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有雞雛出殼、東坡肉、中華神鷹等。
1、雞雛出殼
專家估價:1.3億,天然瑪瑙奇石。彷彿蛋殼破裂,一隻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石質滋潤、神態逼真。
2、東坡肉
▶專家估價1.2億
彎彎的鷹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線條形神兼似,配上金黃色的玉質,形同活物一般,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
4、歲月
▶專家估價:一億
這塊奇石神似一位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發宛如真人,尤其是老婦臉上的皺紋都依稀可見。
除了以上的中國四大奇石外,中國還有以下奇石:
5、血膽金蓮
▶專家估價:1.65億港幣
內包血色水膽,通體晶瑩水潤,魚眼魚鰭清晰可見。
6、人之初
▶專家估價:1億
框內畫面是一個惟妙惟肖的還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胎兒形象,眼睛已經發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顯。整個形象猶如靜靜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嬰兒。
7、中國版圖
▶專家估價:9600萬元
這塊葡萄瑪瑙紫色與白色相間,葡萄球狀結晶十分完美,而且整體形狀與中國版圖極其相似。
8、藏羚羊
▶專家估價:8000萬
這是一件大自然的瑰寶,清晰可見的羚羊犄角、眼、嘴、尾巴,如同一隻奔跑在雪域高原的小精靈,非常可愛。
9、鍾馗
▶價值:6500萬元
「鍾馗」慨然仰天,英姿勃發,其頭頂官帽,身披戰袍,一身疙疙瘩瘩恰似刀槍不入的錚錚鎧甲,平添幾分殺氣。
10、中國虎
▶專家估價:5千萬元
中國大化石之王的大化石「中國虎」,它形成於2.8億年前,虎身長約一米,高約半米多,呈半蹲半卧狀。虎頭前伸,好像在昂首長嘯,石頭的顏色紋路也與虎皮相似。
❷ 中國十大古畫分別收藏在哪裡
1、《洛神賦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2、《步輦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3、《唐宮仕女圖》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
4、《五牛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5、《韓熙載夜宴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6、《千里江山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7、《清明上河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8、《富春山居圖》收藏在浙江博物館。
9、《漢宮春曉圖》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10、《百駿圖》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2)中國珍品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亘萬里的錦綉河山。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❸ 中國十大孤品錢幣
國寶金匱直萬、天成元寶、天顯通寶、皇統元寶、大齊通寶、應歷通寶、貞觀寶錢、崇慶元寶、至寧元寶、貞佑元寶。
拓展資料:
【國寶金匱直萬】王莽政權「新」鑄造錢幣,形制特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方孔圓錢形式,面文為篆書「國寶金匱」四字,旋讀,懸針篆。下以短頸聯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紋兩道,紋內直書懸針篆「直萬」二字,背無字。新莽實行黃金國有,令發將黃金輸於御府,發給國寶金匱直萬作為憑證。
【天成元寶】的天成為五代時期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年號。天成年間(926-929年)明宗廢鋁錫鑄造的劣等錢幣,所鑄成「天成元寶」。這種錢在製作上精整,文字十分清晰,錢徑約2.3厘米,重3.4克左右,"天成元寶"幾個字從上往右依次旋讀。「天成元寶」因所出甚少,可謂五代錢中的珍稀之品。
【天顯通寶】遼太宗耶律德光,天顯年間(927—936年)鑄。「天顯通寶」四字隸書,旋讀,光背無文。此錢製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樸可愛。傳世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駱氏曾於大房山獲得一枚,經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葯雨、馬定祥諸氏審定為真品無疑,惜於抗戰後期輾轉落入日人之手。
【皇統元寶】皇統(1141-1149年)是金熙宗完顏_的第三個年號。皇統元寶篆書小平錢系金代古錢幣的大珍品。自上個世紀30年代發現這枚金熙宗皇統年間鑄制的小平錢以來,一直享有孤品之稱。該枚古錢幣現珍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系著名古錢幣收藏家李映庵先生的舊藏。
皇統元寶:金代錢幣,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製作極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統元寶篆書孤品
【大齊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國主徐知誥(李_)所鑄造,李_曾為徐溫養子,故名徐知誥,曾被徐溫封作齊王,楊吳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廢吳睿帝自立,國號大齊,鑄大齊通寶,現存世僅兩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錢幣界稱之為「缺角大齊」,另一枚的錢上鑽有4個小孔,被稱為「四眼大齊」。
應歷通寶
【應歷通寶】系遼穆宗耶律_應歷年間(951-968年)所鑄。「應歷通寶」四字楷、隸相雜,文字朴茂,單點通,其中「歷」字省略廠部的左筆,借用內穿右廓,與「天祿通寶」的書法特徵如出一轍,明顯見遼錢風韻。此錢多出自遼東地區,今所見五枚「應歷通寶」錢拓本,面文大小各異。
【貞觀寶錢】 西夏崇宗嵬名乾順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4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小平光背,楷書旋讀。前兩個字漢譯是「貞觀」,後兩個字漢直譯應為「寶元」。錢幣學家趙權之發現並釋譯了該錢,因前人把西夏文錢後兩字都譯為「寶錢」,所以趙也把應譯為「元寶」的後兩個字,釋為「寶錢」。
【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金錢三珍之一,崇慶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厘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了解目前全國保存有五六枚真品。
【至寧元寶】金代衛紹王完顏永濟,至寧元年(公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寧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至寧元寶原有小平、折五各一品;小平已經泉家審定為偽作。折五錢形制大小及文字風格與崇寧通寶雷同,文字遒勁,製作精好,唯銅色紅紫有異。
【貞佑元寶】貞佑(1213-1217年)是金宣宗完顏_的第一個年號。金宣宗使用貞佑這個年號一共五年。宣宗貞佑年間所鑄貞佑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貞佑元寶小平,錢文真書旋讀。 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 國內僅發現此一枚。
貞佑元寶: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鑄,特徵:小平,錢文真書旋讀。 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 國內僅發現此一枚。
❹ 你熟悉的中國國寶都有什麼呢
頌簋,1954年收藏於山東博物館,是傳世青銅器中的珍品。頌簋器型莊重,鑄造精良,是西周晚期典型青銅器。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是研究西周社會歷史重要的文字資料,尤為重要,金文規整、典雅,是書法藝術的傑出之作。
❺ 中國最值錢的50大古幣
錢幣是人類社會流通的衡量價值的主要工具,古錢幣因其貨幣價值和歷史價值一直受到廣大收藏者的青睞:清代鎮庫祺祥重寶、遼代年號平錢、十七兩三孔布、一兩三孔布、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寶源局背鎮庫錢。
1、清代鎮庫祺祥重寶
古錢"祺祥重寶"背大清鎮庫大錢,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熱河,載垣等八大臣受遺詔輔政,改元"祺祥"鑄祺祥通寶、祺祥重寶。
通寶為小平,重寶為當十。 不久發生政變載垣、肅順、端華三大臣被殺,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
2012年10月23日,在北京誠軒拍賣,起拍價8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以368萬人民幣成交。
4、一兩三孔布
重15.5克,此布也屬於大型三孔布,上世紀出於河北石家莊地區。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邊廓完整,澆口在首部,合范准確,鑄造精美;僅有極小微修,極美品。
2010年5月12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古錢專場中,以352.8萬元人民幣落錘,刷新了當時中國古錢拍賣新紀錄。
5、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
咸豐重寶是清代咸豐年間鑄造的一種錢幣,由於政治腐敗以及經濟原因,流通不久就遭遇嚴重貶值,不得不停止!流通極少,所以珍貴!尤其寶福局製造的背面印有"大清壹百"的最為珍貴!其估價在270多萬一枚!
