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這是什麼魚習性怎麼樣,怎麼養
地圖魚
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布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象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又因為它的尾部末端有一個被金色包圍的黑色斑點,如星星般閃亮,又被稱為「星麗魚」。還有人稱它為「花豬魚」,是因為它們進食的貪婪和平時「好吃懶做」的生活習性。
目 錄
1基本資料
2形態特徵
3種群分布
4生活習性
4.1 環境
4.2 習性
5人工繁殖技術
6疾病防治
6.1 眼睛白蒙、渾濁
6.2 白點病
6.3 爛尾爛鰭病
6.4 小瓜蟲病
1基本資料
別名
豬仔魚、尾星魚、黑豬魚、星麗魚。麗魚科屬。
產地
南美洲的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一般成魚體長35公分。
2形態特徵
地
地圖魚
圖魚是熱帶魚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魚,在適宜自然條件下可達30厘米長,現已有幾種不同變種。地圖魚體形魁梧,寬厚,魚體呈橢圓形,體高而側扁,尾鰭扇形,口大,基本體色是黑色、黃褐色或青黑色,體側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形似地圖。成熟的魚尾柄部出現紅黃色邊緣的大黑點,狀如眼睛,可作保護色及誘敵色,使其獵物分不清前後而不能逃走。因體色暗黑,又稱黑豬魚;其尾鰭基部還有一中間黑、周圍鑲金黃色邊的圓環,游動時閃閃發光,因此又叫尾星魚。地圖魚的背鰭很長,自胸鰭對應部位的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前半部鰭條由較短的鋸齒狀鰭棘組成,後半部由較長的鰭條組成;腹鰭長尖形;尾鰭外緣圓弧形。地圖魚色彩雖然單調,其形態卻很別致,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同時它的肉味道鮮美,具有食用價值。據介紹,地圖魚經人工飼養後,很有感情,當人們走近水族箱時,它會游過來,表示歡迎。
3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巴拉圭、巴西、委內瑞拉、法屬蓋亞那的亞馬
遜河流域。
4生活習性
環境
地圖魚的生存在熱帶地區,適合水溫:22-26℃。
水質要求:酸鹼度(pH):7.0-7.5。
繁殖用水硬度為7-10,ph7-8,水溫以25-26攝氏度為宜。
習性
其野生魚性格十分兇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後,它還會保護它。
地圖魚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性十分兇猛,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
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候,甚至嘴裡含著一條還未吞咽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它們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繁殖並不困難。到性成熟時,它們會自行相愛,覓偶配對,只要將自然成對的親魚放入繁殖箱內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箱里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塊或瓷盤等作產卵附著物。
據有關資料介紹,已經有地圖魚在水族箱中存活13年的記錄。同時,
地圖魚
它們也是熱帶魚中最有感情的魚,它們甚至可以認出長期飼養它們的主人。當陌生的人在觀賞它們時,它們會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而當它們的主人一旦靠近水族箱,它們即刻會游靠過來,轉動它們的大眼睛,搖著尾巴表示歡迎,它們也會接受主人的撫摸而沒有絲毫驚異的狀況,訓練有素的地圖魚甚至會從水族箱中躍起水面接受主人手中的餌料,總之,地圖魚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
經過人工改良,地圖魚已經有了許多同類,體色、形態更變得多姿多彩。新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熱銷中的是一款長尾型的紅眼白化種地圖魚,稱為「彗星碧玉豬」。
地圖魚因為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味道鮮美,所以,一些地方甚至將它們作為高檔食用魚在餐廳里出售,供食客品嘗食用。
5人工繁殖技術
人工飼養
地
地圖魚
