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浴缸的價格大概多少錢
目前市場上所售的浴缸價格並沒有固定標准,浴缸材質、工藝、品牌等不同,價格也不同,若以材質論價格,則可以參考以下價格:
1、鋼板搪瓷浴缸比較好運輸,但是保溫性能不好,其價格在1000~1500元;
2、鑄鐵浴缸是使用壽命較長的,且浴缸表面光澤度好耐酸鹼性好,但是其比較笨重,不易安裝和搬運,其價格在800~1000元左右;
3、亞克力浴缸造型多變,且具有優良的保溫性能,但是表面容易產生劃痕,其價格在2000~3000元不等;
4、珠光浴缸重量輕易安裝,保溫性能好,不過容易產生老化現象,耐高溫能力較差,其價格在1500~2000元之間。
當然,不同的品牌以及不同的材質對浴缸的價格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2. 請看看,這個小瓷缸,,年代多謝。
燒制年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器物名稱:粉彩花蝶紋粥罐(糖罐)
此器物從圖片上看不出規格大小,這類形制的瓷器有兩種,一種是粥罐,一種是糖罐,兩種器具外形相似,只是規格大小不同。通常講,如口徑大於15厘米,就是粥罐,若口徑小於15厘米,則為糖罐。
此罐採用的是傳統的花蝶紋畫片以及傳統的畫片色彩,因此第一眼看上面的圖片,其令人感覺似乎是清晚期同治年的器物。但細看釉色,明顯與同治時期的釉色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釉色過白,與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釉色相符,底部圈足也符合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特點。如此圖失真程度不大,則可以確定其燒制年代為上世紀五十年代。
此罐燒制工藝較為精緻,但畢竟年代較近,目前僅屬於入門級收藏品,市場價位不高。如為粥罐,市場交易價格400元左右;如為糖罐,市場交易價格150元上下。
目前此類瓷器收藏熱度剛進入增長期,市場上尚有較大增值潛力,建議留存。
3. 距今100來年的青花瓷器能值多少錢
時至明末清初,因為時局易改、文化變遷、經濟轉型等原因,青花迎來了一次精彩的美學轉型,生產出極具時代特徵的瓷器。
趁著嘉德四季北京拍賣之時機,我們一探明末清初青花瓷的萬千世界。
Lot 3642明崇禎 青花綵樓記之探寒窯人物故事圖案缸
直徑:22.6 cm
來源:倫敦古董商 John Berwald 舊藏
參閱:中國嘉德2020年7月16日拍賣會第4473號(成交價:RMB 575,000)
估價:RMB 3,100,000 - 4,000,000
明末清初青花瓷的一大特徵,是紋飾出現了大量人物圖案。這種轉變與時局有著莫大關系。
真正意義的青花瓷始燒於元朝,當時許多紋飾皆以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為主題,舉如大家熟悉的「鬼穀子下山」、「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惟至明初,青花瓷的人物紋飾驟減,圖案以花鳥、園景、海水等為主。學者認為如此突變,主要是因為明初施行的高壓統治所致。
Lot 2816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本場成交冠軍)高度:29 cm
傳十九世紀售於英國
香港蘇富比,2015年10月7日,lot 3607
如此文化氛圍與經濟環境之下,戲曲、小說、版畫涌現,廣受黎民百姓以至士大夫所喜。可以想像,這種風格很快也蔓延到瓷器生產之上,故青花瓷於明末起出現大量人物主題紋飾。
以此崇禎年間的青花瓷缸為例,就取材自明末喜劇《綵樓記》的「探寒窯」一段。故事背景是宋朝,講述宰相劉懋之女月娥於綵樓拋球招婿,選中寒儒呂蒙正,惟劉懋厭男方窮苦,逼女退親。
