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
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是一首含有把八首詩、兩篇序的作品,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詩人蘇軾,下面是這組作品的原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
作者:蘇軾
引:《南康八境圖》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樓觀台榭之所見而作是圖也。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雲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或培相聞。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嘆矣。蘇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且子不見夫日乎,其旦如盤,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豈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為八也,則凡寒暑、朝夕、雨暘、晦冥之異,坐作、行立、哀樂、喜怒之變,接於吾目而感於吾心者,有不可勝數者矣,豈特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則夫四海之外,詼詭譎怪,《禹貢》之所書,鄒衍之所談,相如之所賦,雖至千萬未有不一者也。後之君子,必將有感於斯焉。乃作詩八章,題之圖上。
石城
坐看奔湍繞石樓,使君高會百無憂。
三犀竊鄙秦太守,八詠聊同沈隱侯。
章貢台
濤頭寂寞打城還,章貢台前暮靄寒。
倦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長安。
白鵲樓
白鵲樓前翠作堆,縈雲嶺路若為開。
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皂蓋樓
朱樓深處日微明,皂蓋歸時酒半醒。
薄霧漁樵人去盡,碧溪青嶂繞螺亭。
馬祖岩
使君那暇日參禪,一望叢林一悵然。
成佛莫教靈運後,著鞭從使祖生先。
塵外樓
卻從塵緩鍵外望塵中,無限樓台煙雨蒙。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孤塔認西東。
郁孤台
雲煙縹緲郁孤台,積翠浮空雨半開。
想見之罘觀海市,繹宮明滅是蓬萊。
峰山
回峰亂嶂郁參差,雲外高人世得知。
誰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詩。
後序
南康江水,歲歲壞城,孔君宗翰為守,始作石城,至今賴之。軾為臍西守,孔君實見代,臨行出《八境圖》求文與詩,以遺南康人,使刻諸石。其後十七年,軾南遷過郡,得遍覽所謂八境者,則前詩未能道出其萬一也。南康士大夫相與請於軾曰:“詩文昔嘗刻石,或持以去,今亡矣,願復書而刻之。”時孔君既沒,不忍違其請。紹元年八月十九日眉山蘇軾書。
拼音:略
翻譯:無
賞析:無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衫哪唯《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
『貳』 超牛看圖猜成語有一隻帆船,有一個新字,好象有個家或身
耳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注釋】
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舉例】
如今一上船,便覺得另是一番風味,~。(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近義詞】
煥然一新
【反義詞】
依然如故
【謎語】
聽現代曲,看現代戲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英文翻譯】
find everything new and fresh
推陳出新tuīchénchūxīn
[釋義]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語出] 宋·費袞《梁溪漫志·張文潛粥記》引東坡帖:「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養胃。」
[正音] 出;不能讀作「cū」。
[辨形] 陳;不能寫作「陣」。
[近義] 吐故納新 除舊布新
[反義] 墨守成規 因循守舊
[用法] 用作褒義。多指繼承文化遺產。一般作謂語、定語。
一隻帆船,
這個成語亂中就是,
一帆風順!
揚帆起航yáng fān qǐ háng
揚帆起航,即升起船帆開始航行之意
耳目一新:
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船上左到右依次為帆,風順(繁體)一(在順下面);船體左到右為年和新,所以答案是新年一帆風順。需要仔細辯認才能看出來。
功狗功人
gōng gǒu gōng rén
【解釋】比喻立功的戰將和指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今諸君徒能走獸也,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例句】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6回:「從前古人有個功狗功人的比方:出兵打仗的人就比方他是只狗,這發號令的卻是個人。」
謎底:名揚四海。
名揚四海
míng yáng sì hǎi
【解釋】四海:天下。名聲傳揚到天下。形容名聲很大。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糾糾名揚四海,喜孜孜笑滿腮。」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出名
【近義詞】名揚天下
【反義詞】默默無聞
【例句】季羨林《重返哥廷根》:「老教授畢生勤奮,著作等身,名揚四海,受人尊敬。」
耳目一新【ěr mù yī xīn】【解釋】: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出處】: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從構成的字看應該是
耳目一新
ěrmùyīxīn
[釋義] 聽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鮮。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
[語出] 《魏書·河南王傳》:「齊人愛詠;咸日耳目更新」。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 目;不能寫作「木」。
[近義] 煥然一新
[反義] 依然如故嘩迅山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歸國華僑回到了家鄉;眼前的變化令他~。
[英譯] findeverythingfreshandnew
『叄』 青島3天兩夜怎麼玩青島三天兩夜旅遊攻略
青島是一座極具魅力的海濱城市,也是山東半島上的璀璨明珠,這里的景色充滿餓了人文元素,大家可以自己去感悟一番,這里的海鮮和海洋元素極具特色,下面給大家分做滲享青島3天兩夜怎麼玩。
我沒想到過會來青島。
因為一段失敗的感情,我發誓那個城市一輩子都不會去。
可是時間很偉大,它讓人忘掉過去,
忘掉當時幾欲殺死自已的痛苦。
然後,輕裝上陣。
距離那段失敗的感情已經過去了4年,關於青島的種種負面情緒慢慢消散。朋友拉著我的手說:「如果放下了,就不能讓不好的人影響你對那個城市的感覺。你以前也說過很喜歡那裡。」是啊,一切都將過去,我覺得也許是時候跟青島和解了,況且那些壞死的情緒本來就與它無關。
就這樣,在今年的7月,跟三個閨蜜一起去到了青島。3天2夜的走走停停,讓我完全領略了它的美和包容。同時也慶幸自已放下了過去,沒有錯過這個美麗的地方。
從天津到青島,早上6點58分坐的高鐵,中午11點14分就到了青島站,4個人興奮地跑出去,迎面而來就是夏天清爽的風。
出站後先去提前在木鳥短租訂好的民宿放行李,我們4個人訂的是一套美式風格的兩居室,598元一天的價格在青島旺季來說並不算貴。因為民宿就在火車站旁邊,幾個人打車不到10分鍾就到了。
走到小區門口,美女空搭房東早已經等候多時。熱情的幫我們幾個姑娘把行李拿上一起往家裡走。
進門看到房間就特別喜歡,是小姑娘們喜歡的調調,干凈又精緻。真慶幸當時聽了閨蜜的話,訂木鳥短租的民宿,而不是去住酒店。
因為當時的天氣忽然轉陰,所以屋裡的光線稍暗了一點。
最重要的是這個房子的視野特別棒,這是第二天大晴天的時候拍的窗外的青島,是不是很好看?
