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六十張舌診高清圖片

六十張舌診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11 03:40:35

① 舌診是怎麼樣的

舌診是中醫獨具特色的診斷方法之一,中醫臨床檢查必檢查舌。舌診主要是通過觀察病人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幾千年來,舌診已成為中國醫學的特色之一。

早在我國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貞疾舌」的記載,其中就含有診斷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紀成書的《內經》中已有較多關於舌診的記載。如關於舌苔之色,認為舌苔黃是屬於體內有熱。還有舌卷,為舌卷縮口內,不能外伸,認為是由於高熱神昏。《難經》中也有一些舌診記載。到了漢唐時代,張仲景創造了「舌苔」一詞,並確立舌診作為辨證論治的依據。以後《諸病源候論》、《中藏經》、《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書也提到一些舌診的內容。到宋、金、元時期,《活人》以有以燥舌干來辨陰陽虛實,《小兒葯證直訣》首創「舒舌」、「弄舌」的名稱。但以上一些文獻中所記載舌診的內容都比較分散,而我國最早的一本專門談論舌診的著作則要算元代的《敖氏傷寒金鏡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診專書。明清兩代研究舌診者日增,使舌診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舌是口腔中重要的器官是一個肌性器官,能靈敏地反映肌體的各種變化。舌的表面有特殊的粘膜,尤其是舌背粘膜,它是舌苔的主要組成部分。舌與經絡相連,舌體有極其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並與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有密切的聯系,它們都直接或間接聯絡臟腑。

根據中醫理論,舌與臟腑功能相關。舌為心之竅,心主血脈而藏神,所以舌體的變化。能反映「心主血脈」和「心藏神」的功能;舌苔是胃氣蒸化谷氣上承於舌面而生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適應,所以舌象的變化,可以反映全身營養和代謝的功能,氣血的生化狀況;腎藏精,在液為唾;脾在液為涎,都是津液組成部分,關系著舌體的潤燥,也能反映脾腎的功能。

舌診時,要保證室內的自然光線柔和充足,患者的姿勢要正確,一般為坐位,重病者亦可卧位;舌診的順序一般是:舌尖一舌中一舌根一舌兩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事物或葯物會影響舌苔的顏色,造成假象,望舌時要注意鑒別。

為了觀察舌的潤燥、苔的松腐堅斂和有根無根,了解舌苔燥裂程度,常常刮舌與揩舌。一般是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惺刮舌面,或用消毒紗布,蘸少量生理鹽水輕重適中力度揩抹舌面,這樣來觀察舌質的本色,以及刮、揩後舌苔的復生情況,得到正確的結論。

正常的舌象是隨四季變換而變化的。夏季舌苔易厚,易淡黃;秋季多薄多干;冬季舌常濕潤。隨著人的起居運動,舌象也在變化,晨起時舌苔略厚,色暗滯;活動進食舌象又恢復紅活薄潤;張口呼吸,舌苔易薄易燥;過度用力舌質會變紅;此外,煙酒對舌色的變化也有影響。

隨著年齡和體質的變化,舌象也呈規律性變化。小兒的生理特點是稚陰稚陽,形氣未充,生機勃勃,舌鮮活嬌嫩,一旦患病則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常見剝苔、紅點、厚苔。老年人常氣血偏虛,腎虧脾弱,舌多裂紋,或少苔無苔。男女體質不同,舌苔亦不同。

舌苔是舌面上的苔狀物。薄白均勻,干濕適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的舌苔是正常舌苔。古醫籍說:「舌苔由胃中生氣所致,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蕈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也」、「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日苔」。這表明了舌苔的形成與脾胃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現代醫學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的分化所形成。

舌苔的顏色通常有白、黃、灰、黑等顏色;舌苔的厚薄通常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舌苔的潤燥通常能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

疾病的輕重均能從舌象的變化反映出來,舌質淡紅,舌苔白、薄、潤均為病情較輕;舌質紅絳、青紫,舌苔黃厚、灰黑,或光滑無苔,均為病情較嚴重;淡白舌多見於慢性疾病,如貧血,蛋白質缺乏或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等疾病;紅絳舌多見於發熱、脫水、水液平衡失調等疾病;肝硬化病人若原為淡紅舌、薄白苔或薄黃苔,轉為紅絳光剝,則表示肝功能惡化;急性闌尾炎多見膩苔,在治療過程中厚膩苔轉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轉,但如疼痛減輕而膩苔不退,則表示病情未減,甚至可能惡化。

舌象的變化對某些疾病的診斷也具有一定的意義。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病邪的性質、病位的淺深、病情的進退,以及判斷疾病的轉歸與預後均能從舌象的變化反映反映出來。可以說,舌的變化鮮明而迅速,它好像內臟的一面鏡子,能較客觀的反映病情,是醫生診病的重要依據。

中醫的舌診對西方醫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西醫診斷學也逐漸地重視舌質、舌苔的變化及舌的活動狀態。譬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舌頭伸出時常會發生震顫;肢端肥大症和粘液性水腫患者舌體肥大;低血色素貧血時,舌面平滑;核黃素缺乏時,舌上皮可有不規則隆起;猩紅熱病人舌頭呈鮮紅色,形如草莓。這些與中醫診斷學認為人體重要臟器的疾病,均可在舌頭上有所反應。可以通過舌診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和轉歸的道理相合。正因為中醫舌診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正在深入研究,他們通過舌螢光檢查、舌印檢查、舌的病理切片檢查、舌的活體顯微鏡觀察、刮舌塗片檢查,以及各種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測定等等,探索舌診的奧秘,讓古老的中醫舌診對世界醫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② 中醫傳統的診斷手段望舌有哪些發展史

察舌辨證,是中醫傳統的診斷手段,也是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所以歷來為醫家所重視。

望舌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見端倪。據考證,《黃帝內經》中關於「舌」的內容多達60條。已經相當精確地描述了舌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對指導臨床辨證和決定治法的重大意義。以後經過扁鵲、張仲景、王叔和、巢元方、孫思邈等人的發揮,舌診內容愈加豐富、全面。到了元代。舌診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並出現了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它不僅確立了察舌辨證、辨舌用葯的基本法則,而且還利用彩色圖譜介紹了病理舌象,為後世研究舌診提供了直觀的資料。明清時期,舌診在外感熱病的辨證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今天,舌診的診斷價值及科學性正日益受到現代醫學科學的支持和驗證。

中醫認為,人體是個有機整體,各臟腑、組織、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體內臟腑的變化,可以通過經絡反映於體表,而體表的徵象,又反映著體內臟腑的信息,所謂「有諸內必形之於外」。舌,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直接或間接地聯系於許多臟腑,因此,內臟的精氣可以上營於舌,臟腑的病變亦可以從舌象變化反映出來。這就是中醫學望舌察病的內在根據。

