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徐悲鴻的馬的作品的圖片
這些是
⑵ 徐悲鴻馬的圖片+圖畫簡介
圖片http://ke..com/view/1407783.htm
驍騎有如此 萬里可騰行---從《雙馬圖》看徐悲鴻藝術人生
中國傳統文人畫到了清「四王」以後,已入衰退。是徐悲鴻大膽沖破重重束縛,經過卓絕的求索,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揭開了復興中國畫的新時代,奠定了現代美術教育的基礎。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19歲慈父病逝,壽康百感交集,改名為「悲鴻」。鴻是一種大鳥,他希望能像大鳥一樣高飛。從此「悲鴻」兩字成了畫家一生的預言和寫照:以情待人,胸懷大志。
1915年夏天,徐悲鴻來到了上海。當時審美館的高劍父和高奇峰看到徐悲鴻畫的馬圖,盛贊道:「雖古之韓干,無以過之。」並為畫家公開發表了第一張畫馬圖。1917年在名流康有為的影響和勸說下,徐悲鴻東渡日本學習美術。半年後,應蔡元培的約請,任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第二年在蔡元培的幫助下,大師先後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進行長達八年的學習創作留學生涯。在法國,他常去馬場速寫,並積稿盈千。這為他後來畫馬打下堅實的基礎。1925年徐悲鴻回到上海,立馬舉辦個人畫展。康有為稱贊道:「精深華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同年,北平大學又聘請徐悲鴻任藝術學院院長。從此,徐悲鴻成了中國畫壇一代領袖。
在北平,大師獨具慧眼,被郭沫若稱譽畫壇的南北二石(齊白石和傅抱石)曾先後得到徐悲鴻的扶持和幫助。大師不怕世俗非議,三顧茅廬,毅然把67歲的齊白石請到北平當教授,並親自駕車接送陪同齊白石講課。1931年7月,徐悲鴻赴廬山寫生,途經南昌。當時失業在家的傅抱石,帶上自己的作品拜訪了徐悲鴻。悲鴻興奮不已,大加贊許,並幫助傅抱石留學日本。
抗戰爆發後,徐悲鴻到各國舉辦個人畫展,把全部畫款救濟給難民和陣亡將士的遺孤。1948年徐悲鴻把南遷的全部費用發給教職員工,為迎接北平解放作好了准備。1952年2月國立美術學院改名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出任院長。
徐悲鴻中國畫的藝術創作,最大的貢獻是突破了從顧愷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來,中國畫勾線填色的傳統方式,創造了注重物象的虛實明暗變化和結構精確的新畫風。這一點也是鑒賞和鑒定徐悲鴻作品真偽的法寶。
本期介紹的《雙馬圖》,是畫家1944年創作的精品之作。徐悲鴻畫馬大多用的是皮紙,而《雙馬圖》用的是宣紙,實屬罕見。在筆墨運用上,畫家把寫意風格的技巧推到前無古人的極致。畫家運用酣暢奔放的墨色渲染頭、頸、胸、腿的部位,又以乾枯筆法掃出鬃尾。馬頭僅用一根輪廓線,留一道空白表現高光,具有強大的沖擊力。而馬腿猶如鋼刀,鬃尾富有動感,使整個畫面渾然天成,富有立體感。
徐悲鴻曾經講過: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還難畫,那是因為它是力量和重心所在。在這里,除了畫家的功夫外,最重要的是畫家在馬上傾注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畫家的個性。悲鴻的馬始終備受人們喜愛,原因就在於馬的身上所體現的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氣勢磅礴,神形具足。馬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人才的象徵。徐悲鴻筆下的馬沒有馬鞍,沒有羈絆,沒有騎人。畫家筆下的馬是覺醒的自由之神,是民族奮進的象徵,是中華民族之魂。
⑶ 徐悲鴻以畫馬而聞名中國,他畫的馬有什麼特點
徐悲鴻的馬特別的靈動,好像要從紙上躍出來,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在畫馬的時候,徐悲鴻是胸有成竹的,能夠以寥寥幾筆就展示出馬兒的神態,那種奔跑的歡快以及昂揚的精神。
如果你非常喜歡畫馬,就可以鑽研一下徐悲鴻的繪畫技巧,能夠讓你受益頗豐。
⑷ 徐悲鴻《八駿圖》,畫的是古代的哪八匹嗎
徐悲鴻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一位畫家,以畫馬為著稱,而且他的馬的形象也是非常的生動的。尤其是徐悲鴻的《八駿馬》,八匹馬的形象各不相同,而且姿態也是不同的,但是它的畫法是非常的生動形象,給人們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徐悲鴻也就是因為觀察的仔細,然後才有了此符作品。
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後都有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所以說我們在想要得到自己的幸福和生活的時候,就要付出自己百倍的努力,想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也不要輕易放棄。有的時候我們都努力一點,再咬牙堅持一下,可能就會離成功就那麼一點,慢慢的也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⑸ 徐悲鴻的《駿馬圖》簡介
《駿馬圖》軸,近現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縱109.3cm,橫53cm。
在我國美術史上,遠自秦代壁畫、秦始皇陵兵馬俑之時馬已是藝術表現的對象。歷代也有諸多畫馬的名家,曹霸、韓干、韋堰、李公麟等都以畫馬而名垂百代。徐悲鴻在這些藝術名家的成就面前, 更有所發展他賦予馬這一富有靈性的動物以新的情感和新的藝術形象。
