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故宮圖片 急!
1.故宮導游圖
Ⅱ 2.4億像素的故宮全景圖 誰有 不要那種像素只有幾百KB的圖 求原版,
佩服你,能發這么好的帖子,厲害
源碼論壇-網站源碼下載,網頁游戲源碼下載,源碼論壇,游戲服務端,商業源碼下載,
各大CMS整站下載等,不用再發時間去製作網站完全免費下載,
網址:http://www.accyw.com
最新最豐富的建站教程和精品源碼下載基地</font>
Ⅲ 哪裡能拍到故宮全景
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景山公園
Ⅳ 在哪兒可以看到北京城全景
1、中央電視塔:京城最獨特的高空觀景地
中央電視塔可謂是在京城中最好的觀景點,是領略京城風貌最獨特的高空觀景旅遊地,登上中央電視塔看到的不僅僅是北京的全貌,還有中國電視文化。中央電視塔是國家AAAA級景點,位於玉淵潭公園西側,它有世界上最大的環形露天觀景平台,能夠360度地俯瞰壯麗的北京全景,將故宮、鳥巢、國家大劇院、頤和園等等全部盡收眼底,這種震撼的體驗令人興奮,能夠深深感到作為北京人的自豪。
2、定都峰
海拔680米的定都峰也是北京必游景點,有「京西觀景第一峰」的美譽,是觀賞京城美景勝地之一。位於門頭溝潭柘寺鎮的定都峰群山綿延逶迤,巨石嶙峋,在山頂還有一座精美的定都閣,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是門頭溝發展旅遊文化主導產業,也是北京核心文化新景觀。登上定都閣,遠望長安街,近覽永定河,當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拜訪軍師姚廣孝時,為定都峰景色感嘆道:「日上之所,乃我大明千年基業發祥之地!此峰之位,觀景之妙,無二可代,真乃天賜也。
3、景山公園
景山是看北京全景的好地方,也是看紫禁城全貌的最佳點。景山公園建於遼金時期,已有近千年歷史,至今還保存著遼代的山,金代的宮門和圍牆。景山算是北京城的中心,海拔高度94.2米,站在景山上觀賞紫禁城全貌,視野相當不錯,向遠方眺望,也能看到紫禁城之外的京城景色,是最能飽覽京城古韻的地方。景山也是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當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攻北京時,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便在景山自縊。
4、國貿三期雲酷酒吧
號稱是北京離月亮最近的餐廳。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繁忙的景象會一直持續至深夜,大城市特有的多彩夜生活吸引著一群時尚的年輕人,國貿三期第80層的雲酷酒。雲酷酒吧是北京最高的酒吧,也是北京最熱門的浪漫約會場所,號稱是北京離月亮最近的餐廳。盡管大堂金碧輝煌,規格極高,但最吸引人的還是窗外璀璨的北京夜景,來到高高的國貿三期80層,從300米高空俯視下去,整個北京城都將收入你的視野中,盡情欣賞腳下的世界,盡情神遊於北京的角角落落。
5、香山公園:登頂香爐峰 一覽眾山小
香山以紅葉著稱,其實看北京全景也可以選擇香山。香山園內文物古跡重多,是別具特色的皇家園林,其主峰香爐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鬼見愁海拔557米,在天氣好的時候登上香爐峰,便能一覽眾山小,將北京城盡收眼底。電視劇<奮斗>中夏琳和楊曉芸晚上看北京的地方就是這里。
Ⅳ 北京故宮全景圖
發兩張吧,一張是斜的,一張是平面圖(不過這張挺精緻的)暈,只能發一張。沒滿足你的要求,只是稍微清晰。
Ⅵ 北京從哪能看見整個故宮城
景山公園。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景山為堆土而成,曾是北京城的制高點。
(6)故宮全景視頻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萬春亭位於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對高度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景山五亭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萬春亭坐落在中央,高17.4米,亭內面積是18平方米。
萬春亭雖然是亭,但卻不是四面開敞的,而是採用封閉的形式,柱內四面設槅扇門窗,這也是萬春亭的特別之處。
春亭里供奉著一尊毗盧遮那佛,佛像全身均為銅塑,是封建統治者崇拜宗教的象徵。同時也賦予空間以政治含義,設計別具匠心。(原供奉的佛像大文革中被搗毀。現在的佛像是1998年重塑歸安的。)
萬春亭置於景山山巔,並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它還和山腰處對稱而置的周賞亭、富覽亭、觀妙亭和輯芳亭互為對景,以萬春亭為中心構成一幅完整和諧的景觀。
Ⅶ 全景故宮是怎麼做的
拍攝製作VR全景圖的步驟:
1、選擇器材、拍攝照片:
目前市面上除了網路地圖等大平台在用全景相機拍攝VR全景圖以外,大部分的個體或從業者都是使用單反相機+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為需要的企業拍攝VR全景圖。VR全景圖是由多個照片拼接起來的,因此拍照的時候各個角度一定要有一部分的重疊,這樣才能保證拼接的時候更好操作。
在拍攝時找好定點以後,在放置三腳架和雲台時,一定要檢查好相機、雲台刻度等細節問題,然後針對不同的焦距鏡頭選擇拍攝張數。
做完這三部基本上一張完整的VR全景圖就出來了,上傳到九商VR雲平台以後還可以把做好的VR全景圖分享給朋友,供朋友欣賞,對於專業的從業者,則只需分享鏈接就可以向客戶交差了。
Ⅷ 故宮圖片
北京故宮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現為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後經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初的設計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陸祥等。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72萬平方米。現存房屋8700餘間,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城設四門,南面正中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各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城四角各有一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牆高10米,護城河寬52米,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的主體建築按使用性質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布局疏朗,宏偉壯觀;內廷嚴謹華麗。外朝在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行政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梁九主持重建,面寬十一間(63.96米),進深五間(37.17米),是重檐廡殿頂的大殿,建築面積約2380平方米,由地面到殿脊通高30.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物。中和殿在工字形台基的中部,為面闊五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供在太和殿行禮時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闊九間,重檐歇山頂,是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及外賓之處。中和殿和保和殿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由於馮巧主持重建。太和殿前兩側有體仁、弘義二閣,均為面闊九間加腰檐的二層廡殿頂樓閣。文華、武英兩殿則是面闊五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築。文華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及其家庭的居住區,包括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東西五所等。