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看巴特拉事件 2019年由約翰·亞伯拉罕 John Abraham主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巴特拉事件BatlaHouse》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m8RWKGvsiUpXRzE2tjmvzQ
導演:NikkhilAdvani
編劇:RiteshShah
主演:NoraFatehi、約翰·亞伯拉罕、MrunalThakur、AnilGeorge
類型:劇情、動作、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印度
語言:印地語
上映日期:2019-08-15(印度)
片長:146分鍾
基於2008年德里BatlaHouse的警察遭遇改編的一部動作驚悚片。
由NikkhilAdvani執導,受到2008年BatlaHouse遇到案件的啟發,這部電影由約翰亞伯拉罕擔任警官SanjayKumarYadav的主角,他是在這場遭遇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軍官。這部電影展示了遭遇戰及其後果,以及SanjayKumar在處理創傷後應激障礙時努力證明這次遭遇戰不是假的。
㈡ 美元圖片上面人物是誰
代表不同價位的美元其人物是不一樣的。一美元上的人物是美國的國父首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兩美元的頭像是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斐遜;5美元頭像是廢除美國奴隸制的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10美元頭像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20美元頭像是第7屆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此外,50美元頭像是第18屆美國總統葛侖,100美元頭像是富蘭克林。
喬治華盛頓
美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首任總統,美國開國元勛之一。華盛頓出身於弗吉尼亞的一個富有家庭,早年當過測量員,後曾加入英軍參與法國印第安人戰爭,1759-1774年為弗吉尼亞下議院議員,帶頭反對英國統治。1775年至1783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任大陸軍的總司令。1787年主持制憲會議,制定《美國憲法》以取代《邦聯條例》。1789年,當選美國總統,1793年贏得連任,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在兩屆的任期中多有創舉,任期結束後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謀求第三個任期,1799年12月14日在弗農山莊逝世。
托馬斯傑斐遜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與喬治·華盛頓、本傑明·富蘭克林並稱為美利堅開國三傑。1760年,托馬斯·傑斐遜進入威廉與瑪麗學院哲學系學習。1766年,取得弗吉尼亞州的律師資格。1769年3月,當選為弗吉尼亞州議員。1776年6月,當選為《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委員,並提交了《獨立宣言》草案。1779年6月,當選為弗吉尼亞州州長。1783年6月,當選為國會議員。1785年5月,被國會任命為美國駐法公使。1790年4月21日,出任美國第一任國務卿。1797年3月4日,就任美國副總統。1801年2月,當選為美國第三任總統。1804年12月,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1809年3月,托馬斯·傑斐遜隱退。1815年1月,托馬斯·傑斐遜提出弗吉尼亞大學綱要。1819年3月,當選為弗吉尼亞大學校長。1826年7月4日,托馬斯·傑斐遜於蒙蒂塞洛去世,享年83歲。
亞伯拉罕林肯
美國政治家、戰略家、第16任總統。林肯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在任期間主導廢除了美國黑人奴隸制。1834年8月,林肯作為輝格黨人當選為伊利諾伊州議員。1856年,林肯退出輝格黨,參加新成立的共和黨。1860年11月6日,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北方獲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約翰·布斯暗殺,次日上午與世長辭,年僅56歲。在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期間,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㈢ 我有看過一副關於美國的圖片,上面有四個人,好像是一座石雕。請問:他們分別是誰