6、寶源局背鎮庫錢
鎮庫錢嚴格意義上不是一種流通貨幣!是一種為了賑災驅邪,供奉神靈用的!中國歷朝歷代都有記載的鎮庫錢,屬於花錢中的珍品!在2013年一枚寶源局背鎮庫錢以253萬的價格拍出,也從而刷新了鎮庫錢交易記錄!
小結:
清代貨幣最為珍貴,備受收藏著喜愛!其原因可能是保存的好,造詣比較成熟,錢幣的欣賞性要比其他朝代更加美觀!
❻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
1、《東坡肉形石》
現收藏在台北故宮,如雞蛋大小,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此東坡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當逼真,現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台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規格]5.73×6.6×5.3厘米
[重量]0.52KG
2、《歲月》
這塊奇石約為成人拳頭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發宛如真人。該奇石發現於兩億年前的火山噴發地區,經歲月滄桑,由三色瑪瑙形成面容,黑色瑪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詳與現代老嫗形象巧合天成。這塊命名《歲月》的奇石,有專家評價,此石是國際石壇的天然力作,是舉世無雙的國寶。
3:《雞雛出殼》
彷彿蛋殼破裂,一隻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石質滋潤、神態逼真。
4、《中華神鷹》
屬黃龍玉石種,出自廣東紫金南母寺。這是一塊神話傳說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彎彎的鷹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線條形神兼似,配上金黃色的玉質,大小又與真鷹比例一樣,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5、《中國版圖》
北京一家都市報詳細介紹了《中國版圖》奇石:「一塊中國版圖形狀的葡萄瑪瑙被估價9600萬元,這是中國地質大學及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學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奇石——葡萄瑪瑙『中國版圖』珍品鑒賞評估會」上評出的價格;這塊葡萄瑪瑙紫色與白色相間,葡萄球狀結晶十分完美,而且整體形狀與中國版圖極其相似。
6:《人之初》
這塊奇石高15厘米,寬13厘米,厚度為8厘米,石質細膩,通體四周是黑白相間的條紋框,框內畫面是一個惟妙惟肖的還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胎兒形象,眼睛已經發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顯。整個形象猶如靜靜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嬰兒。這塊奇石堅硬但表面非常光潔平滑,卻完全出於天然,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打磨拋光,而是長期被水流沖刷的結果。
7:《血膽金鰱》內包血色水膽。專家估價1.65億港幣。
8、《族魂》
2008年10月14日,在北京花鄉花卉市場第四屆奇石展上,一塊名為族魂的戈壁瑪瑙石,以其生動逼真的少數民族頭像造型,引了不少專家及愛好者的關注。為期10天的第四屆奇石展,匯集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300多個參展商的30餘萬件賞石,是北京石文化交流的一大盛會。
9:巾幗英雄。這塊打磨成46*37*17mm的天然水晶由內部黃膠花完美構成一古代女英雄畫像,五官俱全,英姿颯爽,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問世以後迅速震驚奇石界。
10.雪猿。產自南京的雨花石,布局合理,比例均勻,黑白鮮明。雖表面有紋裂,但瑕不掩瑜,上天之作,非俗人所能擁有。
❼ 中國國寶文物有哪些急用~~!!!
