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貂蟬的種種故事,最靠譜的是哪一個版本
貂蟬作為著名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名聲雖極大,真實身份卻最撲朔迷離,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說法,有人說她和呂布有很大關系,有人說她是王允的歌妓,還有的說她是董卓的婢女等等。
在古代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當屬貂蟬了,因為她竟讓好多英雄豪傑為之神魂顛倒;也數她最不可捉摸,因為人們至今還沒有弄清楚她的本來面目。關於她的身世,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第三種觀點認為她是呂布的妻子。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載:「建安(漢獻帝年號)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又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這里描述的這位科頭袒衣的婦人,就是呂布之妻貂蟬。
第四種觀點認為她是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妻子。據《三國志·關雲長傳》注引《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布於下邳,關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關雲長心不自安。」從這段記載中可知秦宜祿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因為關雲長先想娶其為妻,可是由於曹操「自留之」,所以引起關雲長的妒忌。他妒火中燒,一刀便把秦宜祿的妻子給殺了。元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就是以此事創作而成。因此,秦宜祿之妻也成了傳說中的貂蟬。
Ⅱ 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在歷史當中真有這人嗎
貂蟬因其在小說戲劇中轟轟烈烈的事跡,被歷史定位成「四大美女」之一(其他三人是西施、王昭君、楊玉環),卻是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美女。關於貂蟬民間有不同的傳說版本,一說她是山西忻州人,與關羽為同鄉;一說貂蟬極有可能是河北邯鄲永年人。一說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的一名村姑;還有一說她是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說:董卓害怕有仇人謀殺,命呂布守護內飾。時間一長,呂布和董卓的侍婢有了感情。呂布怕董卓發覺,於是他參與了王允組織的誅董事件。羅貫中卻把侍婢化為貂蟬,並演繹了流傳千古的"連環計"。
貂蟬當時被罵作「人盡可夫」的「一雙玉臂千人枕,一雙朱唇萬人嘗」的千古第一盪婦,一介女流,在那個群雄並起的亂世之中卻獨獨撐起了一片天空,以一己之力甘願作為王允離間董卓和呂布之間的棋子,只為拯救那一個「顫顫巍巍,危如累卵」的漢室。「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為國犧牲的信念和決心,歷經千年人們已經由當初的唾罵變成了今日的歌頌。
貂蟬畢竟是羅貫中老師在《三國演義》中杜撰的一個角色,至於是否真有其人?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不過,有一點必須要澄清的是貂蟬絕不是人盡可夫的娼妓,而是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
Ⅲ 歷史上貂蟬存在嗎
一,不存在是小說里的人物,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曾登場於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民間傳說其為山西忻州人,與名將關羽為同鄉。
二,拓展知識: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貂蟬只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美女,只是小說家可能為了增添色彩而加進去的 ,正史並無記載。呂布確實與董卓的婢女有染,但這個婢女其名其姓正史並 無記載,無從考據。 根據民間傳說野史記載小說演義,如果真有貂蟬其人。
那麼她的身世身份可 能是有以下四種觀點。
(1)第一種觀點認為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字子 師。初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登基後任司徒。王允為了鏟除董 卓,想用美人計來達到目的。於是他想到了貂蟬,王允對她說明了其中情由 及利害關系,並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蟬按王允的要求,以她的美色挑起了 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最後,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為王允排除異己立下了 汗馬功勞。事成後,貂蟬在花園里為王允祈禱拜月,正巧此時有一片彩雲遮 月。王允見之曰:「貂蟬美色使月亮躲到雲後面去了。」據此,後人都傳說 貂蟬有「閉月」之容。
(2) 第二種觀點認為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字 仲穎。本為涼州豪強,靈帝時,任並州牧。昭寧元年(公元198年)率兵入洛 陽,廢少帝,立獻帝,專斷朝政。曹操與袁紹等起兵反對,他挾獻帝西遷長 安,自為太師,後來為呂布所殺。據《後漢書·呂布傳》載:「卓以布為騎 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 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這段記載的就 是鳳儀亭擲戟之事。由此可知,貂蟬是與呂布情通的董卓婢女。