你說的是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也就是俗稱的總統山,是一座坐落於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紀念公園()。公園內有四座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美國前總統頭像,他們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弗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這四位總統被認為代表了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整個公園佔地面積1278英畝(5.17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為5725英尺(1745米)。公園由美國內政部下屬的一個分局——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ParkService)進行管理,每年能吸引大約兩百萬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㈣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是幾克拉的價值多少錢啊
1905年1月25日,這是鑽石發現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正是在這一天,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重達3106克拉的「庫利南」問世了。「庫利南」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也是最尊貴的鑽石,堪稱名鑽中的名鑽。經過切割後,「庫利南」占據了象徵權勢和尊貴的英國權杖和女王王冠。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坎坷問世
每年的英國議會開幕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會頭戴王冠,盛裝出席,這頂世界上最華麗、歷史瑰寶最多的王冠正前方是名鑽庫利南2號。
更為有名的庫利南1號鑲嵌在英國權杖上,與其他皇冠珠寶同存於英國倫敦塔的珍寶館內,每年都會有無數遊客走進倫敦塔,一睹世界巨鑽的風采。這兩顆鑽石同出於1905年1月發現的「庫利南」鑽石,那枚巨鑽曾轟動世界,它的產地普里米亞礦區也得以聞名於世。
發現「庫利南」
1725年巴西發現鑽石前,印度是世界上唯一的鑽石產地,這種狀況直到19世紀下半期才有所改變。由於印度的鑽石礦源逐漸枯竭,非洲鑽礦代之而起,從而掀開了鑽石史上最具魅力的時期。1902年5月,當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取得了對南非布爾人戰爭的勝利。是年,來自英國約翰內斯堡的建築承包商托馬斯•庫利南,夥同探礦工作者珀西瓦爾•特雷西以52000英鎊買斷了位於南非德藍士瓦的一座金伯利岩筒礦。隨後,他倆組建了普里米亞采鑽公司。普里米亞礦後來成為世界上最為有名的鑽石礦區,因為這里先後出產了數枚價值連城的名貴鑽石,包括鑽石「庫利南」。
「庫利南」的發現是相當偶然的。1905年1月25日傍晚,正在進行采礦作業的礦工對地面經理威爾士先生說,在露天礦壁上有一塊閃閃發光的東西。威爾士滑進30英尺深的坑裡,看到了這顆驚人的晶體,大得連手掌都遮不住。他用小刀在這顆寶石四周使勁地摳。寶石終於被摳出來了,那竟是一塊巨大的金剛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重量有3106克拉(1克拉合0.2克)。它有一個成年男子的拳頭那麼大,通體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是最佳品級的鑽石了。
威爾士先生將它交給了礦山的經理庫利南,這塊金剛石也因此而得名「庫利南」。威爾士先生的選擇看來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擁有這樣一塊無價寶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很容易就會招來盜賊甚至引來殺身之禍,在此之前也不知道發生過多少這樣的流血事件。
作為稀世珍寶的發現者——威爾士將金剛石上繳之後領到1萬美元的獎金,這筆錢在當時是極其可觀的,也算是他應得的補償了。
庫里南鑽石被發現時,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剛剛恩准南非政府制訂自己的憲法。根據當時的德蘭士瓦政府總督、後來擔任第一任南非聯邦總理的路易斯•博塔將軍的指示,政府不惜斥資15萬英鎊買下了這枚大坯鑽,並准備在愛德華七世66歲生日時作為禮物進貢王室,以表謝意。
運送「庫利南」
當庫里南鑽石被贈給新主人後,它輕松浪漫的旅行仍在繼續著,而且比它的發現更加有趣。自從南非發現了大鑽石的消息傳開,整個世界都為之轟動了。鑽石要運往倫敦的消息一傳開,不知道有多少海盜准備要在大西洋上動手截下這顆鑽石。德蘭士瓦政府考慮到此鑽石被偷的各種可能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縝密的安全措施保護那隻表面看上去是裝有巨鑽運往倫敦的箱子,而這些都是瞞天過海之計。在戒備森嚴、聲勢浩大地押運鑽石的同時,英國國王悄悄派人從南非把「庫利南」當成普通的貨物用輪船郵寄到英國,當時該包裹的保價僅為5英鎊!這一招果然奏效,當裝著「庫利南」的郵包從南非送抵英國皇宮時,海盜們才如夢初醒。
到了倫敦,這出喜劇在繼續上演。經過多次協商,愛德華國王指定由當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極具盛名的鑽石商艾斯特兄弟公司切割這顆鑽石,加工費8萬英鎊。在把鑽石從倫敦運送到阿姆斯特丹時,又一次採用暗渡陳倉的計謀。在樂隊的伴奏下,皇家海軍把一個空盒子運過了北海,甚至連船長本人也不知道他船上這只嚴加保護的盒子竟是空的。與此同時,亞伯拉罕•艾斯特懷揣這顆庫里南鑽石回到了家!