③ 生理變異,病理舌象如何鑒別

舌診是觀察病人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診的重要內容,是中醫診法的特色之一。舌診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望舌診病的記載.如《素問·刺熱》曰:「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指出表邪傳里,肺胃熱盛,舌苔變黃的轉化規律。《靈樞·經脈》日:「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等。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將舌診作為中醫辨證的一個組成部分,《金匱要略》指出「病人胸滿,唇痿舌青,…一為有瘀血。」以舌青作為有瘀血的依據。元代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中,記載舌象圖36幅,結合臨床進行病機分析,並確定方葯及推測預後。明清時代,隨著溫病學派的興起,對辨舌驗齒尤為重視,對溫病的辨證論治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臨床實踐證明.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舌的變化迅速而又鮮明,它猶如內臟的一面鏡子,凡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病情的淺深、預後的好壞,都能較為客觀地從舌象上反映出來,成為醫生診病的重要依據。近代,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對舌診的研究更加深人.開展了舌診現代化、客觀化的研究,對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舌象的臨床應用有了新的拓展。
第一節舌診概說
一、舌的形態結構
舌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組成,故《靈樞·經脈》說:「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它附著於口腔底部、下領骨、舌骨,呈扁平而長形。其主要功能是辨別滋味,調節聲音,拌和食物,協助吞咽。《靈樞·憂恚無言》說:「舌者,音聲之機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中藏經·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說:「舌之官也,和則能言而機關利健,善別其味也。」舌肌是骨骼肌,呈縱行、橫行和垂直方向排列,使舌自由地伸縮、捲曲,柔軟而無偏斜,保證了舌的功能活動。
舌的上面叫舌背,中醫稱為舌面,下面叫舌底。舌背又分為舌體和舌根二部分,舌體和舌根之間有一條人字界溝。伸舌時一般只能看到舌體,故中醫診舌的部位主要是舌體。舌體的前端稱為舌尖;舌體的中部稱為舌中;舌體的後部、人字形界溝之前.稱為舌根;舌體兩側稱為舌邊。舌體的正中有一條不甚明顯的縱行皺褶,稱為舌正中溝(圖3-1)。當舌上卷時,可看到舌底。舌底正中線上有一條連於口腔底的皺襞,叫舌系帶。系帶終點兩側各有一個小圓形突起,叫舌下肉阜,皆有腺管開口,中醫稱其左側的為金津,右側的為玉液,是胃津、腎液上朝的孔道(圖3-2)。
舌面上覆蓋著一層半透明的黏膜.舌背黏膜粗糙,形成許多突起,稱為舌乳頭。根據形狀不同,舌乳頭分為絲狀乳頭、蕈狀乳頭、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四種。其中絲狀乳頭與蕈狀乳頭對舌象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輪廓乳頭、葉狀乳頭與味覺有關。
絲狀乳頭數目最多,分布在舌尖、舌體和舌緣,呈細長圓椎形,高2~3mm。它的復層扁平上皮常有角化和脫落,再混以食物殘渣、唾液等,使舌黏膜表面復以一層白色薄苔,稱舌苔。此處上皮的形狀和顏色,常隨健康情況而發生改變。
蕈狀乳頭數目較少,多見於舌尖,散在於絲狀乳頭之間,呈蕈狀.基部窄而頂端鈍圓。上皮表面比較平滑,有時可見有味蕾存在,固有膜中血管豐富,故乳頭呈紅色,肉眼觀察呈紅色小點。蕈狀乳頭的形態及色澤改變,是舌質變化的主要因素。
二、舌診原理
舌與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有著密切的聯系。
舌為心之苗。《靈樞·脈度》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昧矣。」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因心主血脈,而舌的脈絡豐富.心血上榮於舌,故人體氣血運行情況,可反映在舌質的顏色上;心主神明,舌體的運動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體運動是否靈活自如,語言是否清晰,與神志密切相關。故舌與心、神的關系極為密切,可以反映心、神的病變。
舌為脾之外候。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覺,而《靈樞·脈度》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故曰脾開竅於口。中醫學認為.舌苔是由胃氣蒸發谷氣上承於舌面而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應,如章虛谷說:「脾胃為中土,邪入胃則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舌體賴氣血充養,所以舌象能反映氣血的盛衰。而與脾主運化、化生氣血的功能直接相關。
肝藏血、主筋,足厥陰肝經絡舌本;腎藏精,足少陰腎經循喉嚨,夾舌本;足太陽膀胱經經筋結於舌本;肺繫上達咽喉,與舌根相連。其他臟腑組織,由經絡溝通,也直接或間接與舌產生聯系,因而其他臟腑一旦發生病變,舌象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所以觀察舌象的變化,可以測知內在臟腑的病變。
臟腑的病變反映於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對此古代醫籍有不同的劃分記載.其中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舌質候五臟病變為主,側重血分;舌苔候六腑病變為主,側重氣分。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變;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變;舌根多反映下焦腎的病變:舌兩側多反映肝膽的病變(圖3_3)。另外,《傷寒指掌-察舌辨證法》還有「舌尖屬上脘,舌中屬中脘,舌根屬下脘」的說法。根據臨床觀察,如舌尖紅
赤或破潰,多為心火上炎;舌體兩側出現青紫色斑點.
多為肝經氣滯血瘀;若舌見厚膩苔,多見於脾失健運所
致的濕濁、痰飲、食積;若舌苔出現剝脫,在舌中多為
胃陰不足,在舌根多為腎陰虛等等。說明某些內臟病變
在舌象變化方面有一定的規律,但並非絕對.因為疾病
表現是錯綜復雜的,故還須結合其他症狀進行綜合分析。
舌為血脈豐富的肌性組織,有賴氣血的濡養和津液 圖3.3舌面臟腑部位分屬圖
的滋潤。舌體的形質和舌色,與氣血的盛衰和運行狀態有關;舌苔和舌體的潤燥與津液的盈虧有關。舌下肉阜部有唾液腺體的開口,中醫認為唾為腎液、挺為脾液,皆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輸布離不開臟腑功能,尤其與腎、脾胃等臟腑密切相關,所以通過觀察舌體的潤燥,可判斷體內津液的盈虧及病邪性質的寒熱。
三、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舌診以望診為主,有時還須結合聞診、問診和捫摸揩刮等方法進行全面診察。
(一)望舌的體位和伸舌姿勢
望舌時,醫者姿勢可略高於患者,以便俯視口舌部位。患者可以採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線,頭略揚起,自然地將舌伸出口外,舌體放鬆,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盡量張口使舌體充分暴露。如伸舌過分用力,舌體緊張捲曲,或伸舌時間過久.都會影響舌體血液循環而引起舌色改變,或舌苔緊湊變樣,或干濕度發生變化。
(二)診舌的方法
望舌的順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邊,最後看舌根部。由於舌質的顏色易變,伸舌較久則隨血脈的運營變化而使舌質色澤失真,而舌苔覆蓋於舌體上,一般不會隨觀察的久暫而變化,因而望舌應當先看舌質,再看舌苔。再根據舌質、舌苔的基本特徵.分項察看.望舌質,主要觀察舌質的顏色、光澤、形狀及動態等;察舌苔,重點觀察舌苔的有無、色澤、質地及分布狀態等。在望舌過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確,盡量減少患者伸舌的時間,以免口舌疲勞。若一次望舌判斷不準,可讓病人休息片刻後,再重新望舌。根據臨床需要,還可察看舌下靜脈。
除了通過望診了解舌象特徵之外,為了使診斷更加准確.必要時還應配合其他診察方法。如清『梁玉瑜在《舌鑒辨證》中提出用刮舌驗苔的方法進行舌診,認為颳去浮苔,觀察苔底是辨舌的一個重要方面。刮舌可用消毒壓舌板的邊緣.以適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質.多為里有實邪;刮之即去,舌體明凈光滑者,多為虛證。如需揩舌,可用消毒紗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許清潔水在舌面上揩抹數次。這兩種方法可用於鑒別舌苔有根無根,以及是否屬於染苔。
此外,還可以詢問舌上味覺的情況,舌體是否有疼痛、麻術、灼辣等異常感覺,舌體運動是否靈活等,以協助診斷。
(三)診舌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舌診所獲得的信息准確,必須注意排除各種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虛假舌象。望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光線影響
光線的強弱與色調,對顏色的影響極大,常常會使望診者對同一顏色產生不同的感覺,稍有疏忽易產生錯覺。正如《辨舌指南·觀舌之心法》所說:「燈下看黃苔,每成白色,然則舌雖可憑,而亦未盡可憑,非細心審察,亦難免於錯誤矣。」
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如在夜間或暗處,用日光燈為好,光線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對有色的門窗。如光線過暗,可使舌色暗滯;日光燈下,舌色多偏紫;白熾燈下,舌苔偏於黃色;用普通燈泡或手電筒照明,易使舌苔黃、白二色難於分辨。周圍有色物體的反射光,可使舌色發生相應的改變。
2.飲食或葯品影響
飲食及葯物可使舌象發生變化。如進食之後,由於食物的反復磨擦,使舌苔由厚變薄;飲水後,可使乾燥舌苔變為濕潤。過冷過熱的飲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發生改變,如剛進辛熱食物.舌色可由淡紅變為鮮紅,或由紅色轉為絳色。過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鎮靜劑,可使舌苔厚膩;長期服用某些抗生隸,可產生黑膩苔或霉腐苔。
某些飲食或葯物,會使舌苔染色,稱為染苔。如飲用牛奶、豆漿、鋇劑、椰汁等可使舌苔變白、變厚;食用花生、瓜子、豆類、核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時間可使舌面附著黃白色渣滓.易與腐膩苔相混;食用蛋黃、橘子、柿子、核黃素等,可將舌苔染成黃色;各種黑褐色食品、葯品,或吃橄欖、酸梅,長期吸煙等,可使舌苔染成灰色、黑色。一般染苔多在短時問內自然退去,或經揩舌除去,與病情亦不相符。如有疑問,可詢問飲食、服葯等情況進行鑒別。
3.口腔對舌象的影響
牙齒殘缺.可造成同側舌苔偏厚;鑲牙可以使舌邊留有齒痕;睡覺時張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乾燥等等。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異常,都不能作為機體的病理徵象,臨床上應仔細鑒別,以免誤診。
四、舌診的內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診的內容
舌診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是指舌的肌肉脈絡組織,為臟腑氣血之所榮。望舌質包括舌的顏色、形質和動態,以診察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舌苔是指舌面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是胃氣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診察苔質和苔色兩個方面的情況,以察病邪的性質、淺深.邪正的消長。《醫門棒喝》說:「觀舌質可驗其正之陰陽

