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憨豆先生每集分別是什麼
1、野外
憨豆先生外出拍攝自然風光,可大自然的反應卻著實惹火了他。
2、泰迪熊失蹤案
憨豆先生發現,耐沖在有組織犯罪的世界裡,泰迪不一定永遠是只熊。有時候,它也會是只兔子。
3、無處停車
憨豆先生找不到停車位,於是,他決定為自己弄一個出來。
4、憨豆掘金記
為了把寶藏埋起來,憨豆先生挖了一個特別深的大坑。結果,卻把自己困住爬不出去了。
5、蒼蠅
憨豆先生被一隻該死的蒼蠅打敗了。
6、憨豆藝術家
憨豆先生為畫畫找來一隻活臭蟲。可接著卻跑出來幾只臭蟲……還有蒼蠅、鼻涕蟲跡殲和老鼠!
7、模仿游戲
憨豆先生在公園里遇到一個啞劇藝術家。
8、春季大掃除
憨豆先生發現有法癖的代價卻是把自己搞得污穢不。
《憨豆先生》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姿畝沖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ssK82yzH1sWbIuzKzwR_xg
提取碼:4q31
② 「屌絲」到底是什麼意思
吊絲(屌絲)一詞爆紅網路。「吊絲」最初被定義為出身卑微的年輕男性,「窮矮丑」成為他們的形象,與之對應的「高富帥」。專家稱「吊絲」的傳播具有庶民敘事的特徵,由下而上地對主流話語、價值觀進行反抗。「吊絲」所反映的集體焦慮,折射當下社會問題。
蜘蛛俠,典型的「吊絲」
「高富帥」的代表蝙蝠俠
女神
他們沒錢,沒背景,沒未來;
自嘲「窮丑矮挫胖笨擼」;
在「高富帥」面前,只有「跪」叫爺的命;
鼓足勇氣跟「女神」搭訕,只換來一句「呵呵」;
因而他們宣稱:我就是這副樣子,再怎麼差都無所謂了……
A
人人自稱是「吊絲」
2011年10月中旬,正當大洋彼岸的美國年輕人氣勢洶洶地佔領華爾街時,在中國大陸的網路上,一個新詞「吊絲」(也寫作「屌絲」)在悄然誕生。誰又能料到,4個月後,這個詞不但佔領了中國大陸互聯網,還「佔領了奧巴馬」。
「吊絲」最早出現在網路貼吧的李毅吧。足球運動員李毅曾經說他護球很像亨利。因為亨利被稱為亨利大帝,所以網友戲稱李毅為大帝,於是李毅吧被稱為「帝吧」、「D吧」。作為他的粉絲,常在貼吧聚集的網民也自稱為「D絲」。
在爭吵不斷的網路社區中,有人把他們這個稱呼中的「D」解為「吊」,以嘲諷的語氣稱他們「吊絲」。而李毅吧的球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就此領受下來,從此以「吊絲」自稱,附加上無奈和自嘲的意味。這個詞開始爆紅。
從貼吧到微博,從社交網站到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用語,「吊絲」一詞如同從石頭里爆出來一樣,迅速密布網路,無處不在。如今,以「吊絲」自居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再限於球迷。
今年2月20日,大量自稱「吊絲」的中國年輕人,以留言評論的方式佔領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Google+主頁,一眼望去,彷彿成了中文版。更有國外用戶直呼中國網民佔了位,他們跟總統插不上話,以致引起了外國媒體的關注。
B
「吊絲」的定義在不斷拓展
事實上,「吊絲」一詞的定義也在不斷拓展。近日,它更被用在外國電視劇的劇名翻譯中。一出來自德國的喜劇小品被譯為《吊絲女士》,在網路上廣受歡迎,其實該主角表演誇張,更似女版憨豆先生。另一方面,一部片名完全為平假名的日劇《桃花期》,也因被網友命名為《吊絲的逆襲》而吸引到不少眼球。
「他們讓我感覺像是一群躁動不安的年輕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把這個網路亞文化現象概括為「一場語言的狂歡」。伴隨著「吊絲」一詞的產生,不少具有高度風格化和模板化的「吊絲文」,在樂此不疲的年輕人群體中流傳。
