和影響力,就不難理解他的選擇。
比爾特曾於1999年被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任命為巴爾干問題特使;他是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首位非美國人的董事會成員;另外,比爾特還在諸多權威智囊機構,比如紐約的外交關系委員會(CFR)、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以及研究歐盟事務的兩大核心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R)、歐洲政策中心(EPC)中擔任過董事職務。

Ⅲ 歷屆奧運會游泳項目冠軍

游泳歷屆奧運會:
1、1984年:
(1)單人
冠軍:魯伊斯/Tracie Ruiz/美國/198.467分
亞軍:沃爾多/Carolyn Waldo/加拿大/195.300分
季軍:元村子/Motoyoshi Miwako/日本/187.050分
(2)雙人
冠軍:科斯蒂/Candy Costie-魯伊斯/Tracie Ruiz/美國/195.584分
亞軍:哈姆布魯克/Sharon Hambrook-克里茨卡/Kelly Kryczka/加拿大/194.234分
季軍:元好三和子/Simura Saeko-元村子/Motoyoshi Miwako/日本/187.992分
2、1988年:
(1)單人
冠軍:沃爾多/Carolyn Waldo/加拿大/200.150分
亞軍:魯伊斯/Tracie Ruiz-Conforto/美國/197.633分
季軍:小谷富可子/Kotani Mikako/日本/191.850分
(2)雙人
冠軍:卡梅倫/Michelle Cameron-沃爾多/Carolyn Waldo/加拿大/197.317分
亞軍:薩·約瑟夫森/Sarah Josephson-卡·約瑟夫森/Karen Josephson/美國/197.284分
季軍:田中京/Tanaka Miyako-小谷富可子/Kotani Mikako/日本/190.159分
3、1992年:
(1)單人
冠軍:巴布-斯普拉格/Kristen Babb-Sprague/美國/191.848分
冠軍:弗雷歇特/Sylvie Fréchette/加拿大/191.717分
季軍:奧野史子/Okuno Fumiko/日本/187.056分
(因在打分上存在分歧,經重新審查,1993年10月判定巴布-斯普拉格與弗雷歇特並列冠軍)
(2)雙人
冠軍:薩·約瑟夫森/Sarah Josephson-卡·約瑟夫森/Karen Josephson/美國/192.175分
亞軍:維拉戈斯/Penny Vilagos-維拉戈斯/Vicky Vilagos/加拿大/189.394分
季軍:奧野史子/Okuno Fumiko-高山亞樹/Takayama Aki/日本/186.868分
4、1996年
(1)團體
冠軍:美國隊/99.720分
亞軍:加拿大隊/99.367分
季軍:日本隊/97.753分
5、2000年
(1)雙人
冠軍:奧爾加·布魯斯尼奇娜/Olga Brusnikina-瑪利亞·奇塞列娃/Maria Kisseleva/俄羅斯/99.580分
亞軍:武田美保/Takeda Miho-立花美哉/Tachibana Miya/日本/98.650分
季軍:維吉妮·德迪厄/Virginie Dedieu-米里厄姆·利尼奧/Myriam Lignot/法國/97.437分
(2)團體
冠軍:俄羅斯隊/99.146分
亞軍:日本隊/98.860分
季軍:加拿大隊/97.357分
6、2004年
(1)雙人
冠軍:阿納斯塔西婭·戴維多娃/Anastasia Davydova-阿納斯塔西婭·埃爾馬科娃/Anastasia Ermakova/俄羅斯/99.334分
亞軍:武田美保/Miho Takeda-立花美哉/Miya Tachibana/日本/98.417分
季軍:埃里森·巴爾托西克/Alison Bartosik-安娜·科茲洛娃/Anna Kozlova/美國/96.918分
(2)團體
冠軍:俄羅斯隊/99.501分
亞軍:日本隊/98.501分
季軍:美國隊/97.418分
7、2008年
(1)雙人
冠軍:阿納斯塔西婭·戴維多娃/Anastasia Davydova-阿納斯塔西婭·埃爾馬科娃/Anastasia Ermakova/俄羅斯/99.251分
亞軍:安德魯·富恩特斯/Andrea Fuentes,赫瑪 ·門瓜爾/Gemma Mengual/西班牙/98.334分
季軍:原田早穗/Saho Harada,鈴木繪美子/Emiko Suzuki /日本/97.167分
(2)團體
冠軍:俄羅斯隊/99.500分
亞軍:西班牙隊/98.251分
季軍:中國隊/97.334分
8、2012年
(1)雙人
冠軍:俄羅斯組合伊什琴科/羅馬什娜 197.100分
亞軍:西班牙組合卡巴內爾-巴雷斯特/富恩斯特-法特 192.900分
季軍:中國「雪鷗」組合劉鷗/黃雪辰 192.870分
(2)團體
冠軍:俄羅斯197.030分
亞軍:中國隊 194.010分
季軍:西班牙隊193.102分提交回答

閱讀全文

與安娜巴塞羅那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梁詠琪短發圖片大全 瀏覽:420
為什麼word插入的圖片移動不了 瀏覽:436
圖片可愛過年 瀏覽:461
保存圖片如何看地址 瀏覽:309
女生發無顏圖片 瀏覽:413
傷心小魚高清簡筆圖片 瀏覽:17
長發發型圖片染發 瀏覽:302
動漫人物蛋糕圖片 瀏覽:592
男生殖囂圖片 瀏覽:95
word里的圖片如何並排放置 瀏覽:521
矮子用的可愛圖片 瀏覽:129
可樂雞翅圖片簡單的 瀏覽:888
可愛的肉墩墩圖片 瀏覽:94
照片男寶可愛圖片大全 瀏覽:782
盒飯菜譜大全10元圖片 瀏覽:774
mcm背包價格圖片 瀏覽:757
金彭電動轎車價格圖片 瀏覽:997
如何一鍵清除文檔圖片 瀏覽:221
豬睡覺圖片可愛搞笑 瀏覽:277
圖片在word怎麼改格式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