④ 麻煩各位懂中醫的看一下,這張舌像。一直都咳嗽

後面的部分在中醫舌診中屬於腎的范疇,但是並不是說後面舌苔有些厚,就表明腎虛了,大多數人的舌苔都是這樣的。從你這張照片上看,略黃,津液較多,不知道你咳嗽好久了?我認為應該在方子里加些化濕的葯,濕邪黏膩,致病多纏綿難愈,如杏仁、蔻仁、薏仁、滑石等。希望早日康復。

⑤ 為什麼中醫看病,要看舌頭呢

舌診是中醫中了解人身體病理變化的診查方法,是中醫診法的特色之一。中醫舌診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望舌診病的記載。東漢的張仲景將舌診做為中醫辯證法的一個組成部份。在《金匱要略》中,以舌青做為血於症的依據。公元十五世紀,我國第一部舌診專著問世《傲氏傷寒金鏡錄》,該著中結合臨床進行了病理機制的分析。明清時代,溫病學派興起,在研究溫熱病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套溫病查舌的方法。近代舌診任然是中醫醫生看病不可缺少的環節。

⑥ 舌診的相關示例

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
(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
(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
(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
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干潤來辨,若因干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現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粘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橫裂紋為素體陰虧,如冰片紋,多為老年陰虛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見裂、斷紋如人字,川字,屬胃燥液枯而實熱內逼。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或陰證誤用涼葯
——舌紅而裂,大渴引飲者為上消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熱
——無苔無點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乾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後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
——淡白舌有發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藍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邪熱塑盛。
——由於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next] 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也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胖大舌主病: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於水飲痰濕阻滯,水濕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臨床多見於肥胖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真武揚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
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於舌而古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因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於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於舌體肌肉鬆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兩型: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2)陽虛型:主怔:舌質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鋪於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於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粘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但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可汗(發汗法),……如麻黃羌活之類 」常見的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正常,多屬外感風寒症,若伴有惡寒發熱,肢體酸痛,頭項強痛。無汗或少汗,脈浮緊,則可用散風寒解表的麻黃湯加減;若舌質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熱或外感風寒化熱,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常用的中成葯有:感冒清熱沖劑、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乾苔由於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而乾燥。
主病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後者當益氣生津,宜升陽益氣之法。
上述薄白乾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狀可參考用葯。常用的中成6.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主病及相關研究: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干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
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里,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於外而上溢於舌,使舌苔白而厚膩,並不現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干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於濕熱鬱蒸之現黃苔。臨床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關研究: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於舌面,故統稱白苔燥裂。總因內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於急性溫熱病,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干,常見於暑溫,暑熱傷氣,內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乾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葯有:板藍根沖劑等。 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塗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
黃膩苔主病: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
另外,辨黃膩苔;尚應注意結合舌質合參。
——若淡紅舌,黃苔滿布舌面,苔色潤澤不燥;邊尖兼少許白苔,因外邪傳里化熱,進入陽明胃腑而生。主病,熱入陽明證,氣分濕熱症,肝膽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種發熱疾病。治宜清熱解毒,疏通表裡。
——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或濕邪入里化熱,或溫熱之邪結於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
——若舌色深紅發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病;熱痰互結。中焦濕熱;胃腸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滯。
——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為熱病不愈,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中寒霍亂;陰盛於內,逼熱上浮;素體內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黃膩苔,舌體胖,舌面滿布黃苔。夾有白苔,中根較厚,其色黃而厚膩,其形成可因陰證央食,可因痰濕內郁,可因寒邪凝滯,可因濕食阻滯中焦,氣血郁阻,亦有濕熱與胃腸糟粕搏結之證。治宜溫陽健脾,活血消積。
臨床多見於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象為苔色黃干而少津(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
主病及相關研究:黃燥苔:成因有數種:
(1)苔薄黃而干,為病初外邪化熱入里,邪熱傷津
(2)苔黃而乾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
(3)舌苔干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里證
(4)若苔色老黃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紋,為表邪已解邪氣內傳。結聚臟腑。
(5)若病後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干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病:邪熱傳里,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里證,邪熱結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
因黃燥苔多合並有復雜的主病,所以用葯也要根據病情來定。 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苔正常人中所見的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黃苔顏色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多分布於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同時,如前所述,黃苔也可與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見,而各種黃苔中又有厚薄、潤燥、腐膩不同。
黃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證、主熱證。《百鑒辨正。黃苔總論》認為黃苔,表裡實熱症有之,表裡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外感病舌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熱表證或風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黃苔形成機制的現代研究:
(1)黃苔形成與體溫升高有關;
(2)黃苔與炎症感染有關;
(3)黃苔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4)黃苔與古苔微生物有關。
總之,研究者們認為,黃苔與感染炎症及發熱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關系最大,由干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唾液腺體分泌減少。加上局部著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滲出,以及產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黃苔。
由於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上苔呈黃色,薄黃苔薄白中帶有淺黃苔,色淡黃。
主病及相關研究: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常見的黃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薄黃苔多由白苔轉來,示病變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熱。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長)。
《傷寒論本旨》中說:「凡現黃苔浮薄色談者,其熱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氣所主之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即病猶在表(表淺);言胃,指里(深層)證。