Lot 3634明崇禎 青花抱璞刖足人物故事圖大筆筒高度:21.8 cm題識:抱璞荊庭愁刖足,遺珠滄海嘆奈何估價:RMB 2,540,000 - 4,500,000
中國很早就有飾以詩文的陶瓷,但一般不會同時繪以圖畫。直至明末清初,詩畫結合的先河於青花瓷開初。好像此筆筒上寫的「抱璞荊庭愁刖足,遺珠滄海嘆奈何」,就有著清楚的點題作用。
Lot 3635明崇禎 青花訪賢圖大筆筒
直徑:20.3 cm
估價:RMB 1,600,000 - 2,300,000
期才定型為直筒。此件筆筒直口微撇,筒腹微束,可說是器形過渡時期的印證。
Lot 3638明末清初 青花蟾宮折桂人物故事圖花觚高度:41.5 cm來源:托馬斯(Thomax)舊藏著錄:《Kinesisk Keramik - Kollektion Thomax》,Arabian Museo,赫爾辛基,1994年,圖72《雄奇昳麗 - 2017年度佳趣雅集會員珍藏特展》,梁曉新主編,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62-63頁,圖13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體量碩大,器形端莊挺拔,青花發色上佳,另一件符合「上品細料器」的青花瓷器。外壁以青花為飾,分繪三層。頸部繪以蟾宮折桂圖,三位儒士騰雲駕霧而來,作揖拜狀,背景高閣廡殿隱約可見。半開光式蟾宮之中,嫦娥身姿綽約,持桂而待。腹部與脛部以勾線平塗之法分繪纏枝靈芝紋及倒垂蕉葉紋,紋飾勾勒精細,渲染規矩,彰顯了明末清初瓷器精細的繪畫風格。
Lot 2802清乾隆 青釉描金銀如意紋「愛奧尼柱式」螭耳小瓶「大清乾隆年制」款(本場成交亞軍)
高度:13.6 cm
法國Omer Blot 將軍舊藏
倫敦佳士得,2008年5月13日,lot 61
北京拍賣會,2010年6月4日,lot 4161
明末清初青花瓷的另一變革,是逐步借用水墨畫的皴法來繪山石,帶出遠近疏密之立體效果。此種分水畫法和皴法後來在康熙時期達至高峰,突破傳統平塗,使青花色繽紛多姿,獲譽為「五彩青花」。此件青花瓷稱為花觚,器形源自古代青銅酒器「觚」,由於瓷觚用於插花擺設,故稱「花觚」。明末花觚為撇口、長直身,正如此品一樣。後來大概至康熙時期,漸漸改變成大撇口、 長頸、圓鼓腹、脛外撇的模樣,就好像下面的康熙朝花觚一樣。是故,此兩件青花瓷可說就是明末清初花觚器形變遷之印證。
本花觚著錄於《Kinesisk Keramik - Kollektion Thomax》(上圖)及《雄奇昳麗 - 2017年度佳趣雅集會員珍藏特展》(下圖)
Lot 3576清康熙 青花元稹愛菊、春夜宴桃李園人物故事圖花觚「大明成化年制」款
高度:45.3 cm
估價:RMB 2,500,000 - 3,500,000
柯蒂斯伉儷為美國名藏家,為維珍尼亞藝術博物館董事會成員,對藝術審美要求極高,所藏以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為主。女方亦曾為紐約華美協進會策劃英國名藏家巴特勒(Butler)家族十七世紀瓷器展。
Lot 3626清康熙 五彩折桂圖將軍罐一對
高度:34.5 cm
來源:香港魯氏父子(P. C. Lu&Sons)舊藏
估價:RMB 2,350,000 - 3,800,000
Lot 2801清雍正 仿哥釉鋪首尊「大清雍正年制」款(本場成交季軍)高度:25.6 cm
香港佳士得,1992年9月29日,lot 555
雲海閣張宗憲先生珍藏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lot 1488
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汝、官、哥、定、鈞合稱「五大名窯」。當中,由於哥窯窯址至今尚未被發現,致使學術界對哥窯有諸多說法。存世哥窯瓷器一般胎色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黃等,釉層凝厚如脂,釉面潤澤如酥,而且基本都開有大小、深淺不一的裂紋,俗稱「金絲鐵線」。