(3)第三種觀點認為她是呂布之妻。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載 :「建安(漢獻帝年號)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 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 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又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 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 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 ,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這 里描述的這位科頭袒衣的婦人,就是呂布之妻貂蟬。
(4) 第四種觀點認為她是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據《三國志·關雲長傳》注引《 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布於下邳,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 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 之。雲長心不自安。」從這段記載中可知秦宜祿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 ,因為關雲長先想娶其為妻,可是由於曹操「自留之」,所以引起關雲長的 妒忌。他妒火中燒,一刀便把秦宜祿的妻子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 貂蟬》就是以此事創作而成。因此,秦宜祿之妻也成了傳說中的貂蟬。
Ⅳ 你見過哪些充滿霸氣的刺青
崑山龍哥的紋身就很帥,上身都快紋滿了,龍哥生前也是個很樂觀的人,也拍了不少視頻,可以說是黑社會中的開心果,臨死前還表演甩大腸。
Ⅳ 歷史上有貂蟬這個人嗎
一
每當我讀及《關公月夜斬貂蟬》、《關公與貂蟬》等劇目或故事內容的時候,就會想及「關公戰秦瓊」的有趣典故。因為從有據可考的史書《三國志》中,根本就找不到貂蟬這個人物,更遑論關羽認識貂蟬,斬呀、放呀更是子虛烏有了。那為什麼自元朝以來的雜劇、戲曲舞台上,以及民間傳說中,一直流傳演繹著相關的故事呢?
如果我們從漢民族的文化發展史角度來審視、思考,便會發現,關羽與貂蟬從沒關系,到有關系,再使這種關系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正是漢民族的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發展變化的形象體現。
二
既然把關羽與貂蟬之間的關系演化歸結為漢民族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發展變化的作用結果,那就有必要理清這兩個人物的歷史由來,以及如何從歷史人物轉化成為藝術形象,並被編寫在了一起的。
1
據西晉陳壽撰著的《三國志·關羽傳》以及相關篇章,證明關羽確有其人:「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①雖生年不詳,但卒年有記,因與張飛一起扶助劉備成就一番霸業而揚名天下,又因忠勇仁義之高風亮節而為後世景仰推崇,走向神壇。然而在《三國志》中卻找不到有關貂蟬的記載,是否真有貂蟬其人,還是一個大問號。如此,即可證明關羽與貂蟬應無關系。
那麼,二者又是如何發生了關系的呢?這還得從南朝裴松之為《關羽傳》轉引的《蜀書》中記載的關羽與曹操間的一樁風流公案證起: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②
同一內容還見於《獻帝傳》和《華陽國志》,前者更加明確指出秦宜祿的前妻為「杜氏」:
(秦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室宗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曹操),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③
如上史料記錄了關羽曾向曹操請求娶呂布的部下秦宜祿之妻的行為。猛間讀及,今天的人們或許會對關羽的這種行為感到不解,但是如果對漢代末期的社會倫理道德風尚有所了解,就會不足為奇了。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知道「曹丕乘亂納甄氏」的故事。這甄氏原是袁紹二兒子袁熙的妻室,曹操攻破鄴城,曹丕隨軍開入,首先跑到袁家,將甄氏據為己有。此事正史《三國志·文昭甄皇後傳》裴注轉引的《魏書》中即有記載,甄氏死後還被追封成了皇後。
此外,劉備平定益州後也娶了同宗劉瑁的寡婦吳氏,孫權不僅僅是娶了陸尚的寡妻徐夫人,而且論親緣關系,這徐夫人還是他的表侄女。
由此可知,這種娶人婦為妻的行為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並不忌諱。可是,自宋朝往後的人再讀及這則發生在關羽身上的事情時,便覺得難以接受了。由於宋代統治者的極力推崇褒獎加封,關羽已經聲名顯赫起來,有關他的事跡也開始廣為流傳,但都是與統治階級所宣揚的「忠義仁勇」思想相一致的美化神化之內容,更何況自宋朝以來的理學家們,極力強化「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觀念,宣揚「遏人慾而存天理」的禁慾思想,並極盡歧視、壓迫婦女之能事,強調「一女不事二夫」等禁錮婦女思想行為的倫理道德觀念,而《三國志》等史書上這檔子故事,豈不是往統治階級推崇的道德完人臉上抹了一鼻子灰!
