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中華禮儀之美高清圖片

中華禮儀之美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11 05:48:45

❶ 嘬筷子是什麼意思

筷子,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華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而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次大陸等地區的人則用手指去抓取。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含義

持放在手指中夾取食物或其他東西的細長條棍,可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形狀或方或圓各異,多用作餐具。

歷史

出現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里頭的菜。

筷子的握法

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動上面的筷子,然後夾住食物,這點很關鍵。

兩根筷子頭部合起來,筷子尖對准,很容易就能夾起吃的東西。

通常持握筷子有2種方法,手都是放在偏後部位,指尖接觸位置均為筷子中間部位。

傳統握法

使用的禮節編輯

夾起食物之後,不應該放回盤碟。

不能用筷子對著人或用餐時拿筷子指手畫腳。

不能將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飯。這是祖先奉獻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徵兆,參見腳尾飯。

不與他人的筷子相爭。

赴宴的時候,不應提前於主人動筷子(湯匙亦然)。

在有些國家,會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長者)動作才開始吃飯。

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盤上來回的轉而卻又不夾菜。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盡量不要發出響聲。

關聯易理編輯

筷子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用筷子夾菜不是兩根同時動,而是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筷子的組合成為一個太極,主動的一根為陽,從動的那根為陰;在上的那根為陽,在下的那根為陰,這就是兩儀之象。陰陽互動,可得用矣;陰陽分離,此太極不存。這就是對立統一,陰陽互根。兩根筷子可以互換,主動的不是永遠主動,在下的不是永遠在下,此為陰陽可變。

看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方的象徵著地,圓的象徵著天。方形屬坤卦,圓形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現矣。坤卦有柄象,柄,把手的意思;乾卦象徵著天,象徵著第一,常言民以食為天,大概言由此出。手拿筷柄,用筷頭夾菜,坤在上而乾在下,這就是《地天泰》卦,和順暢達,當然吉祥;手拿筷頭,用筷柄夾菜,乾在上而坤在下,這就是《天地否(pǐ)》卦,否,閉塞不通,如此用法豈不可笑?

用筷子時筷子很自然的把我們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這樣天、地、人三才之象成矣,天、地、人三才之道存於中矣。

無名指、小指在下象徵著地道。無名指、小指較弱,其位又在下,須相互依倚,象徵著廣大民眾,無職無權,須互敬互愛,彼此扶持,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象徵著為人處世,孤木難支,人無輔助難以成功。

拇指、食指在上象徵著天道。五指之中食指為要,曲伸開合屬它最巧,把握方向屬它最妙。其象徵著官、長,發號施令,作威作福,然肆意妄為,終招大禍,須拇指管之方可成事。拇指象徵著什麼?象徵著監管、象徵著法律、象徵著民心、象徵著自然規律……這是從不同層面講的,不可執之一理。食指靈巧,拇指粗笨,靈巧為用,粗笨制約。故天道尚變,但不可亂變。天本健行,但天道不言。

五指之中中指最長,其在人位,象徵著人為主體,為萬物之靈長。然居於兩筷之間其位尷尬,象徵著中層領導,下有民怨,上有官威;象徵著人在中年,上有高堂應盡孝,下有弱子要奶吃……總歸一句話:做人難!但只有做人才最長。中年雖不易,中年最輝煌。

筷子很簡單,就是兩根棍,隨處可見,這就是簡易。筷子亦多樣,有木也有竹,有金又有銀,筷子的種類多樣就是變易。盡管筷子多變化,但筷子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的情況始終未變,這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不易。簡易、變易、不易這就是《易經》的三易之理。比如一個人,只用一個名字來代表,簡易嘛;但他的容顏、命運、情緒……是始終變化的,這就是變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七情六慾,都有生老病死,這就是不易。推而廣之靡不如此。

易經與筷子

易道含弘無所不包,太極陰陽無限可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易理又是人性的,就在我們身邊,只「百姓日用而不知」。以筷子小談或有所益。

易卦解民以食為天:兩根筷子,二數先天卦為兌。兌,為口,為吃。筷形直長,為巽卦。巽,為木、為入。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東西。入口的是什麼?是筷頭。筷頭圓,為乾卦,乾為天。這樣吃的豈不是「天」?因此認為「民以食為天」是由這兒來的。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擺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擺放在飯碗的正中。

