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戲曲怎樣化妝
1、清潔護理:
在化戲曲妝之前一定要將皮膚清潔干凈同時做簡單的護理,這樣才能防止上妝之後,油彩侵入到皮膚造成皮膚的各種問題,包括毛孔粗大、皮膚乾裂、出油冒痘、色斑黑頭等問題,同時還可以讓之後的妝容更加的服帖,不會造成浮粉或者是脫妝等情況;
B. 戲曲眼部怎麼化妝圖片
油妝使用專用戲劇化妝油彩,化裝前有化妝師配色,也有自己化妝的。
順序是:
1先抹底油,一般是凡士林,主要是卸裝方便;
2再打底色。一般是淺褐色或粉白色,根據膚色不同而有所不同;
3然後勾臉。女的簡單,一般是上色紅、購鼻樑、打口紅等。男生角與女裝相似。凈、丑則復雜一點;
4接著畫眉、描眼;
5最後是定妝。即用撲粉將油彩妝上粉,然後用軟刷掃去余粉,可使畫的妝顯得自然。
C. 男生學高鐵乘務怎麼化妝
現在社會逐漸發展,不止止是女性愛美,男生也越來越注意打扮自己,不光女生化妝,現在有很多男生也需要化妝,尤其是那些需要走秀,幫一些電商商家拍一些著裝圖片,平面模特之類的。小編本身不是這方面專家,由於做電商需要拍一些圖片,要會一些化妝技巧。這里就分享給大家。
2
一般的男生洗洗臉。用用洗面奶,整理整理頭發胡須就可以啦,不是上班工作需要不太建議化妝的哦。
D. 男士化妝:秒變小鮮肉,這些化妝步驟你學會了嗎
化妝第一步選擇:粉底液
粉底液是什麼?如果不知道的小夥伴問問你的女同學或者問度娘。選擇的粉底液顏色(如果喜歡型男,就選擇比自己肌膚深一號的顏色,如果想當小鮮肉,那就選擇比自己肌膚淺一號的顏色,畢竟小鮮肉都比較白),使用時,在額頭、鼻子兩側、臉頰以及下巴滴上1、2滴,然後抹散均勻至全臉。塗抹後臉部的顏色與脖子的顏色不一樣,那麼還記得給脖子也塗抹一次,讓臉部與脖子的顏色保持一致。
化妝第二步選擇:散粉
散粉是什麼?你咋問題這么多?趕緊去度娘看看!用刷子蘸粉然後輕輕在臉上刷開,一定要均勻,散粉一來可以遮瑕,二來是定妝用的,讓你的肌膚看起來自然、健康、白嫩。
化妝第三步選擇:腮紅
不要笑,不是唱戲的那種把臉蛋塗得通紅的模樣。腮紅的使用,可以讓你的臉看起來更有立體感,而且可以修飾臉型,定焦別人的目光,還有讓你之前的粉底有個良好的色差過度。
E. 娛樂圈的男星都化妝,你對身邊喜歡化妝的男性朋友怎麼看
我覺得可以接受。在這個越來越注重顏值的社會,男生也越來越追求自我形象,通過化妝讓自己變得更加帥氣,也無可厚非,只要內心剛強,依然具有男子氣概,化妝只是錦上添花。
男人的化妝曾被視為難以啟齒的事情,而如今卻大肆地流行,成為一種潮流,隨著娛樂圈偶像粉絲帝國的建立,妝容俊俏的男人越發受到歡迎,普通男性也開始爭相效仿!我們不應帶著有色眼睛和偏見去認為男人化妝是可恥的,畢竟如今是一個突出個性、性別界限模糊的多元審美時代,用任何方式修飾當然無可厚非。
F. 戲曲男角化妝叫描什麼
傳統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叫做"行當"。它指的是什麼樣的人物應由哪一行的演員來扮演。根據劇中人不同的性別、年齡、性格、身分來劃分人物的類型。京劇行當的劃發,是從崑曲和徽、漢等古老劇種衍化而來的。起初號稱"十門角色",即生、旦、末、外、凈、丑、雜、上手、下手和流行。隨著京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演出劇目的不斷豐富,要求演員適應各類角色的表演需要,遂使原有的行當逐漸被打破。於是,後來簡化成生、旦、凈、丑四大行。行當、臉譜、戲服構成京劇文化。
戲曲重在表現人物,至於人物到底是誰扮的,是男是女,這其實不重要。
G. 男人美起來就沒有女人什麼事了,男人的哪種妝容驚艷到了你
自古以來,女性愛美已成定性,但是近幾年來男性越來越愛美,各大平台上男性的美妝博主越來越多、越來越火。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特性,那就是男生美起來真的就沒有女人什麼事了!不管是男性妖嬈的妝容,還是萌萌的妝容,都會讓人驚艷不已。
李玉剛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愛美再也不是女生所特有的特性了。生活中從來不缺少長相好看的男生,但是通過化妝和打扮,使得特別多的男生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妖嬈了,這是這個「看臉的社會」必經的一條路。
H. 戲曲小生怎麼化妝
