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國紀念幣逆葉十文多少錢
開國紀念幣十文,中華民國 開國紀念幣,壹圓/孫像 孫小頭 直徑39毫米,厚2.5毫米,重26.95克,整體完好,圖文清晰。 孫小頭,這種紀念幣有兩個版本: ( 分別是在1912年和1927年鑄造) 1927年版的「孫小頭」: 如果背面印有兩個五角星,稱為「上五角星」;如果背面印有兩個六角星,稱為「上六角星」。其價值跟其存世量、發行年代、品相、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有關,具體以市場成交價為准。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⑵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有價值嗎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有不少版別,有嘉禾、葉環等,普通版別市場價5元左右,稀有的價格上萬。希望樓主提供圖片,市面上絕大多數是普通版。
⑶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值多少錢
民國開國紀念幣
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陽點五形花斜條旗楷書,極多品種,市場價上品10元。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大旗星大邊花旗上無刻線實六角形,極多品種,市場價上品20元。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陽點五形花平條旗小十字星,極多品種,而極美品,市場價可達200元以上。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小梅花星楷書黃銅十字星,甚少品種,市場價上品400元,而美品可以達到上千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背上六角星 8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背下五角星 110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背上五角星 100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英文錯版-RIBIH 25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英缺一橫 30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英文錯版-LIO 30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圓 英文錯版-倒T 2500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壹角 背「十枚當一圓」 20000元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後,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
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五角星(後改為六角星)。直線邊齒,重26.6克,成色96%-96.9%,俗稱「小頭」。該幣作為中華民國國幣發行,流通甚廣,數量較多。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並非都是民國元年鑄造。民國16年、17年南京和天津造幣廠均有鑄造,但採用的全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年代。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由於鑄造廠家不一,鑄造年代不同,雕刻師英語水平不高,除正背面主要圖案未變外,其花飾細節、英文字母均有變異,特別是英文字母差錯較多。這就形成了該幣的多種版別。傳世較廣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五角星版式,一種是六角星版式。
⑷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竵鍙屾棗鑳屽嶮鏂囧競鍦轟環鏍煎強鍙ょ帺甯傚満浠鋒牸涓哄氬皯錛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嶮鏂囬摐甯佸崟鏄熺編鍝佷環鍊15--20鍏.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嶮鏂囬摐甯佽儗浜旀槦緹庡搧浠峰20--30鍏..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嶮鏂囬摐甯侀毝涔﹀ぇ鍦嗗浗鑳屽叚鏄熺編鍝佷環鍊50---60鍏.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嶮鏂囬摐甯佹シ涔﹁儗鍏鏄熺編鍝佷環鍊20--30鍏.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竵鍗佹枃鑳屼竷鏄熺編鍝佺浉浠峰40--45鍏.
涓鍗庢皯鍥藉紑鍥界邯蹇靛竵鍗佹枃闅朵功鑳屽嶮鏄熺編鍝佺浉浠峰100--150鍏.
⑸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價值400多萬
圖中藏品幣正面圖案中央為兩面交叉的國旗,上方為「中華民國」四字,下面為記值:開國紀念幣;背面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中央豎寫「十文」兩字,圖案十分精美細致。
這種正面鐫刻有「十文」楷體字、反面印製著「中華民國」雙面旗幟的全真紀念幣,也在當今的藏品市場中並不多見。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徵,有著難以言喻的收藏價值。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
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
民國初期銅元主要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使銅元的混亂程度進一步惡化。
民國中期銅元主要指民國八年(1919)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這一時期國內銅元的混亂局面達到頂點。
地區性分割使銅地流通呈明顯的區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僅有清代的各類銅元、民國各類銅元,個別地區還流通大面額銅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區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額銅元,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也發行有自己的銅元,日偽政權則在他們控制的地區也發行了銅元。因此,這一時期的銅元五花八門,極為混亂
民國後期銅元主要指民國二十五年(1936)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民國中期後幾年,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
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 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