圖魚的飼養非常容易,身強體壯的它們幾乎適應任何水質環境,只要將水溫控制在20℃左右,並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就會生活的非常好,並不需要特殊的照顧,因此受到人們的歡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們真的和豬一樣,會吃會睡,也會拉--會排泄大量糞便。所以,地圖魚不適合鋪設底砂,因為底砂會大量沉積地圖魚的糞便,導致水質惡化,而硝化細菌一般生存在玻璃環裡面,而且底砂水流量很小,硝化細菌很難把魚糞清理干凈,所以一般養地圖魚裸缸比較合適。
飼養時一定選較大的水族箱。由於這種魚食量很大,而且排泄能力極強,所以其生長速度很快,大約每個月可以生長3cm左右。但是這樣一來,其排泄的大量糞便造成對水質的污染很嚴重,所以應分段餵食,一次少喂,不可喂10分飽。缸底不適合鋪沙、養草,而且要建立強大的硝化系統,以保證水的質量!它對飼水要求不苛刻,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適宜水溫為22-26 ℃,最低飼養溫度14℃,但進食明顯減少。地圖魚的顏色隨年齡大小而異,亮度與光照密切相關,飼養時應給予充足的光照。地圖魚看起來笨拙,實際上游泳很靈活,捕食敏捷,比較貪食,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屬肉食性兇猛魚類,能水蚯蚓、蝌蚪、小魚、小蝦,所以不宜與其它魚類混養。家庭喂養時,要注意它的雜食性,除喂它一些小魚、小蝦、蝌蚪外,也可以喂一些瘦肉等,以免造成它的食性單一。在吃飽喝足以後,它們有時會側著身子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這時,可不要以為它們有什麼不適,它們只是開始偷懶稍作休息而已。地圖魚屬地層水域魚,生長迅速,壽命也較長,可活10年以上,可謂長壽的熱帶魚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經過12-18個月,地圖魚進入性成熟期。雌雄鑒別特徵是:雄魚頭部厚而發達,背鰭、臀鰭尖而長,身體上的斑紋色彩較雌魚艷麗而多;雌魚總體較雄魚粗壯。
飼養技術
1、放養密度
地圖魚耗氧量較大,一般在水族箱飼養中,以稀放為宜。在120x50x50cm的水族箱中,地圖魚體長在6cm時,可放養40尾左右,體長在10cm時,可放養20尾左右,體長在18cm時,可放養4—6尾,體長在25cm以上時,可放養2尾。
2、水溫
地圖魚生活的適宜水溫為22—28℃,最適合水溫為24—26℃,水溫低於18℃,地圖魚就會死亡,高於30℃,地圖魚也生活不好甚至死亡。
3、水質
地圖魚對水質要求雖不十分嚴格,但水質新鮮,可以大大促進魚的生長速度每天晚上,水族箱換水量達1/2—3/4,一個月後,體長2cm的地圖魚可達7cm左右。每次換入新水,都能刺激魚體新陳代謝,增強食慾,所以生長速度加快。一般在飼養過程中,每天換水量達1/2,每周徹底換水一次,換水的同時,把地圖魚浸洗在0.5%的小蘇達水溶液中10分鍾,以促進代謝,增強食慾,加快生長速度。
4、食物
地圖魚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幼魚期一般以蚯蚓、水蚤、孑孓為食;成魚期一般以小魚、小蝦、泥鰍等為食。每天攝食2~3次,每天投食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好。
5、光照
地圖魚每天都需要接受適當的光照。在一天中,至少要接受2小時的光照,這樣才能保證地圖魚的正常生活,使地圖魚的體色更加艷麗。同時,通過光照,來轉化水質,使飼養水不易敗。
繁殖過程
地
地圖魚
圖魚的雌雄鑒別比較難,一般說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艷。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0~12個月,一般可自選配偶。地圖魚的繁殖也比較簡單,繁殖水溫以27-29℃為宜,繁殖前應在水族箱底置放平滑的大理石板(規格為20厘米×20厘米×2厘米),將配好對的親魚放入。經過自然配對後,它們會尋找一處光滑的表面,輪番啃食干凈後開始產卵,雌魚將卵產在清洗過的石塊上,雄魚隨後使之受精。雌魚臨產前靠近產巢,雄魚則圍繞雌魚游動。雌魚每次產卵500~1000粒,其卵粒比一般魚卵粒大,並呈不規則的直線排列。產卵後,它們會和其他的慈鯛科魚一樣細心照料著魚卵直到經過36-48小時後孵化,仔魚在孵化後的前4-5天里靠吸收自身的卵黃素生長發育。受精卵孵出花褐色仔魚,7天後仔魚游水,一周後開始覓食。親魚有吞食卵粒的習慣,產卵結束後應將產巢取出,放人孵化缸中人工充氣孵化。受精卵約經3天孵化出仔魚,5~6天後仔魚始能自由游動,攝食。仔魚生長迅速,約18個月可達性成熟,繁殖力強,產卵期為每年7~10月,可多次產卵。
種魚挑選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當然要挑選品質好的一對做種魚。種魚相對而言是指8個月以上已
地圖魚
性成熟的魚。(品質:指體形,圖案,色澤的總體評定)(雄雌的分辨:科學的方式是在生殖器進行分辨,雄魚生殖器稍細呈尖狀,雌魚生殖器粗呈橢圓狀。要進行細致的觀察。)種魚一雄一雌的即可配對,不用自然配對!