❷ 俄國疫情吃緊,我國仗義支援,普京總統為何特派軍機迎接中國團隊

俄羅斯的疫情看上去不算太嚴重,確診人數只有15000人左右,但是,這個數據是有極大的水分的,我認為由於受限於俄羅斯的檢驗能力,俄羅斯國內有大量的疑似人員,還沒有經過排查,俄羅斯的疫情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社區傳播,感染人數遠遠超過現在官方公布的人數。

中國醫療團隊援助俄羅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和俄羅斯地久天長的傳統友誼,也從一個側面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的國力,一個國家的醫療實力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寫照。

最後希望我們遠赴異鄉的勇士們,逆行者們能夠一個不少地回到國內,在戰勝疫情之後,我們再一起痛飲慶功酒。

❸ 中國和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飲食是全世界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歷史的積淀,飲食也逐漸發展形成一種文化。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飲食觀念上的差異
中西方飲食觀念差異,可以概括為:中國的飲食觀念相對感性,西方國家的飲食觀念相對理性。
中國有著名的「川、粵、蘇、閩、浙、湘、徽、魯菜」8大菜系,各菜系有著各自的文化特色,蘇、浙、徽菜系如江南美女,粵、閩菜系如儒雅公子,川、湘菜系如才子,魯菜系如北方壯漢。這些菜系盡管風格迥異,但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注重對「色、香、味、形」的追求,所以說中國人飲食看重飯菜的外在,注重飯菜的感官享受,飲食觀念偏向於感性。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西方人崇尚理性主義,他們關心食物是否能夠給他們帶來營養,食物的味道、色彩、形狀等不是他們的追求的重點,即使有些食物很難吃、很難看,只要有營養,他們也會照吃不誤,使得多數西方人的體格健壯、個子高大。因此,西方人的飲食觀念是理性的。

2、烹飪方式的差異
概括地說,中國的烹飪方式復雜多樣,西方的烹飪方式相對簡單機械。
中國的食材是豐富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沒有中國人不敢吃的,西方人認為沒有營養的動物內臟、雞爪、魚頭等,在中國人看來都是做菜的好材料。中國菜的烹飪方式很多,包括炒、煎、炸、拌、熗、煮、蒸、燒、烤、拌、鹵、燜、爆、泡、熏、腌、焯、涮、扣、煨等,其中最常用的當數炒了。而且,有時候做一道菜可能需要涉及多個烹飪方式和復雜程序,一種菜也會變換烹飪方式,做出多樣化的菜品。

西方人的烹飪方式要簡單很多,主要是燒、煎、炸、烤、燜等。各種做菜原料也是單獨製作,很少摻和在一起。假如要是做個西紅柿雞蛋菜,中國人會把西紅柿和雞蛋摻和在一起炒,西方人則會在煎好的雞蛋邊上配上些西紅柿片。由於西方人做菜的簡單機械化,自然就形成了快餐文化,產生了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快餐店。西方人烹飪方式盡管簡單機械,但是食物營養還是 比較充足的,而且確實比較方便快捷。

3、吃飯方式的差異
概括地說,中國人吃飯是共食制,西方人吃飯是分食制。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團圓,吃飯時候也會圍坐在一起,賓客也會高聲聊天,餐桌文化氣氛活躍,人人都樂在其中,共享美食。在吃飯過程中,互相之間也會夾菜、勸食等。如果將飯菜分開食用,總覺得打破了待人接客的規矩,甚至是不禮貌的表現。

西方人吃飯的分食制,和他們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一脈相承。在餐桌上,每個人的食物都是定量配置的,吃飯的過程中客人按照各自的需要取食,不經客人同意,主人是不會主動為客人夾菜或者勸客人喝酒的,整個吃飯過程中,人們是輕聲交談、環境和氣氛相對安靜。中國人在餐桌上表現出來的熱情、大聲聊天,對於西方人來說,是不禮貌的表現。

總的來說,中西方飲食文化是不同的、有差異的。飲食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頭等大事,飲食有時候不單單只是果腹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國人追求烹飪藝術、豐富節日文化、加厚親朋感情、促成生意合作的重要媒介。而飲食對於西方人的文化含義,相較中國人來說,則相對簡單了很多。不過,在一些西方人看來,中國的飯菜確實很好吃啊!

