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律者自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個人「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最終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自在。
自律並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
喬布斯曾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來。」越自律的人,生活中越有底氣。
(1)自律者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很難培養自律的生活習慣,原因有二:一是在青少年期沒有培養起健康意識與行為;二是成年後沒有確定明確的健康目標。
培養自律能力,先要提高「健商」,通過正規渠道充分學習健康知識,才能踐行規律、健康的生活。之後要克服惰性。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告別過去的不良習慣,就要管住嘴、邁開腿、聽醫囑。
Ⅱ 所有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沒有捷徑可走嗎
有句話說得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現在的年輕人都急於成功,總是抱怨為什麼自己每天加班,每天做很多事,別人卻比我做得好,比我優秀?怨天尤人、殊不知,這都是不自律造成的焦慮。
前段時間,NBA巨星科比·布萊恩特不幸墜機遇難,事發突然,讓無數球迷心痛不已,而他的那句名言猶在耳邊振聾發聵。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作為一名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的籃球運動員,他對自己的管理堪稱恐怖,而也是這近乎偏執的自律帶給了他榮耀閃光的一生。數十年如一日的「凌晨4點」,才成就了這位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
成功沒有捷徑,但有一條必達的路,叫做自律。多少人羨慕成功者的精彩,卻不願意經歷那些艱辛且殘酷的自我管理。在心裡壯志凌雲,一邊在現實里渾渾噩噩。
人為什麼要自律?
自律就像一顆衛星,在推向太空的前期,必然有過一段漫長、痛苦或者前途未卜的經歷,然而一旦沖破大氣層,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剩下的就是在既定的軌道井然有序地運行,這一切,不經歷前期的掙扎和錘煉,不會體會到那份悠然自得的從容。
做個自律的人,這樣你才能離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
Ⅲ 為什麼說自律方能自由
同時,為了保持自律,你還要避開4個誤區:
①道德許可。當我們做了自己認為好的事,就會感覺良好,而這就為自己後續的胡作非為開了綠燈。比如:你准備考研,第一天,你奮戰了24小時;第二天,當你不想起床時,你會告訴自己:昨天我那麼勤奮,那麼早上多睡會也沒什麼。
察覺到自我在道德許可時,要取消許可,牢記理由。當發現自己在用曾經的善行給現在的放縱作辯護時,停下來想一想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你應不應該得到獎勵;其次要告訴自己明天和今天毫無區別。我們不斷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選擇,但這種期望是錯誤的。
②虛假獎勵。當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它就釋放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會告訴大腦其他的部分它們需要注意什麼,怎樣才能讓貪婪的我們得手。比如,我們明知應該開始工作,而不是刷朋友圈,卻總覺得再刷一會就可以得到滿足,於是不停地刷。因為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望得到獎勵,但不能感覺到獲得獎勵時的快樂。也就是說,大腦會錯把刷朋友圈、微博的渴望當作快樂的保證,從而去追求那些不會真正帶給我們快樂的東西。
應對「虛假獎勵」,你首先要告訴自己大腦的獎勵系統是一把雙刃劍,多巴胺可以激勵我們的大腦,但也時常讓我們失控。如果你總是拖延著不做某些事,試著把它和那些能促進你多巴胺分泌的事聯系在一起,例如將枯燥的文書工作帶進自己喜歡的咖啡店;其次是測試獎勵的承諾。當你做那些大腦告訴你會快樂但似乎無法讓你滿足的事,比如刷朋友圈、吃零食、購物等浪費時間的事,注意觀察放縱時的感受:和你的期望比起來,它是不是真的會讓你變得快樂?