小生的化妝 1.文小生的面部化裝,本像《拾玉鐲》的傅朋、《西廂記》的張君瑞、《玉堂春》的王金龍、《白蛇傳》的許仙等,脂粉塗抹得要重一些。另外,扮演少年的英雄武將(用小嗓演唱的),像《群英會》的周瑜、《八大錘》的陸文龍,這類角色的面部化裝,與文小生略同,但上眼皮的胭脂要抹得稍淡一些。眉目的描畫,和一般的小生相同。整個的面部化裝要表現出天真活潑的神氣,和成年的小生化裝,略有區別。
I. 戲曲花旦化妝
生角面部化妝的方法
京劇的生角(包括末角)由於年齡和性格的不同,老生、武生、小生(包括娃娃生),在面部化妝上是有所區別的。
老生(包括武老生)多扮演正派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中年人物(像藺相如、鄒應龍)面部化妝應端莊鄭重,氣宇軒昂。臉上略敷脂粉,畫眉抹彩,掛黑三髯。
扮演老年人物(如宋士傑、張廣才),臉上不宜過多的塗抹脂粉,須容顏老邁(掛白髯)。扮演老的英雄武將(像黃忠、蕭恩),面部化妝應於蒼老中帶有英雄氣概(掛白髯或參髯)。
小生扮演的是青年人(像付朋、張君瑞、許仙),臉上敷脂粉,描眉畫眼。面部化妝應眉目清秀,容顏俊美。
武生扮演的是青年英雄武將(像趙雲、武松、高寵),臉上略塗脂粉,印膛抹紅彩,眉眼吊的較高。使得眉宇之間,顯露出勇敢頑強的英雄氣概。
娃娃生扮演的是少年兒童(像薛丁山),面部化妝和小生差不多。不過,為了表現兒童的容貌特徵,須在印膛上塗一紅點。(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面部美飾,凡是未成年的兒童,多在額間畫一紅圓點,叫做「點額」。)
生角的髯口——我國古代以長髯為美,戲曲角色扮演的中年或老年人所掛的髯口(又名「口面」),更要長一些。這種須髯的誇張,和角色的表演動作有著密切的關系。幾百年來,先輩藝人運用髯口創造了理髯、推髯、抖髯、甩髯、吹髯等表演程式(髯口功)對於誇張人物的心理狀態,有著很大的幫助。
生角的髯口,由於年齡和生理上的不同,分為「三髯」和「滿髯」兩種。三髯是三綹長須,有「黑三」、「參三」和「白三」三種。像《打嚴嵩》的鄒應龍,《群英會》的諸葛亮,抖掛黑三。老年人物,像《盜宗卷》的張蒼,《空城計》的諸葛亮帶參三。《連營寨》中的劉備,《捉放曹》的呂伯奢都帶白三。「滿髯」是連髯落腮,非常豐滿。生角一般只掛「參滿」和「白滿」。像《打漁殺家》的蕭恩掛參滿,《碰碑》的楊繼業掛白滿。
另外有「五綹髯」,是扮演關羽所戴。(也有戴黑滿的)。「二濤髯」比滿髯稍短,大都扮演院子、中軍。現在已不多見。
此外,劇中人有當場變髯口的,像《文昭關》的伍子胥,因為過不去昭關,焦急萬分,把胡須愁白了。由黑三改掛參三,再改掛白三。
近幾十年來,不少新編的歷史劇,採用了改良髯口。但在傳統劇目中是很少戴用的。
旦角面部化妝的方法
京劇中的旦角(婦女角色)由於年齡、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閨門旦)、花旦(包括花衫、貼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馬旦、彩旦(丑旦)之分。
近四十年來,京劇的旦角化妝有著很大的變化。在從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妝是有所區別的。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婦女,臉上略敷脂粉。扮演貧窮女子,大都穿青褶子,頭上不戴珠花,臉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潑的青年婦女或輕佻潑辣的女角色,臉上必須濃妝艷抹。(頭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襖、花褲)。這兩種不同的化妝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區別,也有性格上的區別。(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於角色的裝扮不同而得名的。)
