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西狹頌額首高清圖片

西狹頌額首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5-21 11:54:44

㈠ 西狹頌的石刻簡介

《西狹頌》摩崖石刻位於甘肅省成縣縣城西13公里處的天井山魚竅峽中,碑文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又稱《惠安西表》,民間俗稱《李翕頌》《黃龍碑》。頌文主要記載了東漢武都郡太守李翕率眾開天井道的歷史政跡。摩崖頌碑呈長方形,縱3.06米,橫3.75米,由額、圖、頌、題名四部分組成。上為篆額「惠安西表」四字,額右下方為《五瑞圖》,即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甘露降及承露人,《五瑞圖》是對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對西狹碑文的生動補充,是了解和研究漢代繪畫雕刻藝術的寶貴遺跡。其左是正文,後面是題名。
正文分表文和頌詞,凡20行,共383字,每字5至6厘米見方,為漢代隸書。《西狹頌》碑文四周有諸多歷代文人的鐫刻,已成摩崖頌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辨認者有14方,以宋代為多,有7方,明代1方,清代4方,民國2方。在西狹溝中,還有耿勛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處。溝口存有李可染《西峽頌》碑題。

㈡ 「西狹頌」是哪個朝代,哪種書法作品

成縣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聞名中外的漢代摩崖石刻《西狹頌》,就位於該縣城西13公里處的魚竅峽天井山下。 《西狹頌》刻於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距今1835年,其正式名稱應為《惠安西表》。摩崖正文陰刻20行385字,主要記述時任武都太守的李翕出身、家世、德行,不避險阻修築西狹棧道的過程,以及對其廣行德政、施惠於民功績的頌揚,是一篇有極高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貴史料。 《西狹頌》是隸書極度成熟時期的產物,在書法藝術上成就極高,久享盛名。除題額「惠安西表」四字用小篆書寫外,其餘文字全用隸書寫成。筆法茂密雄偉,書體方正虛和,運筆古樸遒麗,全碑氣韻貫通,錯落有致,風格高古、雄健、雍容大度,有博大真人氣象。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畫篆刻實用辭典》稱其「書法精整寬博、氣勢宏大,在漢碑中實不多見」。《西狹頌》自宋代曾鞏首次著錄於《南豐集》中起,遂陸續引起歷代金石學家和藝術家的關注、評贊。清人方朔稱贊「寬博遒古」,徐樹鈞評說「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雲中」,康有為評為「疏宕」,梁啟超贊為「雄邁靜穆,漢隸正則也」。當代學者評《西狹頌》為「天下隸書第一」,譽為「漢代山林書風的代表」;日本專家學者贊譽為「漢隸的正宗」「漢代摩崖的最高傑作」。

㈢ 「西狹頌」是哪個朝代,哪種書法作品

縣素

江南

聞名

漢代摩崖石刻《西狹頌》
位於該縣城西13公

魚竅峽
井山
《西狹頌》刻於東漢靈帝建寧四
(公元171
)
距今1835

式名稱應
《惠安西表》
摩崖
文陰刻20行385字
主要記述
任武都太守
李翕
身、家世、德行
避險阻修築西狹棧道


其廣行德政、施惠於民功績
頌揚

極高史
價值
藝術價值
珍貴史料
《西狹頌》
隸書極度


產物

藝術
極高
久享盛名
除題額
惠安西表
四字用
篆書寫外
其餘文字全用隸書寫

茂密雄偉
書體

運筆古樸遒麗
全碑氣韻貫通
錯落

風格高古、雄健、雍容



氣象
海書畫
版社

《書畫篆刻實用辭典》稱其

精整寬博、氣勢宏
漢碑


《西狹頌》自宋代曾鞏首
著錄於《南豐集》

遂陸續引起歷代金石

藝術家
關注、評贊

朔稱贊
寬博遒古
徐樹鈞評說
疏散俊逸
風吹仙袂
飄飄雲


疏宕
梁啟超贊
雄邁靜穆
漢隸


者評《西狹頌》
隸書第

漢代山林書風
代表

本專家
者贊譽
漢隸

漢代摩崖
高傑作

㈣ 漢代最著名的碑刻有哪些

《禮器碑》又稱《韓敕碑》,永壽二年(156)立。現存山東曲阜孔廟。這是漢代最完美的碑刻之一。筆畫之瘦勁、風神之典雅,都達到了極高的程度。清人王澍說:「惟《韓敕》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郭宗昌甚至贊美它「若得神助,弗由人造」。

《華山廟碑》,東漢延熹八年(165)立。原在陝西華陰西嶽廟中,明嘉靖(1522~1566)年間毀於地震。此碑是漢碑中端莊典雅的代表。清人朱彝尊譽其為「漢碑第一品」。