❹ 女人第一次去男方家,應該洗碗嗎

女人第一次見男方家長,不該洗碗。如果飯後,女人自己和婆婆提出要洗碗,那隻能說明女孩的家教好。但是如果是男方或者婆婆提出要女生洗碗,那隻能說明,他家對女方不尊重。女生第一次去男方家見未來公婆,本身就很緊張,很忐忑。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男朋友不幫著自己,反倒來為難自己,瞬間就會讓她對這段感情失去信心。

比如我吧,我第一次見家長的時候,本來想主動去洗碗的,可是剛起身,只聽婆婆說道:小王啊,去把碗筷都洗了吧,以後這些家務都要交給你去做了,這也是一個媳婦應該做的。結婚後,我就主動提出和婆婆分開住了,能不見面就不見面,老公還是非常寵愛自己的,過得也算幸福。本有心洗碗,卻因為婆婆的態度轉變了對婆婆的看法,所以註定沒辦法相處在一起。

❺ 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

1 首先是婚前儀式。中國傳統婚禮習俗是「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禮節。「三書」就是指聘書,禮書,迎親書。「六禮」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西方國家則是宣布訂婚預告,人們會放一首歌,在中國,婚禮前都是點爆竹。

2 其次是婚宴形式。中國人喜歡在熱鬧的場合舉辦婚宴,全程都伴有鞭炮聲和音樂聲。中國人的婚禮是非常隆重熱鬧的,在古時候,人們會在自己家裡或者是酒樓里擺上酒席來宴請親朋好友作為一對新人的見證。在現在,中國的新人一般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去酒樓或是賓館。而且會把排場弄得很大,來突顯婚禮的隆重,熱鬧的氣氛。但是在西方,人們的婚禮一般都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較安靜的地方舉行的,而且還辦得緊緊有條,不像中國的婚禮那樣熱鬧。西方的婚禮主要是要突出莊重和聖潔,主要是追求浪漫和實在。西方社會較受歡迎的宴會形式是雞尾酒會和舞會。

3 第三是婚禮儀式。在中國,新娘一般由迎親隊伍接到新郎家,在新郎家舉行儀式。傳統婚禮儀式還有一項重要的規矩:拜堂,即新郎、新娘向父母長輩奉茶,並叩頭以示感激之情。二人在正式拜堂過後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夫妻;西方國家更多是在教堂舉行婚禮。新娘在父親陪伴下來到教堂,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婚禮,按照既定程序舉辦婚禮。與中國「拜堂成親」對應的是西方教堂上牧師宣讀的結婚辭。

4 第四是婚禮服裝。中國服飾強調統一而不突出個性,在中國紅色象徵喜慶、幸福,吉祥如意。在傳統的婚禮儀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著紅色的禮服,是祝願夫妻婚後的生活能夠紅紅火火的意思。而且衣服上的龍鳳圖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按照中國傳統龍象徵男性,風象徵女性都預示著吉祥。家裡到處貼著紅色的喜字,門兩邊也要貼上紅色的對聯,新房裡的物品也大都是紅色為主的。盡管現在受到西方的影響,也會穿婚紗,但在迎娶和婚宴開始後,還是要換上紅色的衣服。在中國傳統婚姻中,新郎和新娘都是穿紅色的禮服,而且中國人的婚禮都離不開紅色,都習慣用鮮艷的顏色來烘托氣氛。也表示了婚禮的喜慶。新娘著鳳冠霞帔,戴金銀珠寶;新郎穿紅色長袍,戴紅色禮帽。現代社會的新娘通常穿紅色禮服或者白色婚紗,而新郎通常穿禮服或者長袍。而西方服飾強調浪漫純潔而有個性,因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徵著吉利、平安、善意,富貴和童貞。西方新娘則是清一色的白色婚紗或禮服,新浪則一身筆直的西裝。新娘的捧花和周圍的環境裝飾都是以白色為主。白色代表著對新郎的忠貞和自身的聖潔,白色象徵歡慶,白色也是富貴的象徵,在西方白色所代表的意義非常好,一直到現在,貴族階級的理念消失以後,白色的婚紗就成為了普通的新娘禮服。

5 西方的花車一般都是油光鋥亮的,還會在車上扎一些氣球,但是中國的花車一般都會用玫瑰花來做裝飾。還有中方的婚禮司儀也不同,西方婚禮的司儀一般都是牧師或者法官,但是中國兩者都不是。而在婚禮的送禮中,在中國都是送錢,很少送禮物的,而在西方賓客都要送新郎新娘禮物。

❻ 之前天天向上中華禮儀之美的視頻哪裡可以下載最好是高清的

迅雷好裡面可以!