③及時享樂。你是不是常常想著,今天的衣服放著和明天的一起洗?今天早點睡覺,明天早點起來做事?我們為什麼容易選擇即時的滿足感?因為大腦的獎勵系統還沒有進化到能對未來的獎勵做出回應。而看不到直接的獎勵會讓獎勵變得抽象起來,對獎勵系統的刺激作用也會減少。所以,當我們和誘惑正面交鋒的時候,我們只願意選擇短期的即時的獎勵。
應對「及時享樂」,你首先告訴自己在所有誘惑面前等待十分鍾。這10分鍾內,你要想像長遠的目標,以抵抗誘惑。其次是預先對未來的自己做出承諾。遇見未來的自己,嘗試給未來的自己發條信息,具體想像一下未來達成目標的自己。
④ 過度自律。大腦的思維由「操作」和「監控」兩套系統完成,「監控」尋找被禁止的內容時,它會讓人不斷想起要尋找的目標。試圖不去想某件事,它就會一直縈繞在你的腦海中。而當一個想法頻繁出現、難以擺脫時,人們會很自然地認為它是需要關注的重要信息,然而這不意味著這個想法是真實的,也不意味著這個想法很重要,它只是大腦的一個自我欺騙而已。
比如,當你下定決心要改掉玩電腦游戲的不良習慣時,你的大腦自然會告訴你「我不想要電腦游戲」。可是,當你腦子里全是游戲時,你就會控制不住自己,轉而又開始玩游戲。當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比沒有控制自己的思維時想得更多。這就是「諷刺性反彈」。
應對過度自律,你首先告訴自己忠於自己的感受,但別相信它。當你的腦海里產生各種不同的想法時,不要試圖去控制它們,接受它們的存在,但不要相信。一旦觀察到這些想法和感覺,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想像這些想法像浮雲一樣逐漸淡去;
其次要駕馭沖動。當慾望來襲時,注意到它,提醒自己預先做出的承諾。如果你關注自己想做什麼,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麼,就可以避免「反彈」效應帶來的危害。
3、從外部來看,難以自律是因為受別人不自律的傳染。我們的大腦里有一種「鏡像神經元」,其任務就是注意觀察其他人在想什麼,感覺如何,在做什麼。這樣的大腦神經元常常使我們的意志力失效,失效的形式主要有三種:①無意識的模仿,如兩個人談話,一個人叉手,另一個人也會叉手;②傳染情緒,比如同事的壞心情,會變成我們的壞心情;③當我們看到別人屈服於誘惑時,我們的大腦也可能受到誘惑,比如看到朋友忍不住誘惑買了很多東西,自己也會忍不住多買。
應對「意志力傳染」的具體解決方案,包括三個方面:①增強免疫系統,每天花點時間想想自己的目標;②感染自控力:當你需要一些額外的意志力時,給自己樹立一個榜樣,譬如精讀讀友會會員群里那些會員標桿;③自豪感的力量:公開你的意志力挑戰,想像成功後的自豪會讓你更有動力。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Ⅳ 極度自律的人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
1、不是整天苦行僧般的生活,更不是每天細胞綳得緊緊的,而是非常清晰自己想要什麼,目標是什麼。
很多人把自律理解為吃苦、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那就大錯特錯了。
真正的自律是內心的自律,是內心的堅持,一定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也不是為了假裝給誰看。就像一位職場人,為了減肥,堅持不吃早飯和午飯,最後身體垮掉了。真正想減肥的人,不是不吃,而是要動起來。老王和太極拳教練聊天時,教練說不要為了減肥不吃飯,關鍵還要吃好吃得有營養。再加上每天練拳的動作,不但可以減肥,還可以練就一身健壯體魄。
文章圖片2
很多人把創業理解為不要休息,整天圍繞錢去努力,事實上這樣的理解也錯了。真正優秀的創業者都是會休息的人,都是精力管理高手。如果你想靠不休息,24小時不間斷的努力,估計你距離掛掉也不遠了。
2、不是把自己逼成抑鬱症,而是內心極為強大,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止自己實現目標或夢想。
極度自律的人拒絕內耗,也絕不是把自己逼到抑鬱。凡是把自己逼成抑鬱症的人,問題一定不是自律,而是自己折磨自己。
自律不會因為小氣或玻璃心就拒絕與外界交流,封閉自己。真正自律的人都是內心極為強大。對於現在的職場人來說,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你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3、不是前怕狼後怕虎,而是為了自己的目標或夢想,不斷死磕到底。羅胖提到的「死磕」,老王認為這個詞用得特別准確到位。
對於現在的職場人,如果你沒有死磕的精神,你根本就無法探索到真理的世界。老王這里說的真理,就是真正屬於你的知識、經驗以及領悟。
知識決定你的認知,認知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你的最終結果。如果你想有好的結果,你必須死磕到底。4、極度自律人的毅力超過常人,為了目標,長期堅持。