後三宮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通至御花園。乾清宮和坤寧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帝、後的正式起居場所,均面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交泰殿則是面闊三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乾清宮東西各有六組自成體系的院落,即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妃嬪的住所。東六宮南面有奉先殿、齋宮和毓慶宮,西六宮前面是養心殿。東西六宮之北各建五所院落,每院內各建前後三重殿堂,是皇子住所。故宮主要建築前三殿、後三宮均布置在中軸線上。其餘東西六宮,乾東西五所,則分別對稱地布置在其左右,拱衛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並通過各院落、殿宇的大小、廣狹來區分主次。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宮則為前三殿的25%,其餘宮殿依次遞減,以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房間知多少
故宮的房間數不清。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那麼,又為何有9999間半呢?半間在哪兒?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採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了布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間房。故宮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據實地測量有8600餘間。冷宮何處來故宮參觀的人,總要找找「冷宮」在哪裡,看皇帝是不是真地過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皇帝的妻妾眾多,說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據《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我國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數量也相當驚人。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里,多少青年女子被關進宮內,終生不得自由!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里等死,更為悲慘。故宮的「冷宮」在哪裡?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花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 嬪、恪嬪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里。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算得一處「冷宮」。
門字之謎
故宮各門匾中「門」字末筆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都寫成 。為什麼故意寫成這樣呢?「門」字寫成「 」,宋代就有了。據說宋偏都臨安後,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後,凡宮殿的匾額,書寫時「門」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有一個為寫「門」字而喪生的故事,更能說明宮殿匾額「門」字無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書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門」字,末筆微微勾起,多的明太祖便大發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這廝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宮誰設計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但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翻開故宮的興衰史,就能查閱到紫禁城裡少古樹原來跟清代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莊(今大興縣宋家莊)人林清率領義軍沖向東、西華門。東路義軍受阻失利,西路義軍攻入西華門,殺到隆宗門,門已關閉,義軍見宮牆兩邊樹木參天,便爬上大樹,奮勇翻牆,並砍折樹枝,准備火攻隆宗門……三大殿院內不植樹,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這種說明乍聽似乎有理,實不盡然——故宮養心殿、御花園中古松蒼柏高大茂密,怎麼解釋?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的確,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讓人肅然起敬。三大殿院內不種樹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覽中,我們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徹底解開這一名勝之謎。
Ⅸ 故宮游覽示意圖
導游詞: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紹一下……。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座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於公元1420年,位於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這里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徵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廣場,這里就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好!這里可以拍下遠處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個影,過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傑出典範之作。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20年,當時叫奉天殿。後來,該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後,重修三大殿,並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
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後,這里便成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好啦!故宮的前三殿講解到此結束,現在請大家參觀保和殿並稍適休息,我們10分鍾後集合,謝謝大家!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後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後半部分,即「後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就先講到這里,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後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裡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這里是帝後們的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宮中路的講解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