千萬寶物散落世界各地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采樂章。
但自近代以來,承載中華厚重歷史文化的文物卻以驚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據國家文物局教授、高級工程師羅哲文先生介紹,從國寶流失的數量上講,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就有163萬件,而該數目充其量也中人相當於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國文物的1/10。南京藝術學院林樹中教授經過十多年的實地考察和文獻查考後認為,中國僅流失海外的名畫就達30000件以上。
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或者在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圖書館,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國大英博物館
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是歐洲,其中以英國所藏最多。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劍橋的費茨威廉博物館、劍橋大學博物館,牛津的亞士摩蘭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都有大量的中國文物。此外在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地,也者有豐富的藏品。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館最為著名,其收藏中國文物的數量和質量都是首屈一指。號稱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中國美術史上具有極高地位的作品,被稱為中國美術史上的開卷之圖。大英博物館的唐三彩、陶俑、雕刻藏品質美量豐。而敦煌文物的收藏,特別是唐代畫幡、絹畫、寫經和文書的收藏,更是舉世無雙,玉器、瓷器、琺琅的收藏也很豐富。院中也有不少珍貴的青銅器,也曾經有殷墟甲骨,原為美國傳教士方法斂搜刮的舊物,後轉到不列顛圖書館。
在歐洲國家中,法國收藏的中國文物僅次於英國。盧浮宮博物館是法國收藏中國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其分館吉美博物館是亞洲文物的專館,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國的文物,達30000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的收藏量達6000多件,多為精品,是除北京故宮以外的最大的中國瓷器收藏中心。巴黎市立東方博物館所藏文物與盧浮宮不相上下,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物達10000多件,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是稀世珍寶。
在美國,有世所公認的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收藏中,以亞洲藝術品最為豐富,而亞洲藝術品中又以中國的藏品最多,共有10個中國文物陳列室,分為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在古代繪畫室中,有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歷代帝王圖》,宋徽宗趙佶臨摹唐代張萱的《搗練圖》和他簽押的《五色鸚鵡圖》,還有宋代擅長畫墨龍的陳容的《九龍圖》。
據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教授介紹,弗利爾美術館以大宗的青銅器收藏而聞名。這些青銅器大多是從美術角度精選的,對於研究器物形制和紋飾有特殊價值。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也有不少珍貴的青銅器、銅鏡等,玉器尤其精美,如一件有字的商代玉戈、有線刻紋的玉斧等。
女史箴圖(東晉)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在有計劃地收藏中國文物。現在全日本共有1000多座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的文物。其中,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最為豐富,該館設有東洋陳列館,共有五大展室,專門陳列中國的文物。大倉集古館、靜嘉堂、根津美術館、出光美術館、藤田美術館、藤井齊成會有鄰館、東京五島美術館、白鶴美術館、大原美術館等也是各有特色的著名收藏館。值得一提的是靜嘉堂和藤井齊成會有鄰館。前者由三菱集團岩崎彌之助父子收集的藏品組成,中有古典漢籍12萬冊,這其中就有清末大藏書家陸心源的藏書,包括宋刻書200種、元刻本400種和15萬卷善本書,均是在陸死後被他妻子賣給日本人的。後者是日本著名的私立美術館,收藏中國珍寶非常豐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國古印,總數達6000方以上,包括弧稱收藏甲海內的清代金石學家青島人陳介祺的舊藏和清末大員吳大激、端方的藏品。而白鶴美術館則以青銅器的收藏聞名,商周青銅器達1000餘件,重要的收藏有1926年洛陽郊外唐墓中的所有出土文物和1928年殷墟出土的文物。
談到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必須提一下甲骨。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約有26700片,遍及日、美、英等12國。其中日本最多,達12443片。這些甲骨大多藏在東洋文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以至於有人哀嘆甲骨文在中國,甲骨學在日本。
俄羅斯、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和瑞士等其他國家也都有相當豐富的中國文物收藏。
寶物何時遺海外
如此眾多的精美文物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是通過中外文化交流出去的以外,絕大多數是以非法途徑流失的。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是在鴉片戰爭以後。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於l860年lO月闖進萬園之園圓明園,大肆搶掠、砸毀,最後放火焚燒。無數珍寶被搶劫一空。據《石渠寶芨》記載,圓明園所藏歷代名畫有200多幅在此次浩劫中或被焚毀,或被劫掠。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有唐人所摹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有沈源所畫《圓明園十景》,都出自圓明園。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公開洗劫三天,之後,軍人的私下搶劫也沒有停止。古觀象台遭到德、法侵略者的劫掠;紫禁城被劫,有後來的《洋人拿去乾清宮等物品清單》為證;作為聯軍總部的中南海也被劫掠;圓明園又再次淪為被掠奪的目標,八旗兵丁和地痞也趁火打劫;英、德、法、意四國搶劫保定的古蓮池,並縱火焚燒。《庚辛記事》說,經此浩劫,中國蓋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1899年在安陽殷墟發現了甲骨。這些甲骨是中國殷商後期的王室檔案,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這些甲骨便慘遭流失。外國傳教士庫壽齡、方法斂、明義士等較早收集了眾多甲骨。據較為確切的統計,安陽小屯出土近20萬片甲骨。在海外收藏中,日本最多,加拿大次之,計共有十二個國家或地區收藏,約26700片。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西北是世界各國探險家的樂園。一些探險隊在未經中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在此肆意盜竊文物,非法竊取中國文化遺址的物品,造成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經洞,擁有寶藏無數,美輪美奐的壁畫和泥塑表現了極高的藝術造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然而,自1900年被發現後,敦煌寶藏的災難便降臨了。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帶著中國翻譯蔣孝琬,跑到藏經洞來。他千方百計誘騙千佛洞主持王道士,揀選了24箱古寫本,五箱古畫和絲綉品,計一萬余件,全部運抵倫敦大英博物館。而他為這些稀世奇珍只付給王道士500兩銀子和交了130鎊稅金。1914年,斯坦因又從這里騙走五大箱手稿,計有600多卷佛經。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剛經》,是印刷史上極為罕見的瑰寶。
接踵而來的是法國人伯希和。他從吐木休克和庫車已經攫掠了許多珍貴文物,其中有用庫車早期文字所寫的佛教經典。在敦煌密室里,伯希和翻閱了三個星期,將斯坦因遺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載而去,付出的代價仍然是區區500兩白銀。同時,他還逐洞攝影,編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畫集》。幾年後,千佛洞被白俄士兵嚴重破壞,竟使這批照片成了反映干佛洞壁畫原貌的稀有資料!