放下行李,分好各自住的房間後,我跟小夥伴們就出去覓食了。因為這個地段屬於青島很繁華的地段,所以各種美食還是很豐富的,我們在樓下找了一家海鮮面館簡單地填了肚子,還喝了青島特產的老酸奶和嶗山可樂,老酸奶很好喝,可滿滿中菜葯味的可樂就一言難盡了,反正我是喝不太慣。
吃完飯我們就去了青島有名的棧道,平時看攻略都是烏央烏央的人,但是我們去的時候剛好下過雨,竟然沒什麼人,平靜蕭瑟的它反而有了別樣的韻味。
旁邊不遠處就有出海的帆船,幾個遊客已經坐上去開走了,有點霧蒙蒙的天。平靜的海面竟然泛起琉璃一樣的光。
沿著棧道在海邊晃悠了兩個小時,我們幾個打道去了八大關風景區,路邊有很多公交車可以直達,距離不是很遠,也可以選擇步行過去。進去後裡面拍照片的很多,環境很不錯。公主樓和花石樓都在那裡可以同時參觀,但是需要買門票,如果有學生證的話半價。
從八大關可以走到大學路,這條路上有很多咖啡館和這種小店,這家是貓咪主題,很可愛。
還有賣這種手繪地圖的,畫的很細致,我們買了一張,留做紀念也挺好看。
最後去了信號山,俯瞰整個青島後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第二天早早的起來海邊看日出,不過幾個人昨天太累了,過來的時候太陽已經老高了,_
除了海邊,來到青島還要深入到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感受真實的它。
臨近中午的時候去到了魯迅公園,感受一代文豪的氣息。
說明一下,小青島離魯迅公園很近,這兩個地方真的是文青必去之地,風景秀麗,特別適合拍照。
中午簡單的在外面吃了點兒,回去家裡午睡到下午2
點,然後只去了一個地方—天主教堂,因為我們打算純虧脊晚上去菜市場買海鮮自已做!幾個人好好享受一下青島的美味~
草草拍了幾張照片我們就跟房東打電話過附近哪有海鮮市場就直奔過去了!大螃蟹大龍蝦我們來
不愧是名副其實的海濱城市,市場里各種海鮮應有盡有,而且肥美新鮮。四個人買了近三百塊錢的海鮮才打道回府。
民宿里的廚房很大很方便,各種調味料也應有盡有,真的開心到飛起~
這就不得不提我們此行中的大廚——阿敏同學了,我們三個基本就是打下手在她的指點下處理海鮮,真正的煎炒烹煮全是大廚一個人搞定的,而且味道超棒!
美美的吃完「海鮮盛宴」,我們就在客廳聊聊天,看看青島的夜景,十分愜意。
聊著天的時候提到了那段過去的感情,閨蜜說還怕你真的觸景生情呢,我說早就過去了,現在的我百毒不侵了。
第三天因為我們是下午14點半的火車,所以上午也沒打算再出去轉,在家裡收拾好東西就退了房,中午的時候去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開海。
開海是黃渤開的海鮮餐廳,作完黃渤的真愛粉,是一定要去簽到的,哈哈。
美味海鮮加上經典的大蝦水餃,再來一瓶正宗的青島啤酒,一個字:爽
吃飽喝足的一行四人捧著圓滾滾的肚子要告別青島了。
因為大家都有工作所以時間緊迫,好多地方都沒有走到,所以約好了有機會還要再來!
『肆』 給第一次來青島的小夥伴一篇滿滿的干貨
1.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一次來到了海濱城市-青島(為什麼一說到青島,我的腦海里就出現了黃渤),這是我第一次來青島,也是第一次踏入山東這個省份,來自一個南方人的蠢蠢欲動哈哈哈。
2.青島最出名的就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一座充滿美的城市!