怎麼辦?自然是想否定掉了。明代有個名叫鄭以偉的人讀了這條史料後,憤然寫了一首《舟中讀<華陽國志>》詩:
「百萬軍中刺將時,不如一劍斬妖姬。
何緣更戀俘來婦,陳壽常璩志總私。」④
作者把一肚子怨氣都發泄到史官身上,說陳壽和常璩在史書中提及關羽這件不甚光彩的事,是因為對關羽有偏見怨私。
中華書局的四庫備要本《三國志》的《蜀志》開卷,有清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諭,亦是相同觀點:
「關帝在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凜然。乃史書所謚,並非嘉名。陳壽於 蜀漢有嫌,所撰《三國志》,多有私見,遂不為之論定,豈得謂公?……」⑤
深受南宋朱熹《通鑒綱目》「尊劉貶曹」思想影響的元末明初作家羅貫中,在塑造關羽這一「忠義完人」形象時,不但自動棄置這一史料不用,更把關羽描畫成一個不近女色的禁慾主義者。
2
但是無論是發牢騷,還是用行政方式進行干預,抑或是裝作看不見,畢竟史書昭昭存世,實在有損關聖帝的「高大全」形象。因此,只好設法為關羽開脫補救了。
如何補救?顯然不可能去篡改或刪除前朝史書中的相關內容,於是受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影響、贊同「尊劉貶曹」史觀、崇敬關羽的文化人及民間藝人們便派上了用場,也就是選擇了用藝術手段來為關羽正名。
現在看來,當時的文人墨客的第一動機就是要把關羽求娶他人婦的瑕疵遮掩過去,或是抵消掉。辦法最好還是以毒攻毒,你不是說關羽對女色動心嗎?那我偏塑造出一個不為女色所動心的關羽!
他們遂通過對前人文藝作品的蛛絲馬跡的牽強附會,撰出了一個有理由成為關羽刀下之鬼的替罪羊——貂蟬。
在《三國志平話》里,貂蟬姓任,本是呂布妻室,因臨洮亂中失散,遂入王允府中。貂蟬因燒夜香,被王允撞見,問起情由,於是想出連環計,送她入董卓府中,挑拔呂布,誘使他殺了董卓,此其一。
元代無名氏《錦雲堂美女連環計》雜劇亦說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因曾被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以「貂蟬」為名。後配與呂布為妻,在陣中失散,流落王允府中。王允利用她行使「連環計」,挑拔呂布殺了董卓。此其二。
《三國演義》則說貂蟬本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美而聰慧,王允待若親女。因見董卓暴虐,漢室將傾,她慨然協助王允行使「連環計」,以身飼虎,巧妙周旋於董卓、呂布之間,使二人反目。呂布助王允誅殺董卓,以她為妾。曹操擒殺呂布後,將她載回許都。此其三。
……
如上大同小異的人物關系,顯然又是由史書上所記的董卓「侍婢」和呂布之「妻」附會而來:
「卓性剛而偏,……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由是陰 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三國 志·呂布傳》)。⑥
「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將 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 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 《呂布傳》裴注轉 引《英雄記》)。⑦