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從這里騙走了約600份經卷,俄國的鄂登堡不僅盜走許多彩色塑像,還盜走了200多份手稿。
美國人來到敦煌時,這里易於攜帶的文物已經不多了,因此他們把注意力轉向大型壁畫和雕塑。1924年,蘭登·華爾納用樹膠粘走36方唐代壁畫,還盜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薩像,又在涇州下王母廟石窟盜走七個菩薩頭像、一段唐代菩薩殘軀,在居延海黑城子盜走一尊彩塑佛像、幾方壁畫。由於增加了這些文物,
四羊方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古人形容治國的最高境界是「德如羔羊」。
與我們現在提倡的「和諧社會」一致
四羊方尊確實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銅器。
其做工之精細,雕刻之復雜,已經登峰造極。
而且是1938年從我們長沙的寧鄉出土的。
❽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了哪些中國書畫珍品
以下是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國書畫目錄 希望題主採納給分哦
五代 傳董源 溪岸圖 220.3 x 109.2 cm
傳董其昌 詩扇 17.0 x 52.1 cm
倪元璐 自書道中詩 16.8 x 47.9 cm
元 傳夏永 呂洞賓過岳陽樓圖 21.9 x 18.7 cm
元 傳王振鵬 大明宮圖 31.1 x 683.3 cm
元 傳王振鵬 金明池龍舟圖 34.3 cm x 53.8 m
元 傳趙孟頫 花溪浴馬圖 39.1 x 402.6 cm
元 倪敬 寒梅圖 106.5 x 24.8 cm
元 倪瓚 江渚風林圖 59.1 x 31.1 cm
元 倪瓚 秋林野興圖 98.1 x 68.9 cm
元 倪瓚 虞山林壑圖 94.6 x 35.9 cm
元 元人 人馬圖 45.1 x 38.1 cm
元 元人 仿吳道子觀音坐像 102.9 x 51.8 cm
元 元人 冬鴉禿木圖 41.6 x 37.3 cm (1)
元 元人 冬鴉禿木圖 41.6 x 37.3 cm
元 元人 摹張雨雙詩 29.8 x 160 cm
元 元人 摹李公麟九歌 32.1 x 467.4 cm
元 元人 摹李公麟蒙人馬駝圖 30.5 x 31.3 cm
元 元人 春郊牧羊圖 24.1 x 24.8 cm
元 元人 梅竹石圖 130.2 x 49.5 cm
元 元人 羅漢像 112.4 x 49.1 cm
元 元人 耕稼圖 26.7 x 506.4 cm
元 元人 蓮池水禽圖 141.6 x 67.9 cm
元 元人 詩扇
元 元人 釋迦三尊圖 96.5 x 48.9 cm
元 元人 高士觀梅圖 94.6 x 29.2 cm
元 元人 黑猿圖 24.4 x 23.8 cm
元 吳鎮 老松屈曲圖 166.1 x 82.6 cm
元 吳鎮 蘆灘釣艇圖 31.1 x 53.8 cm
元 吳鎮 高節凌雲圖 166.7 x 97.8 cm
元 唐棣 摩詰詩意圖 128.9 x 68.7 cm
元 唐棣 霜浦歸漁圖 134.3 x 86 cm
元 夏永 黃鶴樓圖 20.6 x 26.7 cm
元 姚彥卿 雪山行旅圖 98.1 x 54 cm
元 張可觀 露台觀月圖 26.7 x 24.8 cm
元 張羽 松軒春靄圖 92.1 x 31.8 cm
元 張遜 松石圖 90.8 x 41.9 cm
元 方從義 雲山圖 26.4 x 144.8 cm
元 李堯夫 達摩渡江圖 85.6 x 34.1 cm
元 李衎 竹石圖 189.9 x 55.2 cm
元 柯九思 仿文同竹枝圖 107.6 x 47.6 cm
元 王冕 斷橋香雪圖 113 x 50.2 cm
元 王振鵬 維摩不二圖 39.2 x 218.3 cm
元 王蒙 丹崖翠疊圖 67.9 x 34.3 cm
元 王蒙 空林草亭圖 25.1 x 28.3 cm
元 王蒙 素庵圖 136.5 x 44.8 cm
元 盛懋 秋林漁隱圖 102.6 x 33.3 cm
元 盛懋 秋林漁隱圖 26.7 x 33.7cm
元 盛著 秋江垂釣圖 25.9 x 27.4cm
元 羅稚川 古木寒鴉圖 132.1 x 80.3 cm
元 耶律楚材 送劉滿詩 36.8 x 283.8 cm
元 趙原 仿燕范山水圖 24.9 x 77.5 cm
元 趙原 晴川送客圖 95.3 x 35.2 cm
元 趙孟頫 即事絕句 133.4 x 53 cm
元 趙孟頫 雙松平遠圖 26.8 x 107.5 cm
元 趙孟頫 右軍四事 24.4 x 117 cm
元 趙孟頫一門 三世人馬圖 30.2 x 178.1 cm
元 趙蒼雲 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圖 22.5 cm x 564 cm
元 邊魯 牡丹孔雀圖 169.9 x 102.2 cm
元 鄧宇 竹石圖 135.1 x 42.2 cm
元 錢選 蘭亭觀鵝圖 23.2 x 92.7 cm
元 錢選 梨花圖 31.3 x 96.2 cm
元 陸廣 丹台春曉圖 61.6 x 26 cm
元 顏庚 鍾馗嫁妹圖 24.4 x 253.4 cm
元 鮮於樞 石鼓歌 44.9 x 459.9 cm
元人 老僧月下讀經圖 74.6 x 33 cm
元明人 雲行雨施圖 44.8 x 190.8 cm
元明人 仿趙雍蒙人馬戲圖 26.7 x 172.7 cm
元明人 仿錢選歸去來辭圖 106.7 x 26 cm
元明人 宮苑嬰戲圖 139.4 x 76.2 cm
元末明初 仿王詵秋林鶴逸圖 24.8 x 25.4 cm
吳寬 喜雨詩 17.1 x 49.5 cm
唐 唐人 四十三行靈飛經墨跡 20.8 x 8.9 cm
唐寅 一年歌 17.3 x 49.8 cm
宋 仿周昉戲嬰圖 30.5 x 48.6 cm
宋 傳劉松年 春山曛暮圖 24.8 x 26 cm
宋 傳夏珪 澤畔疾風圖 26 x 27 cm
宋 傳屈鼎 夏山圖 45.4 x 115.3 cm