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觀點也有所變化。從前的旦角化妝,現在看來已經不夠美化了。近四十年來,京劇旦角的面部化妝,有著很大的藝術創造,在發型上和頭飾上也是如此。許多著名的旦角演員,參考了古代婦女的面部美飾,根據不同的劇中人物,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不過,也有些旦角演員,單純地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論扮演什麼角色,也一律是濃妝艷抹,這樣是不適宜的。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妝,現在雖然大致相同,但由於角色的年齡、性格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在藝術造型上,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的。為了對京劇旦角的面部化妝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現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略述如下:
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婦女,面部化妝應容貌端正。扮演貧窮婦女(像趙五娘、秦香蓮)臉上雖塗抹脂粉,但不宜過重。扮演閨門婦女(像杜麗娘)眉眼畫的必須清秀,臉上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較廣泛的:有活潑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鬧學》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輕佻風騷的婦人,像《烏龍院》的閻婆惜。也有性格潑辣的婦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妝大都濃妝艷抹。但在眉眼的描畫上,應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區別。扮演少女,須在印膛上塗一紅點。
武旦、刀馬旦——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孫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妝與花旦略同,但在眉眼吊得較高一些,以表現嫵媚中帶有英武氣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無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妝相同。)
老旦——扮演老年的婦女,像《太君辭朝》的佘太君,大都是本色臉,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員扮演的老旦角色,如果臉上不化妝,看起來很不像;須在額間、眉角和鼻窩略畫出幾筆皺紋,就能夠刻劃出老年婦女的面貌。
彩旦——由丑角應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會「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婦女(像《能仁寺》的賽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詼諧的婦女(像《四進士》的萬氏)。面部化妝由於性格的不同,有塗脂粉的,也有不塗脂粉的。但大都在額角或腮邊點一顆黑痣。
凈角面部化妝的方法
京劇的凈角,有正凈(銅錘、老臉、黑頭)付凈(架子花臉)武凈(武花臉和武二花)之分。扮演的角色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面部化妝各有不同。演員扮演某一劇中人物,必須按照一定的譜式抅畫,叫做臉譜。(老生和武生抅臉的也包括在內)。