《史晨碑》,兩面刻,或稱史晨前、後碑。分別刻於公元168年和169年。風格略近《華山廟碑》而更秀美。可說是虛和俊美的代表。

如果說以上三碑是典雅派的代表,《衡方碑》則是方整、渾厚一派的傑作。《衡方碑》刻於公元168年。前人評此碑「書體寬綽」,「古健豐腴」,「從嚴整中出險峻」。

《西狹頌》又稱《李翕頌》、《惠安西表》。漢靈帝建寧四年(171)立。摩崖書。此碑在方整雄偉中有一種跌宕之趣。康有為說:「疏宕則有《西狹頌》、《孔宙》、《張壽》」。其實,「疏宕」一詞大約只有《西狹頌》一碑可以當之無愧。

若論秀美,首推《曹全碑》。此碑立於中平二年(185)。明萬曆(1573~1620)年間出土。清萬經謂此碑「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頗為中肯。

《張遷碑》立於中平三年(186)。明初在山東出土。是漢碑晚期的代表作。筆畫豐滿、方整、厚重而不失雍容的氣度。此碑可說是漢碑的殿軍,又是漢碑的集成之作。是時天下開始大亂,不久,曹操又開始禁碑,盛極一時的建碑之風戛然而止。隸書碑刻的黃金時代也就結束了。

㈤ 哪位書法家西狹頌寫的最好

正楷書首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書法家李江淮先生

㈥ 隸書的代表作有哪些啊

碑刻因是成熟時期的作品,書寫端重,風格迥異,多為漢隸的代表作。從藝術風格上,大致可分為:

一、清麗雅秀。如《曹全碑》、《史晨碑》、筆畫圓潤飄逸,如行雲流水,結構精巧玲瓏,結體扁平,體態典雅,為圓筆之代表。

二、端莊嚴謹。如《禮器碑》、《乙瑛碑》、《華山廟》等,書風茂密雄強,方峻堅挺,用筆起伏多變,方圓相間,粗細有致,行筆流暢。

三、渾厚古穆。如《張遷碑》、《衡方碑》、《西狹頌》、《鮮於璜碑》等,骨力雄健,方正險峻,結構內松外緊,用筆古拙,寓意高古,實為漢隸方筆之代表。

四、奇異縱姿。如《石門頌》、《開通褒斜道石刻》等,書風雄厚瀟灑,開闊大度,朴質奇趣,無矯作之態,恣肆變異,有隸書中草書之稱,近於篆書用筆。

(6)西狹頌額首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一、隸書介紹: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二、隸書來源: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

「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㈦ 西狹頌的介紹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位於甘肅省成縣天井山,東漢建寧四年(171)六月刻,仇靖撰刻並書丹。《西狹頌》與陝西省漢中市的《石門頌》、略陽縣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額、圖、頌、題名四部分,篆額有「惠安西表」四字。正文右側刻有「邑池五瑞圖」,即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和承露人。頌在圖之左,陰刻隸書20行,共385字,頌之左為題名,隸書豎行12行,計142字。整碑高2.2米,寬3.4米。記載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頌其為民修復西狹棧道為民造福的政績。《西狹頌》書法古樸方勁,剛健整飭,用筆多方筆起收,少作提按,取中鋒行筆,兼參側鋒作波磔。尤其是筆畫轉折處外方內圓,方處稜角分明,圓處剛勁深含拗力。此碑在漢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其書法篆意楷形,既嚴勁又靈動。楊守敬評其「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徐樹鈞則說:「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雲中,非復可以尋常蹊徑探者,在漢隸中別饒意趣。」

㈧ 西狹頌的藝術賞析

《西狹頌》為著名的漢隸範本。結字亦多帶長方形,不拘疏密,渾然天成。因是摩崖刻,字跡顯得粗獷雄強。但臨寫者對其筆畫的疏密,部首間的比例不能掉以輕心,否則結構就嫌鬆散,流於粗野而失漢隸結體緊密的風韻。歷代書家對《西狹頌》極為推崇。文雋所著《書法精論》說《西狹頌》:「結構嚴整,氣象嵯峨,此漢碑中之高渾者也:結構曼妙,筆有餘妍,漢碑中之秀麗者也:風回浪卷,英威別具,此漢碑中之雄強者也。」康有為說它「疏宕」,「渾厚中極其飄逸」。梁啟超在《碑帖跋》中稱它是「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西狹頌》簡介中說:「此碑書法方勁瑰麗、氣勢雄偉、為漢隸上品。」文物出版社《歷代碑帖書法選》中說它「是我國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㈨ 《張遷碑》是誰寫的

《張遷碑》,全稱《漢故榖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作者佚名。

此碑系故吏韋萌等為追念故令張遷而立。明初出土,存放山東東平縣,現存泰安市岱廟。碑文中「東里潤色」四字於明代以後損壞,拓本以四字未損者為貴。

《張遷碑》和《曹全碑》都為漢末名碑。碑中字體大量滲入篆體結構,字型方正,用筆稜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