切割「庫利南」
亞伯拉罕的兄弟——約瑟夫承擔了切割鑽石的任務。分割鑽石顯然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稍一出差錯,整塊鑽石就有可能裂成無數小碎片。由於害怕毀壞這顆巨鑽,約瑟夫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來研究庫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狀造了一個玻璃模型,並設計了一套工具。他先用這些工具對玻璃模型試驗,結果模型按照預想的要求被劈開。
1908年2月10日,約瑟夫和助手來到專門的工作室中,將庫利南放在一個大鉗子里緊緊鉗住,然後將一根特製的鋼楔放在它上面預先磨出的槽中。約瑟夫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擊鋼楔,「啪」的一聲,庫利南紋絲不動,鋼楔卻斷了。約瑟夫臉上淌著冷汗,在那緊張得像要爆炸的氣氛中,他放上了第二根鋼楔。再使勁地敲擊一下,這一次,「庫利南」應聲裂開,和預定計劃完全一致。不幸的是,約瑟夫因巨大的心理壓力,隨之倒在了地上,昏迷不醒。後來,他在醫院里休養了很久才恢復過來。
庫利南被劈開後,由三個熟練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時,琢磨了8個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9粒大鑽石全部歸英國王室所有。這105粒鑽石總重量1063.65克拉,其中享有「世紀之最」美譽的是「庫利南1號」,又稱「非洲之星」,重達530.2克拉。這顆有74個折射面的「庫利南1號」鑽石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成型的鑽石。英王室為顯示其權勢,將這顆巨鑽鑲嵌在1661年製作的象徵英王權勢的權杖上。「庫利南2號」重達317.4克拉,被鑲嵌在皇家帝國皇冠上。「庫利南」3號和4號的重量分別為94.4克拉和63.6克拉,被鑲嵌在瑪麗女王的皇冠上。
㈤ 猶太人 伊斯蘭人 關系
猶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發音為葉爾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阿拉伯發音為易卜拉欣)的孫子,後來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與神角力者」,而且因為他在和神搏鬥的時候傷了腿筋,所以猶太人在宰殺動物時都要把腿筋挑出來丟棄。
雅各生有12個兒子,由於約瑟的關系,在七個荒年的第二年遷移到埃及,受到當時統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的優待,居住在尼羅河下游,轉變為農業民族。西克索人被努比亞人暴動趕出埃及後,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劇下降,淪為埃及人的奴隸,他們在摩西(阿拉伯發音為穆薩)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支族,原來在巴勒斯坦分居,後來統一成一個國家,先由便雅憫支族中的掃羅作王四十年。之後由猶大支派中的大衛擔任國王。大衛(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愛者」,以色列國家在大猶太人的象徵:白色、藍色、大衛王之星衛的兒子所羅門(阿拉伯稱為蘇萊曼大帝)擔任國王期間達到鼎盛。
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承王位。由於他及一班年青的大臣所施行的苛刻政策,北部10個支族的人分離出去,單獨成立以色列王國,並推舉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為王;猶大支族和便雅憫支族聯合成立了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不久即被亞述人消滅,猶大王國尚堅持了幾百年,後來也終於被巴比倫帝國攻佔。人民被虜到巴比倫成為奴隸。
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被允許回猶太區,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後來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到了公元1世紀,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是沒有來往的。耶穌死後不久,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人,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稱為猶太人。
㈥ 白痴求解這張圖
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
石雕頭像,由美國著名畫家和雕塑家格桑·博格勒姆(1867-1941)在1927年至1941年間創作並初步完成,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西南部布萊克山區,高600英尺的拉什莫爾山山峰上。