繁殖缸及設備
地圖魚圖片欣賞(20張)
其實種魚成熟後所活動的區域不是很大,繁殖的缸在60cm長45cm寬50cm高以上就完全可以。
器械:橫溫加熱管,氧泵,過濾器,照明燈只要齊全就可!
繁殖板:用紅色吸水地板磚35cm見方即可!
孵化缸及設備葯
魚子要單獨孵化,缸在60cm長40cm寬以上即可!
器械:橫溫加熱管,氧泵,照明燈。
葯:土黴素兩片。
繁殖
准
地圖魚
備工作:晾過幾天的水+水溫28度-32度+純足的氧+營養價值高的食物蝦+24小時的燈照+擺在缸中的繁殖板。
條件具備後放入種魚,第一次繁殖的過程時間一般比較長,可能要經過1個月-幾個月時間!性成熟的種魚對繁殖板比較敏感,會經常倒立起身子用嘴添板,添板是性成熟的表現不一定會馬上繁殖。真正快繁殖的的種魚在繁殖之前生殖器會突出,十分大,這很正常,不要被嚇著!雌魚在繁殖板上下子,雄魚受精,繁殖過程要3個小時左右!繁殖完後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
注意:此時的地圖魚十分凶惡,小心被咬!
孵化
(准備工作:晾過幾天的水到入化開的土黴素+水溫28度以上和繁殖缸內一樣+純足的氧+24小時的燈照)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兩天後魚崽孵化出,先甩尾,稍強壯後擺脫卵殼落板。一星期後起水,魚崽自身的卵黃消化完後即可喂洄水。以後根據魚崽的生長需要更換魚食。
6疾病防治
眼睛白蒙、渾濁
原因:這是眼膜受傷,遭受結核菌、弧菌侵入,或HP震盪、不當用葯、水質不良(NO2-)、氮氣進入魚體所引起。
症狀:初期眼膜出現白霧現象,多是單眼,中期眼球渾濁,末期時眼睛腫,並且長出白色棉絮錐形物。這時候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有死亡之慮。
治療方法:
(1)初期:初期發現魚隻眼膜有白霧現象,應立刻換水三分之一,並加入適當粗鹽,濃度為千分之五;即200公升水放入一斤粗鹽,並且加溫至30℃~32℃。觀察二天是否改善,如無惡化,則須加強換水,每三日換水四分之一,並加入適量鹽,即可痊癒。
(2)中期:則需要投葯進行葯浴治療。以水溶性之金黴素、青黴素、或魚類專用葯。如使用魚類專用葯可依照說明使用; 金黴素、青黴素在每公升水放入一~二萬單位。進行葯浴時須提高溫度2℃~3℃,且加以觀察,配合葯性時效重新加葯,並且換水四分之一。
(注意)眼球混濁嚴重,復原時間較慢,約三至五個月才會治癒。如果腫脹現象消除,可減少使用葯量或停用。復原後黑眼珠會較原先小,但無大礙。
白點病
原因:這種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進行無性繁
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患有此病的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而長大並增加數目,後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
症狀:
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白點病的發生環境?