臉譜是一種誇張人物形貌的化妝手段,這種具有圖案意味的面部化妝,是運用寫實的和象徵的藝術手法,來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戲曲臉譜和我國古代的歌舞面具,百戲的塗面,有著演變和發展的關系。人物臉譜,最早只有紅、白、黑三種與膚色相近的顏色,眉眼的描畫比較簡單,基本上是接近於寫實的。像關羽面紅,誇張為紅臉。包拯面黑,誇張為黑臉。只有裝神扮鬼或扮演綠林人物才五彩塗面。經過幾百年來的演變與發展,臉譜的構圖和色彩多相互摻雜,逐漸有形貌的誇張,成為顯示人物性格品質的化妝手段。這種特殊的面部化妝藝術,是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意圖的。它體現了封建社會中,人民對於劇中的人物的愛憎分明的情感和態度。但是,臉譜裡面也混雜著一些非現實主義的東西,我們還沒有探討出一個比較正確的解釋。現在只能按照老藝人們相傳的說法,對京劇臉譜的構圖和色彩的表現,略述如下:
京劇臉譜的構圖——京劇臉譜是在徽劇和漢劇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戈、梆子的表現手法加以變化和發展的。在譜式上,有「整臉」「粉白臉」「揉臉」「十字門臉」「三塊瓦臉」「花臉」「碎花臉」「歪臉」「象形臉」等不同的抅法。
「老臉」又名「六分臉」「兩膛臉」。多扮演正直果敢的老年武將,它們的面部化妝特徵,主要是兩道白眉的誇大,以表現劇中人物的老邁蒼勁。有紅臉,黑臉,紫臉,粉紅臉之分。紅臉像《群英會》中的黃蓋,黑臉像《北詐瘋》的尉遲恭,紫臉像《二進宮》的徐彥昭,都屬於兩膛臉的抅法。
抅「三塊瓦」臉的多是英雄武將(正反面人物都有)。「三塊瓦」的抅法主要著重於眉、眼、鼻窩和肌肉膚色的誇張。像《失街亭》的馬謖,抅油白三塊瓦臉;《鐵龍山》的姜維,抅紅三塊瓦臉;(均掛黑滿髯)老年人物多眉眼下垂,像《嘉興府》的鮑賜安,抅油白老三塊瓦臉。(掛白滿髯)
抅「十字門」臉的多是年老的英雄武將,像《草橋關》的銚期(掛白滿髯),《牧虎關》的高旺(掛參滿髯)。由於扮演的人物不同,眼瓦和鼻窩也略有變化。
另外,像張飛、牛皋的「花十字門」臉,項羽的「花兩膛臉」,是在「十字門」臉和「花兩膛」臉的基本譜式上變化而成的。
「粉白臉」又名「奸臉」,是把白色塗滿臉部,用黑筆抅畫出眉、眼、鼻窩和面部的肌肉紋理,以刻劃劇中人物奸險狡詐的性格。像《宇宙鋒》的趙高,《捉放曹》的曹操,都畫白奸臉。
「揉臉」又名整臉,是用紅、黑、紫等色揉臉部,然後抅畫出眉、眼、鼻窩和肌肉紋理。像關羽的揉紅臉、余千的揉紫臉等。以本來膚色抅畫黑白紋理的也屬於揉臉。(像姜子牙)
性格魯莽勇敢的英雄武將和綠林人物,多抅「花臉」「碎花臉」。花臉的譜式和色彩比較復雜,多綜合「三塊瓦」「十字門」的抅法加以變化,以一種色彩為主,其餘為副色。像李逵的黑花臉(均掛黑扎髯),馬武的藍花臉,程咬金的綠花臉,典韋的黃花臉。(均掛紅扎髯)
「半截臉」又名「元寶臉」,譜式是眉眼以下抅臉,上露肉腦門。像《鍘美案》的馬漢,抅元寶臉。
「歪臉」是面部五官的反常描畫,多形容面部凶惡或容貌醜陋的武角色。兇悍的像《祝家莊》的祝彪;醜陋的像《打瓜園》的鄭恩。
「象形臉」多用於神怪角色,像《鬧天宮》的送悟空(猿猴臉)《百草山》的孔雀明王(鳥形臉)、《芭蕉扇》的牛魔王(牛臉),把鳥獸形象賦予人格化,抅畫在演員的臉上,仍然具有鳥獸形象的感覺。
另外,像僧人、老道、太監都有一定的譜式,如《五台山》楊五郎、《野豬林》魯智深的和尚臉(掛虯髯);《蜈蚣嶺》王飛天的老道臉(掛黑扎髯);《黃金台》伊立的太監臉(光嘴岔)構圖多由三塊瓦變化而成。
京劇臉譜的色彩表現——臉譜的色彩表現,最早是面部膚色的誇張。像面色赤紅,誇張為紅色臉(如關羽)。面色黝黑,誇張為黑色臉(如包拯)。後來,臉譜由形貌的誇張,演變為顯示人物品質的化妝手段,紅色臉就成為忠誠人物的色相;黑色臉就成為正直人物的色相;白色臉就成為奸詐人物的色相。這種觀念形態的表現,是把寫實的 和象徵的藝術手法結合在一起,來顯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角色一出場,從劇中人物的藝術造型上,就給觀眾明確的人品概念——正義的或邪惡的;善良的或醜陋的。它長期被廣大的觀眾所熟悉所感受。按照相傳的說法:紅臉大多表現忠誠正義的人物,像關羽的揉紅臉,黃蓋的紅老臉;姜維的紅三塊瓦臉。黑臉大多表現正直或魯莽勇敢的人物,像包拯的黑臉,牛皋的黑花十字門臉,李逵的黑花臉。白臉大多表現奸險狡詐的人物,像趙高、曹操、秦檜的白奸臉。紫臉大多表現沉勇果敢的人物,像常遇春的紫三塊瓦臉。黃臉大多表現性格殘暴的人物,像典韋的黃花臉。花臉和綠臉大多表現勇敢頑強的人物,像單雄信的綠花臉、馬武的藍花臉。此外像金銀兩色多用於神怪化妝。
以上的色彩表現,是指京劇而言。各種劇種對於臉譜的色彩,各有其不同的表現手法。像京劇中的黃蓋抅紅老臉,贛劇中的黃蓋就抅紫老臉。京劇中的專諸抅紫三塊瓦臉,秦腔的專諸就抅黑白花臉。京劇中的徐彥昭抅紫老臉,河北梆子的徐彥昭就抅黑老臉。
