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典戲法的簡介
這「彩門」里有種種分別,先說戲法,它分為兩種,一種是大戲法,一種是小戲法,大戲法也稱之為「落活」,大戲法的表演很是精彩,一個人身穿長袍,用毯一蒙,能變出很多的東西,像帶水的,帶火的,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草里蹦的,吃的用的,叫人明知東西帶在身上,可就是不知道怎麼帶著的,火帶在身上著不了,水帶在身上灑不了,還能變的來去自如,等等……,總之他一個人變出來的東西,擺在台上,幾個人都拿不走,小戲法就不同了,小戲法是看手上的功夫,手頭得快,一幫人圍著看,在他手裡的東西變的來去自如,看不出破綻,像什麼「仙人摘豆」「三仙歸洞」「金錢抱柱」「空盒變煙」「巧變雞蛋」「平地砸杯」「木棍自立」等,以上這些戲法卻是中國的老藝人們在實踐中研究出來並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的一些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就連外國的魔術,其中有很多表演形式和套路,都是來源於中國古典戲法中的一些要素。具有很高的科學性。
戲法這門叫「彩立子」,其它的各種戲法都有門里的叫法,變羅圈獻彩的行里叫「照子」,變大海碗的行里叫「揪子」等等
㈡ 中國古戲法 蓋碗小球
純手法的一種經典魔術 手欺騙了眼睛你看上去他把碗蓋在硬幣上了 其實硬幣給他偷了出來放在了手上 然後將碗再次打開時候將硬幣放進去 給你感覺好像硬幣過去了
㈢ 中國的一種古戲法,一根繩子可以上天,小孩順著繩子上天偷仙桃,被發現了把小孩大卸八塊給扔了下來變戲法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的《偷桃》。
㈣ 古典戲法的古典戲法
屬中國魔術中的一種。魔術在中國古稱幻術、戲法,中國的魔術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行表演,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08年,西漢武帝劉徹舉行了以「魚龍曼延」(魔術)和「百戲」(歌舞雜技)為主的表演招待國外使臣。「魚龍」後成為宮廷禮儀一部分;隋唐時期,宮廷魔術與民間魔術並舉,繁榮發展;宋代出現了「瓦舍勾欄」的娛樂場所,流浪藝人眾多,並產生了著名的魔術團體(如南宋「雲機社」)。此時魔術分科也越發精細,並形成了「手法、撮弄、藏厭(挾)」三大體系。古彩戲法(落活,藏厭類)即此時期創造出的劃時代魔術,新中國成立後被天津雜技團保留至今。
明清時期,魔術鮮見於宮廷,主要存在於民間,分「撂地」(流浪藝人劃地為台表演)和「廳堂」(藝人受召於富貴人家表演)兩種方式。各地均出現了戲法藝人較為固定的演出場所,如南京夫子廟、蘇州玄妙觀、北京天橋,以及近代天津的「三不管」等,並涌現出眾多著名戲法藝人。古典戲法的傳承人王殿英1923年生於曲藝世家,父王振清、胞妹王毓寶均為著名曲藝演員。他16歲拜郭璧臣為師學習古典戲法,表演時口彩相連,風趣幽默;手彩表演技巧嫻熟,手法脆、快、帥,「使口」時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幽默風趣,親切自然。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曾給予高度評價。
與現代魔術多依賴於道具表演所不同的是,在民間「撂地」為生的古典戲法,著重強調演員本身的手法技巧,以「夾帶藏掖」為手段、以「口彩相連」(即邊說邊變)為表演特色;而四周皆觀眾的表演空間,也要求戲法必須可被四面圍觀而不能失托,這一點是西方現代魔術舞台化表演無法比擬的。
古典戲法現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㈤ 中國三大古代戲法分別是什麼
四個玻璃水碗,每個碗里兩條金魚快樂的游來游去. 正所謂年年有餘。
五個摞在一起,裝著金魚的魚缸(五子登科)。
七個散放在盤中的酒杯(七星杯),雙火盆。
㈥ 中國古彩戲法的介紹
中國古彩戲法歷史久遠,自南宋以來杭州的瓦舍、街頭以及喜慶堂會都有演出。變戲法都遵循傳統,一直穿大褂表演,表演前必須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蓋布里外讓觀眾看過。藝人講究「八字真言」,稱為「捆、綁、藏、掖、撕、攜、摘、解」。後台做准備工作用捆起、綁好、埋藏、掖夾;前後使活時用撕爛、攜帶、摘下、解開。
㈦ 古彩戲法的戲法看點
取物移物時的表演有無異常。出海碗,直徑近30公分,盛著水,僅重量就幾十斤,托在手上臂肘不彎,這要取決於臂力的訓練。如果演員臂力不足,那麼「上托」取物時,手臂會有負重下墜之感。因此而了現破綻。筋斗,也是一個合格的戲法演員具備的基本功夫。如一個翻滾出兩碗水或雙盆火,與用搶背或蠻子出雙搶月,所取得的藝術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後者較之前者更難。
一旦有女演員表演,你就更值得一看了。女演員由於生理條件的限制,表演重活,掛體、帶揚較之男演員困難。在中國現代魔術壇上頗負名望的女戲法演員施香芸,出彩幾乎與男演員無異。而今,女演員表演中國古彩戲法在服飾、道具及表演形式上比過去有很大革新。因而如有表演者,請您莫錯過機緣,一睹為快。俗話:觀眾看熱鬧,行家看門道。您如果掌握以上一些欣賞知識,我想,您一定不只是去看熱鬧,而可以從中看出點門道。
㈧ 古彩戲法中有哪些較為出名的戲法
古彩戲法是由中國魔術鼻祖穆派魔術傳人楊小亭大師命名的,以前南方把古彩戲法稱為「耍把戲」,北方稱之為「耍戲法」,楊小亭大師保留了古代戲法的精彩,取名「古彩戲法」,意思是古代精彩的戲法。古彩戲法的歷史悠久,演員都穿大長袍,道具魚缸、花瓶、火盆什麼的都帶在身上,表演內容大都有吉祥慶賀之意,例如吉慶有餘,瓶升三戟(諧音平升三級)。
中國民間有一位戲法人王保合被稱為「鬼手」,意思他的手法沒人能看明白。其實他表演的戲法不能算作「古彩」,但畢竟同根同源,他的戲法都是小場景,但是也顯功夫。他最為出名的戲法是「三仙歸洞」——用三個小球和三隻碗,碗倒扣著,小球在其中來回變換,就是不讓你知道球在哪個碗里。
這樣的戲法很多,有的是古時候為達官貴人表演的,多有吉祥的寓意,有的就是在街頭巷尾跟著「耍把式」的(雜技)一起表演。
㈨ 中國傳統的古戲法有哪些
1、仙人摘豆,屬手技類戲法,表演者把幾個豆放在一個碗中扣住,他可以隨意的把裡面的豆轉移到其它的碗里,或者放入更多的豆。道具是用泥丸、木珠、珊瑚子、琥珀、橡皮球等製作。
㈩ 中國傳統的古戲法有哪些
.我國傳統雜技之一。表演者以敏捷的手法,造成觀眾視聽上的錯覺,表演各種物體、動物或水火等迅速增減隱現的變化。我國戲法歷史悠久,據 漢張衡《西京賦》載,遠在 漢 代就有吞刀、吐火、畫地成川等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