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荷花春、夏、秋、冬的樣子
寫作思路:將荷花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分別詳細地描述出來,比如春天,荷花種子在池底悄悄發芽,夏天,荷花正值繁盛時期。秋天,荷葉變得枯黃,冬天,荷花都不見,只剩下結了一層厚厚冰的池面等等。
正文:
春天,荷花種子在池底悄悄發芽,只有碧綠的荷葉在微風中搖擺。放眼望去,滿池的荷葉好似一把把大傘在水面上撐開,水中一片綠色,使人心情愉悅。
夏天,荷花正值繁盛時期。在那一片片圓滾滾的荷葉的遮掩下冒出了幾朵荷花。它們有的還是小小的花骨朵,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含苞欲放,似乎想迫不及待地展示出自己嬌艷的身姿;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彷彿在靜靜地等著完全綻放;還有的盛開怒放,就像美麗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荷花有的潔白如玉,有的粉紅似霞……
滿池的荷花在微風的嫵媚下愈發地嬌艷欲滴,婀娜多姿,更是沁人心脾。我不禁想起了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天,荷葉變得枯黃,荷花只剩下幾片發黃的花瓣,好似沒精打採的少女低頭嘆息,只看到水面上有幾片凋零的花瓣與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枯葉,那真是一幅「荷盡已無擎雨蓋」的凄美畫面。
冬天,荷花都不見,只剩下結了一層厚厚冰的池面,猶如一面鏡子,星星點點的雪花飄落在冰面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有幾個小孩子大膽地站到冰面上,時而你追我趕,時而用樹枝敲擊冰面,時而又躺在冰面上滾來滾去,打成一片,好不熱鬧!
我愛荷花,更愛荷花一年四季的美景。
『貳』 荷花春、夏、秋、冬的樣子
摘要 春天,荷花種子在池底悄悄發芽,只有碧綠的荷葉在微風中搖擺。
『叄』 夏之葳蕤是什麼意思
形容枝葉繁盛,羽毛裝飾華麗鮮艷的樣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長茂盛的樣子。
『肆』 怎樣描寫夏天的樹
夏季富有生機,是樹木生長最為繁盛的季節,此時要體現出夏天樹的特點,就要抓住其綠色濃郁,生機勃勃,的特徵。描寫枝葉可以是枝繁葉茂,鬱郁蔥蔥,枝葉扶疏,繁蔭蔽日之類,如果要突出日光猛烈,可以寫樹蔭,寫油亮樹葉的反光,或者寫樹的枝葉被曬得無精打採的樣子,然後樹上還有蟬聲鳥鳴,用以烘托夏天樹的特徵。在描寫的過程中要注意形象生動地寫出樹在夏天所呈現出的特徵,讓讀者通過文字可以想像到畫面。
1、夏天,校園里彌漫著花草樹木的余香,知了不停地叫著:「好熱好熱」操場上,一把大綠傘正給我們消除著夏天的炎熱。好讓我們繼續快樂的玩耍,這時候的它象徵著我們學業有成,繁花錦簇。
2、夏天到了,皂莢樹長得鬱郁蒼蒼,皂莢樹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經常在皂莢樹的下面無憂無慮地做著游戲,可高興了。皂莢樹長出了許多小皂莢,小皂莢像一個彎彎的月亮。
5、炎夏,樹的葉子長的密密麻麻的,一絲陽光都漏不進來,像一把撐開的大傘,撒下一地的蔭涼讓人們休息.
『伍』 夏王朝這株已繁盛四百餘年的巨樹為何轟然倒塌呢
我們知道,攻天下時,大家推選賢士擔任首領,這樣可以保障每一位首領都德行良好、才能突出,足以將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待到家天下時,子孫承襲帝位,問題出現了:誰能保證子子孫孫皆賢良聰慧。
很大可能是有的賢良,有的愚鈍,有的簡朴,有的驕奢。
賢良者繼位,會受到國人認可,愚鈍者則難以令人信服。民眾不信服,國本則會出現動搖。這宛若讓五歲幼童去守護千噸黃金,黃金散發著迷人光澤,於是會有人窺測、圖謀。
同樣,在愚鈍的君王之側,也有強大而懷有野心的人窺測、圖謀,試圖取代。這樣,王朝就有了動搖和更替。
不管怎麼說,夏王朝這株已經繁盛四百餘年的巨樹轟然倒塌。而成湯,則站在倒下的巨樹旁,努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新王朝—商。
『陸』 華夏文明中的「華」「夏」分別是指什麼
華夏文明中「華」和「夏」兩字代表什麼都有多種說法。
「華」字的一種解釋是「章服之美」,「夏」說的是「禮儀之大」。我國從夏朝開始就擁有漂亮華麗的服飾。孔穎達有句「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飾之美,謂之華」。也就是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稱之為夏,有美麗的服飾,所以稱之為華。我國從周朝開始,就十分注重禮儀。周王朝就是以禮儀治國,諸侯爭霸,周王室衰敗,孔子才會稱其為禮樂崩壞。並且我國的服飾隨著朝代時代的變遷,一直不停的變化發展。服飾除了最簡單的需求之外,還體現地位,權勢等各種不同的作用。
如果滿意記得點贊~
『柒』 怎麼分春夏秋冬的圖讓我看個明白
要想分清春夏秋冬用一個塑料的小草的顏色就可以分出來春天潛力,夏天生日秋天王冬天。
『捌』 走過了春的明媚,夏的繁盛,還沒來得及多想,轉身,便與秋不期而遇
遇見秋,猶如故人歸,不用過多的寒喧,就像有些喜歡,只是一眼,便會妥帖在心裡。
『玖』 描寫夏天繁盛的詩句有哪些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拾』 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是眷戀眨眼間即逝的生命嗎(改為陳述句)
這個疑問句改為陳述句為:
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也許是因為眷戀眨眼間即逝的生命。
疑問句的特點是以「?」結尾,而陳述句是以「。」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