宋 傳李唐 觀瀑圖 25.1 x 25.7 cm
宋 傳李唐 重耳復國圖 29.4 x 828 cm
宋 傳李嵩 貨郎圖 26.4 x 26.7 cm
宋 傳李迪 寒柯山鷓圖 23.8 x 24.1 cm
宋 傳楊邦基 聘金圖 26.7 x 142.2 cm
宋 傳江參 百牛圖 31.8 x 221.8 cm
宋 傳燕文貴 江邨圖 24.1 x 25.4 cm
宋 傳燕文貴 秋山蕭寺圖 32.7 x 321.3 cm
宋 傳王齊翰 待詔挑耳圖 25.1 x 47.6 cm
宋 傳直翁 葯山李翱問道圖 31.8 x 84.5 cm
宋 傳趙令穰 江村秋曉圖 23.7 x 104.1 cm
宋 傳趙克夐 藻魚圖 22.5 x 25.1 cm
宋 傳閻次於 松壑隱棲圖 21.4 x 23
宋 傳閻次於 風雨維舟圖 24.8 x 27.3 cm
宋 傳陳居中 胡騎春獵圖 24.1 x 27.3 cm
宋 傳黃宗道 射鹿圖 24.6 x 78.9 cm
宋 周東卿 魚樂圖 30.8 cm x 593.7 cm
宋 夏珪 山市晴嵐圖 24.8 x 21.3 cm
宋 宋人 三猿得鷺圖 24.1 x 22.9 cm
宋 宋人 乞巧圖 161.6 x 110.8 cm
宋 宋人 仿周文矩宮中圖 26 x 146.7 cm
宋 宋人 仿夏圭溪口垂釣圖 23.2 x 23.8 cm
宋 宋人 仿夏珪冒雨尋庄圖 25.6 x 26.4 cm
宋 宋人 仿李成寒林策驢圖 161.9 x 100.3 cm
宋 宋人 仿范寬山水圖 166.1 x 104.5 cm
宋 宋人 仿馬遠松蔭玩月圖 25.4 x 25.4 cm
宋 宋人 仿馬遠洞天論道圖 24.8 x 25.2 cm
宋 宋人 佛祖降世圖 104.5 x 53.7 cm
宋 宋人 冬雁圖 31.4 x 28 cm
宋 宋人 別院春山圖 26.2 x 286.5 cm
宋 宋人 呂洞賓過岳陽樓圖 23.8 x 25.1 cm
宋 宋人 摹韓干圉人呈馬圖 30.5 x 51.1 cm
宋 宋人 新安汪氏譜牒 33.3 x 24.8 cm
宋 宋人 明皇幸蜀圖 113.7 x 82.9 cm
宋 宋人 春光先到圖 23.8 x 24.4 cm
宋 宋人 水牛圖 23.2 x 24.1 cm
宋 宋人 泛舟柳塘圖 23.3 x 24.9 cm
宋 宋人 猿鹿圖 17.8 x 22.2 cm
宋 宋人 琉璃堂人物圖 31.4 x 128.4 cm
宋 宋人 睢陽五老圖畢世長像 40 x 32.1 cm
宋 宋人 竹梅小禽圖 25.7 x 26.7 cm
宋 宋人 維摩詰經圖 27.9 x 794.7 cm
宋 宋人 蘆鷺圖 25.2 x 26.2 cm
宋 宋人 豳風圖 29.2 × 1398.9 cm
宋 宋人 雪景待渡圖 25.1 x 25.7 cm
宋 宋人 雪橋買魚圖 24.8 x 26.0 cm
宋 宋人 風雨拉纖圖 24.1 x 25.7 cm
宋 宋人 騎驢圖 64.1 x 33 cm
宋 宋徽宗 翠竹雙禽圖 33.7 x 55.4 cm
宋 宋高宗、馬和之 詩經國風畫意 27.8 x 663.6 cm
宋 張即之 行書杜甫樂游原詩殘卷 32.4 x 76.8 cm
宋 李公麟 孝經圖 21.9 x 475.6 cm.part1
宋 李公麟 孝經圖 21.9 x 475.6 cm.part2
宋 李結 西塞漁社圖 40.6 x 136.5 cm
宋 梁楷 澤畔行吟圖 22.9 x 24.3 cm
宋 米友仁 雲山圖 27.6 x 57 cm
宋 米芾 吳江舟中詩 31.1 x 557 cm
宋 蘇軾 墨竹圖 54.3 x 33 cm
宋 趙孟堅 梅竹三詩譜 34 x 353.1 cm
宋 趙孟堅 水仙圖 33.2 x 374 cm
宋 郭熙 樹色平遠圖 35.6 x 104.4 cm
宋 金處士 十王圖五幅 129.5 x 49.5 cm
宋 馬和之 詩經小雅鴻雁之什六篇圖 32.4 x 1304.9 cm
宋 馬遠 月下賞梅圖 25.1 x 26.7 cm
宋 馬遠 觀瀑圖 25.1 x 26 cm
宋 馬遠 高士觀瀑圖 29.1 x 27.6 cm
宋 馬麟 蘭圖 26.5 x 22.5 cm
宋 馬麟 春山喬松圖 25.2 x 26 cm
宋 高克明 溪山雪意圖 41.6 x 241.3 cm (1)
宋 高克明 溪山雪意圖 41.6 x 241.3 cm
宋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列傳 33.7 x 1840.2 cm
宋 龔開 壺天樂圖 29.8 x 431.8 cm
宋元人 六馬圖 46.2 x 168.3 cm
宋光宗 五言聯團扇 21.3 x 21 cm
宋孝宗 池上詩團扇 22.9 x 24.4 cm
宋孝宗 漁父詩團扇 23.5 x 25.4 cm
宋理宗 暮春詩團扇 24.4 x 23.5 cm
宋理宗 枝上詩團扇 27.9 x 24.1 cm
宋理宗 湖上詩團扇 25.1 x 25.1 cm
宋理宗 潮聲聯團扇 20.8 x 22.1 cm
宋理宗 秋深聯團扇 23.7 x 17.8 cm
宋至明 傳宋徽宗 荔枝山雀圖三幅
宋高宗 天山詩團扇 23.5 x 24.4 cm
張鳳翼 七言律詩 15.9 x 49.5 cm
文彭 臨獻之地黃湯帖 15.2 x 48.3 cm
文徵明 三詩 16.2 x 51.4 cm
文徵明 夏日雨後書詩扇 16.2 x 49.5 cm
明 丁雲鵬 十八羅漢圖 21 x 233.7 cm
明 傳仇英 星宿神形圖 19.2 x 402 cm
明 傳仇英 清明上河圖 29.2 x 645.2 cm
明 傳仇英 白描羅漢圖 34.4 x 524.2 cm
明 傳仇英 韃靼狩獵圖
明 傳吳寬 扇面17.5 x 49.5 cm
明 傳周天球 扇面 17.5 x 54.0 cm
明 傳唐寅 冬景圖 18.4 x 51.1 cm
明 傳唐寅 墨竹圖 29.1 x 150.2 cm
明 傳唐寅 蕉葉睡女圖 20.3 x 61.0 cm
明 傳張弼 千字文 31.1 x 755.7 cm
明 傳彭年 書扇 16.5 x 47.0 cm
明 傳文嘉 湖岸亭圖 17.5 x 49.5 cm
明 傳文彭 扇面 19.1 x 53.3 cm