——若薄黃而潤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熱不甚(不嚴重),津液未傷;治當清熱透表(把病邪從表淺的衛分通過發汗驅逐出去)
——若薄黃而乾苔,則當辨(分辨)病人不惡不怕)寒反惡熱(反而怕熱),為傷寒外邪初入(剛剛進入)陽明(胃)之里,或溫熱之邪欲入(要進入)氣分,為胃家熱而未實(胃中有熱但並不太重)),熱邪傷津之證。宜甘寒輕劑以濡養津液
——若薄白而帶淺黃苔,為風熱在表或風寒化熱,當辛涼解表。
上述薄黃苔有伴有:
(1)發熱頭痛、咽干乏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清熱透表類葯。
常用的中成葯有: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 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2)發熱重惡寒輕、咽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甘寒輕劑類葯。
常用的中成葯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蓮清熱沖劑、銀翹解毒沖劑等。 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主病及相關研究:
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展與轉歸,兩者又密切相關。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並見,《辨舌指南。辨舌之顏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輕也。加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當與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證,但尚有寒熱之分。《傷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陰中寒證也。……宜理中湯主之。如雜症而現黑滑苔者,必是濕飲傷脾,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可見灰苔濕潤,多為痰飲內停,寒濕內阻;若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見於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見於內傷雜病;邪熱傳里,時疫,郁積,蓄血等,均可見灰苔。
總之灰苔主病:灰苔乾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
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審察辨證。 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
主病及相關研究:黑苔:常出現於疾病嚴重階段。
《舌鑒辨正。黑舌總論》認為:「凡舌苔見黑色,病必不輕,寒熱虛實各證皆有之,均屬里證,無表證也。」但當辨吸煙染黑之苦。《中醫舌診。診察苔色》辨黑苔,灰黑色為黑中帶紫;乃邪熱在三明經,淡黑色為黑中帶白,屬寒濕在里;若苔薄而黑如煙煤之色,屬中焦陰寒。若中黑而邊白質潤,為虛寒央濕,多見脾陽不振,或水飲內停。若白苔中滿生干黑芒刺,當分潤燥;如濕潤不礙手,剝之即凈,屬真寒假熱,如干糙而刺手,為寒邪化熱,為十二經皆熱極;若黃邊黑膩苔,為濕熱內蘊之徵,嗜酒之人尤多見,治當燥濕清熱。
黑苔主病:主里、上熱極,主寒盛。
若黑灰滑膩苔,為寒濕濁邪停於胃腸之象,主寒飲痰濕。濕痰郁熱,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
若黑苔分布於舌之左右,中為白苔,舌色正,干、潤適中,為寒實證,為中焦虛弱,外襲之寒邪入於胃腑,致飲食停積不運;主病:中焦寒況;脾胃實熱,當溫中散寒。
臨床多見於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胃癌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色暗紫,晦暗不潤澤,紫中略帶灰色。
主病及相關研究:暗紫舌成因有三:
(1)熱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滯。主病:熱邪入血,治宜涼血散血。
(2)素有瘀血,又感溫熱之邪熱入於營分,血熱瘀蘊,經脈阻滯,可伴腹內結塊,脹痛,痛以刺痛為主,痛處不定,肌膚甲錯,黑黯消瘦,主病:營熱夾瘀,治宜清營破瘀。
(3)溫熱夾濕兼瘀,濕與熱並,瘀蘊不解,主病:血瘀濕熱,治宜化瘀利濕。
由於暗紫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
主病及相關研究:焦黃苔為胃家實熱內結之象。《國醫舌診學》「黃而干者,胃液傷也;老黃焦裂者。熱甚也;老黃甚而黑者、火極似水也,宜急治;黃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腸胃腐敗也。」
若細分舌質辨,則分淡白舌,根焦黃苔,為舌體較大,舌質談白,舌尖致舌根滿布黃苔夾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黃色。
黃苔乃胃熱熾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熱而發;亦或熱邪直入陽明,溫邪進入氣分,根部焦黃乃胃、腎陰液大傷,故主病:陽明腑實證,臟腑三焦實熱,或溫熱病後期,胃腎陰虧,及多種發熱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瀉下,清熱生津。
又絳舌,焦黃苔,舌質紅絳,兩側絳而發紫,舌根部焦黃色苔,燥而少津,為外感邪氣,化火入里,灼傷營血,津液耗損,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從而使陰津不足。邪熱與糟粕結於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質由紅到絳,令苔色由黃轉焦而無津。主病:溫熱病邪入營血,或兼陽明燥實證,各種感染性疾病,各種長期發熱不退。治宜清熱通里,涼血解毒。
由於焦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沒有津液。
主病及相關研究:
淡白少津舌多因陽氣虛損,不能生化津液,或陽虛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體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經過陽氣溫煦而化生,復經陽氣運行而輸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陽氣虛弱,則脾陽不能生津,肺氣無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乾燥,即是一證。陽虛,則既不能化水成津,榮潤諸竅,又不能散布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
淡白少津舌主病:陽氣虛損,津液不足。治宜扶陽益氣,生津潤燥。
臨床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貧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
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惡心,肢體沉重,舌苔白厚而膩,脈緩者可試用健脾燥濕類葯
脾胃虛寒——胃脘隱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質淡,脈軟弱者可試用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類葯 舌苔薄白,舌質淡白,有瘀斑。
主病及相關研究:前人關於淡白含文獻中,較少論及淡白夾瘀(斑、點)舌象,臨床確有此類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當與血虛兼瘀有關。現代舌微循環研究發現,淡白白舌之鑿狀乳頭內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緩慢,血管口徑變細,而導致局部血流瘀滯,紅細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見淡白舌,邊尖可見瘀斑、瘀點。主病:氣虛血瘀。血虛血瘀。
臨床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類重度貧血病人的舌象。
治宜:養血益氣活血。 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似新剝皮之雞肉。
主病及相關研究:淡白光瑩舌由於脾胃損傷,氣血兩虛,久久不能恢復,造成營養不良,舌質的不到足夠的營養,使舌苔逐漸脫落,又無新苔續生,使全舌淡白而光瑩。
另外當辨淡白光瑩舌與純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區別。《傷寒舌鑒。白苔舌總論》:「舌見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見亦有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有淡白透明首舌,為全舌明凈,被覆一層極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濕亮,《舌鑒辨證》:「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者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姜、桂、附……。」即認為此舌由於中陽不振,水濕之氣反而上顯,出現驟視無苔的透明薄苔,當溫補脾腎之陽。當予鑒別。
在臨床甲狀腺機能減退和水腫的病人多見此舌。
治宜養胃健脾,補氣生血。 舌色淡白,舌上潤,或濕潤多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前者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於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治宜氣血雙補,緩緩圖功。
後者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於運化,浸潤於舌,則舌體濕潤胖嫩。治宜溫脾助陽,祛寒逐濕。
臨床多見於虛證、婦科大失血後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 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主病及相關研究:
鮮紅裂紋舌屬心火播灼,熱毒熏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布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
鮮紅裂紋舌主病: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治宜清心瀉熱,滋陰養液。
臨床多見於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由於鮮紅裂紋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於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或散在白點,凹陷而低於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鮮紅舌白點是由於脾胃氣虛,不堪熱毒攻沖之象。
鮮紅舌白點主病:熱鼓熾盛,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治宜清熱敗毒,養胃清熱。
臨床多見於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舌白點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即為蒼老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老舌多由於邪氣方盛,正氣不衰,故質堅色蒼。《臨床驗舌法。驗舌分虛實法》認為,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且,氣尚稚,其質尚嫩,其氣已盛,其質則堅。故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蒼老者都屬實證。且邪熱亢盛,氣血塞實於上,正邪劇爭,致使舌形色堅斂,故多主實熱證。
《辯舌指南。辨舌之神氣》亦認為舌質堅斂蒼老,不論苔色黃白灰黑,病多屬實。
《察舌辨證新法。黃苔類分別診斷法》認為,不反舌質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凡苔色深濃枯暗質暗為老色,或老苔亦主實證。其中老黃色苔,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黃黑相間,如鍋焦黃色,撫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臨證驗舌法》也指出,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飲治之;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邪盛,宜瀉黃散治之;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黑而蒼老,為腎與膀眈邪盛,宜清肝飲。
現代研究認為:舌之蒼老當與副交感神經張力減低而交感神經張力亢進有關,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粘液分泌代之。
老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葯。

