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末年男人的發型
看圖。。。。
1644年清軍入關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為鞏固滿洲人對中國的統治、強壓華夏的民族反抗意識和民族自尊,在順治二年(1645年)頒布「剃發令」,稱「自今布告之後,京師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行剃發。若規避惜發,巧辭予辯,嚴懲不貸。」滿洲貴族叫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北方漢族人民被迫屈從。之後清軍以武力迫使南方漢人也剃發,在發布剃發令的同時,還頒布了「易服令」,順治二年(1645年)7月9日,清廷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發,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強迫各族人民改滿服。這就是所謂的「剃發易服」。
只允許出家人和道士保留原來的服飾,直至保留至今還可以就看到道士束發和身穿漢服。
漢服是漢民族的民族服飾,不是漢朝的服裝。現在的旗袍是滿人馬褂的改良版,並不是咱漢人的民族服飾,話說中國55個民族都有自已的民族服飾,唯獨漢族沒有。
歡迎光臨網路貼吧: 漢服吧,明朝吧
到了清末,大清氣數已盡,百姓只要在背後留有辮子,朝廷就不會說什麼的。畢竟那是外憂內患,以無暇顧及。
2. 為什麼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和清朝人都要剃半個頭
其實不是半個,清朝剃半個頭是電視劇里演的,實際上只有清末才這樣,早期剃的更多,叫做金錢鼠尾,如下圖。
至於原因呢,一方面是古代衛生條件不好,沒法總洗頭,會很難受,又沒有中原漢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理念,為了方便,不如剪了。
另一方面,女真人自古就有這種留小辮子的習慣,漁獵民族嘛,上山下河的,頭發多了很不方便。日本武士也差不太多,武士經常要打仗,日本的頭盔可能有些朋友了解,戴著挺大挺難受,壓著頭發就更難受。發髻如果被壓散了,頭發披散下來還會影響視線,對砍的時候那不要了命了么。所以就把前邊和中間剃光,即使頭發散了,也是在兩側和後面,影響不到作戰。漸漸地,月代這種發型就成了武士的標配了。
總的來說,都是為了生活需要。
3. 清朝人發型真是「陰陽頭」
在電視上眾多的清宮劇當中,讓不少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他們的辮子頭,前面剃掉一半,而後面進行蓄發,故而又被稱之為“陰陽頭”。有人覺得可以理解,而有人卻難以忍受,比如魯迅就在《藤野先生》中明確表達了他對這種辮子頭的反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但是清朝的發型,真就是這種“陰陽頭”嗎?其實不要被電視劇騙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全國人都削去了頭發,那麼清宮劇中的發型,是否不存在呢?那倒也沒有,只不過是清朝末期的事情,從民間到皇帝,頭發都在潛移默化的變寬,可能大夥也覺得,這種發型實在是太醜陋了,但是在康乾時期,斷然是不會出現“陰陽頭”的。
20世紀,清朝轟然倒塌,不少人在自願或者強迫下剪掉了頭上的辮子,這種發型隨即成為了歷史。
4. 為何清朝男性會剃掉前面頭發,留後面一個小辮子
歷朝歷代的發型中,最丑的無疑是清朝的辮子頭,前“陽”後“陰”的樣式,十分辣眼睛。無論本身長得有多帥氣俊朗,只要一上這發型,顏值都得暴跌。
難怪有人說,檢驗一位男子是否真的帥,給他剃個辮子頭就行,如果頂著辮子頭還讓人感覺看得過去,那不用懷疑,此人絕對是真的大帥哥。
總的來說,清朝發型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鼠尾巴變豬尾巴、豬尾巴變牛尾巴,頭發越蓄越多,辮子越編越粗。
就算如此,也不能改變這樣一個本質,剃發是滿清對漢人精神壓迫的一種方式,滿清統治者希望通過剃發來打擊、摧毀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
這個目的暫時達成了,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金錢鼠尾、陰陽頭什麼的,必然成為歷史糟粕,被人們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