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腎臟一部分的結構圖
略 (1)腎單位; (2)4,出球小動脈; (3)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 (4)3,腎小球,7,腎小管; (5)粗,高,3,腎小球,原尿,功能,尿素,尿毒; (6)腎小管→收集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7)[1]腎動脈→[2]進球小動脈→[3]腎小球→[4]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外毛細血管網→腎靜脈。
② 腎在身體什麼位置圖片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腎臟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
(2)真腎結構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腎為暗紅色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腎表面光滑,可分為上、下兩端,前、後兩面,內、外側兩緣。
(1)腎門(hius renalis):是腎內側緣中部的凹陷,為腎動脈、腎靜脈、腎盂、神經及淋巴管等結構出入的部位。
(2)腎蒂(renal pedicle):出入腎門所有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繞稱腎蒂。右側腎蒂較左側腎蒂短。
(3)腎竇(sinus renalis):是腎門向腎實質內凹陷而形成的腔隙。其內含腎小盞、腎大盞、腎盂、腎動脈分支、腎靜脈屬支、淋巴管、神經和脂肪組織等。
腎外緣為凸面,內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進入腎臟,膀胱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後;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
③ 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及其作用
(1)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由⑤腎小管和腎小體組成,腎小體由②腎小球和④腎小囊組成.
(2)尿的形成要經過④腎小球的濾過和⑤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⑤腎小管中的是尿液.正常情況下,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是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到原尿里的,只有腎小球發生炎症時,其通透性過大,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才能濾過到原尿並進入尿液.
故答案為:(1)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
(2)濾過;
(3)尿液;腎小球.
④ 腎小體結構圖
(1)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內有一個毛細血管球,稱為腎小球,腎小球是個血管球,它由腎動脈分支形成.腎小球外有腎小囊包繞.腎小囊分兩層,兩層之間的囊腔即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的管腔相通.從圖中可以看出:1是進球小動脈;2出球小動脈;3腎小球,4腎小囊.
(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液中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餘的象水、無機鹽、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物質被過濾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故答案為:(1)進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 (2)原尿;濾過;重吸收
⑤ 人體的腎在什麼部位有沒有圖片 最好是人體結構圖
腎臟位置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針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參看網路詞條,那裡有解說圖片
⑥ 人體器官腎圖片
⑦ 腎的結構
腎可分為腎實質和腎盂兩部分。在腎的冠狀切面上可以看到,腎實質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內層為髓質。腎皮質新鮮時呈紅褐色。由腎小球和腎小管所構成,部分皮質伸展至髓質錐體間,成為腎柱。腎髓質新鮮時呈淡紅色,為10-20個錐體隨構成。
腎錐體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錐體底部向腎凸面,尖端向腎門,錐體主要組織為集合管,錐體尖端稱腎乳頭,每一個乳頭有10-20個乳頭管,向腎小盞漏斗部開口。在腎竇內有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狀小管,圍繞腎乳頭。
(7)真腎結構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以下的行為會損傷腎功能
1、飲食過咸:
經常吃一些過鹹的東西如咸魚、鹹菜等等,會導致血液當中鈉離子濃度過高,引起酸鹼性平衡失調,而為達到平衡狀態,腎血流和腎小球重吸收和過濾作用便會加快,長此以往,腎功能由於負擔過重,便容易受損。
2、飲水過少
正常情況,人體當中一天的飲水量應在2000ml左右,由於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很多朋友都是等到口渴的時候才想要喝水,這樣長期下去就會造成體內缺水,尿液減少排出,廢物也就容易堆積,從而影響內環境的穩定。
3、憋尿行為
生活中,不少人會存在憋尿的行為,實際上憋尿對於腎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尿液在膀胱當中存在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細菌滋生,從而容易尿路感染的問題。
⑧ 人的腎在什麼位置圖片 - 百度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正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正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8)真腎結構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腎臟:
用顯微鏡觀察,可見到每一個腎臟主要由約100萬個具有相同結構與機能的腎單位和少量結締組織所組成,其間有大量血管和神經纖維。
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組成。腎小管又匯合入集合管。
腎位於腰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故《素問·脈要經微論》說:「腰者,腎之府」。由於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在五行屬水。由於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絡屬於腎與膀胱,故腎與膀胱相為表裡。
參考資料:網路-腎
⑨ 腎單位結構圖怎麼畫
腎單位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又分為腎小球和腎小囊。因此可以這樣畫,先畫出腎小球然後腎小囊在下面(濾過作用) 再畫出腎小管連接腎小囊(腎小管重吸收作用),腎單位結構圖如下所示。
每個腎有100 萬個以上腎單位,是腎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根據腎小體在皮質內的位置,又分為表淺腎單位和髓旁腎單位。
腎小體由腎小球及腎球囊組成。腎小球由毛細血管叢組成,起源於進球小動脈,然後分4 ~ 5 支,各支再分成毛細血管小葉,各小葉毛細血管匯集成一條出球小動脈;後者出腎小球後,又廣泛分支,再成毛細血管網纏繞於腎小管外,其血流最後迴流入小葉間靜脈。
(9)真腎結構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腎單位的功能
機體尿液的生成依賴於腎小體、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協同作用。腎小球恰似一個過濾器,流經腎小球的血液成分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均被濾入腎小囊內,形成原尿。成人一晝夜雙腎可產生原尿180 L(125ml/min)。
原尿經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選擇性重吸收,大約99%的水分以及鈉、鉀、葡萄糖等對機體有用的物質將重新被回吸收至血中,只有1%的水分和多餘的無機鹽成為終尿被排出體外。
同時,腎小管與集合管還通過分泌、排泄等作用,將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由血液排泌至終尿內排出體外。正常人每晝夜排出尿液(終尿)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