根據老王對職場的觀察,很多職場人都是高高興興的開始,卻沒有一個高興的結果。
比如很多人說要挑戰100天的努力,結果發現努力不到20天,就沒有後勁了,最後放棄了。
文章圖片3
老王認為,真正的努力一定是堅持,如果你不堅持,你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失敗!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老王認為,自律需要做到:
1、在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自律不是損害自己的健康,而是在健康的前提下,為了夢想全力以赴地奮斗。
2、遠離外界的誘惑。外界的誘惑太大了,如果你不能「閉其兌」、如果你不能遠離外界的誘惑,你終究會在誘惑上摔跟頭。
3、不斷向內尋找答案。自律,其實就是不斷向內尋找答案。因為答案不在外面,而在內心。只有不斷向內尋找答案,你才能真正地找到解決方案。
寫在最後
人生有很多活法。當你選擇了一種活法,其實你已經放棄了其他99%的活法,那麼,只要你在這1%的活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活法,你一樣活得比他人好。
人生有很多路可走。當你選擇了一條路,其實你已經放棄了99%的路,那麼,只要你在這一路上走好,你一定能有好的成績。
人生有一種努力,那就是堅持!
人生有一種希望,那就是自律的堅持!
Ⅳ 自律即自由是什麼意思
「高度自律即絕對自由」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如果能夠高度自律,那麼能夠達到的人生高度越高,也就能夠擁有更多人生的選擇權!所以越自律,也就越自由。
這句話源自哲學家康德說的「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自律是要自我約束,而自由是要隨心所欲,兩者看似矛盾。但是追求肆意的自由,追求放縱的隨心所欲,比如以損傷身體為代價去饕餮美食,以違法亂紀為代價去燒殺擄掠,這種自由是沒有意義的。
需知:
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文·赫爾提出「時間商」的概念,即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管理時間的技巧、以及運用時間創造價值的能力。每一個自律者都有著極高的時間商,將自己的目標一一分解落實到每天的時間清單中,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張馳有度。
多一分自我控制,就會少一分時間的浪費。對於他們來說,行動、行動、行動是解答所有問題的鑰匙,自律者出眾,不自律者出局,時間管理就已經定勝負。
Ⅵ 一個人如何自律的生活
實現自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時間管理,而做好時間管理。
讀大學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合理規劃能讓自己的時間增加一倍,我根本不信。
不過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我對時間管理持雙手雙腳贊同:計劃安排合理,真的能賺到多一倍的時間。不信,我把每周工作之外的成績列出來:
讀1本書
看2部電影
讀14篇短篇經典
8小時瑜伽
是不是很平常,普通到讓人想翻個白眼?
但做這些事的前提,我是沒有把工作和育兒的時間算進去:我每天早上7點吃過早飯,要審核稿件,擬定選題,自己要寫作;下午4點以後接兒子,然後輔導作業,陪玩陪讀,直到晚上9點;我晚上11點睡,除了工作每天能留給自己的時間不過兩個小時:早晨讀短篇,運動,晚上讀書,搜集素材。
這樣一算,是不是有賺到的感覺。
那麼,我們就聊聊,一個人在工作很忙的狀態下,如何利用時間實現個人成長目標,賺到更好人生的。
我認為,一個人想要套取更多時間,得從邏輯思維到行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曾經,我也嘗試過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很多時間管理工具都用過,能打雞血一劑,但沒有持續性。後來在李笑來老師的書看到一句話:「沒錯,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突然覺得豁然開朗,「時間無法管理」聽上去很簡單的,但是理解並接受這個現實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
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心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做正確的事:
確認哪一件事對「我」是最重要?
為什麼它最重要?