1923年,南達科他州的歷史學家多恩·魯賓遜提議在拉什莫爾山的花崗岩上雕刻美國開國元勛的雕像,作為弘揚美國精神的永恆象徵,並以此來吸引遊客游覽美麗的布萊克山區。1924年,魯賓遜的想法引起了作為雕塑家的格桑·博格勒姆的注意。他決定以巨大的總統像雕刻來創建一個「民主聖地」。博格勒姆本打算要雕鑿到他們的腰部,但由於資金、自然條件等原因和他的過早去世,這一工程並未能最後完成。
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包括了美國歷史上四位功 勛卓著的總統的頭像,他們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弗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頭像的雕刻採用了高浮雕寫實的手法,突嵌在高大的山峰上。每尊頭像的高度約為18米,總面積約為20平方米,其中鼻子長約7米,嘴的寬度為2.6米,眼睛寬1.5米。他們目光前視,儀表庄嚴,代表著美國業績的四大象徵:創建國家、政治哲學、捍衛獨立和擴張與保守。
博格勒姆在接受工程後,首先製作了一幅1:10的設計圖,通過後按圖塑造出等於真實大小的十二分之一的每個頭像的石膏模型,然後用水平棒作垂直測量定出基準點並放大標定在山岩的相對位置上。工人們就以此點為起始,在一隻用手搖絞車來控制的吊箱上進行「劃線」和「雕刻」。「雕刻」中採用了基點定向爆破,並用鑽機和炸葯在預定的位置上作逐段碎石處理。到雕像基本完成,共炸下碎石45萬多噸。
1927年8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庫利奇主持了作品的開工儀式。期間,由於資金不足、天氣惡劣和岩層厚度等自然條件發生變化等原因,工程曾經幾次中斷,實際的開工時間集中起來約六年半左右。1930年,華盛頓頭像揭幕;1936年,傑弗遜頭像揭幕;1937年,林肯頭像揭幕;1939年,羅斯福頭像揭幕。
格桑·博格勒姆出生在美國的愛達荷州,後去法國的巴黎學習繪畫,回國前拜在著名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的門下學習雕塑。他在60歲時開始了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的工程,並從此把餘下的全部精力傾注在了這個作品中。據說創作中,他對羅斯福頭像投入了最多的熱情,因為他認為羅斯福的眼鏡對自己的技藝是一種挑戰。博格勒姆個子不高,禿頂,辦事認真,精力充沛,有愛國心,為人坦率。盡管在工作中他讓人覺得很難共事,但傳媒還是著力於宣傳他,使他獲得了公眾極大的信任。不幸的是,1941年3月,作品尚未全部完工時,格桑·博格勒姆與世長辭,剩下的工作只能由他的兒子,同樣是雕塑家的林肯·博格勒姆來繼續了。遺憾的是,小博格勒姆只完成了紀念碑的頭像部分,格桑·博格勒姆原來雕刻到人物腰部的設想一直沒有能夠付諸實現。
每當人們游覽此地時,抬頭仰望那以藍天白雲為背景的淺灰色花崗岩頭像,只見他們臉朝不同的方向,彼此和諧地呼應著,四周為氣勢雄偉的層巒疊翠所環繞,使人頓生景仰之情。如今,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頻繁地出現在描繪美國生活和風光的影視作品及圖片中,成為象徵美國的重要標志之一。
㈦ 約翰·亞伯拉罕的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圖片精選
㈧ 聖經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
1、亞比該(Abigail)
意思是:「她是喜樂」,聖經中有獨特魅力的英文名。
亞比該表現了她的開朗,在任何場合都帶給人歡愉。這個女人是聰明俊美的人,她秀外慧中,才貌兼備,還很敬虔,她認識神。雖然生活在一個不快樂的家庭里,但她仍舊潔身自守。有人稱贊她,說:「她調和兩種品德,那對任何人都是極具價值的品德,尤其對男人更加重要,賢慧妻子的機智,與良善婦女的敬虔。」
2、以斯帖(Esther)
意思是「一顆星」、「好運氣」。
現代則稱之為「希望之星」、「歡樂之星」、「卓越之星」。對以斯帖的同胞而言,她就代表了這一切,因為她從滅族邊緣中把同胞拯救回來。她本來隱藏在監護人家裡,同時也隱瞞籍貫宗族,後來卻成為赫赫有名的波斯王後。她被稱許為一個有明智判斷的女人,並且有著偉大的自製力,肯為同胞甘冒一死,在君王威儀無比的金杖前屈身,結果不但救了同胞也救了自己。她被稱許為救國救民的偉大人物。
3、底波拉(Deborah)
含義是「蜜蜂」。
這是一位大無畏的愛國女英雄,在舊約所有的婦女當中是突出的。她是一位女士師,常給百姓審理案件。她又是一位女戰士,鼓勵士師巴拉推翻壓迫者的轄制,拯救國家,甚至伴著巴拉率領軍隊出戰,最終獲得全勝,她善戰的英名因此永垂不朽。她把以色列人從殘酷的敵人手中拯救出來,她的豐功偉績如此輝煌,是因為她的心與神緊密連結。
4、哈拿(Hannah)
有美麗動人的含意,如「優雅」或「恩惠」,稍加改變即成為順口的「Ann」,「Anne」或「Anna」。
哈拿沒有生育,內心感到非常愁苦,但卻不停止禱告。她在聖殿向神許願,如果他賜她一個兒子,她會把他歸給神,全然由他使用!神答允她的所求,這個盼望已久的孩子終於來臨,她給他起名叫塞繆爾,這就是以色列歷史上顯赫有名的領袖。哈拿的禱告蒙了應允,就還了願。這個女人是理想母性的化身,她不住的禱告,蒙了神豐盛的祝福。
5、夏娃(Eve)
含義:「生命」或「賜生命」的意思。
她是首位活在世上的女人,是世上最美麗的女人,也是首位被稱為妻子的女人和首位母親。神造了人類的始祖亞當之後,又給他造了一個女人,讓這個女人成為亞當的配偶和夥伴,正如中國的「好」字,男人獨居不好,有了女人才合成「好」字。現在人稱配偶為「另一半」是對的。這是人類的第一個家庭,人類的生命從夏娃身上繁衍出來。後來夏娃因被蛇誘惑,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又給丈夫亞當吃了,便陷在罪中,並將罪性遺留給後代。
