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購買京胡
挑選方法他把它歸納成五個字:「看」,「掂」,「彈」,「敲」,「拉」。
(一)「看」:要求品相好、尺寸准、竹節暴、肉頭厚。
「品相」好要求「擔子」上粗下細;「尺寸」准 、「竹節」暴、「肉頭」厚,主要是針對「擔子」而言。所謂「竹節」暴,是指「竹節」外突明顯;所謂「肉頭」厚,是指「擔子」竹壁厚。關於「品相」,「尺寸」, 擔子直徑20MM(2CM),一般是指中徑。從琴頭向下數的第三節,也有稱它為中節或腰節,即手握琴桿的那節的直徑稱中徑。現在的製作師一般都認同該節直徑應為19.5-20MM。老琴較細的也有18MM。
「琴軸」:擰松自如。不打滑。擔子第二個竹節的位置,在兩個「琴軸」的中央為佳。(美觀)。「琴軸」間距,應不超過四橫指。 「琴筒」:筒要圓,壁要勻,竹紋粗,竹黃厚(內壁的黃色一層)。「鐵心筒」更難得。
「蛇皮」:鱗格方大,烏黑發亮,鱗線清晰,黑白分明為好。「弓子」:單節,且在中央,平直稍長,重量適宜,握弓舒適為好。當然還要看做工是否精細。名家製作更好。(上海的制琴名家如許金元、天津的劉夢虎)
(二)「掂」
琴拿在手裡,掂一掂要有些份量(琴與琴比較相對而言)。「肉頭」厚的,較重,反之較輕。
弓子,握在手裡,舒適,稍重為好。
(三)「彈」
用手指彈「琴筒」,發出「達,達」,清脆響亮,磁實音為好。用手指彈「蛇皮」,發出「嗒,嗒」音脆短者,調門高,反之發出「噗,噗」音者,調門低。
(四)「敲」
擔子與筒子的搭配及材料決定這把琴音色。擔子與筒子的合理搭配非常重要,也是發音好壞的關鍵。根據樂濤和著名琴師蔣靄炳的共同研究認為:將筒子輕松放置在手掌中,用擔子的細頭(插入琴筒的有風口那頭)輕輕敲擊筒子,在敲擊聲中如既能聽到筒子發出的答答磁實的聲音,又能隱隱聽到擔子發出的聲音(即有共鳴),那就是擔子與筒子的最佳組合,做出來的琴音絕對好。通過很多次的實踐證實了這種方法的准確性。
(五)「拉」
「西皮」琴,要發音清脆,穿透力強,有金屬音徊盪; 「二黃」琴,要發音盪亮,音質純美,餘音繞梁。拉時易出音不費勁,拉琴感覺輕松。 琴軸擰弦自如,易定音,不緊,不松,不打滑,不走調。總之,一把好的京胡,要「品相」好,「尺寸」准,「竹節」暴,「肉頭」厚。「掂」有份量,「彈」之磁實,「拉」之舒適。
另外,要提及的是,材質好的老京胡比新制的京胡音色更純正。這與琴材中水份通過長年累月拉奏振動與自然蒸發有關。老京胡的「擔子」、「琴筒」、「琴軸」通過長期磨合已定形,達到最佳的發音振動狀態。所以京胡要經常拉,越拉聲音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