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15—20℃最適於白點蟲繁殖。
治療方法:
1.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後,換水即可。
2.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治療(註:一些書籍上常提到這兩種葯物,但這兩種葯物卻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此提到也是提醒大家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3.紅葯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鍾,每天1-2次。
爛尾爛鰭病
原因:其原因多由飼水不良,飼水長期處於渾濁狀態,受新水刺激過多,水質不佳,或魚吃不飽,魚相互撕咬導致細菌感染。
症狀:魚鰭輕度腐爛又遭細菌感染。病魚各鰭邊緣呈乳白色,繼之腐爛,鰭條殘缺不全,尾鰭尤為明顯,有時鰭條變成掃帚狀,嚴重時整個尾鰭爛掉。爛鰭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也會將疾病傳染給魚群。
地圖魚
防治方法:
(1)用1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鍾,多次用葯後可緩解病情。
(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靈3--5片,浸洗病魚30分鍾。
(3)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黴素5--8片浸洗消毒,能預防幼魚或成魚感染此病。
(4)用慶大黴素浸洗,一般在100*50*35CM的水族箱中放2支。
(5)用0.1克高錳酸鉀,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鍾。
(6)投入適量甲基藍葯水、盤尼西林、綠F金或使用薄的食鹽水飼養。
小瓜蟲病
小瓜蟲病是觀賞魚常見病、多發病,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小瓜蟲屬金毛目、膜口亞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蟲。它的體型和大小在幼蟲期和成蟲期差別很大。成蟲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體長為0.35mm~1.0mm,體寬為0.3mm~0.4mm。蟲體柔軟可隨意變形,全身密布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緣由5~8行纖毛組成,作反時針方向轉動,一直到胞咽。在身體前半部有一馬蹄形和香腸形的大核,小核圓形,緊貼在大核的上面。胞質外層密布有很多細小的伸縮泡,內質有大量食物粒。胞囊內最初成熟的幼蟲為圓形,經過一定時間(約5~8小時後),才開始活動,身體逐漸延長,前端尖而後端鈍圓,最前方有一鑽孔器。剛從胞囊內鑽出來的幼蟲身體圓筒形,但不
地圖魚
久變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內收縮凹陷。全身除密布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身體後端還有一根粗長的尾毛。一個大的伸縮泡,位於身體的前半部。大核圓形或橢圓形,多數在身體的後方;小核呈球形,在身體的前半部。在身體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處有一個卵形的反光體。小瓜蟲一般可分為營養體和胞囊兩個時期。在營養體時期,幼蟲鑽進宿主皮膚或鰓瓣等處後,汲取宿主營養生長,形成白色膿胞,即肉眼見到的小白點。小瓜蟲的生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宿主組織內蟲體可進行分裂生殖,另一種是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蟲離開魚體,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後,停下來在原點轉動,不久沉沒在水底或其他固體物上。當環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並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數目中途再產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胞囊形成2~3小時後開始分裂,但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溫度高低的影響,分裂可能出現不均分現象,同時分裂速度也有先後之別。剛孵化出來的幼蟲24小時內感染率較高。水溫在15~20℃感染率最大。小瓜蟲病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危害較大,不論魚的種類,從魚苗到成魚,均可發病,尤其在面積較小的水體或高密度養殖時更易發生;流行期長,水溫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發生,更嚴重危害著金魚的安全。當水溫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蟲體發育停止時,才不會發生小瓜蟲病。
魚病防治的「8宜8忌」
1、宜無病先防,忌病後尋葯。
魚類發病初期症狀不易觀察到,待發現時病魚常已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給用葯帶來困難。
2、宜定期預防,忌人防我防。
魚類發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初春、晚秋低水溫期魚類易發水霉病,初夏、中秋易發草魚及青魚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溫期則是暴發性魚病的高發季節。根據魚病發生的這種規律性,可以超前預防。
3、宜綜合預防,忌單一用葯。
魚類發病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因而預防魚病必須針對各類致病因子、採取綜合措施,抑制病原體,改善水環境,提高魚體抗病能力。包括徹底清塘、魚種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學施肥與投餌,定期內服外治等。
4、宜低溫消毒,忌高溫葯浴。
葯浴是防治魚病的重要方法,一般都在低溫季節放養魚種時,在木桶或木盆里進行,夏季採用這種方法,由於水溫高,葯物作用增強,危害性很大。
5、宜輪換用葯,忌單一用葯。
水體中如單用一種葯物防病治病,魚類的各種致病菌和寄生蟲會產生抗葯性,降低用葯效果,應積極推廣輪換混合用葯,但酸性葯物和鹼性葯物不應混合使用。
6、宜擇時用葯,忌隨時用葯。
魚葯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潑灑葯物的使用效果與水混、溶氧、光照等有密切的關系,水溫高、溶氧豐富、光照強,可以加快用葯生效速度和提高葯效,減輕用葯副作用。因而防治用葯宜在晴天午後進行。
7、宜適量用葯,忌亂加葯量。
各種魚葯用量都是經多次試驗後確定的,可有效地防治魚病,且副作用小。如過量使用,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葯害。
8、宜選用非金屬容器貯溶葯物,忌用金屬容器。
魚葯大都是化學合成葯物,化學性質不太穩定,易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成分和性質都發生變化。因此貯存、溶化魚葯應選用陶瓷、木材、塑料等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