這件事所產生的價值是否能讓「我」的利益最大化。
想問題要由上往下,
做事情要由下向上。
不合理的思考方式有驚人的破壞力,也是時間被浪費的最大原因。我們都知道累積的效應,確立一個目標長期堅持的結果一定是驚人的,如果你做決定時,考慮不夠清楚,堅持一段時間才發現不合適,時間就被浪費掉了。
所以我們行動之前,一定要把問題想清楚。
後台經常有讀者留言如何增加收入,希望我能推薦一些渠道,可是當我反問對方:你目前有哪些賺錢的優勢或者技能?得到的回答往往很一致:我不知道……
以增加收入這件事舉例,我們可以這樣梳理自己:
我現在所有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是否能通過這個方式拓展賺錢的渠道。(比如你本職工作是翻譯,可以兼職接單;你做網站編輯,可以寫文章投稿。)
本職不行,我有沒有其他可賺錢的技能或者特長?
比如你是個地道的吃貨,你所在的城市哪些館子好吃,特色是什麼,無論三兩朋友小聚,還是部門聚餐,你都能不假思索給出合適的選擇。你也可以開個公眾號,以及其他平台,然後把這些經驗列出主題,搭配圖片,定期做推送來獲得廣告收入。
制定目標技能,
先驗證習得結果。
倘若前兩項你都不具備,准備通過新的學習去實現收入的增長,先別著急定目標,而是驗證一下它的可行性。
比如我們想學寫作,可以先了解有寫作能力的人能通過哪些途徑賺錢,通過了解發現,寫作可以投稿、開公眾號,寫軟文,當寫作教練等等,這樣基本就能夠確定,這個技能是值得學習的。
行動時,就不能這樣做了。
你要從金字塔的最底部開始努力,多看書,堅持寫作練習,實在無從下手可以報個課程系統學習一下,而不是糾結我怎麼才能過稿,怎麼當寫作教練。
我們做任何事都需要積累,速成絕無可能,不要讓急功近利的心態消磨了自己成長的動力。當你登上山頂,自然就能一覽風光。
以上三點是邏輯思維的梳理,接下來再說說行動。
提高效率,
學會讓任務並行。
這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李笑來老師,他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里提出:「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聯完成的兩個任務現在可以並行完成。」
我們都知道有些工作使用計算機很高效,因為它支持多任務操作系統,其實在某些方面,我們一樣也能做到「一心二用」:
舉兩個我自己的例子,我經常在護膚、運動甚至做飯的時間同時聽書;也常常在回復留言、瀏覽信息時搜集寫作素材。
當然,我也親眼看到過有健身達人自己設計了與孩子的互動游戲,做到了帶娃和健身兩件事並行,特別佩服她的創意十足。
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狀態,合並一些可以串聯的任務。
為目標設置一個最後期限
很多事情我們一開始設限很好,清楚它能帶來的價值,也對此進行了驗證,為什麼到最後卻無疾而終了?
很簡單,因為做事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出於本能,大多數人會選擇逃避。
所以,我們要督促自己實現目標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始就設置一個最後期限,並且在這個期限下面列出你的損失。然後把目標進行拆解,降低目標的困難度,把它拆解的越具體越好,直到把每個任務都確保一個人獨立完成。
每天按照既定的任務去實現當天的目標,做的過程就不會覺得困難重重。
設定你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就像游戲升級一樣。
Ⅶ 縱觀歷史,有這樣一位皇帝,為何堪稱自律方面的標兵楷模呢
在儒家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中,「平天下」是終極目標,而「修身」(即自律精神)是實現這一理想的基礎。縱觀歷史,從來都是嚴格自律者昌盛,自我放縱者敗亡。自律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風范,更是對付放縱的武器。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堪稱自律方面的標兵楷模,他就是漢文帝劉恆,是著名的漢武帝劉徹的爺爺,可這爺孫倆性格上還真不太相像,相比劉徹的狂傲與好大喜功,漢文帝劉恆則謙虛、自律。
有個人為了討文帝歡心,給他獻上了一匹千里馬,這就相當於現在的頂級跑車。可漢文帝是個吃過苦、受過冷落,知道人間冷暖的人。他覺得國家百廢待興,你還給我送千里馬,這不是讓我腐敗嗎?於是他拒絕了那人的心意,並打算教育一下那些有阿諛之心的人。但方式體現藝術,他並不是將行賄的人抓來訓斥一番,而是用一種溫而厲的方式,將這個事件作為典型,在百官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於是他寫了一封僅有29個字的詔書:「鸞旗在前,屬車在後,吉行日五十里,師行日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馬,獨先安之?」翻譯過來就是:天子出行,前有儀仗,後有侍從,為吉事而行,一天走五十里,有軍隊隨行,一天走三十里。你送給我千里馬,叫我一個人騎上先跑到哪裡去呢?這就是著名的《卻千里馬詔》。此詔一出廣大幹部群眾紛紛學習體會,一時間,朝中風氣大好。
除政治風氣大好之外,社會風氣也有了很大改善,這首先表現在尊老愛幼的風氣上。
文帝對母親薄太後非常孝順,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必定先去跟母親問安。晚上臨睡前也會再請安一次。文帝對母親的話從不敢違背。有一次,薄太後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這可急壞了孝順的文帝他每天除了處理政事外,一步也不敢離開母親的身邊。薄太後吃的葯,文帝一定要自己先嘗過,確定葯不會太燙、太苦,葯性不會太強後,才親自喂母親喝。
這個故事傳到了民間,孝悌之風蔚然興起,一時間大家都以孝敬父母為榮,虧待父母為恥。
這還不夠,作為皇帝,他還要求自己時時不忘老百姓,他對自己說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於是他宴請天下所有孤寡孤獨之人,並賜給生活窮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九歲以下的孤兒,分別賜給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兩匹帛、三斤棉絮。
Ⅷ 什麼叫自律性