「用馬克思的階級分析來劃分的話,吊絲應該是包括了赤貧人群的一部分,農民工、城市小手工業者、產業工人、不滿現狀的企業雇員、流氓無產者。總的來說屬於社會的中下層。」在文字闡述中,「吊絲」起初被定義為一眾出身卑微的年輕男性。
他們當中有的十載寒窗考上大學,等真正工作後卻發現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讀書無法改變自身的經濟窘況;有的初中輟學,進城務工,或成了發廊小工,或成了網吧網管,更有成為搬磚工人,或是無業遊民,以自由職業者自居。他們都與城市的繁華距離甚遠,領著微薄的薪水,過著唯有方便麵、火腿腸果腹的生活。
他們一直默默無聞,不是有志青年,不是職場精英。讀書期間上課坐在最後一排,在餐館吃飯總是躲在角落裡。如果非要在簡歷上寫上受過何種獎勵,或許只能填「獲得過『再來一瓶』獎」。他們往往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C
吊絲,處於戀愛食物鏈的最底層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吊絲文」都圍繞在女性身上。在這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眼中,異性是他們的狂歡中最為關注、最有文章可做、也最容易產生共鳴的話題。「在虛擬、匿名的網路空間上,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地說出自己最內在的需要,而這些需要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啟齒。」
他們喜歡用「窮矮丑」3個字描述「吊絲」的形象,而與之對應的自然就是「高富帥」。女性資源是「吊絲」與「高富帥」之間最主要的矛盾。這3個簡單直白的形容詞概括了「吊絲天敵」的特徵,身高、財富、相貌等擇偶條件上的完美無缺。「高富帥」的男人往往會博得眾多女性的青睞,在戀愛、婚姻中獲得成功。
無論「吊絲」是否進入社會,對於他們感情生活的描述,都始於校園,並深具校園特徵。而女性的角色總是分外單薄,無非就是「土肥圓」,「黑木耳」(指性經歷較多的女性),「白瘦美」3種類型。
典型的「吊絲愛情故事」儼然一個結構簡明的戀愛食物鏈,而「吊絲」處於戀愛食物鏈的最底層:「高富帥」和「白瘦美」門當戶對;「土肥圓」當然也喜歡「高富帥」,不過卻不入「高富帥」法眼,只能從實際出發,對「吊絲」示好「吊絲」卻看不上;「吊絲」真正追求的是「黑木耳」,但「黑木耳」卻只對「高富帥」情有獨鍾,最後被「高富帥」拋棄之後,才施捨一般地接受「吊絲」的追求,而此時的「黑木耳」只不過是為了給肚裡的孩子找個爹。
柯倩婷認為這些描寫具有高度的標簽化傾向。「他們以外貌為女性打分,分出三六九等,但在具體描述上卻是面目模糊,更沒有個性或個體,」柯倩婷認為,「他們的個體都被簡化和模糊。」作為性別教育論壇負責人,她進而批評,這種對女性的認識非常極端,類似於傳統文學作品中,把女性簡單粗暴地劃分為貞女與淫婦兩個對立面。
D
壓力當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吊絲」
「盡管它的背後同時反映著諸多現實問題,但情感故事是其中最容易吸引人的,」柯倩婷對羊城晚報記者說,「這類亞文化中逗趣的形式很吸引人。」「吊絲」的共鳴不僅僅在於年輕男性當中,很快,女性網民也不甘於年輕男性壟斷「吊絲」這個自我嘲弄的模式。當柯倩婷看到「女吊絲」與「高富帥」之間的對話時,感到相當好玩,並坦言自己和朋友在某個方面也是「女吊絲」。
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同樣坦承,若自己現在還是學生,在某個方面也是「窮吊絲」。「這樣可以讓人活得不那麼累」,朱崇科認為,「吊絲」的傳播具有庶民敘事的特徵,由下而上地對主流話語、價值觀進行反抗。自稱「吊絲」讓很多人找到自我解嘲和宣洩壓力的途徑,這也是它傳播之快的原因。