至此,替罪羔羊合情合理地編出來了,便開始了「時光倒轉,還原歷史本真」的精彩一幕,同樣還是下邳之圍,這一回則是劉、關、張水淹下邳,擒了呂布。張飛俘虜了身為呂布之妻的貂蟬,並送給關羽鋪床疊被。關公夜讀了《春秋》,看到《春秋》書內盡都是妖女嬋娟害人誤國,聯想到權臣篡位,即董卓父子,妖女喪夫,即貂蟬也! 因此,他決意殺掉貂蟬,以除禍根。
雖然元、明兩代已有《關公月夜斬貂蟬》雜劇問世,惜無存本,難知詳情,但通過清代戲劇舞台上流行的《斬貂》這出戲的劇情,我們不難窺見元、明雜劇「斬貂」的大致輪廓。
這樣,本來在歷史上互不相識,在《三國演義》里互不相乾的關羽和貂蟬,就如此「藝術」地走到了一起,並且再難分開。
3
關羽一刀斬殺妖女貂蟬,甚是痛快,足以為這位「忠義完人」正名了。但 是不想又斬出了新問題。作為「義貫千古」的關聖大帝,前世竟對一個有助於國家的弱女子實施過兇殘,極為有損其完美形象,著實是有點弄巧成拙了。於是便有人出來為關聖帝辯白了——
武樗癭於所編《三國劇論》中的《論斬貂蟬》一文中言道:
「……若關公者,熟讀《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踐命,志在沼吳,與貂蟬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轍也。關公不責西施,而乃月下斬貂蟬。余敢謂關公聖人,必不為此殺風景事。」(周劍雲主編《菊部叢刊》)。⑧
在這種要求進一步美化關聖人的思想感情支配下,關羽與貂蟬之間的關系,便又有了進一步的演繹。
近代粵劇曾有一出《關公月下釋貂蟬》的劇目上演,民間亦有《拒色》的故事流傳,大意如下:
曹操打敗呂布後,依謀士計策,要把貂蟬賜給關公,意在迷惑關公鬥志,並離間他與劉備、張飛兄弟關系。不料關公不貪美色,拒不接納。曹操便下令處死貂蟬。貂蟬聞言,傷心哭啼,擾得關公心煩,訓斥貂蟬道:「你先跟董卓,後嫁呂布,一女二嫁,醜事作盡,還哭什麼?」貂蟬說:「關將軍,那不是妾身的罪過,是王恩公設連環計求妾嫁他二人為國除害。妾舍清白之身以成大義,今反成罪人要被處死,想來怎不令人痛心?」關公無言以對,惻隱之心蒙生,問貂蟬可有逃生寄身之處?貂蟬自言舉目無親,若得逃生,但願隱居山林,削發為尼。關公當即取些銀兩衣物交給她,令其速速逃去。貂蟬說:「將軍仗義救我,可我柔弱女子, 怎逃得出這軍營城池?」關公略作沉思,決心一不做二不休,救人救到底,遂集合一隊騎兵,讓身穿軍衣的貂蟬混在其中,親自帶隊出城,直送到前山凈慈庵,把貂蟬安頓好,這才調轉馬頭返回城中……後來劉備、曹操知道後,無不誇贊關公是一個不貪美色的真英雄。
讀罷可知,關羽已從一個只知忠義不懂情愛的英雄轉化成為心懷惻隱之心的性情中人,但總歸還是一個只知堅守忠義,不講兒女情長的超級神化偶像。這反映出雖然封建時代已在逐漸沒落、崩潰,但是由於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從而使得束縛漢民族上千年的腐朽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很難短時間內從人們的思想認識中剔除干凈。
4
從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專制制度,到二十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經半個世紀的探索真理、浴血奮斗,先進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才終於取代了愚昧落後的封建專制等級思想以及所依附的倫理道德觀念,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改革開放、富民強國新時代的思想基石。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封建統治者神化成為關聖大帝的關羽,也重新返回人間,逐漸轉化成為一個歷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人物。關於他與貂蟬之間的故事,亦因除去了封建倫理道德枷鎖對文化人思想的束縛,得以創作演繹出富有時代精神的嶄新內容。新編川劇《貂蟬之死》即為一例:
該劇說劉備、關羽、張飛隨曹操攻呂布,曹操水淹下邳。貂蟬為救滿城百姓,遣秦宜祿送書於素所傾慕的關公,請關公稟告曹操以民為重,立即退水。關公原以為貂蟬有貌無德,今得知她憂國憂民,頓生愛慕之情。數日後,秦宜祿與侯成、宋憲縛呂布而降。曹操縊殺呂布後,為籠絡關公,將貂蟬賜給他。成婚之夜,貂蟬柔情脈脈,為關公即興而歌《傾心曲》,關公亦心曠神怡。劉備恐關公迷戀貂蟬,為曹操所用,遂以送禮為名,提醒關公勿忘「扶漢興劉」。關公為忠於桃園結義之情,建功立業,欲遣走貂蟬。貂蟬突遭此變,深感絕望,在向關公痛訴衷腸後拔劍自刎。
這部劇作與封建時代的《斬貂》劇相比較,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因為舊時代無論是「斬貂」還「釋貂」,皆是用編造故事來宣揚封建統治者需要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達到毒化人民精神,供其奴役的目的;而當代的「關公與貂蟬」劇作,則是以歷史故事為素材,藝術地探討、演繹人性、人情所應該發展的趨向,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劇作不但突破了封建統治者鼓吹的狹隘的忠君之「義」,更增添了富於人性化的「情」,從而賦予了關羽和貂蟬這兩個藝術人物以新的時代精神內涵。
三
綜上所述,通過關羽與貂蟬之間關系的發展變化,首先我們不難理出一條漢民族在封建社會時期倫理道德觀念發展演變的清晰脈絡來。正是統治階級所宣揚的為其統治服務的倫理道德之思想觀念,引導、影響和催化了文藝作品中關羽與貂蟬關系的產生與不斷演化。
其次,通過關羽與貂蟬的關系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社會制度下所發生的質的變化,證明一旦那種禁錮民族思想的陳腐倫理道德觀念隨舊制度的消亡而式微,新的思想觀念必將影響文學藝術的創新和發展,也必將會使關羽與貂蟬之間的故事在更廣闊的藝術天地里演繹的更為豐富多彩。
注釋
①②:1982年中華書局標點本《三國志·蜀志》卷三十六 第939頁。
③:199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人·神·聖 關公》梁志俊主編 第40頁。
④:同上 第41頁。
⑤:199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孫犁代表作》 第564頁。
⑥⑦:同① 第387頁。
⑧:同① 第389頁。
Ⅵ 貂蟬究竟是何方女神,歷史上真的存在貂蟬嗎
貂蟬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美女,因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而名噪天下,與西施、楊貴妃、王昭君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然而在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當屬貂蟬了,因為她竟讓一個個英雄豪傑為之神魂顛倒;也數她最為神秘莫測,包括《後漢書》和《三國志》在內的正史中,沒有任何明確的記載,到底是實有其人,還是藝術的虛構,人們對她的本來面目仍舊是霧里看花,半夢半醒,朦朧著一片神秘的色彩。
貂蟬的結局如何呢?
