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族的民居、飲食、服飾、節慶活動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製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風味菜餚;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糕點;烘乾大米飯,蒙古族風味小吃,有飲奶茶的習慣,馬奶酒,奶酒扒肉。 「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納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2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戶了
❷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有哪些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來通過研究人類進化史及種族所形成的概念。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
現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國度為區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單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沒有共同的語言、歷史來源的人群。現代同一個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個民族也可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語言。
國族:國族是以政治目的結成的新族群,在文化習俗的融合的情況下,國族不可以直接轉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國族概念有中華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堅民族等。
從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在年滿18周歲的兩年內,可以依據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❸ 蒙古族的哈達顏色都代表什麼
哈達的顏色為藍、白、紅、綠、黃,藍色喻為藍天,白色象徵白雲,綠色象徵江河水,紅色象徵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
蒙古民族崇尚的哈達是藍色的,這與其民族宗教信仰有關。白色和黃色哈達原本不屬於蒙古民族。後來,隨著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全面滲透,白色哈達和黃色哈達也隨之出現在蒙古草原。
但是,因為幾種哈達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著根本的區別,白色哈達僅限於在喪葬場合使用,黃色哈達只是拜佛時使用,這兩種外來的哈達無法取代固有的藍色哈達。
鄂爾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銀灰、白、黃、藍等顏色的哈達的習慣。
(3)蒙古服裝圖片價格擴展閱讀
哈達的種類和尺寸
方誌《蒙古·二卷》中雲所謂哈達者,帛也。或以綢、或以白、或藍,長短不一,長約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兩端有拔絲,約半寸許,其長短視受者分級而定。
一般而言哈達可分為四種:
1、第一種哈達叫佐達尼莫德勒或納庫哈達
而納庫哈達又分為「吉祥八瑞」、「有寂安樂」、「巴(化)日呈祥」、「長壽哈達」等四種。
其中「化日呈祥」哈達中央織有隱花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幛、寶瓶和金魚等八祥瑞圖,上下兩端為二龍戲珠;左右兩邊為相互連接,象徵堅固不摧,永恆在萬字元號和藏文偈句「白晝吉祥夜吉祥、日照中天亦吉祥、日日夜夜呈吉祥、願得三寶賜吉祥」字樣。
這種哈達的規格為300厘米或600厘米長,66厘米寬左右。這種特製哈達一般敬獻給活佛和喇嘛等高僧。
2、第二種哈達叫阿喜哈達
長100~200厘米,上織有吉祥八瑞或菱形圖案,這種哈達一般敬獻給長輩、先生和父母。
3、第三種哈達叫素喜哈達
長66~99厘米,寬40厘米,哈達的兩端印織有吉祥字樣,一般在親朋好友互贈時用。
4、第四種哈達叫素達哈達
長99~132厘米,寬24厘米左右,質地不太好,紡得稀疏如網,用在大眾場合互相認識或交際時用。
❹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❺ 俏皮可愛又清新,蒙古族兒童服飾圖片