明 傳文徵明 山水 18.1 x 52.1 cm
明 傳文徵明 玉蘭圖 27.9 x 133 cm
明 傳王寵 扇面 17.1 x 50.8 cm
明 傳王穉登 扇面 16.8 x 49.5 cm
明 傳董其昌 仿米家山水圖 25.9 x 219.1 cm
明 傳藍瑛 仿黃公望山水 16.8 x 52.1 cm
明 傳陸治 山水 18.4 x 48.9 cm
明 傳陳洪綬 扇面 16.2 x 50.5 cm
明 傳陳洪綬 花瓶圖 162.2 x 60 cm
明 傳陳淳 花卉圖冊 32.5 x 57.3 cm
明 倪元璐 雲石圖 130.8 x 45.4 cm
明 劉俊 漢殿論功圖 166.4 x 106 cm
明 卞文瑜 秋窗讀易圖 26 x 108 cm
明 吳弈 篆書怡松卷首 32.4 x 144.8 cm
明 周天球 人日雪霽集虎丘詩頁 18.7 x 30.5 cm
明 周天球 扇面 18.3 x 53.7 cm
明 唐寅 垂虹別意圖 29.7 x 107.6 cm
明 唐寅 山水八段圖 32.4 x 413.7 cm
明 唐寅 春雷墨竹圖 17.3 x 49.8 cm
明 唐寅 答門生李子元詩 27 x 25.1cm
明 唐寅 致若容札 26.7 x 64.1 cm
明 唐寅 葦渚醉漁圖 72.2 x 37 cm
明 唐寅 薛濤戲箋 30.8 x 30.8 cm
明 唐寅 觀瀑圖 52.7 x 24.8 cm
明 夏昶 清風高節圖 203.4 x 59.7 cm
明 姚綬 文字飲詩書畫 23.3 x 77.2 cm
明 宋克 七言律詩 26.7 x 69.2 cm
明 宋珏 手札 22.4 x 24.4 cm
明 宋珏 手札 29.2 x 45.7 cm
明 居節 雨後詩 15.9 x 47.8 cm
明 張瑞圖 後赤壁圖 27.9 x 320 cm
明 張瑞圖 赤壁賦 28.9 x 19.1 cm
明 張路 習畫圖 148.9 x 98.7 cm
明 惲向 山水冊十開 26 x 15.2 cm
明 戴進 涉水返家圖 167.6 x 82.6 cm
明 文從簡 扇面 16.5 x 53.3 cm
明 文仲義 書扇 16.8 x 49.2 cm
明 文嘉 為項元汴作山水圖 117.5 x 39.8 cm
明 文嘉 致姚制函 21.6 x 38.7 cm
明 文彭 送林俊還閩詩稿 29.2 x 39.7 cm
明 文徵明 上岳丈吳愈函 22.9 x 30.8 cm
明 文徵明 東林避暑圖 31.8 x 108 cm(缺一幅)
明 文徵明 小楷陸機文賦 23 x 117.8 cm
明 文徵明 拙政園八景 26.4 x 27.3 cm
明 文徵明 瀟湘八詠冊頁 21.0 x 19.7 cm
明 文徵明 藂桂齋圖 31.6 x 56.2 cm
明 文徵明 高士隱居圖 95.3 x 45.7 cm
明 明人 仿仇英山水 37.9 x 240 cm
明 明人 仿仇英蘇惠織錦璇璣圖 25.6 x 311.8 cm
明 明人 仿吳鎮墨竹圖 31.8 x 665.5 cm
明 明人 仿夏圭長江萬里圖 59.4 x 487.7 cm
明 明人 傳吳鎮墨竹圖 34.3 × 527.7 cm
明 明人 傳李公麟神仙圖 34.0 x 215.9 cm
明 明人 四時山水圖 35.1 x 569.9 cm
明 明人 胡笳十八拍 28.6 x 1196.3 cm
明 李喬 書扇 16.5 x 51.4 cm
明 杜堇 伏生受經圖 147 x 104.5 cm
明 楊文驄 書扇 16.8 x 53.3 cm
明 汪懋麟 書扇 15.9 x 48.9 cm
明 沈仕 雙詩 18.4 x 49.5 cm
明 沈周 四季花卉圖 27.5 x 504.8 cm
明 沈周 溪山秋色圖 20.6 x 640.7 cm
明 沈周 雨夜幽寂圖 79.7 x 33.3 cm
明 沈周、文徵明 山水合璧圖 36.8 x 1729.3 cm
明 沈度 致梁仲仁書 26 x 33.7 cm
明 焦竑 手札 27 x 16.8 cm
明 王寵 致南村書 25.7 x 34.0 cm
明 王穉登 七言詩 18.1 x 51.4 cm
明 王穉登 殘稿 24.4 x 40.2 cm
明 王穉登 短札 24.6 x 13.5 cm
明 王衡 書詩 19.1 x 56.5 cm
明 王鏊 書詩 17.1 x 50.2 cm
明 王鏊 尺牘 24.1 x 29.2 cm
明 王鏊 贈別詩 207 x 63.5 cm
明 范允臨 書扇 17.8 x 53.3 cm
明 莫是龍 書花底詩 15.2 x 48.4 cm
明 董其昌 書謝惠連雪賦 26.7 x 183.7 cm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冊頁 32.1 x 23.2 cm
明 董其昌 山水八景冊頁 24.4 x 16 cm
明 董其昌 王維五言絕句詩 188.9 x 74.3 cm
明 董其昌 致陳繼儒二札 23 x 23 cm
明 董其昌 荊溪招隱圖 26 x 92.6 cm
明 藍瑛 仿宋元圖冊 31.6 x 24.8 cm
明 藍瑛 春江漁隱圖 184.8 x 90.8 cm
明 藍瑛 紅友圖 148.9 x 47.3 cm
明 薛明益 手札 14.6 x 45.7 cm
明 謝環 杏園雅集圖 37.1 x 243.2 cm
明 趙左 仿大痴山水 24.4 x 631.5 cm
明 邢侗 蘭州詩 15.2 x 48.3 cm
明 鄒之麟 書詩 16 x 52.4 cm
明 鄭重 搜山圖 27 x 847.1 cm
明 錢榖 蘭亭修契圖 24.1 x 435.6 cm
明 阮大鋮 書扇 17.8 x 50.2 cm
明 陸應陽 書扇 15.1 x 46.7 cm
明 陸治 桃花錦浪圖 16.5 x 46.7 cm
明 陸治 種菊圖 106.7 x 27.3 cm
明 陳元素 書詩 17.5 x 53 cm
明 陳名夏 書扇 16.5 x 52.1 cm
明 陳洪綬 准提佛母法像 125.1 x 48.4 cm
明 陳洪綬 扇面合冊 24.1 x 52.1 cm
明 陳洪綬 摹古冊頁 17.8 x 17.8 cm
明 陳洪綬 林亭清話圖扇面 20.3 x 55.9 cm
明 陳洪綬 畫冊 22.2 x 9.2 cm