⑦ 怎樣看舌苔是否有病

舌診中的舌色和舌苔辯證診病
舌色是指舌質的顏色。正常人舌色為淡紅色。常見的舌色分為幾種:
(1)淡白色
表示病人患虛證、寒證、血氣虧虛證。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則屬血氣兩虛;舌淡白而濕潤,舌體胖嫩,有齒痕,多為虛寒證。若舌淡白,毫無血色,枯萎無光澤,無舌苔,稱為熟白舌,此情況屬危重之症,病人陽氣衰微,陰精衰竭。
(2)紅舌
舌色較正常舌稍紅,甚者呈鮮紅色。表示病人患熱證。如果舌色鮮紅但乾燥少津液,舌苔黃厚者,屬實熱證。僅僅為舌尖變紅,則為心火上炎。舌邊紅色為肝膽火旺。如果舌中紅色則為中焦熱盛。若舌布滿了深紅色小點,為溫熱之邪傷於心脾。舌中伴有紫斑,表示將要發斑。舌色鮮紅,少苔或舌起裂紋者,屬虛熱證。舌質紅嫩,看起來濕潤,摸起來感到乾燥,為津液衰竭跡象。
(3)絳舌
舌苔深紅色,顏色介於紅色與紫色之間,稱為絳舌。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內傷之證。絳舌的形成,是由於熱盛血行加速,舌體脈絡充盈所致。舌絳而乾燥,舌面有芒刺、裂紋,為里熱熾盛,熱入營血。若舌絳而有黃白苔,為邪留氣分。舌絳有大紅點者,為熱毒攻心。舌尖絳為心火熾盛。舌中乾燥而絳為胃火傷津。舌根絳為血熱內燥。若舌絳也少津液,少苔,舌體瘦小或有裂紋,為陰虛火旺之證。如果舌絳而枯萎,光滑無苔,稱為鏡面舌,此證為胃、腎陰液枯竭之危候。若舌絳少苔而澤潤,多為血瘀之證。
(4)紫舌
表示寒、熱病及瘀血症。若整個舌頭全為紫,為臟腑熱極。舌紫且腫大,而見大紅點,為熱毒攻心。舌質紫暗,為瘀血證。舌尖有紫色斑點者,為心血肝鬱血瘀。舌色紫如豬肝,枯晦無澤,為胃腎陰液已衰竭之危證。
舌 診
中醫舌診歷史的記載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間,到了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作為一個中醫診斷方法已形成存在,當時我國現存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上涉及的舌診相關知識,包括舌質、舌苔、舌覺等方面的內容。
漢唐時期舌診在中醫實踐中又不斷發展驗證,東漢中醫名家張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將舌診之重點放在觀察舌質上,而唐代中醫名家孫思邈(公元581年——682年)則把舌診觀察舌象作為辯證臟腑的理論根據。
宋金之時期,中醫學界流傳下來的醫著表明,中醫理論和臨診學術著述頗豐,舌診在此時期有較大發展。
明清至民國時期,明末至清代中葉,中醫溫病學趨於成熟,把「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結合起來,形成「溫病察舌」的辯證原則,其中葉天士、吳鞠通更是將辨衛、氣、營、血、察津液存亡,將舌診運用於辨溫病屬性、察三焦病位,成為指導施治的指標,至民國時期《舌鑒總論》、《察舌辯證新法》、《辯舌入門》、《舌診學》等舌診著述層出不窮,舌診就更有了成熟充實的境況。
新中國五十多年來,中醫舌診學在中國研究院校,以及中醫專家學者的臨診實踐和科研推動下,血液流變學、血液動力學、微循環、病理學、細胞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微量元素分析,使舌診在客觀化、規范化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舌診主要有望舌質,望舌苔二部分,舌質反映五臟精氣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的性質和病位的深淺。
望舌診主要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態。
望舌苔主要包括舌苔的性質和舌苔的顏色。
以上舌象的狀況反映患者正氣盛衰,病邪深淺,病邪性質,病情進退,可以作為判斷症狀的轉歸,預後,以便作為指導處方用葯的參考根據。
2.1.3.1. 望舌質
1) 望舌神
望舌神主要判斷有神舌或無神舌。
a. 有神舌
無論什麼舌色,都是「活色」,而無神舌,不管舌色怎樣,都為「死舌」。
舌象:舌質鮮活,紅潤,有光澤,活動靈敏自如。
辯證:有神舌證明五臟正常,正氣未損,精氣充盈,氣血榮潤。
b. 無神舌
舌象:舌質晦暗,乾涸,呆板而一無生氣,運動呆滯。
症狀:無神舌,正氣大傷,五臟功能衰竭,胃氣耗竭,病勢危重。
2) 望舌色
望舌色時望舌質的顏色,除淡紅色舌是正常的無病舌色,其餘淡白、紅、絳、紫、青都是病色。
a. 淡紅舌
舌象:舌色淡紅,紅潤鮮活。
症狀:臟腑機能正常,或患病輕淺,包括溫症,實症,熱症,虛症均系輕淺。
b. 淡白舌
舌象:舌色淡白,重者蒼白無血色。
症狀:淡白舌為虛寒,氣血不足,為氣血兩虛之象。現代醫學病症的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等。
Ø 淡白瘦薄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體瘦薄,舌苔薄白。
症狀:氣血兩虛,臟腑失養,疲睏乏力,心悸自汗,頭暈目眩。
治療:補益氣血,康泰脾陽、腎陽寶。
Ø 淡白肥嫩齒痕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體胖嫩,舌緣有齒痕,舌上白膩水滑。
症狀:脾腎陽虛,畏寒怕冷,腹瀉腹脹,口汽清水。
治療:健脾利濕,補腎陽。
Ø 淡白舌,白膩苔
舌象:舌色淡白,苔白乾裂,中間有兩條厚膩苔。
症狀:陽氣虧損,濕阻中焦,津液不能上承。
治療:康泰脾陽或十全,肺陰。
Ø 淡白夾紅舌
舌象:舌色底色淡白,舌象尖部紅,苔為黃膩薄苔,潤澤。
症狀:脾虛濕滯化熱。
治療:健脾益氣,清熱利濕,康泰脾陽或辯證後兼有脾陰輔肺陽或肺陰。
Ø 淡白光瑩舌
舌象:舌色淡白,一無生氣,舌苔盡剝,似剝皮的雞肉。
症狀:陽氣已盡,氣血虧耗,危重病症。
治療:溫補陽氣,補益氣血,辯證後康泰脾陽、腎陽或輔十全。
c. 紅舌
舌色比正常舌紅,舌體愈紅,熱邪愈重。
Ø 舌緣尖紅
舌象:舌色基本色為淡紅,舌邊緣尖部赤紅,苔白左邊較厚(從大夫的位置論)。
症狀:溫病襲表,邪氣在表,伴有惡風寒、發熱頭痛、咽喉痛、咳嗽、脈浮數。
治療:辛涼解表,康泰肺陰、腎陰寶。