在民間,關於美女貂蟬的下落與結局存在著兩大系列:
“慘死”系列裡有三種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是被曹操所殺。昆劇《斬貂》中描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他的妻子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接受這位帶有污點的女子,恐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賬,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第二個版本是自刎身亡。在明劇《關公與貂蟬》中,貂蟬向關羽痛訴內心的冤屈,並詳細講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鋤奸的經歷,贏得了關羽的愛慕。但是關羽以忠義為本,不予收納,貂蟬只好悲情自刎,以死來證明“我不是潘金蓮”。第三個版本講述的是貂蟬在關羽的庇護下逃走,削發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貂蟬毅然拔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飄逝於大地山野。
“善終”系列也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貂蟬最終出家為尼,並以佚名的方式寫下了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終在庵廟里壽終正寢。第二個版本則是說關羽送貂蟬回了故鄉。關羽沒有貪戀女色,而是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貂蟬則是一直守節未嫁,得鄉人建廟祭奠。第三個版本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但是關羽卻沒有想到自己竟會兵敗身死,。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於蜀中,成了凄涼的村婦。
Ⅶ 歷史上的貂蟬是真實存在的嗎
歷史上確實是有這個人物的,只不過名字不叫貂蟬而已,所以貂蟬才成為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美女。
歷史上關於貂蟬的人物有以下四種:
其一,王允的歌妓。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字子師。初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登基後任司徒。王允為了鏟除董卓,想用美人計來達到目的。於是他想到了貂蟬,王允對她說明了其中情由及利害關系,並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蟬按王允的要求,以她的美色挑起了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最後,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為王允排除異己立下了汗馬功勞。事成後,貂蟬在花園里為王允祈禱拜月,正巧此時有一片彩雲遮月。王允見之曰:「貂蟬美色使月亮躲到雲後面去了。」據此,後人都傳說貂蟬有「閉月」之容。這和小說三國演義暗合,大概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敷衍而成的。
其二,董卓侍婢。據《後漢書·呂布傳》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這段記載的就是鳳儀亭擲戟之事,三國志里也是這樣記載的。由此可知,貂蟬是與呂布情通的董卓婢女。可惜,這里並沒透露這個女人的名姓。
其三,為呂布的妻子。據《三國志·呂布傳》後裴松之轉引《英雄記》所載:「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又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這里描述的這位科頭袒衣的婦人,就是呂布之妻貂蟬。
其四,為呂布愛將秦宜祿之妻。據《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布於下邳,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從這段記載中可知秦宜祿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因為關雲長先想娶其為妻,可是由於曹操「自留之」,所以引起關雲長的妒忌。他妒火中燒,一刀便把秦宜祿的妻子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就是以此事創作而成。因此,秦宜祿之妻也成了傳說中的貂蟬。
Ⅷ 貂蟬和王允到底什麼關系
王允是貂蟬的義父。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
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夫人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8)半臂紋身圖片男生貂蟬擴展閱讀:
有民間歷史記錄過,貂蟬本名姓霍是山西人,和關羽是老鄉,貂蟬從小就長得嬌俏可愛,同時也異常的睿智,後來當選入了宮中,在宮中還做過女官,專門負責管理頭飾於是就得名為貂蟬。
最後貂蟬為了避難而逃離宮中,並被司徒王允收容,貂蟬做了呂布的小妾,並挑撥董卓和呂布之間的關系,最後呂布一氣之下殺死了董卓。
也有很多戲劇都演繹過關羽殺貂蟬的故事,明劇《關公與貂蟬》中貂蟬向關羽講述了本人不幸的出身,並展現女性的魅力,關羽由於憐憫她,所以對貂蟬也產生了愛慕之情。
可是那個時候候關羽有任務在身,他曾經立誓要為漢室而就義,盡管那個時候對於貂蟬有疼惜之意,可是最初仍是抉擇斬斷柔腸,而劇中的貂蟬也由於關羽的無情而感到絕望。
最後貂蟬拔劍自刎,來證明自己對關羽的一片真心。史料中對於貂蟬的死有多種說法,而這些說法都一致覺得貂蟬是被關羽所殺。
有的覺得關羽早就已經識破了貂蟬假惺惺誘惑自己的想法,於是就拔劍將貂蟬刺死,而有的則覺得關羽由於大義不能不這么做,但實際上內心中已經傾慕於貂蟬,各種說法撲朔迷離,也讓這位美人的死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Ⅸ 男生紋身紋貂蟬是什麼意思
沒有特殊的意思,個人喜好。
Ⅹ 花臂鬼頭加貂蟬加趙子龍
哈市道外 求一紋身店。紋一條花臂趙子龍 2 分鍾前 匿名 | 來自手機知道 | 分類:黑龍江 您的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系統獎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