縱觀徐悲鴻不同時期畫的馬這種情感的象徵意義也在不斷的變化,他總是用自己手中的筆和筆下的馬來表達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徐悲鴻的馬之所以動人正在於他將高度的藝術技巧同自己心中之「 意「 融合於一體, 而徐悲鴻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蓋藝術乃民族生活之現象思想之徵。」「一洗凡馬萬古空」這是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中贊揚唐代畫家曹霸畫馬的名句可以說用它來評價徐悲鴻筆下的馬恰到好處。看到徐悲鴻的「 馬」尤其是他的這幅《駿馬圖》, 更讓人覺得過目難忘甚至為之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徐悲鴻所畫的馬之所以馳名,就是因為他熟悉馬早在歐洲留學時他對馬的速寫就不下千幅還作過馬的解剖所以熟悉馬的骨架、肌肉、組織詳審其動態及神情。年他在印度講學期間又經常領略馬的姿態,了解馬的氣、性格和氣質。從這一畫作中就可看出畫家將自己所掌握的這些有關馬的技巧和感受同中國傳統筆墨結合起來以塑造他心中之馬。剛勁穩健的線條准確勾畫出馬的頭、頸、腹、臀、腿等結構要點又以飽酣奔放的墨色筆勢揮毫鋪寫馬的頸部鬃毛和鬃尾但在局部細節的處理上,他又吸收了西方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現方法輔以變化有致的淡墨。然而,正是這種把中西畫法揉合得天衣無縫的畫法使徐悲鴻筆下的馬既滿了勃勃生機,又富於筆情墨趣。駿馬精神振奮,舞動有力的四蹄狂奔飄灑的尾巴和勁力狂放的鬃毛讓觀畫者如同感受到駿馬激昂奔跑的激情,似它在尋覓著奔向自己嚮往的地方。畫右側有徐悲鴻的落款「 天馬來從西域涉流沙九夷服壬午大蜀客貴陽悲鴻」並鈴有一陰文名章。這樣就可以了解到, 這幅畫作於年時年正是畫家剛自印度講學歸來,並客居貴陽的時候此時也是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者激戰正酣之時他那如同鬼斧神工的筆揮毫潑墨用那生機勃發的馬的形象和精神寄託他對國家、民族振興的期待之情。托物興懷以馬托寫他的愛國熱情,這是徐悲鴻創作的顯著特點。
⑹ 徐悲鴻駿馬圖請鑒嘗,求價值
駿馬圖,盡管看不清落款和字體,這馬缺乏徐悲鴻的神韻,比例也顯失調,最為關鍵是整個馬身和馬尾,馬腿力度也不夠,與真跡有相當大的差距,應該是一副仿品。
⑺ 徐悲鴻八駿圖簡介
《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的八匹駿馬做為題材,畫中,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生動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八駿之名,一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暉,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翼」;《穆天子傳》中記載為:驊騮、騄耳、赤驥、白羲、渠黃、逾輪、盜驪、山子。
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駿為題材,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在繪畫技法上,是極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產物,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
《八駿圖》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為不可多得的珍品,潑墨寫意或兼工帶寫,塑造了千姿百態、倜儻灑脫的馬,或奔騰跳躍、或回首長嘶,或騰空而起、四蹄生煙……。
他畫的馬既有西方繪畫中的造型,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筆墨酣暢,形神俱足。它那剛勁矯健,剽悍的駿馬,給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徵,鼓舞人們積極向上。
《八駿圖》所描繪的八匹駿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姿態,不乏是一件藝術珍品,作者用筆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 ,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
(7)徐悲鴻駿馬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八駿圖》中的八匹馬:
一個叫絕地,足不踐土,腳不落地,可以騰空而飛;一個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飛鳥還快;一個叫奔菁,夜行萬里;一個叫超光,可以追著太陽飛奔;一個叫逾輝,馬毛的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一個叫超影,一個馬身十個影子;一個叫騰霧,駕著雲霧而飛奔;一個叫挾翼,身上長有翅膀,像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
徐悲鴻其他關於馬的作品:
1.《奔馬圖》
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2.《群馬》
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群馬》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後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
網路-八駿圖
⑻ 徐悲鴻畫的馬有什麼特點
他筆下的馬,鼻孔都特別大,馬腿的比例也相對稍長,馬肙是用硬毫著力地掃出,四蹄看似簡單帶過,實則矯健有力。
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酣暢,帶著時代的風雷馳聘在畫壇上,給當時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毅的氣息。
徐悲鴻先生所作的水墨奔馬,無羈群,尚桀驁,發胸中激情,掘民族精神,傳世甚多,蜚聲海內外,徐悲鴻先生在不少畫中寄託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在寬廣的原野上狂奔,從神態、氣勢看,一群駿馬,神駿氣昂,奮發感人。畫面簡談、高逸,用筆潑辣、凝重,窮紫酣暢,間參西法,均為徐悲鴻先生的獨到之處。
主要作品:
《奔馬圖》
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
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群馬》
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馬取材於1940年克什米爾當地的駿馬,徐悲鴻當時見到此馬格外興奮,《群馬》靈感油然而生。
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後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
⑼ 徐悲鴻畫的那副有六隻奔騰的駿馬的那一副圖叫什麼
我覺得你應該是記錯了,應該是徐悲鴻的《五駿圖》,他應該沒有畫過6匹馬的作品,如果有的話應該是《六駿圖》。徐悲鴻先生畫的單馬、3匹馬、5匹馬、10匹馬的題材較多。
下面是徐悲鴻先生的《五駿圖》。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