❼ 職場中,哪些習慣、行為會給你減分

職場中細節決定了成敗,如果不注意,你的行為就會在老闆眼中帶來不好的印象,給你減分。那麼升職加工資都很難考慮到你,而開除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很容易想到你。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表現。

一、過於活潑或者是過於沉悶。在職場中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明爭暗鬥,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集體,如果過於活潑,大家會認為你不夠踏實,做事不夠認真,雖然有可能你做的東西做得很好,那給大家帶來的印象就是這樣的印象,認為你很水,才有精力活潑。而你過於沉悶,埋頭於工作,這樣你就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體中,畢竟現在工作都是團隊工作,一個人埋頭苦幹是不行的。

四、要注意自身修養。在職場中存在著這種人,他們隨地亂丟垃圾,飲水機不關門,把水弄的滿地都是。這種人在哪裡都是招人恨的,畢竟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是大家心裡都期盼的,老闆看到你弄的亂糟糟的,那你不就完蛋了嗎?

❽ 有關春節的民風民俗,簡潔點,最好是手抄報,已經好的加圖片,文字清晰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br><br>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br><br>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准備辭舊迎新。 <br><br>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br>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br><br>春節習俗——放爆竹 <br><br>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br><br>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br><br>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br><br>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裡,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於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於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後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br><br>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br><br>春節習俗——貼窗花 <br><br>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br><br>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br><br>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br><br>春節習俗——貼福字 <br><br>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br><br>「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br><br>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br><br>春節習俗——守歲 <br><br>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br><br>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br><br>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br><br>春節習俗——拜年 <br><br>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br>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br><br>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br><br>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br><br>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br><br>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因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這個節日就叫元宵節。 <br><br>元宵節,中國人有賞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俗話說「正月十五鬧花燈」,因此,元宵節也叫燈節。 <br><br>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綵,熱鬧非常。夜晚一到,人們就成群結隊地去觀賞花燈。五光十色的宮燈、壁燈、人物燈、花卉燈、走馬燈、動物燈、玩具燈……匯成一片燈海。有的花燈上還寫有謎語,引得觀燈人爭先恐後地去猜。 <br><br>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種食品了。元宵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圓球,裡麵包著用糖和各種果仁做成的餡,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因為這種食品是在元宵節這天吃,後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國人希望諸事圓滿,在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團圓、和睦、幸福、圓圓滿滿。 <br><br>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br><br>清明,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農歷三月(公歷4月5日左右),此時正是春光明媚,空氣潔凈的季節,因此,這個節日叫做「清明節」。 <br><br>清明節人們有掃墓祭祖和踏青插柳的習俗。 <br><br>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為墳墓除去雜草,添加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這叫上墳,也叫掃墓。 <br><br>清明時節,山野小草發芽,河邊柳樹長葉,到處一片新綠,正是戶外遊玩的好時候。古人有到郊外散步的習俗,這叫「踏青」;還要折根柳枝戴在頭上,叫「插柳」。據說插柳可以驅除鬼怪和災難,所以,人們紛紛插戴柳枝,祈求平安幸福。 <br><br>現在,殯葬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實行火葬,廢止土葬後,田野里的墳墓越來越少了。但是,清明節祭祖踏青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們還是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懷念自己的祖先,也會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藍天、綠樹、小草和鮮花。 <br><br>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br><br>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br><br>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總想吞並其他六國,稱霸天下。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國政治,聯合各國,共同抵抗秦國。但是,屈原的主張遭到了壞人的反對。楚王聽信了這些壞人的話,不但不採納屈原的主張,還把他趕出了楚國的國都。屈原離開國都後,仍然關心祖國的命運。後來,他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消息,非常悲痛,感到自己已經沒有力量拯救祖國,就跳進汨羅江自殺了。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農歷的五月初五。 <br><br>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後,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屍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喂魚。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進江里。於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br><br>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br><br>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br><br>按照中國的歷法,農歷七八九三個月是秋季。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八月十五又是八月中間的一天,所以這個節日叫「中秋節」。中秋節這天,中國人有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 <br><br>秋季,天氣晴朗、涼爽,天上很少出現浮雲,夜空中的月亮也顯得特別明亮。八月十五的晚上,是月圓之夜,成了人們賞月的最好時光。人們把圓月看作團圓美滿的象徵,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br><br>按照傳統習慣,中國人在賞月時,還要擺出瓜果和月餅等食物,一邊賞月一邊吃。因為月餅是圓的,象徵著團圓,有的地方也叫它「團圓餅」。中國月餅的品種很多,各地的製法也不相同。月餅餡有甜的、鹹的、葷的、素的,月餅上面還各種花紋和字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br><br>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br><br>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br><br>在中國數字中,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二、四、六、八為陰數。因此,九月初九被稱作重陽或重九。中國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br><br>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為,九九重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後來,重陽節登高爬山,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放鬆心情、鍛煉身體的體育和旅遊活動。 <br><br>插茱萸和賞菊也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茱萸是一種植物,果實可以吃,莖、葉都是葯材。菊花在九月盛開,有「長壽花」的美稱。為了避免瘟疫,驅除惡氣,重陽節這天,人們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還要觀賞菊花,飲菊花茶和菊花酒。 <br><br>重陽糕是一種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棗、銀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鹹的,講究的還要做成九層,再在上面做兩只小羊,以諧「重陽(羊)」之音。 <br><br>現在過重陽節,已經見不到插茱萸等風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登高賞菊,觀賞秋天的美景。近年來,這個古老的節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為一年一度的「敬老節」。每當佳節來臨,人們都要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祝願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長壽。