2.青島是一個很有趣的城市,大部分的街道都是以城市或地區來命名的,比如我所住的酒店就在香港路上;據說青島路命名的過程中大致上參照了中國版圖,比如說,青島的西南角就以雲南、貴州、西藏等來命名,西北角就以青海、甘肅等來命名,而中山路以西的路名都是用華北省市命名的:北京路、天津路、濟南路、保定路、河南路、山西路、河北路。在這個區域里以省命名的路一律是南北向;用市命名的路,一律東西向;
香港路是很長的一條路;
3.青島的道路也很有趣,上下坡很多,縱橫交叉,起起伏伏,兜兜轉轉,而且單行道多,所以這里就不建議新手司機自駕來。在這里也很少見到有自行車的人,畢竟坡多風大,騎車太吃力,電瓶車也只有在市區見到一些外賣小哥在開;
4.關於交通:打車,地鐵,公交都很方便;
5.關於住宿:一般建議住在市南區,五四廣場附近;
青島的地鐵運行聲音有點大~坐地鐵可以下載「青島地鐵」APP;
Tips:早晚溫差大,記得帶個外套在身邊,尤其到海邊,海風很涼;不習慣吃海鮮的寶寶記得帶個腸胃葯,注意少吃;
來青島,第一時間當然是沖向海邊,棧橋已經成為了青島的重要標志,棧橋又以其中的回瀾閣最出名,據說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不過我們去的那天不知道是沒開放還是因為風浪太多,棧橋入口處拉了一條警戒線,銀基是不能到棧橋上逛的,給大家看看圖片就知道浪有多大了,雖然是靜止的圖片。但是也能看出波浪翻滾;小tip:通往棧橋人行通道的出口上的小吃,不建議購買,不僅難吃衛生問題也是堪憂;
從棧橋出來,走一小段路就能看到教堂了,爬上一段的小坡就到了,聖彌厄爾教堂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在這里隨處可見的是拍婚紗照的新人們,在這里和心愛的人許下承諾,接受著神的祝福,也是一件神聖的事情;
從遠處看教堂(青島很多路都是這種坡)
在教堂前和愛人蓋個手印,許下承諾;
近景的教堂,隨處可見在拍婚紗照的新人們;
逛完教堂,附近還有郵電博物館和良友書坊,時間充足、喜歡拍照的小清新的小夥伴們去打個卡,不遠處有個網紅點大學路,就是一道紅色的牆,人多的時候需要排隊拍照,我也不太明白為什麼會成為網紅點;這幾處我都是只在門口一覽而過,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去逛逛哦;
八大關
八大關主要是參觀各國建築和拍照的地方,它是以長城關隘(山海關、嘉峪關、武勝關、寧武關、居庸關、韶關、紫荊關、正陽關)命名的,現已增至十條(另有函谷關、臨淮關);拆亂八大關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同時也具有美城區稱號;它是開放式的景點,是不需要門票的,如果要進到花石樓和公主樓裡面就需要門票了。
來給路標比個耶
裡面就是公主樓啦;據說此樓是當時駐青島丹麥總領事為丹麥公主建築的別墅,准備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時居住,實際上丹麥公主並沒有來過,但「公主樓」的名字卻傳開了
八大關旅搏檔像一個大花園,裡面藏著各式建築,大家可以盡情的拍拍拍,到處是景~
路上隨手拍的小花花
花石樓的旁邊就是第二海濱浴場,大家可以盡情的去海邊撒歡喲``
跟第二海濱浴場合個影
浪來了,快跑~
奧帆中心
奧帆中心全稱是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是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奧帆賽和第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舉辦場地,景區可想而知的大,大量的遊艇、帆船盡顯宏偉,壯觀;這里也成為了青島標志性的令人驕傲的景點;
傍晚時分
這艘游輪真的巨大~海面倒映著夕陽,無與倫比的美~
華燈初上
臨近奧帆中心,有一條情人壩,以及風情街,小情侶們在情人壩上漫步,吹海風,或是席地而坐,促膝長談,都是非常非常浪漫和愜意的,盡頭是一座白色的燈塔,於天海之間佇立;
沒找到情人壩的圖片,那就附上一張在情人壩上拍的圖片吧
五四廣場
華燈初上,漫步來到五四廣場,這個被譽為「五月的風」的雕塑,五四廣場是以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晚上來這邊的小夥伴記得帶個外套,海風吹得還是有點涼快的,運氣好的還可以看到燈光秀(可以提前查下燈光秀的時間,晚上是7點半到9點,但不是每天都有),雕塑右邊是一排賣貝殼製作物的小木屋,小木屋走到頭就是音樂廣場了;
「五月的風」,五四廣場標志性的logo;
一排小木屋,全都是賣貝殼製品的;浪很大,所以地都是濕的;
當天的絢爛星空~
五四運動出來幾百米有個萬象城,有精力的小夥伴也可以去逛逛;
我有話說:其實這里的行程還是比較滿的,大家時間比較空餘的話,可以分成2天來遊玩,因為這些景點不是很近,但是都在一個方向;(棧橋和教堂是在一個地方的,八大關跟第二浴場是在一起的,帆船中心和五四廣場也就相差一兩公里)大家根據自己的時間行程來安排;
關於吃的
我把自己吃過的,給大家排排雷;
1.雲霄路 美食 街:不是小吃街,都是店面餐館,基本上每家店都有人在門口拉客,餐館性價比都不高;
我們去的第一家王姐燒烤;點了水餃,蛤蜊,燒烤,生蚝;以蛤蜊8元一份為噱頭拉客,其他價格都偏高;
味道還是不錯的,第二份就要原價了;
全家福水餃,有鮁魚,墨魚等等海鮮水餃;
燒烤沒什麼特色,肉也不是很新鮮;
2.第二家:也是雲霄路上的,叫船梆煮,圖片上這家;是吃蒸汽海鮮的,網上買的套餐,2個人吃的很飽,都吃不下,海鮮都很新鮮,可以嘗試,單點價格就比較高了;
只拍了一張魚的照片;
我們還額外點了份流亭豬蹄,是當地特色,可嘗試;
第3家:韓國料理,價格實惠,地方有點遠,出地鐵還得走一會兒,位置有點偏,地方也不大;來之前聽說這里的韓國料理好吃,所以特地有一餐來吃韓國料理,也是網上找的排名靠前的餐廳;
他們家的主打菜,辣雞
回來的路上買了份草莓,很實惠,味道也很甜;
第4家:老丞巷蟹黃面:網紅店,價格比較高;
牆上的價格表
蟹黃魚湯面,一層的蟹黃,三條魚,送了一些小菜;魚稍微有點腥,蟹黃吃多了會膩;還點了份拌面沒有拍下來;
嶗山景點離市區比較遠,我們也是剛好前一天晚上看到跟團游的信息,我們就報了一個團比較省心省力,也是看中了他的上門接,而且有導游可以講解,自己市區過去坐地鐵公交也需要1個多小時了;大家如果想自己的去的話,最好提前買門票(我當時也是提前買了票,還好可以退);我們選的是仰口路線,也是大家選擇比較多的一條路線;