張遷碑碑文記載了張遷的政績,是張遷故居韋蔭等為表揚他而刻立的。書體以方筆為主,結構嚴整、端正朴茂。張遷碑高九尺五寸,寬三尺二寸,共十六行,滿行四十二字。碑陰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書法樸厚勁秀,方整多變,碑陰尤為酣暢。明代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評張遷碑:「書法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傳世墨拓以「東里潤色」四字完好者為明代拓本。

張遷碑出土較晚,保存完好。其書法以方筆為主,筆劃嚴謹豐腴不失於板刻,樸厚靈動,堪稱漢碑中的上品。古今書家對此碑都給予最高評價,可謂漢碑集成之碑。

全稱《漢故榖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碑石在山東東平州學(今山東東平縣)。原石今置泰安岱廟炳靈門內。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隸書。碑陽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陰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碑額篆書題〖漢故榖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十二字。意在篆隸之間而屈曲填滿,有似印文中繆篆,人因以篆目之。碑文系故吏韋萌等對故令張遷的追念。碑文多別體,所以有人懷疑是摩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點而言,非漢人不能,所以決為當時之物。碑陰所刻人名,書亦雄厚多姿。

明王世貞評其書雲:〖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清萬經評其書雲:〖余玩其字頗佳,惜摹手不工,全無筆法,陰尤不堪。〗孫退谷評其書雲:〖書法方整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楊守敬《平碑記》雲:〖顧亭林(顧炎武)疑後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練,剝落之痕亦復天然,的是原石,顧氏善考索而不精鑒賞,故有此說。〗又雲:〖篆書體多長,此額獨扁,亦一格也。碑陰尤明晰,而其用筆已開魏晉風氣,此源始於《西狹頌》,流為黃初三碑(《上尊號奏》、《受禪表》、《孔羨碑》)之折刀頭,再變為北魏真書,《始平公》等碑。〗

明拓本第八行〖東里潤色〗四字完好。清初拓首行〖煥〗字完好。杭州有翻刻本。

此碑用筆以方為主,於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結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殊多生趣,而又沉著方勁。碑陽之字朴雅秀雋,碑陰之字稍見縱肆,皆高潔明朗。學漢隸者,都以此碑為最後范則。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蓋其含蓄內蘊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㈩ 「西狹頌」是哪個朝代,哪種書法作品

成縣
素有「隴上
小江南
」之稱,聞名中外的漢代
摩崖石刻

西狹頌
》,就位於該縣城西13公里處的
魚竅峽
天井山
下。
《西狹頌》刻
於東
漢靈帝
建寧四年(
公元171年
),距今1835年,其正式名稱應為《惠安西表》。摩崖正文陰刻20行385字,主要記述時任武都太守的
李翕
出身、家世、德行,不避險阻修築西狹棧道的過程,以及對其廣行德政、
施惠
於民功績的頌揚,是一篇有極高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貴史料。
《西狹頌》是隸書極度成熟時期的產物,在書法藝術上成就極高,久享盛名。除
題額
「惠安西表」四
字用
小篆書寫外,其餘文字全用隸書寫成。筆法茂密雄偉,書體方正虛和,運筆古樸遒麗,全碑氣韻貫通,錯落有致,風格高古、雄健、雍容大度,有博大真人氣象。
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的《
書畫篆刻實用辭典
》稱其「書法精整寬博、氣勢宏大,在漢碑中實不多見」。《西狹頌》自宋代曾鞏首次著錄於《南豐集》中起,遂陸續引起歷代
金石學家
和藝術家的關注、評贊。清人
方朔
稱贊「寬博遒古」,
徐樹鈞
評說「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雲中」,
康有為
評為「
疏宕
」,
梁啟超
贊為「雄邁靜穆,漢隸正則也」。當代學者評《西狹頌》為「天下隸書第一」,譽為「漢代山林書風的代表」;日本專家學者贊譽為「漢隸的正宗」「漢代摩崖的最高傑作」。

閱讀全文

與西狹頌額首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一點的背景圖片女生 瀏覽:39
羽絨服搭配褲子男生圖片 瀏覽:273
小女孩下面什麼樣圖片 瀏覽:496
用彩紙怎麼做裙子圖片 瀏覽:63
男童短發發型圖片2019 瀏覽:319
糖果頭像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453
藍色蛋糕圖片卡通可愛 瀏覽:526
最流行躺椅價格及圖片 瀏覽:259
可愛的鹿的圖片簡筆畫 瀏覽:247
如何用兩張圖片發整首歌 瀏覽:789
軟中華價格圖片 瀏覽:825
風怎麼畫圖片大全 瀏覽:591
00年女孩子身份證圖片 瀏覽:105
森林女孩兒矢量圖片 瀏覽:87
非常可愛的牛奶圖片 瀏覽:707
word插圖圖片保存模糊怎麼解決 瀏覽:458
黑衣服黑口罩的男生圖片 瀏覽:697
男生穿毛衣的圖片大全 瀏覽:160
不敢投籃不敢進攻文字圖片 瀏覽:498
瑪咖價格表圖片大全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