❾ 少年月刊雜志社投稿郵箱

《少年月刊》約稿信
理念:解讀青春期的法理情。
風格:清新優美,傳播愛與美,文學性

星光點點:發現身邊的優秀青少年,可以是初中、高中在某一方面有獨特才能的學生,或是某一特殊群體的代表,他們積極、樂觀、堅韌、勇敢,反映了當下青少年不同環境下的真實生活,是當下青少年正能量的典型。配學生高清生活照,字數要求:1800字以內。
明星零距離:介紹形象健康美好,德藝雙棲的文化、體育、商界等各方面明星人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展現更多不同領域的精英。字數要求:1800字左右。
彬彬有禮:每期介紹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譜上的一樣兵器(除劍、刀以外),通過這些兵器中的特定幾種比較有名的,比如楊戩與呂布所使的方天畫戟,講述古代人物在使用兵器時與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相關英雄故事,達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字數要求:1800字左右。
法案故事:紀實文學報道類欄目。採用敘述故事的方式進行普法教育,並配以律師的答疑解惑,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明確孩子們應該學習和遵守的法律要點,但語言要適合孩子們的接受方式,切忌教條主義。字數1800以內。
多棱鏡:以青少年容易觸犯的法律問題為著眼點,以案例敘述與律師說法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身邊活生生的事實告訴青少年守法的必要性和違法的危害性,提高孩子們的維權意識。每期兩個小案件,單個字數900以內,總字數不超過1800字。
法律好望角:這是一檔普法知識類欄目。向讀者介紹古今中外有趣的法律故事,法律奇聞、法條產生的背景或與名人有關的法律事件等。要求語言輕松活潑,趣味性強,易於讀者接受。字數1200字以內。
成長の國度;以小說形式講述青少年成長路上與同學、老師、父母長輩之間有趣、有意義、感人的故事。強調故事真實感人,情節性、畫面性強,貼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字數3000字以內。
多夢季節:純文學欄目。擇取貼近青少年學習、生活、成長、道德修養、社會感知等方面的散文、隨筆、雜文等,重在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抒發自我情感的平台。字數1200字以內。
連載空間:刊登青少年普遍喜歡的中篇科幻小說,要求故事情節曲折,緊張有趣,在帶給讀者新穎的科技知識的同時,讓他們享受一場精彩的閱讀體驗。字數最少8400字(連載3期),最多33000字(連載1年)。
心靈驛站:一檔心理互動類欄目。邀請全國知名心理學專家或老師參與組稿,以初中生生活、學習中的心理問題或者矛盾為切入點,以朴實、真摯的語言與孩子們溝通,現場感強,幫助問題孩子走出困境。字數要求1900字以內。
考場作文:優秀的考場作文,並配以專業點評。字數2000字以內。
荷尖初露:文字優美的學生日常習作,老師可配以簡單的點評,也可以文學社的形式集體投稿。字數要求:每篇1000字以內。
萃聚園:摘錄學生作文中優美、精華的句子或段落。每節300字以內,每期4-5節,總字數不超過1200字。
動漫IN時代:魔幻漫畫連載欄目。要求故事新穎,劇情緊湊,超乎想像;色彩鮮艷;有視覺沖擊力;語言風趣幽默,意義深刻。4P1格式呈現,全年共144P。
看世界:科普知識類、游覽紀實類欄目,科普與游記穿插安排。科普類文章要求內容比較前沿,也可以是某一領域的科普大發現;游記類文章內容以人文、地理、風景為主,記載旅途心體驗,開拓學生視野。(字數1300字,配上高清照片)
影視匯:一檔影視資訊類節目。內容要求:影片簡介配影評,影評可以是幾組短篇的,也可以是較長的獨立一篇,要注重影片現實意義的發掘,內容較為深刻。總字數1000以內。
開心魔方:純娛樂欄目。選登中文幽默小故事、趣圖趣事、校園幽默話語等,注重圖文相配,原創優先。總字數約600,圖片7-8幅。

