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男人補腎的六種食物
1
吃驢肉補腎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口感細膩,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的肉類。中醫認為,驢肉具有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的功效。
成年男性常吃驢肉可以改善由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勃起無力等症狀。
6
吃狗肉補腎
在我國一些地區和民族,有些人喜歡吃狗肉。狗肉性溫,具有補腎壯陽、溫胃健脾的作用。寒冷季節常吃狗肉不但可以禦寒,還對性功能障礙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② 這是什麼鳥啊圖片
這個鳥名字叫什麼名字鵪鶉, 鵪鶉(學名:Coturnix coturnix),是雞形目鵪鶉屬鳥類,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等,鵪鶉肉及蛋均為高級滋養品。 鵪鶉體長18厘米,體小而滾圓,褐色帶明顯的草黃色矛狀條紋及不規則斑紋,雄雌兩性上體均具紅褐色及黑色橫紋。鵪鶉常成對活動於生長著茂密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等地。主要吃雜草種子、豆類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鵪鶉每窩產卵7-15枚,孵化期為15-17天。
③ 鵪鶉怎麼分公母
鵪鶉的雌雄鑒法一:
1、在鵪鶉剛出殼的24小時內,可以進行翻肛鑒別,具體方法是:在100瓦的白熾燈下,用左手將雛鶉的頭朝下,背緊貼手掌心,並輕握固定;再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鶉體,接著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雛鶉的泄殖腔上下輕輕撥開;如果泄殖腔的粘膜呈黃赤色且下壁的中央有一小的生殖突,即為雄性;反之,如果呈淡黑色且無生殖突,則為雌性。
2、超過24小時之後,就要依據下列特徵對雛鶉進行雌雄鑒別了。
(1)公鵪鶉體形緊湊,體重較小;母鵪鶉體形寬松,體重較大。
(2)公鵪鶉的胸部和面頰部羽毛為紅褐色,而母鵪鶉的胸部和面頰部羽毛為灰色帶黑色斑點。
(3)公鵪鶉的鳴叫聲短促高朗,母鵪鶉的嗚叫聲細小低微。
(4)公鵪鶉的肛門上方有紅色膨大的性腺,而母鵪鶉的肛門上方無膨大部。
(5)公鵪鶉糞便往往有白色泡沫狀附著物,而母鵪鶉的糞便中無泡沫狀附著物。
雌雄鑒別二:
(1)初生雛鵪鶉 ①肛門鑒別法:此法需經專門訓練,類似雛雞鑒別,方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握住雛鵪鶉,使其頭朝下,背靠手心,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將雛鵪鶉泄殖腔上下輕輕翻開,如果泄殖腔的黏膜上呈黃赤色,下壁的中央有小突起,就是雄鵪鶉,若是淡黃色,沒有生殖突起即雌鵪鶉,實踐證明此法易傷害雛鵪鶉,操作應輕巧迅速。 ②自別雌雄:利用特定配套系和伴性遺傳原理,幼鵪鶉雌雄毛色各異,即可自行區別。 中國白羽鵪鶉與栗褐色朝鮮鵪鶉或法國肉用雌鵪鶉雜交,其雜交一代淡黃色為雌,栗褐色為雄,自別准確率為100%。
(2)3周齡雛鵪鶉 雛鵪鶉初羽換後,只要羽毛生長正常,凡栗褐羽型的雛鵪鶉,可根據羽毛的形狀與色斑鑒別之。雄鵪鶉開始長出紅褐色胸羽,其上偶有黑點。但少數雌鵪鶉胸羽類似雄鵪鶉、加之其臉部與下頜部尚未換羽,往往導致鑒別錯誤。
(3)1月齡雛鵪鶉 體軀已基本換好永久羽,栗褐羽系鵪鶉,其雄鵪鶉在臉、下頜、喉部開始出現赤褐色,胸羽為淡紅褐色,其上偶有小黑斑點。腹部呈淡黃色,胸部較寬。有的已開始啼鳴。雌鵪鶉臉部黃白色,下頜與喉部為灰白色,胸部許多黑色小斑點,腹部為灰白色,盡管少數雌鵪鶉胸部羽毛底色酷似雄鵪鶉,可再檢查其下頜與喉部顏色,當可正確無疑。雌鵪鶉鳴聲低而短,似蟋蟀叫聲。
④ 鵪鶉的雌雄如何辨別
鵪鶉的雌雄鑒別小竅門。
1. 在鵪鶉剛出殼的24小時內,可以進行翻肛鑒別,具體方法是:在100瓦的白熾燈下,用左手將雛鶉的頭朝下,背緊貼手掌心,並輕握固定;再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鶉體,接著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雛鶉的泄殖腔上下輕輕撥開;如果泄殖腔的粘膜呈黃赤色且下壁的中央有一小的生殖突,即為雄性;反之,如果呈淡黑色且無生殖突,則為雌性。
2. 超過24小時之後,就要依據下列特徵對雛鶉進行雌雄鑒別了。
(1)公鵪鶉體形緊湊,體重較小;母鵪鶉體形寬松,體重較大。
(2)公鵪鶉的胸部和面頰部羽毛為紅褐色,而母鵪鶉的胸部和面頰部羽毛為灰色帶黑色斑點。
(3)公鵪鶉的鳴叫聲短促高朗,母鵪鶉的嗚叫聲細小低微。
(4)公鵪鶉的肛門上方有紅色膨大的性腺,而母鵪鶉的肛門上方無膨大部。
(5)公鵪鶉糞便往往有白色泡沫狀附著物,而母鵪鶉的糞便中無泡沫狀附著物。