Ø 舌紅黃厚乾苔
舌象:舌色赤紅,黃厚乾裂苔,少津液。
症狀:邪熱熾盛,此舌象在外感病和內傷皆有,要從辯證分析,不論外感或內傷都為邪氣熾盛,正邪相爭,臟腑出現陽熱徵象,臨床多見發熱、汗出、面紅目赤、心煩口渴、大便乾燥、小便短赤、脈數有力。
治療:清熱生津,如外感陽明病,當以康泰肺陰、康泰腎陰、康泰陽明調理之,如內傷心肝肺當以康泰肝陽或辯證輔肝陰、心陰、清胃、陽明、腎陰調理之。
Ø 舌紅焦黃,灰黑苔
舌象:舌紅焦黃灰黑苔,舌質蒼老,乾燥裂紋。
症狀:胃腸熱壅,氣血瘀滯,三焦實熱,燥屎內結,神昏譫語。
高熱不退,煩燥汗出,脈沉實有力,此一舌象為上一舌象發展加重而來的。
治療:康泰陽明、康泰腎陰、康泰肺陰調理之,急下存陰,清熱養津。
Ø 舌紅黃膩苔
舌象:舌質色紅,苔黃膩。
症狀:由熱邪熾盛煉液成痰,凡屬痰熱症,經常現此舌象,如痰火所致的中風、眩暈、咳喘以及肝膽、脾胃、大腸、膀胱等臟腑的濕熱症(炎症)。
治療:清熱化痰,清熱利濕,因根據病情辯證,施以康泰肺陰、陽明或腎陰、肝陽、肝陰調理之,並酌虛實之情,適當康泰腎陽或康泰脾陽。
Ø 舌紅無苔
舌象:舌質色紅,舌體瘦削,無苔。
症狀:此為虛熱陰虛舌象,在外感溫病中多為熱邪初退,津液大傷,內傷症為心、肝、脾、胃、肺、腎陰虛熱之症。
治療:養陰清熱,外感病應康泰肺陰、腎陰,陰虛內傷症為辯證分別對陰虛之臟腑調理,如肝陰、心陰等等。
d. 絳舌
舌質深紅,主病有外感內傷之分,外感病為熱邪入營分,內份病為陰虛火旺。
Ø 紅絳光瑩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面無苔光亮如鏡面。
症狀:胃陰亡失,如外感熱灼耗傷或慢性內傷病,此舌象為危重病象。
治療:滋補胃陰,康泰胃陰。
Ø 紅絳晦暗枯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枯瘦,干癟,舌面無苔少津,舌體顫動。
症狀:這種舌象系從紅絳少苔發展而來,如見此舌象無論外感內傷,標志著肝腎之陰枯竭,屬危重疾象,舌象為危重舌象。
治療:滋陰熄風,辯證滋陰相關臟腑經脈。
e. 青紫舌
青舌,紫舌與前述各類舌象不同,它主要反映性質截然相反的兩種病症—寒症與熱症。
寒症為青紫舌以青為主,兼有紫色,舌苔多濕潤。
熱症為絳紫、深紫,是從紅絳舌發展而來,舌面多為乾燥。
Ø 淡白青紫舌
舌象:舌質淡白基礎上略見青紫,也見舌淡有瘀點斑,舌上潤澤。症狀:寒凝血瘀,舌象由淡白舌發展而來,血遇寒則凝,血液運行淤滯,現此舌象。
治療:散寒化痹,康泰腎陽、脾陽或辯證輔以十全。
Ø 紫絳舌
舌象:全舌紫絳,實熱證多為黃、灰、黑乾燥苔,虛熱證則苔少或無苔。
症狀:血分熱毒深重,是從紅絳舌發展而來,是外感濕病發展到最嚴重階段,臨床常有神昏、譫語、動血、動風(驚厥抽搐)。
治療:涼血散血(散血:滋陰活血),辯證對動血,動風臟腑滋陰活血。
3) 望舌形
舌形常見有蒼老舌、嬌嫩舌、胖大舌、腫脹舌、瘦薄舌、裂紋舌、齒痕舌等。它們也是內在臟腑氣血發生寒熱,虛實病理變化的反應,與望舌神、舌色一樣,它們都是各自角度了解全身整體症狀的方法,但更應注重舌色、舌苔的變化,這里對舌形簡略介紹之。
a. 蒼老舌
舌象:舌質蒼老,紋理粗糙,舌色深暗,舌上起刺或裂紋。
症狀:蒼老舌無論舌苔是什麼顏色,病屬實證,熱證,亦會出現芒刺,紋理不細膩,主病邪氣亢盛。
治療:祛邪扶正。
b. 嬌嫩舌
舌象:舌質紋理細膩,浮胖嬌嫩。
症狀:舌色不論是什麼顏色,嬌嫩舌多主虛證,臨床表現為一系列虛弱,衰退,不足的癥候,舌質在嬌嫩的基礎上可見色紅和嬌艷。
治療:補益陽氣,滋陰降火,康泰脾腎陽、康泰肺陰、康泰腎陰、康泰肝陰、康泰心陰,視辯證相關而治。
c. 胖大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體胖嫩,舌上多津水滑。
症狀:脾腎陽虛,水濕內停。
治療: 補益脾腎陽虛,化氣利濕,康泰脾腎陽、康泰肺陰、康泰肝陽。
d. 腫脹舌
舌體腫脹,與胖大舌不同,它多由邪熱熾盛和中毒所致。
Ø 鮮紅腫脹舌
舌象:舌腫脹、灼熱、疼痛,舌色紅絳鮮艷。
症狀:有此舌象多為心脾積熱,氣血上擾,如神志不清,熱入心裡,心火上炎,氣滯血壅,多為濕熱蘊毒上泛。
治療:傾瀉心脾積熱,清熱利濕,解毒。
Ø 青紫腫脹舌
舌象:舌紫而腫或發黯發青,口唇腫大青紫。
症狀:這種舌多見於中毒,酒精、食物、葯物中毒。
治療:解毒、化瘀。
e. 瘦薄舌
舌體瘦小而薄,瘦薄舌主病氣血兩虛,陰血不足。
Ø 淡白瘦薄舌
舌象:舌形瘦薄,舌色淡白。
症狀:舌體無氣血濡養,屬氣血虧耗,主要見嚴重的貧血,長期的胃腸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療:補益氣血,康泰脾腎、康泰肺陰、康泰肝陰。
Ø 紅絳瘦薄舌
舌象:舌色紅絳,舌形瘦薄。
症狀:此種舌象多為外感熱病的後期,熱傷營陰或內傷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中醫為陰虛火旺的疾病,如結核病、癌症、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心腎疾患。
治療:滋陰降火。
f. 裂紋舌
舌面上出現各種形狀的裂紋、 裂溝,多少不等,統稱裂紋舌,多屬氣血陰液虧損,主要見於心火,胃火熾盛可見此舌象。
Ø 紅絳少苔裂紋舌
舌象:舌色紅絳,舌有裂紋。
症狀:常見於外感熱病後期熱盛傷陰,內傷病雜病陰虛火旺。
治療:滋陰降火潤燥,辯證根據相關臟腑施以康泰肺陰、康泰腎陰、康泰肝陰、康泰陽明、康泰肝陽等。
Ø 淡白裂紋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有裂紋,有些舌象胖嫩淡白兼有裂紋。
症狀:前者由於氣血不足,氣血虧虛失於濡養,後者則為脾胃氣虛,脾虛濕寢。
治療:養血潤燥,康泰腎陰、肝陰,健脾利濕,康泰脾陽。
g. 齒痕舌
舌象:舌體的邊緣有牙齒的痕跡,舌多胖大,也有正常舌和瘦薄者。
症狀:此舌象多見於水腫、貧血,脾虛水濕內停,慢性心腎疾患者。
治療:健脾利濕,補益氣血,康泰脾陽、康泰肺陰、康泰肝陽或酌情補益氣血,康泰脾陽、康泰腎陽。
2.1.3.2. 望舌苔
1) 望苔質
苔質主要指舌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偏色、剝落、滑長、有根無根等。
a. 厚薄
舌象:舌苔的厚薄以見底不見底為標准,凡舌苔不能遮底的稱「薄苔」,而舌苔遮掩不能見底的為「厚苔」。