來稿須知:
1、所有作品均為原創,請勿一稿多投,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三個月未見發表或通知,請另行處理稿件。
2、來稿字跡工整,文中圖表清晰,盡量以電子郵件形式投稿,紙稿亦可,投遞時請註明所投欄目。
3、務必註明作者的真實姓名、詳細地址、郵政編碼、電話等聯系方式。
4、稿酬按月核發,文章80~160元/千字,詩歌5~10元/行,優稿優酬,並贈送當期刊物,歡迎踴躍投稿。漫畫與連載故事稿費請直接咨詢編輯,QQ:1502919164。
以下方式可與我們取得聯系:
(1)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xsnyk.com
(2)地址:(710068)陝西省西安市紅纓路158號《少年月刊》雜志社 初中版 收
(3)電話(傳真):029-88410185

❿ 四書指的是什麼五經指的是什麼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實際上是六經,因為《樂經》亡佚,所以只剩下五經了。

法國史學巨擘布羅代爾曾經說過:「 今日世界的百分之九十是由過去造成的,人們只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擺動,還自以為是自由的,負責的。」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呢?毫無疑問,就是過去的文明,那些曾經閃耀的經典。

雅斯貝爾斯提出過「軸心時代」,在中國,軸心文明的標志就是孔子和孟子。而不論是四書還是五經都與孔子有關。

我們感覺與孔子的時代很是久遠,但是當我們讀論語的時候,就能發現孔子不僅高明而且循循善誘,拋開那些神話的外衣,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孔子作為人,令人欽佩的一面。


孔子教育學生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他從來不會給學生一個標准答案,比如「仁」字在論語裡面出現了很多次,每一次含義都不同,尤其是有一次他的學生司馬牛問「仁」,他半開玩笑的說「仁者,其言也訒」,孔子告訴司馬牛,做事的時候慢一點,就是仁了。實際上,他了解自己的學生,司馬牛做事魯莽,所以他希望司馬牛能能夠靜下心來,認真的做事。

當孔子貧困交加的時候,子路看不過去,就問孔子:「君子亦有窮乎?」孔子回答:「君子固窮;小人斯濫矣。」「君子固窮」在後世居然變成了宣揚安貧樂道的手段,實際上結合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孔子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做人要有底線,如果沒有底線,和小人有什麼區別呢?

正因為孔子從來不給出正確答案,就給後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他們不相信作為聖人的孔子不給出標准答案,於是分成各個派別,相互批判,以至於思想僵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者殆」,在孔子看來,學習的思考是作為人做基本的生存活動,只可惜,這個生存活動在今天似乎被有的人遺忘了。

四書五經到底有什麼價值?經典流傳到現在,能夠一代又一代的閱讀,本身就是不同的人通過學習和思考吸取了不同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中華禮儀之美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芙蓉石圖片及價格 瀏覽:258
萌圖睡覺動漫圖片 瀏覽:66
貓的文字圖片 瀏覽:754
相親相愛一家人圖片大全 瀏覽:247
傣族人民特殊的衣服圖片 瀏覽:407
三槍電動車價格及圖片 瀏覽:808
電腦製表如何插入圖片 瀏覽:873
打開亮衣服的圖片 瀏覽:182
奮斗的自己文字圖片 瀏覽:302
動漫可愛女生頭像萌圖片 瀏覽:519
微信表情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966
如何打開方式中去掉wps圖片 瀏覽:985
民國西裝男生動漫圖片 瀏覽:379
沙發發質適合發型圖片 瀏覽:74
胖臉女人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387
圖片上如何做一個網站 瀏覽:672
photoshop怎樣使文字覆蓋在圖片上 瀏覽:140
兜帽男生動漫圖片 瀏覽:118
十歲美麗女孩拍到全身前的圖片 瀏覽:943
女短沙宣發型圖片2015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