早上7點接到導游電話,通知我們8點半樓下等,大概9點,接上所有團友之後就向嶗山出發了,導游會在車上跟我們介紹一些嶗山的 歷史 景點特產以及注意事項等等;(補充一點,會額外收景區索道以及出海的快艇的費用);到了嶗山之後,我們就坐索道上山啦,當然不是坐到山頂,而是只有三分之二的路程,另外三分之一要靠自己走上去;
坐索道的途中一定要拍下這張「壽石」照,寓意長壽哦
「仙桃」也是在索道上拍的,據導游說是,是孫悟空咬了之後扔下來的
索道下來,還有3分之一的山要靠自己爬上去了,正常半個小時就能爬到啦。
我們走的是仰口路線,大家坐索道的時候,上行方向的左邊有一象形石,像一個人長著嘴巴,所以才被叫成了仰口;據說還有個典故,大意是說,一老人上山砍柴,見到2個人在下棋,看著看著也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兩位下棋的下完結束回去了,老人也就下山了。但是村裡的人都不認識這位老人了,一打聽才知道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於是老人想到自己遇到的是兩位仙人,他便再次上山尋找仙人,老人也想得道升仙,一仙人不相信他的決心,對他說,如果能追上他就帶著他,說完仙人便駕雲而去,這老人二話不說便學著仙人的樣子,結果跳進了海里,掙扎之際只剩仰著一張口;於是便有了現在的仰口之說,至於後續如何,導游沒有告訴我們,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也就代錶快要登頂了;
嶗山的石頭都是這種光滑,沒有稜角的石頭;
在山上看海;
帥(疲)氣(憊)的背影; 陰影處風超級大,很涼爽,大家席地而坐;
山上下來,午飯時間;
主食是比臉還大的饅頭,也是當地的特產——高庄饅頭;我們點的嶗山菇燉土雞,菇很鮮,土雞很嫩,好評;還有一個蛤蜊,總共花了100元;
接下來的行程有個品茶,emmm.可以直接略過這一環節,說白了就是帶我們到消費的地方,有個接待的小姑娘稍微介紹了幾種茶葉,也給大家品嘗了下區別,有興趣的可以帶一點,沒興趣的就可以撤了(雖然沒有強制消費,但畢竟是跟團,難免有一波推銷~)
好啦,我們要出海啦~
坐一艘快艇,穿上救生衣就可以出海啦,出海過程中不時會有浪花打到臉上和身上,海水很冰,很咸,不過感覺很過癮;
在海上看山;
想拍全景的,可惜快艇太晃了;海上晃啊晃的~··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淋漓盡致;
開了很遠的之後的海中央,會看到嶗山頭,就是嶗山的起點(嶗山是個群山),可以對著嶗山頭許願,而且可以不用還願哦~
繞著嶗山開30里公路,沿途的風景,左邊是海,右邊是山,超級愜意。海邊還住著很多的村民,沿路上也有不少的民宿;
這是嶗山另外一條路線-太清路線;頂上有瑤池
最後終於來到的具有標志性logo的地方,必須打卡,來波遊客照;
行程結束,跟團的車會把我們送回酒店,或者沿路的地方;我們是讓司機把我們直接送到了台東路小吃街的附近;
在車上休息睡一會兒,就到目的地了;一下車就下雨了,依然擋不住我們一顆吃貨的心;
在小吃街的隔壁那條街,這邊好吃的比較多;
需要排隊的一家台灣烤腸店,有提供蒜,可以配著吃;
皮比較硬,不是很推薦;
味道一般,中規中矩;
5塊錢一斤,可以邊提邊喝;
龍蝦好評,路口那家排隊的就是;純龍蝦,不添加其他配菜,比我們這邊的性價比高多啦,一次吃個爽,我們買的一大盆80元;
因為住的比較近,所以我們還去了趟燕兒島~是一個比較小眾的景點,但是風景完全不打折扣,島上更像一座花園,鬱郁蔥蔥,有野炊的有釣魚的還有漫步沙灘的;繞環島步行一周,當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燕兒島
燕兒島上一條圓形路;
吃飯時間到~中午吃的是萊蕪炒雞;
我們是美團找的,排名前幾的一家店,老闆娘很熱情,還送了一下小菜和粥;
既然來青島,當然要去有特色的,別的地方沒有的;
第一步:先在網上購票,預約參觀的時間;(門票價格不同,裡麵包含的套餐不一樣呢,我們是不怎麼喝酒的,所以買的是60元/人的,包含了參觀的門票+2杯啤酒+1包花生豆)
第二步:打車前往;
第三步;我們租了個講解機(15元/台);
整個瀏覽時間大概1-2個小時;這里分為A館和B館,根據指示先去A館,再去B館;
A館主要是講解一些 歷史 和發展的,B館是參觀製作過程以及品嘗的地方;
青島啤酒百年標致
「與世界乾杯」雕像
A館入口
「假笑女孩」再次上線
青島啤酒廠取得的各項榮譽;
全世界各種不同的啤酒展覽;
很治癒~
A館出來,來到B館;
頂上4個大啤酒罐是真實的哦。裡面有工人在運作生產;
這是模型
這里真的太好拍照了,背景是啤酒
終於能喝上這里最原汁原味的青島啤酒了;
第一杯給的是原漿,沒有經過過濾和發酵的,在一邊喝的過程中一邊發酵,酒味濃一些;花生豆也賊好吃;
旁邊是可以體驗暈酒感覺的醉酒小屋,因為太暈了,就沒有拍照了;
這是樓下的經過了發酵和過濾的純生啤酒,相比原漿味道淡很多,喝不下了所以只要了半杯;樓下其實是個音樂酒吧,還有一些小吃;
啤酒博物館也逛完啦,博物館附近有個天幕城,時間充裕的夥伴可以去逛逛,算是比較西方的一個地方;
要回去啦,在住了幾天的酒店門口拍個照吧;
走之前,我得吃一下正宗的山東煎餅,老闆說他們家煎餅已經開了十幾年了;
被譽為最難喝的五種水之一,怎麼能不帶一瓶回去分享呢;還有嶗山可樂也不能錯過,一般便利都能買到,而且價格不貴,幾塊錢一瓶;
這個味道,怎麼說呢,王老吉摻上雪碧的味道?別管味道怎麼樣,它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是解酒神器呢;
『伍』 仙姑既有仰天之意也有什麼
仙姑可以泛指對女神仙的尊稱,像何仙姑,他就是八仙之一,也可以算做上仙。
在《八仙過海》中,何仙姑就是女神仙,而且是上仙的階品,在一些仙俠的電視里,仙姑也可以指一些小的宮娥。仙子,源於中國神話,形容品德高尚,智慧非凡,纖塵不染,高雅脫俗,且具有非凡能力的女子。如西王母,嫦娥仙子等等。在語境中多用來形容女子外貌究極美麗,國色傾城,像神話傳說中天上的仙女一樣光彩四射,魅力無窮!「仙子」一詞也可指男性的仙人,比如蘇軾的《鵲橋仙·七夕》中稱王子喬(東周靈王的長太子,相傳在緱山成仙)為「緱山仙子」。
西遊記天庭女仙們第一次現身,是在安天大會上,王母娘娘為感謝如來佛祖降服了孫悟空,特叫來一班仙女起舞助興:
「只見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飄飄盪盪舞向佛前。」
仙姑——輩分較高、年齡較大
仙姑,漢語詞語,解釋為女仙人、女道士、女巫;女術士。
仙姑一般是受人尊敬的女仙長輩。孫悟空在盤絲嶺和七個蜘蛛精理論時,當地土地給他說了這個濯垢泉和妖精的來歷:
土地一般都是老態龍鍾的老人,他們既然稱呼仙姑,可見年齡、資歷和輩分比他們還要大,他們也要恭恭敬敬。
同一時期的另一個很有名的女仙何仙姑,八仙之一,在民間享有崇高的聲譽。
仙女——女仙統稱,年齡較輕
仙女應該就是天庭對一般得道成仙的女仙的統稱,一般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女子。主要包括天庭的一般工作人員和其他服務人員,王母娘娘帶領的仙娥、美姬、毛女都是這種類型。
當時奉命去摘蟠桃的就是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等七衣仙女,蟠桃園的土地則是直接稱呼她們為「仙娥」。何仙姑
何仙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時雨。歙南覆船山,十道石門內,有座何仙姑廟,傳承千年,坐落在倒雹清掛荷花的龍穴裡面,因為她在這個荷花形裡面羽化登仙的,隱喻二層意思:一,倒掛,迎合覆船山的妙意(也稱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蓋,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蓮花座,佛生於蓮,佛的空性,佛的根性。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故雅稱:「荷仙姑」。
相傳,何仙姑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何仙姑
別名
何惠娘
何瓊
何秀姑
何香
宏慈妙法元君
出生地
永州零陵
性別
女
主要成就
治世渡生
人物來源
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者,就一定對關於「八仙」得故事與傳說不會陌生,「八仙」是:漢鍾離、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他們都是,勤修「正善明德」,成就神仙職位者。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何仙姑-電視劇形象
何仙姑是治世渡生得八仙之一,在華夏中國世界廣有信眾。西安建有八仙宮,在泰山王母池等處亦有香火。自唐宋以來,有關何仙姑源滾前與呂洞賓的事跡,載世頗多。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於人情的女仙。因此,廟會活動——'何仙姑誕',各地慶者甚重,廣州得增城慶祝誕期,是太陰歷:三月初七,西安八仙宮得慶祝誕期則以四月初九為准——因地點不同而慶祝日期略有差異。
何仙姑得家鄉與駐世來歷,也有多地之說,有廣東增城說,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不一,大概是因為一直以來,各地慶祝何仙姑誕辰者甚多,人們出於敬禮之情,因此常常將何仙姑當作本地家鄉,靈應一方得長者仙師。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安慶府志》《祁陽縣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縣志》等方誌記載,在安徽桐城、祁門,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當地治世渡生得靈跡仙蹤。
《浙江通志》與《歙縣志》中記載何仙姑,曾經於北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駐世教化一方。
《岫岩縣志》記載,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韭菜溝千年聖地碧雲山雲霞古洞,也是上洞八仙何仙姑道場之一,當年何仙姑東游路過,仰慕美景,並在此采葯煉丹修行濟世渡人,取名雲霞洞。
人物經歷
吃桃成仙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何仙姑畫像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廣州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人,唐武則天某年備咐夏歷三月初七出生。是增城縣以做豆腐為業的何泰之女兒,十三歲時在入山採茶時遇見一位道士。道士給她吃了一個桃子,從此不飢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後於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白日登仙。
吃雲母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則天某年夏歷三月初七出生。是廣州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以做豆腐為業的何泰的女兒,秀姑自小聰明伶俐,十四歲時幸遇雲游到此的呂洞賓。呂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片,從此能知人間禍福,並常去羅浮山裡訪仙。後父母為她找了個姓馮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於中宗景龍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門前的水井。投井時只穿著一隻鞋,還有一隻鞋留在井台上。此後,她從福建莆田的江河裡漂出來,原來那井與河是相通的。在當時傳為奇案,遂有秀姑已經「登仙」的傳說。
