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春節都干什麼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中國節日里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人們在這個節日也會紛紛從外地趕回老家共聚一堂,下面我來分享一下在春節一般都會做什麼事情吧。
首先,在春節里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拜年啦,每到春節,吃完早餐,換身新衣服,人們就攜帶家裡小孩,走街串巷,帶著送禮佳品,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互送祝福。
燃放煙花
以上就是大多數中國家庭在春節都會做的事情了,在這里順便祝大家新的一年快快樂樂,身體健康!
㈡ 中山春節習俗
中山市:春節即農歷新年。建國後習慣稱農歷新年為春節年初一,民間從子夜起至凌晨,多以香燭、齋菜等祭祖,燃放爆竹,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貼上新春聯,取意為除舊布新、迎春接福。在春節期間,男女老少都注重打扮,相互見面都講些祝賀的話,長輩要給晚輩或未婚者「利是」(紅包)。許多家庭都習慣在年初一吃齋菜素食,小欖還喜吃糖餅甜食;飯後給長輩和至親拜年。是日城鄉各地到處喜氣洋洋,一派歡樂景象。
年初二,俗稱「開年」、「開(做)禡」(口語稱開牙)。民家多宰雄雞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這天全家吃葷,且較平時豐盛。已婚婦女習慣在當日偕同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俗呼赤口日。建國前,民家喜歡在早晨開門往外潑水和灑米、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今已無此陋習。
年初七,俗呼人日,即人的生日。許多人家習慣在當天煲粥炒粉作午飯。小欖居民則在早上吃以各種肉類和蔬菜煮成的生日粥;也有吃用蓮子、百合、花生、芝麻、橄欖仁、粉絲、乾果等煮成的生日糖茶。客家人則喜用蘿卜絲和米粉攪合煮成蘿卜糕作午膳。
從1988年起,中山市城區石岐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七日,興起一種以慈善助人為主題的稱為「慈善萬人行」的新民俗。當晚,城區內外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配以「飄色」、舞獅、舞龍、舞鶴以及其他民間藝術隊伍組成萬人大巡遊的龐大隊伍,浩浩盪盪地從西郊起步,沿孫文路步行至孫中山紀念堂。沿途萬人空巷,燈飾輝煌,一派熱鬧祥和的節日氣氛。
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燈節。舊俗在過去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在這天到祠堂里或土地壇掛花燈,叫開燈或掛燈,到清明時才取下燒掉,叫結燈。此俗在建國後已少見,但部分農村仍存。建國前的小欖地區則有燈會。當晚,一些民間組織舉行以傳統民間故事為題材所裝飾的花燈巡遊,男女青年則舉燈結伴歌唱,俗稱唱燈歌。過去,小欖在十六日還有執炮的習俗,即在廟前空地上放內藏竹子紅布條的土布炮,村民爭相執取散在空中的紅布條,執到的可取得象徵紅「炮」的鏡屏等物,預兆一年將行好運。今已無此俗。燈會於次日晚(正月十六日)才結束,叫散燈;同時,也標志著春節活動已盡興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