事實上,「吊絲」絕非中國大陸特產。在中國大陸「吊絲」火爆之前,分別經歷經濟低迷和金融風暴後的日本和香港地區,早就開始盛行「宅男」、「毒男」、「電車男」。盡管內涵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是在生活、工作、愛情和家庭中不如意的一群男人,是各自社會中的男性「弱勢群體」。
在香港,18歲前從未拍拖、每年都自己一個人過生日、月薪低於6000元……這些物質和感情生活的硬體是香港常見的「吊絲」標准。
香港「吊絲」中,逃避社會是常見的表現。這些年輕人被稱為「隱蔽青年」。在結束學業後,由於能力不足或缺乏信心,他們存有放棄找工的念頭,大部分時間留在家中,通過上網瀏覽網路社群,或玩電子游戲來慰藉自己。更有甚者,產生厭惡社會的情緒,做出自殺、犯罪等過激行為。
而「毒男」一詞源自「獨男」,表現為「明明自己對異性很有興趣,卻從來不敢行動」,每天只躲在計算機後面幻想與自瀆。他們同樣缺乏自信心,不懂異性間的相處之道。或因性格內向,或因樣子長得不夠好,而自尊心過強;或因經濟問題,覺得自己底氣不足。
在上世紀60年代的西方社會,經濟發展遭遇瓶頸,戰後出生的嬰兒潮演變為迷惘的一代,他們同樣面臨信仰迷失、價值觀重建的問題。
自工業化以來,在世界各地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加劇分層的過程中,不適應的群體往往容易產生失落感;當騰飛的經濟增長放緩,甚至戛然而止、倒退,原本對未來信心滿滿的年輕人,甚至整個社會則會產生集體焦慮。
一部德國電視劇,劇名被譯為《吊絲女士》,立即廣受歡迎
E
吊絲,反映的不是簡單的青春情緒,
而是集體焦慮
「吊絲」所反映的集體焦慮,不僅是文化問題,更是當下中國社會問題的折射。有學者認為,「它並不是簡單的青春情緒,而是現實社會矛盾不斷堆積的徵兆。」
據統計,2010年我國15歲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約為17%。
有心理專家分析稱,「蟻族」是焦慮情緒最突出的人群。他們當中很多人是從農村考上大學出來的,家裡對他們有很高的期望,他們要買車買房。而在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看來,今日社會利益集團成形,大量中下層社會出身的青年擠不進上升通道。
近日,一份有關部委針對畢業後低收入大學生聚集群體(「蟻族」)的調研報告顯示,接近九成的「蟻族」屬於「窮二代」。有評論認為,這些青年人是相對弱勢的城市群體,在高收入行業,或許缺乏競爭力,但他們最缺的是社會資源和家庭背景。
「婚戀中的現實壓力,加劇了這個群體的焦慮情緒。」柯倩婷指出。「吊絲」的狂歡背後有明顯的失落情緒。在今年兩會期間,男女性別比例失調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剩女是個偽問題,剩男是個大問題。」有人預計,到2020年左右,適婚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人左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學所前所長景天魁就此問題表示,「剩男」的基本特徵是自身經濟、文化資源處於劣勢,多處於婚配中的被動地位。這些找不到配偶的適婚男性,陷於劣勢地位,沒有話語權,更需要關注。
可以說,這種最具有「吊絲」特徵的群體焦慮既沒有退路,又沒有前途。「吊絲」不過是以一種網路亞文化的姿態嘗試發出劣勢群體的聲音,因而才有自嘲,甚至自暴自棄的現象。「曾被批判和拋棄的阿Q重新附體,並成為時代自我安慰的精神資源」,長期研究魯迅的朱崇科表示,物質上的貧窮,壓縮了年輕人的視野和雄心,但自稱「吊絲」,並不應該成為生活中的某種借口。
當美國年輕人接過祖輩的反叛精神,面對金融資本的掠奪,走上紐約街頭宣洩不滿的時候,中國的年輕網民正在進行一場「語言狂歡」,從而逃避現實的壓力。絕非中國特產的「吊絲」,極具中國特色。
你是吊絲嗎?