仙姑還在代宗大歷年間(766-779)現形於故鄉小樓,有人看見她在西園寺一棵荔枝樹下乘涼,把綠綢腰帶掛在樹上。如今此地稱「掛綠園」,而這棵荔枝所結的果實均有一條綠色綵帶,即增城著名的「掛綠荔枝」。關於這棵奇樹,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及《增城縣志》均有記載。後來人們在小樓建了一座何仙姑家廟,此廟至今尚存,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千年履跡遺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
羅浮山采楊梅
廣州有何二娘,以織鞋為業,二十歲那年突然去羅浮山寺,常為寺眾采楊梅充齋,但羅浮山並無楊梅,故僧眾都不知這些楊梅從何而來。羅浮山北四百里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楊梅樹,大數十圍。有一次循州寺僧來羅浮山,談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們寺前采梅,羅浮寺僧一聽,正是何二娘采梅充齋之日,於是遠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唐開元(713-741)中,敕命黃門使往廣州訪求何二娘,得之,但她卻在隨黃門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蹤,從此絕跡人間。其後也有學者猜測這個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
人物故事
說法一
何仙姑原名何瓊,唐高宗開耀元年出生於零陵一戶普通的庄戶人家。當地人說,在何瓊出世的那天,一團鮮艷祥瑞的紫氣籠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鶴在紫氣中上下飛舞,不一會兒,一隻碩壯的梅花鹿馱著一個扎小辮、身系紅肚兜的女童飛奔闖入何家,就在這時何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
提起何瓊的家鄉零陵,可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據《史記》記載:「舜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先聖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於瀟、湘二水匯合的地方,北望南嶽衡山,南依巍巍五嶺,是楚粵之門戶。零陵郡西有一座雲母山,山上盛產五色雲母石,雲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葯;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稱為雲母溪,何瓊家就在秀美的雲母溪畔。
喝雲母水長大的何瓊,出落得美麗靈秀,她自小就喜歡一人在雲母溪邊嬉戲漫遊。十四歲那年,她在雲母溪畔遇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長鬍子老翁,老翁向她詢問了一些當地山水的情況,何瓊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興,從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鮮靈靈的蟠桃送給何瓊,何瓊接過,謝了謝老翁,然後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著她吃完,滿臉笑容地點點頭,轉身就不見了。回家後,何瓊一連幾天都不感飢餓,因而也就不想吃東西,精神卻比以往更旺盛,一個月之後,何瓊又在雲母溪邊遇菱到了那位老翁,這次老翁把她帶到雲母山上,教她如何採集雲母以及怎樣服食雲母。何瓊按照他的話,每天到雲母山上採食雲母,漸漸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往來山頂,行走如飛。此外,她還能辨識和採摘山中的各種仙草靈葯,為附近的百姓治療各種疾病,且能預測人事,因此周圍的人都稱她是「何仙姑。」
何瓊得道成仙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最後竟傳到京城皇官武則天耳中。
當時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皇後,卻把持著朝廷實權。武則天自小受母親的影響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後,她又極力在宮內和全國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壓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勢頭,並利用某些佛經作為她篡位稱帝的理論根據。佛教「法相宗」宣揚「二空」,就是說要把自我與萬物都看成是空泛虛無的,這樣才能達到宇宙萬物與我合而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說,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兩忘,那麼就能白晝飛升、騰雲駕霧、長生不老了。武則天對這一點十分信服,當她聽說零陵地方出了一個何仙姑,能夠不食人間煙火,自由往來於山嶽之巔,感到十分有興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視,並賜予何仙姑一襲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興致勃勃地穿戴起來,周圍的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瞻,只見何仙姑身上霞光萬道,煜煜奪目,好像神仙下凡;鄉親們見狀大驚,不由自主地齊齊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頂禮膜拜。何仙姑心中頗感自得,然而她母親卻大感恐慌,心想:「這樣的女兒,誰家還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歲時,她母親急急地請媒人為她擇婿,雖然何仙姑出落得鮮花一樣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沒有誰家敢娶。何母憂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卻若無其事,整天里出於山野鄉村,忙著給人采葯治病,過得十分充實。