我們知道,我國的每一個民族服裝是不相同的。並且,在有些少數民族中,兒童與成年人的民族服飾又有不同。這樣的服飾文化正是該民族的文化體現之一。那麼,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關於蒙古族的兒童服飾圖片,和我一起到 蒙古族服飾 中了解一下吧。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
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
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
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❻ 蒙古族服飾圖片 蒙古族服飾特點
蒙古族服飾的圖片已包含在回答中,蒙古族服飾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款式特點:
色彩特點:
地域差異:
裝飾圖案:
首飾搭配:
❼ 蒙古族的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主要有冠帽、袍服、靴子三大類,主要有蒙古帽、蒙古袍、蒙古腰帶、蒙古坎肩、便褲套褲、蒙古靴子、女子頭飾、男子裝飾等。蒙古帽子種類很多,帽子在蒙古語中稱「瑪拉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有過固顧冠、風雪帽、圓帽、陶爾其克帽、禮帽、頭巾、耳套及土耳其帽。蒙古民族視冠飾為極尊貴之物,用名貴的寶石、珍珠、皮毛、絲綢製做帽子,在帽子上還有講究和禮儀。日常不亂扔亂放帽子,摘帽後把帽子放在高處,忌諱踩踏和跨邁帽子,以示庄嚴尊重。蒙古袍是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裝,蒙古族稱「特日列克」。它也是蒙古民族根據自己生產生活特點總結形成的,它具有禦寒和騎乘方便的特點。蒙古袍根據其使用面料,可分皮袍和布袍兩大類。皮袍以其皮質分為綿羊皮袍、山羊皮袍、二茬皮袍、秋羔皮袍、羔皮皮袍、狼皮皮袍,還有用狐狸、水獺、貂鼠、銀鼠等各種稀有珍貴皮張縫制的蒙古袍。布料袍也有錦緞袍、絲絨袍、布袍等之分,可把布袍做成棉、單、夾袍,以供不同季節穿用。穿蒙古袍腰間系腰帶,是蒙古族服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用棉布或絲綢製作,長約20尺,用整幅絲綢或棉布製成,男女長幼的腰帶系法、顏色、長短等都有講究,一般男子腰帶寬而長,婦女則細而短,而且腰帶有三大妙用:一是保暖,二是騎馬時保護內臟不受顛簸,三是可懸掛一些實用飾物。蒙古坎肩也是蒙古族傳統服飾之一,是穿在蒙古袍外面的裝飾性無袖短衣,多為對襟式,一般用綢緞縫制,用庫錦、彩虹條、金銀曲線鑲邊,用金、銀、銅、寶石、珊瑚釘扣袢,工藝考究,華貴典雅。蒙古靴是蒙古族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它可防蟲蛇叮咬,也能在騎馬時防止腳和小腿被蟄破。因面料不同可分為皮靴、布靴、氈靴三種,不同時期,款式有所變化,有大翹尖、小翹尖、圓頭、尖頭、薄底、厚底等,靴面幫上貼綉圖案,典雅大方。
❽ 求蒙古族服飾圖片 只要圖片
這是一位身穿阿巴嘎蒙古族青年傳統服裝的年輕牧民(2009年1月攝)。 阿巴嘎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阿巴嘎蒙古族服飾雖然受到蘇尼特、察哈爾等部族穿著打扮的影響,但總體上還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以雅緻優美著稱。阿巴嘎蒙古族群眾喜歡穿縮緊下擺、上開衩,帶有小巧馬蹄袖的長袍和帶有大開口馬蹄袖的寬松袍子。冬天穿羊皮袍,用很寬的單色或花色綢緞鑲邊兒,相應的棉袍、吊里袍子用細條布帛鑲邊兒,縫制單條扣絆兒,已婚婦女袍子的袖口要做裝飾。
阿巴嘎蒙古族青年男子穿著傳統樣式的蒙古袍(2009年6月攝)。 阿巴嘎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阿巴嘎蒙古族服飾雖然受到蘇尼特、察哈爾等部族穿著打扮的影響,但總體上還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以雅緻優美著稱。阿巴嘎蒙古族群眾喜歡穿縮緊下擺、上開衩,帶有小巧馬蹄袖的長袍和帶有大開口馬蹄袖的寬松袍子。冬天穿羊皮袍,用很寬的單色或花色綢緞鑲邊兒,相應的棉袍、吊里袍子用細條布帛鑲邊兒,縫制單條扣絆兒,已婚婦女袍子的袖口要做裝飾。
一位蒙古族少年在呼和浩特舉辦的草原文化節上展示阿巴嘎蒙古族的摔跤服。阿巴嘎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阿巴嘎蒙古族服飾雖然受到蘇尼特、察哈爾等部族穿著打扮的影響,但總體上還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以雅緻優美著稱。阿巴嘎蒙古族群眾喜歡穿縮緊下擺、上開衩,帶有小巧馬蹄袖的長袍和帶有大開口馬蹄袖的寬松袍子。冬天穿羊皮袍,用很寬的單色或花色綢緞鑲邊兒,相應的棉袍、吊里袍子用細條布帛鑲邊兒,縫制單條扣絆兒,已婚婦女袍子的袖口要做裝飾。
文章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老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