以舌苔的厚薄來判斷病邪的輕重,是「厚薄」的臨診定義標准,凡舌苔薄的,病情多輕,予後較好;反之,凡舌苔厚的,病情多重。另外,舌苔的厚薄變化,也可反應病勢的進退。一般,舌苔由薄變厚,說明邪氣漸盛,為病進,舌苔由厚變薄,說明正氣勝邪,為病退。
治療:解表、清里。根據舌苔厚薄判斷自己過去的診斷治療是否切合病症,切合者由厚變薄,不切者,由薄變厚。
b. 潤滑燥糙
舌象:舌面潤澤,不幹不濕為「潤舌」。舌面水液過多,伸舌欲滴,流口水,為滑苔。舌面無津,燥干無液,為「燥苔」,舌面粗糙,乾裂如砂,為「糙苔」。
症狀:潤苔說明無大病,病為輕證,滑苔為寒濕重證。三焦陽氣衰微,脾腎陽虛,水濕痰飲內停。
燥苔為二種原因,其一,感受溫燥邪氣,高熱,大汗,吐瀉,致出燥苔。其二,痰飲水濕阻遏蒸化津液,故見燥苔,糙苔由燥苔發展而來,成為熱盛傷津。
治療:白滑苔,外感應辛溫解表,畏寒者,康泰腎陽,脾陽,陽虛火熱者補康泰肺陰、康泰腎陰。內傷病脾腎陽虛應溫補滲濕,康泰脾陽、康泰肺陰,黃滑苔,宜健脾滲濕,燥苔,糙苔則用清熱生津。
c. 剝落
舌象:舌苔部分脫落,脫落處光滑無苔,稱為「剝苔」或「花剝苔」。
症狀:久病,重病導致胃氣,胃陰不足,或氣血兩虛,不能上承續生新苔,舌苔就出現剝落,其中猶以陰虛舌紅苔剝最為常見。
治療:滋補胃陰,補益氣血,康泰胃陰輔以康泰脾陽、康泰腎陽。
d. 有根,無根
舌象:臨診觀舌苔,緊貼舌面,刮之難去,為「有根苔」,若舌苔不著實,似浮塗於舌上,刮之即去,為「無根舌」。
症狀:臨診觀舌之有根或無根苔,有重要的臨診意義,有根之苔,無論厚薄,均為正氣未衰,而無根苔則不論厚薄都為正氣衰竭,多見脾胃腎的氣陰大傷,必為虛證。
2) 望苔色
望苔色在中醫臨診中佔有較重的位置,主病的苔色有白、黃、灰、黑四色,在病程發展中,還有兼色,如黃白苔、灰黑苔,白苔者,病在表;黃苔者,病在里;灰黑苔,病在腎;苔色由白而黃,由黃而黑者,病日進;苔色由黑而黃,由黃而白者,病退;看舌苔顏色,用於辨別病邪的輕重、表裡、進退。
a. 白苔
白苔在一般臨診中,表示病情不太嚴重,予後尚好,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白苔也見於熱症,如:一些急烈性傳染病,內臟的化膿性感染,另外,邪熱入里迅速,都有白苔、白糙苔、白粉苔出現,在臨診中,除對白苔的主表主寒之外,也要注意特殊情況下的熱症感染病情。
Ø 薄白苔
舌象:舌質如常或略淡,苔白色,薄白而潤,舌之本色可略見或不見,外感中風或傷寒證者,舌質略干。
症狀:外感表證或內傷雜證,但病情尚淺。
治療:解表,對證施治,康泰肺陰、康泰十全或對證辯證施治。
Ø 白厚苔
舌象:苔白,不見舌質之底。
症狀:風寒邪盛,寒邪有化火入里的趨勢,如為內傷雜證說明寒濕,痰食邪氣正盛,如舌質色紅或較紅,表示正氣尚盛,正邪相爭正需醫助。
治療:辛溫散寒,溫里利濕,表證為康泰十全、康泰肺陰,內傷雜證為對證辯證施治,相關康泰調理。
Ø 白膩苔
舌象:苔色白,苔質細膩顆粒密緻,粘生舌面,刮之不退,白膩苔易出黃泛。
症狀:濕邪即可出於外感,又可由於內生,為濕邪內停陽氣被遏之象。
治療:健脾利濕,辯證虛實,以康泰脾陽或康泰脾陰調治。
Ø 白膩乾苔
舌象:與白膩苔相同,但舌苔較乾燥。
症狀:濕邪痰飲可阻遏津液的傳呈輸布,上下達口舌。「生濕不生津」 ,故現白膩乾苔。
治療:化濕生津,康泰脾陽、康泰肺陰或對證調理脾陽。
Ø 白如積粉苔
舌象:舌上滿布白苔,厚膩如白粉積聚,舌質略紅
症狀:外感溫濕病,熱毒內盛,夾有濕邪所致。
治療:清瘟泄熱。
Ø 雪花苔
舌象:舌苔白如雪花,積於舌面,舌質淡白。
症狀:脾陽衰弱,寒濕凝滯中焦,屬危重病象。
治療:溫暖脾陽。
b. 黃苔
黃苔乃外邪入里化熱,主里證,熱證,黃苔多與紅降舌同現。
黃苔雖主里證,熱證,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有表證,虛寒證,風熱,暑邪在表,也能出現薄黃苔,由陽虛寒濕,痰飲等停滯,郁久化熱也可見到黃滑苔。
另外,脾胃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色中配黃,脾胃多為現代醫學中的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腸炎、肝炎、膽囊炎等,在苔上為黃。
Ø 薄黃苔
舌象:舌苔在淡白之上兼有淺黃色。
症狀: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未甚。
治療:表證當解表,表證已清,方宜清里。表證當以康泰肺陰、康泰腎陰或見證康泰肺陰、康泰十全,清里則見證辯證施治。
Ø 黃厚苔
舌象:舌苔黃而干澀,顆粒粗而疏鬆,滿舌厚積,舌質紅絳。
症狀:實熱津傷,此舌象為里熱亢盛,熱盛傷津之象。
治療:清熱生津,苦寒攻下,辯證施治分別酌情,康泰陽明、康泰肺陰、康泰肝陽、康泰肝陰、康泰心陰、康泰腎陰。
Ø 焦黃苔
舌象:苔色黃灰黑相兼,苔質如燒焦烤糊的鍋巴,舌質色紅。
症狀:腸胃熱結(陽明腑實證),邪熱太盛,胃腸津傷,熱邪與腸中粘尿互結成團,大便秘結,人體好像個密閉之大烤爐,舌苔之焦黃色。
治療:苦寒直析,急下存陰,康泰陽明急下,酌情輔以康泰肺陰、康泰腎陰等急下。
Ø 黃膩苔
舌象: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
症狀: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故黃膩苔主濕熱交結,痰熱交結,食滯化濕等證。
治療:清熱化濕祛痰,酌情辯證施治,分別康泰陽明、康泰脾陽、康泰肝陽、康泰肝陰、康泰肺陰等。
Ø 淡黃滑苔
舌象:舌苔淡黃,舌質淡白胖嫩,有裂紋。
症狀:脾腎陽虛,濕郁化熱。
治療:溫陽化飲,兼以清熱,康泰脾陽、康泰肝陰等。
c. 灰黑苔
舌象呈灰黑是病重之象,為里證,無表證,黑苔是熱極或寒盛之象。如舌苔黑而且水滑,是陽虛寒盛,它是從淡白水滑舌苔發展過來的,由紅絳干黃苔演變而來的灰黑苔並乾燥糙裂,此象是熱極之證。
Ø 膩灰黑苔
舌象:舌苔溫滑,舌質淡白胖嫩,舌緣尖為白膩苔,舌中根部漸顯灰黑苔。
症狀:脾腎陽虛,寒濕水飲內停。
治療:溫中散寒,康泰脾陽、康泰腎陽。
Ø 焦黑乾燥苔
舌象:苔質焦黑,舌質色紅,邊緣光剝。
症狀:熱極津傷,苔黑燥裂,舌質紅絳,芒刺滿布,為熱極之象。
治療:清熱生津,苦寒攻下,辯證酌情施治,康泰肺陰、康泰陽明、康泰腎陰,黑苔只要舌是有神舌,就不是危重之象,只是寒盛或熱極之象。

