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子怎樣鑒別
1、看印記:銀飾品一般應標有silver的縮寫(「S」或「Sterling」)。 標准銀的標志是S925,純銀的標志是S990,但也有很多國家不在銀飾品上印標志。
2、看顏色:銀色多呈黃銀白色,帶有柔和的金屬光澤。 因為容易氧化,時間長了顏色會變成深黃白色。 顏色判斷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火法。 如果是真銀,經過火烤後銀不會變。 如果是假銀,或者劣質的,烤後會變黑。
3、重量:銀的密度為10.53 g/cm3。 它比鉑金和黃金還要小,拿在手上不會感覺像掉了一樣。 鋼針可以做記號,也可以彎折。 這樣就可以與鉑金、K鉑金或仿銀製成的德國銀飾品區分開來。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黃金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不斷變化的,沒有1元等於100分那麼清楚。
「黃金和白銀的價格比從1600年左右的1:8上升到20世紀中後期的1:10,到18世紀末翻倍至1:20。」
可以看出,1兩黃金大約可以兌換8到11兩白銀。
「道光初年,一兩銀兌換一千文;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時,一兩銀兌換一千六百升錢。咸豐以來,白銀價格變了,暴漲一兩白銀最多可以兌換2230元賺錢。」
可以看出,正常情況下,一兩銀子大約可以兌換1000到1500個銅幣。在古代,一分錢或一美元是一千文。
Ⅱ 漢代印章的規格等級
漢印中的「皇後之璽」等;列侯、丞相、太尉、前後左右將軍、鄉亭侯,將軍部屬、郡邑令長等所用皆稱「印」,將軍所用多稱「章」。
東漢後期出現了印文連稱「印章」的新款式,如「裨將軍印章」,這類印章往往是在行軍中急於臨時任命,在倉促之間以刀在印面上刻鑿成的,所以又稱「急就章」。
漢印以銅為主,其次還有金、銀、玉石等材質。印紐分鼻紐、瓦紐、橋紐、龜鈕、駝紐等,隨著漢代與西域交流的不斷加強,也出現了以獅、辟邪等動物形制的印鈕。漢代官印製度,對印的材料和鈕制都有嚴格規定。在漢代,龜紐官印與質地關系十分密切。
如漢王、侯等有爵號者、秩比二千石以上者,均用龜紐,王、侯、後及丞相、大將軍用金質印,相、中郎將和武猛校尉等用銀質印,秩比二千石的「校尉之印」、「奉車都尉」、「駙馬都尉」等用銅質印。千石、六百石以下中下級官員用鼻紐銅質印。
但在新莽時期使用銅質龜紐印的秩級要比西漢略低,現今遺存的新莽縣宰印不少為龜紐。
從製造方法上看,兩漢官印一般為鑄造,用的白文(陰文);只有少數急就印或給少數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
Ⅲ 漢代信平侯印章價值情況
印章史上,戰國、秦漢是兩上比鄰的高峰,自然應是首先搜求的對象。其中官印遠少於私印,故以官印為貴。鈕式中常見為鼻鈕、瓦鈕,其他鈕式如龜鈕、辟邪鈕、帶鉤鈕等遠少於鼻鈕,價格當然高於鼻鈕印。古璽印中銅印最多,玉印、銀印、金印極少,備受藏家傾睞。流派篆刻方面,明代印章已極罕見,得到清代印以足歡喜,如為名家有年款之作,價格自然更高。另外,無論古璽印還是流派印,個頭大者一般比個頭小的為貴。
2000~2001年時,一般鼻鈕秦漢印在300~400左右,戰國古璽和其他鈕式印略貴於此。一般鼻鈕官印在2000~1000元左右。龜鈕、駝鈕印可達3000~5000元。元押一枚50~100元。上年頭的明清篆刻作品很少,有名頭者更難得一見。到2007年,一般鼻鈕秦漢印在800~1800左右,戰國古璽和其他鈕式印略貴於此。一般秦漢魏晉鼻鈕官印在7000~10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