作者單位: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⑤ 鵪鶉圖片
鵪鶉圖片:
鵪鶉體型較小而滾圓,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體小褐色帶明顯的草黃色矛狀條紋及不規則斑紋,雄雌兩性上體均具紅褐色及黑色橫紋。雄鳥頦深褐,喉中線向兩側上彎至耳羽,緊貼皮黃色項圈。
常成對而非成群活動。經常活動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溪邊及山坡丘陵一帶,有時也到耕地附近活動。鵪鶉的鳥類體型較小,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嘴粗短而強,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鉤;鼻孔不為羽毛所掩蓋著。
(5)鵪鶉男生的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性善隱匿。多成小群活動。是一類候鳥,常棲居於氣候溫暖的地方,是稚科中遷徙能力相對較弱的一種,翼羽短,不能高飛、久飛,往往晝伏夜出,喜夜間遷徙群飛,遷徙時多集群。日本農林部曾有人給一些野鶉帶上特殊標記,然後放回自然界去。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動。除遷徙時外,一般很少起飛,飛行時呈直線,常貼地面作直線低空飛行。叫聲為響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節哨音,常被形容為wet my lips,常在清晨、黃昏或夜晚時鳴叫。
被驅趕時發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遷到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旬至9月底離開繁殖地。遷徙時成群,多在夜間進行,白天則躲在草叢,灌叢中休息。
主要吃雜草種子、豆類、穀物及漿果、嫩葉、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
⑥ 鵪鶉是怎麼樣的圖片
鵪鶉(鵪鶉屬)的外型:體型較小而滾圓,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
體小褐色帶明顯的草黃色矛狀條紋及不規則斑紋,雄雌兩性上體均具紅褐色及黑色橫紋。
雄鳥頦深褐,喉中線向兩側上彎至耳羽,緊貼皮黃色項圈。
皮黃色眉紋與褐色頭頂及貫眼紋成明顯對照。雌鳥亦有相似圖紋但對照不甚明顯。
嘴粗短而強,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鉤,鼻孔不為羽毛所掩蓋著。
尾長短不一,尾羽或呈平扁狀,或呈側扁狀。跗蹠裸出,或僅上部被羽,雄性常具距,但有時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後趾位置較高於他趾。
(6)鵪鶉男生的圖片擴展閱讀:
鵪鶉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草地、農田或荒坡草叢、灌叢中的地面上。
雄鳥和雌鳥不形成固定的配偶關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製度,通常到達繁殖地不久雄鳥就進行占區和開始求偶鳴叫,雄鳥在繁殖季節十分好鬥。
營巢於平原草地、農田地邊或荒坡草叢、灌叢中,巢多利用地面凹處的淺坑,內墊乾枯的細草莖、草根、草葉和羽毛等。
每窩產卵7-15枚,卵呈白色或橄欖褐色,散布有褐色或銹色斑點,大小為25.6-33×19-25毫米,重5.6-7克,孵化期15-17天。
鵪鶉屬棲息環境:
鵪鶉屬的鳥類經常活動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澤、湖泊、溪流的草叢中生活,有時亦在灌木林活動。
有時也到耕地附近活動。屬於地棲性鳥類,性善隱匿,平時喜歡潛伏於草叢或灌木叢間,或在其中潛行。
⑦ 鵪鶉的圖片鵪鶉是鳥類還是禽類
鵪鶉屬於鳥類。
鵪鶉屬(學名:Coturnix):體型較小而滾圓,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體小褐色帶明顯的草黃色矛狀條紋及不規則斑紋,雄雌兩性上體均具紅褐色及黑色橫紋。雄鳥頦深褐,喉中線向兩側上彎至耳羽,緊貼皮黃色項圈。皮黃色眉紋與褐色頭頂及貫眼紋成明顯對照。雌鳥亦有相似圖紋但對照不甚明顯。
常成對而非成群活動。經常活動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溪邊及山坡丘陵一帶,有時也到耕地附近活動。主要吃雜草種子、豆類、穀物及漿果、嫩葉、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和澳洲等。
⑧ 鵪鶉的樣子
鵪鶉
【物種名稱】 鵪鶉
【又 名】 鶉鳥、宛鶉、奔鶉
【拉丁學名】 Coturnix coturnix
【英文名稱】 common quail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雞形目、雉科、鵪鶉屬
主要特徵
