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風玉露一相逢」是什麼意思
意思: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
出自:宋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原文: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釋義: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1)玉露一相逢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
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在字法運用方面,秦觀詞作具有含蓄隱麗的特徵,取象設詞追求意象的精緻幽美,描繪自然景物,多為飛燕、寒鴉、垂楊、芳草、斜陽、殘月、遠村、煙渚等;摹建築器物,則是驛亭、孤館、畫屏、銀燭之類。他以柔婉的筆觸,對詞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飾,用精美凝練的辭藻,傳寫出凄迷朦朧的意境。
『貳』 "春風玉露一相逢,便勝確人間無數"這句出自哪
這兩句出自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鵲橋仙》。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2)玉露一相逢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詞作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
此詞用情深摯,立意高遠,語言優美,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千古佳句。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聖(宋哲宗年號,1094—1098)後貶謫。
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
『叄』 金風玉露一相逢,出自哪裡並詳細解釋一下。
風玉露 ( jīn fēng yù lù ) 解釋: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處: 一、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二、清· 納蘭性德《齊天樂·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雲欲濕,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只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人間別離無數。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佇。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羈木釀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三、北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其中傳世名句當屬「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借指秋天 (「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貴。連相逢時候的「風」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見聚會的寶貴難得。那是熬過一年整整365天才贏得的一夕短暫小聚,但就是這短暫的聚首,恰恰比人世無數凡夫俗子的庸俗愛情偉大得多,由此可見牛郎織女愛情的彌足珍貴,也多用於形容愛情的高尚偉大,古人對此也有很精彩的描寫。)
『肆』 金風玉露一相逢
出自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寫作者在被貶外地是,對妻子蘇小妹的思念,意思是若兩個相愛的人若能相逢,雖時日短暫,也是難能可貴.,就僅此一次相逢,已抵過了世間無數的美好幸福
『伍』 清風玉露一相逢整首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陸』 書法字「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您好,想要練好字,建議使用類似書法三寶這樣的練字工具,進步會很快的,望採納
『柒』 金鳳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金鳳玉露指什麼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捌』 金枝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是什麼意思啊
「金枝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意思是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這句話出自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
原文: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8)玉露一相逢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創作背景,揚州大學教授劉勇剛認為,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於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的七夕。
此外還有幾種說法。一、為夫人徐文美而作。二、送給越艷。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玖』 金鳳玉露一相逢,更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① 秦觀
纖雲弄巧②,飛星傳恨③,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④,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⑤.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⑥!
【注釋】
①鵲橋仙: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其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以為名;八十八字者始於柳永。此調多詠七夕。
②纖雲弄巧:纖細的雲彩變幻出許多美麗的花樣來。這句寫織女勞動的情形。傳說織女精於紡織,能將天上的雲織成錦緞。
③飛星傳恨:飛奔的牽牛星流露出(久別的)怨恨。作者想像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二星,閃現出離愁別恨的樣子。
④金風:秋風。秋,在五行中屬金。玉露:晶瑩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顧:不忍心回頭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這里指日夜相聚。
【譯文】
彩雲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
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
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
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
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拾』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什麼意思
釋義: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出自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原詩如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話文釋義: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
《鵲橋仙·纖雲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