㈨ 求這張圖的高清版本,或者其他適合做壁紙的亞伯拉罕林肯的高清大圖。
高清原圖
出自:864 × 1080 像素 Petition • Demokratie im Bienenstock
㈩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有多少克拉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寶石級金剛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爾金剛石礦山發現的、號稱「非洲之星」的「庫利南」鑽石,是一塊晶體不太完整的金剛石塊,顏色為無色透明、無任何瑕疵、質地極佳、重達3106克拉。當時就用該礦總經理的名字「庫利南」來命名。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爾金剛石礦山的監督員佛烈德維爾,在礦場散步時,在夕陽的反射中發現一件閃光物體,對這件晶瑩有光的東西,他以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用手杖把它挑起、颳去泥土,他幾乎不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塊大如拳頭的金剛石。由於他獲得奇寶,得到了一萬美元的賞金。
這塊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英國政府用75萬美元買下,運往英國,並於1907年獻給英王愛得華七世,作為英王六十六歲的壽禮。後來這塊巨大的金剛石被送往荷蘭首都進行切磨,這塊「非洲之星」經過多位專家幾個月的研究分析評估,定為世上無價之寶,舉世無雙。最後眾多專家一致決定把該金剛石分割成三顆大鑽。專家們慎重地研究了它的分裂方向,並在分裂方向上先開一個四分之一寸的缺口,在1908年2月10日下午,由英王親自選定的一位荷蘭著名鑽石分割專家約瑟菲赤兄弟二人分割。在分割現場有一顧問小組陪同,隨時研究變化情況,並請一位醫生和兩個護士現場保駕。假如他們的估計有絲毫偏差或用力不當或下錘角度錯誤,這塊金剛石可能會分裂成上萬粒碎石,那時分割專家的前途名望將就此終結。此時房內空氣十分緊張,分割專家將鋼刀鋒刃直插預先劃定的缺口處,舉起木錘猛力向刀背一擊,刀鋒斷了,巨鑽絲毫未裂,此時分割專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還算鎮靜。再舉木錘,此時緊張得連呼吸也感困難了,分割專家大力一錘打在了新換上的刀背上,鑽石按所願完整地分割成三塊。此時分割專家立即昏倒在地,以後又在醫院里休養了很長時間,才恢復了常態。
巨鑽分割完畢後,於同年3月3日開始切磨,由三位琢磨專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費了八個月時光,琢磨成最大的四粒鑽石。
「庫利南第一」為梨形、三件中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後來鑲在英王的權杖上,這粒巨鑽稱「非洲之星」。它有74個刻面。
「庫利南第二」為方形、重317.4克拉,後鑲飾在英王的王冠上。
「庫利南第三」為梨形,重94.4克拉,鑲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頂上。
「庫利南第四」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專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鑽石分割為二,即「庫利南第三」和「庫利南第四」而成。它鑲飾在英女王王冠的邊上。
「非洲之星」一共切割成九顆大鑽石和96顆小鑽石,分別作為王冠、權杖及其它裝飾之用。九顆鑽石餘下的五顆是:第五顆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顆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顆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顆為長方形、重6.8克拉;第九顆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顆小鑽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餘下非常細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這塊巨型重達3106克拉的「非洲之星」原石,共切磨成105顆鑽石、共重1064.26克拉,和9.5克拉沒法切磨的碎石。成品的重量只佔原石的三分之一,可見原石琢磨成鑽石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
「非洲之星」的真實故事還遠未說完。又過了14年之久的1919年、還是在同一座礦山、離找到「非洲之星」金剛石不遠處,又找了一顆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剛石塊、按重量應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單獨命名的,但人們對此塊金剛石的特徵進行研究,根據它的晶體特徵、裂開形狀等特點,認定它是1905年發現的「非洲之星」同屬一塊晶體,只是裂開後先後發現而已,因而未再給它命名。也就是說,要是「非洲之星」的「庫利南」沒有裂開的話,其總重量應在4606克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