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野生鵪鶉尾短翅長而尖,上體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間雜,具有淺黃色羽干紋,下體灰白色,頰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謝淡黃色。雌鳥與雄鳥顏色相似,但背部和兩翅黑褐色較少,棕黃色較多,前胸具褐色斑點,胸側褐色較多,雄的好鬥。成體體重為66~118克,體長148~182毫米,尾長約46毫米。
產地
野生鵪鶉分布廣泛。四川省產地有:成都、重慶、涪陵、樂山、南充、雅安、涼山、阿壩、甘孜等地、市、州。省外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海南島及台灣等省區也有分布。我國1952年以來,引進鵪鶉家養品種,現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陝西、河北、湖北、四川、江蘇、廣東等地有飼養基地。
生活環境及習性
鵪鶉一般在平原、丘陵、沼澤、湖泊、溪流的草叢中生活,有時亦在灌木林活動。喜歡在水邊草地上營巢,有時在灌木叢下作窩,巢構造簡單,一般在地上挖一淺坑,鋪上細草或植物技葉等,巢內墊物厚約1.5厘米,很松軟,直徑約10厘米,產蛋7~14個,卵呈黃褐色。具褐色斑塊,蛋平均大小為 30 X 24毫米。鵪鶉主要以植物種子、幼芽、嫩枝為食,有時也吃昆蟲及無脊椎動物。
經濟利用
鵪鶉肉和蛋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極好的營養補品,有動物「人參」之稱,是宴席上的佳餚。鵪鶉還可作葯用和觀賞鳥,長期食用對血管硬化、高血壓、神經衰弱、結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療效。據本草綱目記栽鵪鶉肉能『朴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據統計1966年前,我國每年向國外輸出20多萬只野生鵪鶉。從進行鵪鶉飼養後,由於鵪鶉產蛋高,一年可達300多個,具有生長快、成熟早、繁殖力強、容易飼養等特點,因此在一些省市鵪鶴飼養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最經濟家禽。
養殖技術
(一)飼養管理:鵪鶉飼料可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碎米、米糠、麥鼓、花生餅、大豆餅清萊等。動物性飼料有魚粉、無機鹽等。
圖片見如下網址
⑨ 為什麼鵪鶉沒有尾巴
鵪鶉(圖1)
鵪鶉(ān chún)(學名:Coturnix coturnix)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成體體重為66~118克,體長148~182毫米,尾長約46毫米。 雄性成鳥(夏羽):額部幾全為栗黃色頭頂、枕部和後頸黑褐色,羽端深栗黃色;中央具一條狹窄的白色冠紋。眉紋白色,從前額後達頸部;眼圈,眼先和頰部均赤褐色;耳羽栗褐色。上背為淺的黃栗色,具黃白色羽干紋;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多具兩端尖的淺黃色羽干紋;內外翈具黃褐色波狀細橫斑;肩羽亦然。兩翅大部為帶淡黃的橄欖色,雜以黃白色橫斑;第一初級飛羽外翈狹,緣以淡黃色,其它初級飛羽的外翈均具淺赤褐色波狀橫斑;次級飛羽的內外翈亦具同色橫斑,向內轉淺。尾羽黑褐色,具白而略帶淺黃色的羽干紋和羽緣,並具赤褐色橫斑。頦、喉和頸的前部赤褐色,與頰部和眼先的赤褐色連在一起;從頸部開始,伸出一個黑褐寬條,沿中線至喉部中央,擴大成黑褐色錨狀紋,兩側向上延伸,幾與耳羽連接。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頸側和胸側黑褐,雜以栗褐色,並具明顯的白色羽干紋;兩脅栗褐,雜以黑色,具更寬的白色羽干紋;下胸以至尾下覆羽灰白。
動物圖片(5張)虹膜紅褐色;嘴角藍色;跗蹠部淡黃色。 鵪鶉
雄性成鳥(冬羽):從頭頂至後頸前部,栗黃色羽緣較夏羽為寬,黑褐色大都被遮蓋著。背部前為淺黃褐色,向後大都黑褐色,黃白色羽干紋較夏羽發達;翅和尾的羽色幾與夏羽相同。頦及喉部上方的羽片變長,末端變尖;此兩部的羽片白色,雜以栗色;頦及喉部中央具一個不明顯的褐色錨狀紋,兩側翹起部分轉為黑褐色,直達耳羽;喉部下方白色;前頸與上胸交界處有一淺栗黃色圈(中央約6毫米寬);上胸淺黃色;具白色羽干紋。兩脅白,雜以栗黃色的寬闊縱紋,並具黑褐和淺黃色相間的橫斑;腹白色。
也就是傳說中的 德魯伊 呵呵 德魯伊就是它演變過來的、
⑩ 剛剛徒手抓的鳥,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鳥
如圖 , 三趾鶉 並非鵪鶉 學名
三趾鶉科 Turnicidae 三趾鶉屬 Turnix 鳥類
下圖為 黃腳三趾鶉 Turnix tanki
主要以植物嫩芽、漿果、草子、穀粒、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北方為夏候鳥,長江以南部分夏候鳥、部分旅鳥和冬候鳥,少部分在雲南為留鳥。春季於4月中旬遷到東北繁殖地,秋季於10月初至10月中旬離開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