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
但隨著閱歷的增加,會漸漸發現,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會給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越是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
人的本性難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什麼是自律?就是將下面兩件事做到極致的能力。
圖片
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情
人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動物,強大的惰性與巨大的潛力在體內共存。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就會變得十分懶散,做事拖拖拉拉,得過且過,十足一個平庸之輩。
而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和強迫之後,不斷朝向一個目標努力,人的潛力才會被激發出來,顯現出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所以,要做到自律,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裡並不願意做、但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來磨礪、調控自己的心性。
換句話說,就是要經常強迫自己進入狀態,這樣你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
久而久之,這種自律行為就變成習慣,主宰著你的行為。
明代大學士徐溥自幼天資聰明,讀書刻苦。
少年時代的徐溥在私塾讀書時,一次老師發現他常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本看,還以為是小孩子的玩物,後來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經典語錄,很是贊賞。
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反思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裝黑豆和黃豆。
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
相反,若是內心有什麼不好的念頭,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
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反省並激勵自己。
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黑豆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
憑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修煉自己、完善自我,終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世間哪有那麼多心甘情願和心情愉悅的事?除非是好逸惡勞,娛樂享受,越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對此王陽明和曾國藩都主張:咬牙做去。
可以說,世上的許多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必須強迫自己,才能將自身潛在的才華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
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強迫的磨礪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壞習氣,才能恢復內心的本來光明。
所以,多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情,能獲得意想不到的修為和成功。
不去做喜歡但不應該做的事情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一顆檢討自己的心,才能剋制約束自己的慾望;
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慾望,才能成就自己。
人最終的高度,取決於對自我要求的高度,這是一定的。
對自我有高要求,並嚴格去做,正是最好的自律。
王廷相在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時,對下屬張瀚講了一個故事。
「昨天我乘轎的時候下起了雨,有個轎夫腳上穿著一雙新鞋,剛開始還小心翼翼地挑干靜地方走,生怕踩進水坑裡弄臟了鞋。
過了一會他還是不可避免地踩到泥坑裡,從這之後就再也不顧惜自己的新鞋了,什麼污湯泥水也滿不在乎地踩下。
究其原因,就是轎夫的鞋是新的的時候,只想著好好呵護它。
一旦踩到泥坑裡,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就出現了,反正鞋已經臟了,就再不用小心翼翼了。」
王廷相感慨道:「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放棄自己的偏好,放棄自己的惰性。
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
你想要成為學霸,拿到獎學金,就不能半夜三更玩游戲,談戀愛煲電話粥;
你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就必須在業余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拒絕無益的社交聚會。
一個人唯做到以上兩件事,才是真正的自律,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點個「在看」,一起努力做一個自律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