哥窯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明、清至今,一直被視作名瓷而仿燒。
從傳世和考古發掘獲得的實物來看,一些地方窯受哥窯瓷器影響,曾結合當地實際燒造出頗具地方特色的開片釉產品。景德鎮御窯則在明代宣德年間已成功仿燒哥窯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時期達到興盛,此件鑒藏界風雲人物張宗憲舊藏的鋪首尊正是一例。
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雲「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桂折」即「折桂」。晉人郄詵以賢良對策中上第,自喻為「桂林之一枝」,後把奪冠登科比喻成折桂。折桂圖這類比喻狀元高中的主題,對歷代讀者人而言俱是夢想,康熙一朝自然也不例外。此對康熙五彩將軍罐為香港魯氏父子舊藏。魯氏父子有限公司,香港藝術品商會成員,1976年成立,主要經營玉器、瓷器、象牙製品,至今已傳至家族第四代。90年代初,大英博物館就曾經從魯氏父子有限公司購買過數件中國藝術品。
Lot 3653清乾隆 青花雲龍紋大缸
直徑:64 cm
估價:RMB 1,100,000 - 1,800,000
明末清初青花瓷之旅暫時完結。不過看到此青花雲龍紋大缸,筆者決定額外「+1」,最後談談這件乾隆青花瓷。此缸唇口,束頸,弧腹及底內收,內挖式圈足,體量碩大,氣勢頗為恢宏。頸部青花留白連珠紋一周,腹部繪趕珠龍紋。畫面中四條立龍碩首虯身,須發上昂,五趾怒張,於雲朵雲間呈憤怒奪珠狀。整體描繪細膩,須發鱗片纖毫畢現,毫發不爽,青花暈染不漫不溢,層次清晰,龍首刻畫處尤見功力,以青花濃淡色階及點染技法突顯出龍首肌理的明暗變化,極具立體效果,彰顯乾隆御窯高超的制瓷水準。脛部繪以江崖海水紋,具有驚濤駭浪中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
Lot 2817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大明宣德年制」款(本場成交殿軍)直徑:27.6 cm
Sam P. Williams舊藏
紐約佳士得,1981年11月9日,lot 114
倫敦佳士得,1997年6月9日,lot 63
永樂、宣德的青花風格非常接近,又使用相同的「蘇麻離青」顏料,故收藏界有永宣不分之說。
兩朝瓷器的其中一大明顯分野,可說在於「年款」。
中國陶瓷史上,永樂一朝率先以統治年號為落款。不過,永樂官窯瓷器大部份都是無款的。帶款例子極少,基本上只在博物館或考古出土看到,而且暫時只見「永樂年制」四字款一種。
至宣德一朝,官窯瓷器落款的風氣更為普遍,就好像此件青花盤上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乾隆時期,御窯制瓷工藝達到歷史的頂峰,特殊品種更稱一代之奇,如清末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載:「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足見後世對乾隆瓷器的高度贊譽。
本品無論器型,還是畫工,皆折射出盛世氣象下皇家追求恢宏華麗的氣度。北京故宮坤寧宮薩滿神廚置有兩件乾隆青花游龍戲珠紋大缸,與本品造型及繪畫題材較為相似,同時故宮所藏龍缸肩部兩側亦留有與本品相似之圓孔,為燒造前所置,目的或為搬運和運輸方便而為之。
另外,從乾隆三年(1738年)命宮廷畫家所繪《陶冶圖冊》「圓琢洋采」一圖中,可以看到與本品頗為類似之青花龍缸,足見此類龍缸在同期御窯瓷器中的地位。
坤寧宮屬紫禁城內廷,為明清兩代皇後居所,從坤寧宮所置同類型龍缸,推測此缸曾經亦或同樣置放於清代帝後居所等重要位置,其品級之高堪稱同期作品佼佼者,頗值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