明 陳洪綬 陳小蓮 雜畫冊十一開 22.2 x 21.7 cm
明 陳淳 溽暑花卉圖 320.4 x 99.7 cm
明 陳淳 重陽詩 17.1 x 51.4 cm
明 陳繼儒 書李白登廬山觀瀑布詩 18.4 x 51.4 cm
明 陳繼儒 書詩 16.5 x 49.5 cm
明 陳繼儒 劉敬仲記 30 x 15.6 cm
明 陳繼儒 詩贈董其昌 21.9 x 29.8 cm
明 項元汴 山水詩畫 30.2 x 92.7 cm
明 項聖謨 山水花鳥冊頁 28.3 x 22.5 cm
明 項聖謨 梅枝圖16.5 x 50.8 cm
明 項聖謨 秋景圖頁 24.8 x 33 cm
明 魏之克 金陵四季圖 31.3 x 1183.6 cm
明 黃道周 松石圖 173 x 47 cm
明 龔鼎孳 書扇 16.5 x 52.1 cm
明清人 仿李公麟白蓮社圖 30.2 x 593.1 cm
明清人 仿李公麟群仙理佛圖 34 x 215.9 cm
明清人 仿趙孟頫山陰修契圖 33.3 x 348 cm
明清人 仿趙孟頫相馬圖 30.5 x 102.9 cm
明清人 仿郭忠恕洛陽輞川圖 31.8 x 490.2 cm
明清人 傳仇英仿李昭道湖畔宮圖 35.9 x 27.0 cm
明清人 傳倪瓚九龍山居圖並十三跋 27.9 x 146.1 cm
明清人 傳李公麟龍王請齋圖 147.3 x 28.9 cm
明清人 傳沈周 四松圖 154.0 x 60.3 cm
明清人 傳沈周 帆艇圖 24.4 x 37.6 cm
明清人 傳沈周 柳亭圖 24.3 x 37.5 cm
明清人 傳沈周 秋葉圖 24.4 x 37.8 cm
明清人 傳沈周 過橋圖 24.4 x 37.6 cm
明清人 傳沈周山水 17.5 x 52.7 cm
明清人 傳沈周秋渚浴禽圖 29.2 x 453.1 cm
明清人 傳錢選洗象圖 34.0 x 57.2 cm
明清人 傳陳淳山水 32.7 x 750.6 cm
明清人 養正圖十則 34.3 x 52.1 cm
明清人 寫經三卷
明清人 摹趙孟頫西成歸樂圖 22.9 x 89.5 cm
明清人 翎毛圖 32.9 x 199.7 cm
楊妹子 春日詩團扇 23.2 x 24.4 cm
楊妹子 薔薇詩團扇 23.5 x 24.5 cm
沈周 為漢文詩 16.5 x 47 cm
清 傳八大山人 書畫冊頁 19.7 x 17.6 cm
清 傳惲壽平 山水 17.5 x 52.1 cm
清 傳惲壽平 桂圖 20.6 x 30.5 cm
清 傳惲壽平 百花圖 41.9 x 649 cm
清 傳惲壽平 菊圖 30.2 x 20.6 cm
清 傳査士標 書扇 15.9 x 51.4 cm
清 傳王原祁 仿倪瓚山水 16.5 x 49.5 cm
清 傳王時敏 山水 16.5 x 52.1 cm
清 傳王翚 中秋夜景圖 57.2 x 40.6 cm
清 傳王翚 仿燕文貴山水 16.5 x 48.9 cm
清 傳王翚 采苓圖 17.1 x 50.8 cm
清 傳王鑒 仿徽宗山水 16.2 x 52.1 cm
清 傳王鐸 扇面 16.2 x 51.4 cm
清 八大山人 與文玉書 17.1 x 49.5 cm
清 八大山人 雙鷹圖 187.3 x 90.2 cm
清 八大山人 山水冊頁 18.7 x 23.2 cm
清 八大山人 山水十二冊頁 25 x 34 cm
清 八大山人 致鹿邨先生十札 19.7 x 13.8 cm
清 八大山人 荷塘戲禽圖 27.3 x 205.1 cm
清 八大山人 魚石圖 135.3 x 61 cm
清 弘仁 幽谷泉聲圖 102.9 x 41 cm
清 惲壽平 臨帖三種 17 x 50.8 cm
清 惲壽平 仿宋元諸家山水冊 27 x 39.7 cm
清 惲壽平 夏夜荷塘圖 209.1 x 98.3 cm.jpg
清 惲壽平 花卉 17 x 50.8 cm
清 樊圻 為玉翁作山水冊 15.2 x 18.9 cm
清 樊圻 山水冊 16.8 x 20.3 cm
清 法若真 畫說 31.1 x 367 cm
清 王原祁 為瞻亭作山水 95.3 × 47 cm
清 王原祁 仿吳鎮山水圖 108.6 x 51.4 cm
清 王原祁 江國垂綸圖 26 x 146.1 cm
清 王原祁 輞川圖 35.6 x 545.5 cm
清 王時敏 仿黃公望山水 15.7 x 49.5 cm
清 王時敏 仿黃子久山水圖 134.6 x 56.5 cm
清 王時敏、王鑒 仿古山水冊 25.7 x 16.5 cm
清 王翚 仿巨然燕文貴山水圖 31.1 x 402.3 cm
清 王翚 仿李成雪霽圖 112.7 x 35.9 cm
清 王翚 太行山色圖 25.3 x 209.4 cm
清 王翚 康熙皇帝南巡圖第三卷(濟南至泰山) 67.9 x 1393.8 cm
清 王翚 溪山雨霽圖 114 x 45.4 cm
清 王翚 雨過山圖 16.4 x 49.2 cm
清 王翚、王時敏 仿古山水冊 22 x 33.8 cm and 25.4 x 33 cm
清 王鑒 仿古山水冊頁 29.8 x 31.4 cm
清 王鐸 尺牘 27.3 x 15.2 cm
清 王鐸 山水圖 55.9 x 27 cm
清 石濤 五詩 17.5 x 44.5 cm
清 石濤 人物山水圖 21.6 x 28.6 cm
清 石濤 十六羅漢圖 46.4 x 598.8 cm
清 石濤 四季景觀冊頁 21 x 31.4 cm
清 石濤 尋仙冊頁 14.9 x 27.3 cm
清 石濤 山水 17.5 x 44.5 cm
清 石濤 歸棹冊頁 21.1 × 13.5 cm
清 石濤 游張公洞之圖 45.9 x 286.4 cm
清 石濤 秋林人醉圖 161 x 70.5 cm
清 石濤 重陽山水 71.6 x 42.2 cm
清 石濤 野色冊頁 27.6 x 24.1 cm
清 石濤 題忍菴畫像 58 x 136.8 cm
清 石濤 黃山三十六峰意圖 205.9 x 78.7 cm
清 翁同龢 一筆虎 129.5 x 67.3 cm
清 鄭燮 蘭竹圖 34.9 x 374.7 cm
清 鄭燮 遠山煙竹圖屏 179.1 x 68.3 cm
清 金農 為馬曰琯作畫詩 16.8 x 26.4 cm
清 金農 冊頁 28.6 x 23.8 cm
清 金農 梅花冊頁 25.4 x 29.8 cm
