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各種常見物品、食物的價格(我准備寫小說)
建議:你用今天的物價做參考。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宋代以前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的,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不作為貨幣使用。
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770文、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
要討論貨幣的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吳思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1兩銀子今天價值的兩個不同數字。吳思先生似乎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古代的一貫到底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古代1兩為今天的40克。2011年8月,黃金的買賣價1克==360元。這樣一算一兩黃金相當於1440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於1440元。
2、白銀基準。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2011年8月,白銀的買賣價1克==8元。這樣一算一兩白銀相當於320元,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約相當於32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4元來計算,也就是1貫銅錢合300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14400元,按白銀換算的32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300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
相反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的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此外,雖然現代技術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4500多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將1貫銅錢定為700元人民幣。從而我們得到下面的基本換算公式:1兩金=7000元人民幣;1兩銀=1貫銅錢=700元人民幣;1文銅錢=0.7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21萬元人民幣,年薪252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10500元,年薪12萬1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傔人衣糧、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待無與倫比。
以小說《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7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時,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7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21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時,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3500元人民幣已經很便宜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的家釀村酒,一桶就要5貫錢合3500元人民幣,似乎有點離譜。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代酒類是政府壟斷專營的暴利行業,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酒價本身就很貴。宋史食貨志記載,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釀15斤酒就要被殺頭,後來規制放鬆,但私釀到一定數量仍是死罪。另據宋史,神宗元豐2年(1079年),東京的酒價是「斤直錢二百五十」(一斤酒250文錢,相當於人民幣175元),白勝的一桶酒差不多應該有20斤,所以5貫也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