京劇臉譜的形象符號——在京劇中有一些神話臉譜和人物臉譜,在臉上抅畫了形象符號。神話臉譜,像北斗星的腦門畫七星,表示他是天上的星宿。趙公明兩頰畫金錢,表示他是財神。人物臉譜,像趙匡胤眉心畫紅色跑龍,表示他是真龍天子。姜維腦門畫太極圖,表示他知陰陽,善八卦,通曉兵法。包拯腦門畫月牙,表示能晝斷陽,夜斷陰。楊七郎腦門抅虎字,表示他是黑虎星下凡。另外,也有在臉上抅畫兵器符號的。像典韋善使雙戟,就在眉心畫雙戟形。這一些形象符號,除神怪臉譜外,大都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是不符合臉譜化妝的真正意圖的。這是由於先輩藝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創作方法,受到舊時代的種種局限,因而使臉譜混雜著一些極不健康的東西,是應該予以剔除的。
臉譜的抅畫要有創造性——凈角的面部化妝雖然有一定的譜式,但演員根據對角色的體會,在表現手法上是可以有個人創造的。像郝壽臣先生和侯喜瑞先生都是以演曹操著名,但兩人的曹操臉譜,卻各有不同的神色。侯喜瑞先生的《戰宛城》曹操,臉上一團狡詐氣。郝壽臣先生的《群英會》曹操,卻在狡詐中帶有得意之色。這兩個曹操臉譜,結合著表情動作,都把曹操當時的心理狀態刻劃的活靈活現。所以,凈角的面部化妝雖然有一定的譜式,但又不能夠刻板的照譜描畫。好的演員能夠根據自己的臉型,結合面部表情和肌肉活動,把臉譜畫活了。這樣,不但不妨礙演員的表情,而且能夠幫助演員的表情。只有創造性掌握這一化妝手段,才能塑造出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來。
凈角的髯口——凈角所掛的髯口,有長髯有短髯。長髯有滿髯、扎髯、加嘴髯,頜下髯、劉唐髯。短髯有一字髯、虯髯等數種。
滿髯,較生角所掛的滿髯要長要厚。有黑滿、參滿、白滿和紫滿。像《群英會》的曹操,《別姬》的項羽,《失街亭》的馬謖,都掛黑馬髯。《宇宙鋒》的趙高,《牧虎關》的高旺,都掛參滿。《群英會》的黃蓋,《二進宮》的徐彥昭,都掛白滿。《甘露亭》的孫權,掛紫滿。另外有一種劉唐髯,是黑滿髯兩旁雜有兩縷紅須(插紅耳毛),是扮演赤發鬼劉唐所用。
扎髯又名開口髯,是露出嘴部的髯口,扮演勇猛的武角色所戴。有黑扎、紅扎、參扎、白扎等四種。(參扎和白扎已不多見)像《長坂坡》的張飛,《鬧江州》的李逵,都掛黑扎髯。紅扎髯具有很大的誇張性,大都扮演性格猛烈的武角色和神怪角色。像《取洛陽》的馬武(抅藍花臉),《鎖五龍》的單雄信(抅綠花臉),都掛紅扎髯。神怪角色像《鬧天宮》的溫天君(抅綠金花臉)《芭蕉扇》的牛魔王(抅紅金花臉)都掛紅扎髯。原掛黑扎髯的角色,像張飛的《造白袍》劇中因為年紀已老,便改掛參扎髯。(參扎和白扎在京劇中已經不多見)
頦濤髯(又名海下濤)是把胡須掛在頦下,露出嘴部。像《鬧天宮》的巨靈神掛黑色頦濤髯,《界牌關》的王伯超掛白色的頦濤髯。
京劇凈角所掛的短髯,常見的有一字髯、虯髯。一字髯簡稱一字,有黑一字、紅一字、白一字(白一字髯已少見)。像《金沙灘》的楊延德,《鍘美案》的馬漢,應掛黑一字髯。《太行山》的王英(抅黃花臉),掛紅一字髯。《金山寺》的法海,老扮相應掛白一字髯。虯髯是曲卷的短須,扮演有武功的和尚所戴,像《野豬林》的魯智深。
丑角面部化妝的特點
丑角在戲曲舞台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一個行當所扮演的人物是多方面的:有滑稽風趣的老人,也有天真活潑的兒童(像《小放牛》的牧童)。有為非作歹的官吏(像《打麵缸》的大老爺),也有唯利是圖的商人(像《連升店》的店主)。有仗勢欺人的奴才(像《打嚴嵩》的嚴俠),也有陷害良善的小人(像《一捧雪》的湯勤)等等。這一些正面的或反面的人物,如果用其他的行當扮演,一般是難於充分的把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刻劃出來的。丑角塑造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品質的劇中人物,無論在扮相上,在表演上,都有著鮮明的藝術特徵。
丑角的面部化妝(臉譜)一般是運用白色塊面的伸張或縮減,集中在描畫出眉、眼、鼻、口各部的神態。(也有塗畫黑臉的)。這種具有漫畫手法的化妝藝術,和丑角的表演風格是密切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