清 髡殘 石樑飛瀑圖 125.7 x 61 cm
清 龔賢 雲山居圖 325.1 x 112.4 cm
清 龔賢 冬景山水圖 165.7 x 48.9 cm
清 龔賢 十二月令山水冊 30.2 x 62.9 cm
清 龔賢 山水冊 22.2 x 44.1 cm
清 龔賢 樹景山水冊 15.9 x 19.1 cm
清 龔賢 水墨山水冊配詩 27.3 x 41 cm
王谷祥 五言律詩兩首 16.2 x 47.3 cm
王鐸 臨虞世南賢兄帖 16.8 x 52.7 cm
祝允明 書陳鶴詩 19.1 x 49.5 cm
董其昌 節書歸去來辭 17.5 x 50.5 cm
❾ 中國15件最頂級國寶
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文明,這幾千年的傳承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各類珍貴的寶物的傳承。記得之前為大家介紹過日本十大傳世國寶,下面和探秘志一起看看咱們中國的各大寶貝吧。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稱之為後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後期被鑄造出來的。這個龐大的青銅器高度為133厘米,重量更是達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個寶貝雖然名字有點復雜,但是整體來看相當漂亮。這是漢代蜀地織錦護臂,這個也是中國的一級文物,在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中也占據一席之地。這個珍貴的寶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館中。
3、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這幅畫的主要內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這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優秀畫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傳聞說清明上河圖價值100億,這個說法當然是假的,因為這是中國國寶,是不允許拍賣的。
4、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這是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自從出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高超手藝的代表作品。
5、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體長度大約為1.76米,居然是用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制而成,所以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這是一款十分精緻美麗的寶物,出土之後,甚至有人好奇金縷玉衣裡面有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裡面就是空的。
6、太陽神鳥金飾
太陽神鳥金飾整體相當耀眼,在1976年成功在陝西出土。這是是商周時期的金器,主要是圓形的,身體非常薄,圖案還是鏤空的,設計巧妙十分漂亮。
7、真珠舍利寶幢
真珠舍利寶幢是宋代時期的物品,高度為122.6厘米,主要是用楠木製作而成的,設計方面相當的巧妙,鏤雕的技術也十分精湛,不愧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中。
8、搖錢樹
搖錢樹是東漢時期的東西,1990年在四川成功出土,它的高度為198厘米,整體是一顆相當完整的樹木。幾大部件都十分精妙,設計不錯。
9、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的青銅器作品,宮燈燈體就是一個雙手端著燈的宮女,神態十分優雅,設計巧妙。這個文物雖然在現在不可能拿來點燈,但是在以前確實是不錯的宮燈。
10、曾侯乙編鍾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一曾侯乙編鍾是戰國早期的文物,它在1978年的時候成功在現在湖北的隨州市出土,這主要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樂器作品,不僅鑄造技術高超,還有比較不錯音樂性能。
❿ 中國十大名畫有哪些
1、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2、唐·閻立本《步輦圖》
《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3、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4、唐·韓滉《五牛圖》
《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8.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韓滉 (723-787)〔唐〕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
5、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縱27.9cm 橫69cm。《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傑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