這些是網友總結的吊絲特徵。特別提醒:躺著也中槍的幾率極高,不信你瞧瞧。
身高:1米68是極限;
收入:一線城市不超過2000元,二線三線不超過1500元;
手機:華為、NOKIA5230、5233、金立、天宇、山寨機;
長相:2分-4分;
飲料:康師傅系列、脈動、鮮橙多、快活林;
食品:康師傅系列、雞蛋灌餅、豆漿、油條、包子、饅頭、牛肉麵、回鍋肉炒飯;
發型:平頭,劉海很長或奇形怪狀的發型,碎發;
衣服鞋子:真維斯、李寧、德爾惠、喬丹、361度、地攤貨、淘寶便宜貨;
在現實生活中屢屢受挫,在網上就裝牛逼,不管政治、醫學、體育,還是天文,都是「專家」,並且愛說:我以前怎麼怎麼樣,或我在××幹了××年;
膽小猥瑣,看見7分女就臉紅,不敢說話;
無女友;
坐位置一定要選在後面,遲到了總想從後門進,害怕「高帥富」和「女神」的眼光;
討厭別人用照相機拍自己;
不敢進入高檔的美發屋和裝修華麗的地方,進星巴克手都不知道放哪好;
在生活中充當小丑類角色;
不敢穿顏色鮮艷的衣服,也不敢穿戴特別潮的衣服和飾品;
喜歡看小說,特別是YY小說、休閑小說。經常把自己幻想成小說或者電影里的英雄;
沒有特長,平平淡淡;
不愛運動,要麼瘦得和狗一樣,要麼肥得坐下肚子的肉要堆三層;
自己覺得自己最牛逼,先知先覺,大智大勇,別人都是2B,看不透的SB,其實自己才是SB;
歷史、政治考不及格,還經常到網上侃歷史和政治,彷彿自己是學者;
擁有「美國夢」(留學,出國,移民),但只能是做夢。
日本吊絲和美國吊絲
吊絲絕非中國特產,在日本,總待在家、迷戀網路和游戲的「宅男」和不思上進、缺乏熱情和活力的「干物女」,顯然也是吊絲一類。
在美國文化中,Loser(失敗者)是一個較嚴重的詞,常指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能力的「輸家」。這一稱呼是對人莫大的輕視和打擊。不過,和中國的吊絲登堂入室一樣,美國的年輕人也越來越不在乎做一個loser,代表消費一代的搖滾樂手Beck甚至戲謔地唱道:「Imaloser,baby,sowhydontyoukillme?」(我是個失敗者,親,你干嗎不殺了我?)
鏈接
吊絲、女神、高富帥之間的經典對話
(女神是「吊絲」對自己心儀女生的專稱;而與「吊絲」相對的專有詞彙則是「高富帥」,它形容男人在身高、財富、相貌上的完美無缺)
女神:你吃飯了嗎?
吊絲:吃過了!
女神:能陪我聊一會兒嗎?
吊絲:嗯,你怎麼了?
女神:不好意思,發錯了!
吊絲:你吃飯了嗎?
女神:吃過了!
吊絲:能陪我聊一會兒嗎?
女神:我吃飯去了,88。
男吊絲想跟女吊絲約會。
女吊絲:再說吧,我不知道有沒有空(故作矜持,抬高身價)。
男吊絲:那算了,下次吧。
女吊絲:……(你再問一下能死啊!)
高富帥:在不?
女神:在啊!怎麼了?
高富帥:晚上出來玩!
女神:好啊好啊!請我吃什麼?
高富帥:再說吧。晚上6點在××門口見。
女神:你來我家接我吧。
高富帥:不了,下午有事。
女神:好吧,晚上見啊。
高富帥:今晚一起吃飯吧。
女吊絲:好啊好啊!
女吊絲精心打扮兩個小時,穿上過年的衣服,到了一看,是全班聚會。
女神:在嗎?
吊絲:在啊,怎麼了?!
女神:你愛我么?
吊絲:(兩眼放光)愛啊愛啊!
女神:哦,呵呵,沒事。
吊絲:在嗎?
女神:(隱身)。
吊絲:睡了啊?晚安,做個好夢哦!
吊絲:好久不見了,最近好嗎?
女神:你是誰啊?
吊絲:我是××啊,你不記得了?
女神:呵呵。(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