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沙漠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9%B3%C4%AE&z=0
⑵ 徒步穿越沙漠
•露營裝備:大背包(50-60升)、睡袋(舒適溫度在-10度),帳篷,防潮墊。
•防風太陽鏡、魔術頭巾、沙套(可用雪套代替)、手杖(建議帶雙杖)。
• 個人餐具,氣罐,GPS,對講機(可調頻),水具,爐具,套鍋,頭燈等照明工具、垃圾袋,最好帶一隻瓦斯點火槍。
• 個人衛生用品及個人應急葯品,防曬霜、護唇膏
• 衣物:沖鋒衣褲,速乾衣褲,保暖衣褲、備用襪子2-3雙、高幫輕便徒步鞋。鞋要選用全皮面,不要選擇有尼龍布面的,以防止細沙鑽進鞋與塗層之間。
•食物:以高熱量輕便夠用為原則。食品按5天計劃,6個400克的饢,和副食品。在沙漠探險中,饢作為主食還是很不錯的,在火上烤熱後,又酥又軟很可口。自己根據個人飲食習慣准備餐數為早餐2頓,中餐1頓,晚餐1頓。
•水、礦泉水及功能飲料為每人背負12升,此為重中之重!!切記
•葯品(戶外活動常用葯)
⑶ 第一次去穿越沙漠而且期間要拍攝都需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在沙漠里拍攝,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去准備一些儲存水的裝備,這是一方面,其實就是一定要保證攝像機器一些用電量。由於沙漠的天氣太過於乾燥,所以要帶好足夠的水,然後要帶好一些衣物和食物。
⑷ 哪裡有有關中國戈壁沙漠的所有資料,包括圖片
戈壁Gobi 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亘在中亞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向北可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向東可達大興安嶺,而向南可達北山山脈。從戈壁東界算起,向西1,600公里(1,000哩)之外為新疆地區,是一個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脈所包圍的巨大盆地。這一荒漠占據一長1,609公里(1,000哩)、寬483966公里(300600哩)的廣闊弧形地帶,面積約為1,300,000平方公里(500,000平方哩)。戈壁的界限北抵阿爾泰山和杭愛山;東接大興安嶺西緣;南至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達東天山。 定義 戈壁是荒漠的一個類型。即地勢起伏平緩、地面覆蓋大片礫石的荒漠。來自蒙古語。蒙古語稱礫石質荒漠為戈壁。戈壁地面因細砂已被風颳走,剩下礫石鋪蓋,因而有礫質荒漠和石質荒漠的區別。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戈壁的形成 荒漠中的吹蝕區中的各類沉積物,例如山前洪-沖積平原面上的洪積物、沖積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磧物和冰水堆積物以及基岩經強烈風化後的碎屑殘積物等,經過強勁的風力作用,細粒砂與粉塵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礫石,成片覆蓋於地面形成礫漠。中國的甘肅玉門一帶十分典型。礫漠中的礫石在風所挾帶的沙的磨蝕下,形成具有稜角的風棱石,風棱石表面有褐色的鐵錳氧化物殼,這層殼稱為荒漠漆,是礫石中水分蒸發時所溶解的礦物質沉澱於礫石表面而成。 戈壁的類型戈壁的地表依據其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岩漠、礫漠兩類。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僅有很薄的一層岩石碎屬覆蓋的山麓地帶,分布在周圍及內部山前面積不大。如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的山前地帶,礫漠地表為礫石覆蓋,礫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圍地帶面積廣大,強勁的風力,將細小顆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礫召,礫石多成為風棱石,上覆蓋一層堅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礫漠組成的荒漠戈壁面積廣大,分布范圍只在阿拉善巴丹吉林騰格力、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外圍。 戈壁的特點 ●終年少雨或無雨,年降水量一般少於250毫米,降水為陣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氣溫、地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多晴天,日照時間長。 ●風沙活動頻繁,地表乾燥,裸露,沙礫易被吹揚,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較充足地區會出現綠洲,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利於生活與生產。 [編輯本段]自然特徵 (1)地形。戈壁由西部的嘎順戈壁、准噶爾戈壁和外阿爾泰戈壁與中部和東部的東戈壁(即蒙古戈壁)以及南部的阿拉善沙漠組成。 嘎順戈壁西以天山支脈為界,南以北山為限,海拔高達1,524公尺(5,000呎)。呈緩和的波狀起伏,帶有復雜的迷宮似的寬闊凹地,而凹地又為有時高出平原90多公尺的平頂小丘和岩石山脊所分隔。盡管鹽沼處於封閉的凹地之中,荒漠卻多石無水。土壤為灰褐色且含有石膏。 外阿爾泰戈壁,北面和東面分別為蒙古阿爾泰山和戈壁阿爾泰山的支脈,南為北山。平原隆起,峭拔而崎嶇。延伸到平原上達10公里(6哩)餘的遼闊山區,挨著平原和低矮圓形的丘陵群。這些山是貧瘠的,並為乾谷所破碎。外阿爾泰戈壁的西段也基本是平原,但上面散布著小塊的隆起地區,並為乾河床所切割,此外還有闊大的鹽沼。在中部,這種破碎程度有增無減,台地(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丘陵)和乾溝一道出現,末端為平坦的凹地,上面覆蓋著黏土層。外阿爾泰戈壁是焦乾的,年降水量不足100公釐(4吋),不過地下總是有水。然而,這里實際上並沒有井和泉,植被非常稀疏,對於家畜幾乎無用。 准噶爾戈壁在嘎順戈壁的北面,蒙古阿爾泰山東部支脈與天山最東端之間。它類似外阿爾泰戈壁,邊緣為溝壑、殘餘丘陵和低矮山脊所破碎。 阿拉善沙漠位於北面的中國蒙古邊界、東面的黃河與賀蘭山、南面的祁連山與西面的黑河北段之間。它由一廣袤的近乎荒蕪的平原組成,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升高。阿拉善大片地區為沙子覆蓋。 東戈壁具有與西部地區類似的特徵,海拔高度在7011,524公尺(2,3005,000呎)之間,但其降水量卻稍多一些——達到每年203公釐(8吋)——不過實際上卻沒有河流。地下水相對豐富,僅部分礦化。地下水還接近地表,為小湖和泉提供水源。然而,植被卻是稀疏的,主要由粗糙的灰褐色土壤中的蒿草構成。在潮濕的凹地,常見鹽沼和草澤。在北部和東部的外圍地區,有著較大的降水量,荒漠景觀逐漸變得不再那麼嚴酷,有時甚至像大草原似的。 (2)氣候。氣候是極端大陸性的和乾燥的︰冬季嚴寒,春季乾冷,夏季溫暖。年氣溫升降幅度相當大,1月份平均低溫可達到-40℃(-40 ℉),而7月份平均高溫則可攀升到45℃(113 ℉);日氣溫升降幅度也可十分巨大。年總降水量從西部的不足76公釐(3吋)至東北部的203公釐(8吋)餘不等(夏季降水量最大)。類似季風的狀況存在於東部地區。北風和西北風盛行於戈壁。 (3)水系和土壤。荒漠水系主要是地下的;地面河流幾乎沒有常流。山地水流局限於戈壁邊緣,即使如此,當它們流入鬆散的土壤或多鹽的、封閉的凹地時也很快就乾涸了。許多河流僅在夏季流水。另一方面,地下水卻廣泛分布,質量足以勝任畜牧。 戈壁土壤主要是灰褐色與褐色的碳質土(富於碳)、石膏土(含有石膏)、粗礫石土,常與多沙鹽沼及黏土結合在一起。 (4)植物。植被稀疏罕見。在高原和山下的平原上,有灌木似的矮小植被。在鹽沼,也以鹽生植物類為主;在沙漠生長著沙蒿和稀疏的多年生及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半荒漠地帶,植被較為豐富,屬於草本植物類和蒿類。在戈壁阿爾泰山和其他高山,荒漠草草原完全覆蓋了較低的山坡,而在較高的部分,則有羽草草原的山地變體。 (5)動物。動物多種多樣,有諸如野駱駝、蒙古野驢(Equus hemionus)、詹蘭羚羊和捷爾倫羚(dzeren)一類的大哺乳動物。普爾熱瓦爾斯基氏野馬曾分布於荒漠西部地區,現在在野外可能已經滅絕。齧齒類動物包括旱獺與囊鼠,還有爬蟲類。 古代絲綢之路在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及西緣一線延伸時,橫貫阿拉善沙漠南部且穿越嘎順戈壁。戈壁地區最初是通過13世紀時馬可波羅的生動描述而為歐洲人所知的,除此之外,他們在實際上一直並不了解這一地區而且沒有到這一地區旅行過。 戈壁最有文化趣味的地區是中國敦煌市附近的佛教系列洞窟寺廟群。這些寺廟建於410世紀,在沙漠乾燥的空氣中被很好地保存下來,其中壁畫與文獻的質量和數量一直無與倫比。對這一建築群的科學研究,隨匈牙利裔英國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1907年發現千佛洞開始。
記得採納啊
⑸ 穿越神秘羅布泊大峽谷
TIPS:
線路行程:
D1敦煌—望舒村(穿越路段200公里)
D2:望舒村—1號營地—八一泉—感恩碑(穿越路段200公里)
D3:感恩碑—大峽谷(穿越路段200公里)
D4:大峽谷—羅布泊鎮—若羌(穿越路段、哈羅公路300公里)
越野注意事項:
1.如果從敦煌為起點穿越,則要通過野駱駝自然保護區,須辦理相關科考證件才能通行。另外無人區的穿越必須要有向導!
2.車輛的備胎至少准備2個,戈壁灘的石頭比較尖銳,容易劃傷輪胎。
3.隨車工具要備齊,尤其是氣泵,無人區的路況比較復雜,沙漠、戈壁、鹽鹼灘等各種地形都有,要不停的放氣、充氣以適應不同路段的行駛。
4.全程需露營,備齊露營裝備。淡水以及備用油料需要准備充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