⑧ 有舌裂的女生嗎可以給我拍幾張舌頭照片嗎我用的

舌裂是種毛病。
中醫四診中的望診里,就有舌診。
裂紋舌:舌面有明顯的裂溝,多主陰液虧損。若兼舌質紅絳者,為熱灼傷津。若兼舌質淡白者,則為血虛不榮。
建議去中醫把脈確診,對症治療。

⑨ 中醫舌診難學嗎該怎麼入門

只要用心學都不難,舌診是觀察舌頭的色澤、形態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鑒別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舌診,診斷學名詞。為望診重點內容之一。觀指標。
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臟腑通過經脈與舌相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故臟腑病變,可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主要診察舌質和舌苔的形態、色澤、潤燥等,以此判斷疾病的性質、病勢的淺深、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及臟腑的虛實等。

閱讀全文

與六十張舌診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芙蓉石圖片及價格 瀏覽:258
萌圖睡覺動漫圖片 瀏覽:66
貓的文字圖片 瀏覽:754
相親相愛一家人圖片大全 瀏覽:247
傣族人民特殊的衣服圖片 瀏覽:407
三槍電動車價格及圖片 瀏覽:808
電腦製表如何插入圖片 瀏覽:873
打開亮衣服的圖片 瀏覽:182
奮斗的自己文字圖片 瀏覽:302
動漫可愛女生頭像萌圖片 瀏覽:519
微信表情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966
如何打開方式中去掉wps圖片 瀏覽:985
民國西裝男生動漫圖片 瀏覽:379
沙發發質適合發型圖片 瀏覽:74
胖臉女人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387
圖片上如何做一個網站 瀏覽:672
photoshop怎樣使文字覆蓋在圖片上 瀏覽:140
兜帽男生動漫圖片 瀏覽:118
十歲美麗女孩拍到全身前的圖片 瀏覽:943
女短沙宣發型圖片2015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