何仙姑
一天,何仙姑進入雲母山密林深處采葯,遇到兩位神奇的人,他們中有一個瘸腿的老漢,手拄鐵拐,身背碩大的酒葫蘆,衣著襤樓,形似乞丐;另一個著一身整潔的藍布衫,手持葯鋤,肩背葯筐,神態甚是俊逸。這兩人在何仙姑前面不遠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竟騰空而去,倏忽不見蹤影,這兩人乃是八仙中的鐵拐李和藍采和。何仙姑留意著他們的樣子,念叨著偷學的口訣,想居然也能夠象他們一樣,凌風駕雲,飛越山谷。從此後,她常常一人悄悄來到深山中修練,身法愈來愈熟練,也越來越能飛得遠。她利用這種功夫時常飛到遙遠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帶回一些奇異的山果給家人品嘗,家人吃了覺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終究不知是何種果實。
見她每日早出晚歸,何母心生疑慮,盤問她到何處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過母親,就說每日往名山仙境與仙佛談論佛道去了。漸漸地,何仙姑通曉佛道的消息又傳開了,武則天聽說後,派使者前往零陵,備妥鑾輿,召請何仙姑前往東都洛陽論佛道。眾官員與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來到洛陽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時,眾人突然不見了何仙姑的蹤影,使臣大起恐慌,連忙命人四處尋找,卻沒找到一點蛛絲馬跡。眾人嚇得坐在洛河邊發呆,薄暮時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訴使者:「我已前往禁宮見過了天後,你們可以回朝復命了。」
使臣將信將疑地回到洛陽宮中,一打聽,果然何仙姑當天來拜見過武後,並和她在宮中作了半日長談,使臣們為之驚訝不已。
據說何仙姑在宮中與武後大談長生不老之術,她勸說武後,要長壽首先要做到寡慾,摒絕聲色,看破名利;其次則要多行善事,須扼制酷刑,嚴禁誣枉,施行仁政,修德積福。同時她還論及治國安邦之道,務必要親賢臣遠小人,萬萬不可以以異姓人為皇嗣。她所言及的內容,竟是對武後十分有針對性的。
武後是個聰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話,她聽在心裡後,也漸漸地付諸行動,不久,來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誅;接著重用賢臣狄仁傑:至於皇嗣一事,武後本想立侄幾武承嗣為太子,在狄仁傑的忠諫下,她遵循了問仙姑的告誡放棄了立異姓的初衷。至於清心寡慾、摒絕場色、看破名利等項,已經沉溺於情慾和權欲之中的武則天卻始終無法做到,所謂到了迷途難返的地步。
武則天為了酬謝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鳳凰台,建造了一座雄偉的會仙館,作為何仙姑講道弘法之處。何仙姑在講道之餘,常坐在館前的石階上,剝食一種圓形的仙果,並隨手將果核四下拋去,後來,會仙館的四周長出一株株荔枝樹,這些樹上結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綠的青皮荔枝,人們稱為「鳳凰台上,荔枝掛綠」。
何仙姑還題了一首「鳳凰台」的詩:
鳳凰雲母似天花,煉作芙蓉白雲芽;
笑煞狂徒無主張,更從何處覓丹砂。
這首詩表面是寫鳳凰台,實際上詩里晴藏著服食求道的真諦服食雲母的方法。人們從何仙姑服食修煉的特點,說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據她講道說法的思想內容,把她歸於佛教弟子,實際上,何仙姑可以說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間的佛道豈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靈感頓至,寫下了一道「題麻姑峰」的詩:
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
飛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黃鶴聽吹簫。
這首充滿仙韻的詩似乎暗含著某種預兆。果然,唐中宗景龍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歲的何仙姑坐在鳳凰台上,仰望著蒼遠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見鐵拐李站在遠處的雲端、舞動著他的鐵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覺中,何仙姑的身體象彩鳳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隨著鐵拐李而去。她腳上的一隻珠鞋這時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墜落的地方忽然出現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陣陣異香撲鼻,四周井欄,形狀恰似一隻弓鞋的模樣,當地的人們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廟,日日香火鼎盛,因為那水井裡的水,不但清涼解渴,而且能治癒各種滴疾,因而為遠近人們津津樂道。
唐玄宗天寶九年,距離何仙姑成仙已經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過後,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們都看到一朵五彩祥雲悠然飄過,何仙姑身著朝霞服站立雲端,正當人們跪地膜拜之際,一束黃綾由空中飄落到鳳凰台上,上面寫著這樣的詩句:
雲母溪畔勝天台,千樹萬樹桃花開;
玉簫吹過黃龍洞,勿引長度跨鶴來。
寄語張家與李家,體將塵事鬧閑情;
蓬萊弱水今清淺,滿地花蔭護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鄉回首尚遲遲;
千年留取井邊履,說與草堂仙子知。
詩中有對故鄉風物的眷戀,也有對鄉人的殷殷叮嚀,更有對神仙生涯幽寂情懷的剖白,勸導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說神仙好,誰知神仙有煩惱,勸君惜取凡人時,莫待時光空自消!」
說法二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何仙姑
何仙姑,唐廣州增城何泰之女。
《仙佛奇蹤》說: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發。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他:「吃雲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於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雲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後來逐漸不吃五穀,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後白日升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雲中,其後,又出現在廣州的小石樓。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狄青早年在爭南儂時路過永州,聽說何仙姑能預知吉凶,便特地去詢問戰爭的結果,何仙姑說:「公不必見賊,賊敗且走。」開始狄青不信,後來宋軍先鋒與南儂智高的兵交戰,不幾回合,智高戰敗並逃入大理國。
說法三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於武則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親開豆腐坊,她自幼做父親的幫手。十三四歲時到野外遊玩,遇見了雲游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雲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飢餓,並能預卜未來,知人禍福。鄉親們為她蓋了一座小樓,要她住在那裡,人們常來這里請她算命。漸漸地,何秀姑的名字變成了何仙姑。
說法四
『陸』 倉頡造字故事
倉頡造字故事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有重瞳的只八個人:倉頡、重耳、虞舜、項羽、呂光、高洋、魚俱羅、李煜。倉頡是黃帝時代的造字聖人;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高洋是北齊建立者;魚俱羅相傳是擊殺猛將李元霸隋朝名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在中華民族光燦奪目的歷史畫卷里,倉頡是一位介於神話與傳說之間的人物,無論從神話學,民族學或民俗學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聖者,史稱「龍顏四目」, 「聲有睿德」(見《論衡》,《呂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績在於「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這個人類「秘密武器」的創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龍亦 潛藏」,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創舉。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化神,他的故鄉陝西白水縣人民至今崇呼為「倉聖」,留下了永久的紀念。白水人民對倉頡的信仰,已經融 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敬惜字紙。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字紙是帶有倉頡聖靈的神物。一小片字紙,不管多麼破爛無用,絕 不亂扔,也不用來揩擦污物,而是收藏起來,裝入干凈的雹搜瓷瓮之中。等積累多了,於晴天無風之日,洗凈手臉,取出來攜到荒郊野外,焚香叩頭,點火化焚,用凈物 將灰包裹,埋於地下,或棄灰與河水中,名為「清水祭」,取意萬古長流。誰要不這么辦,那就成了對倉聖不尊的造孽行為,人人都會指責。嚴重者,全族對其懲 罰。小孩因不懂而有違此忌時,家長一面大加教訓,同時又忙燒香叩頭許願求倉聖爺饒恕。敬惜字紙對學生要求更嚴。學生於每早上學前必要洗凈手臉,臟手不能摸 書提筆。推及學校,每校都有化紙爐,化掉的紙灰必埋於凈土之中。直到現在,兒童上學時必須洗凈手臉。
入學拜聖。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學念書的年齡,父母給孩子洗凈手臉,穿上新衣長袍,戴頂禮帽,持 香紙貢物,到倉頡廟內給倉聖爺燒香,祈求倉聖爺保佑,讓孩子讀書長進,步步高升。之後,大人虛賀帶孩子到寢殿東廊的神碑(倉聖碑),抱孩子用手撫摸碑頂。據 說,這樣日後便能心能手巧,讀書時過目不忘,寫的字龍飛鳳舞。讀書人不論何時進廟,都要到碑上磨一磨手,穀雨廟會時尤其。此碑於1971年運往西安碑林,光滑的頂端即是白水人手磨的結果。
枕書辟邪。字能辟邪除病,這是過去白水人的普遍說法。認為誰要中了邪魔,就讓枕書睡覺,說是邪 魔害怕字書,用以驅除,病就會好。推而廣之,枕頭上綉字,就成了一種風俗。尤其是結婚用的枕頭,字綉得如何,成了人們對新媳婦手藝品評的一個內容。現在的 年輕人雖不信枕書辟邪之說,卻對枕頭上的綉字仍很講究。
寫字治病。倉聖廟內有兩棵古柏,從倉頡座像向外看,好象兩個衛士,左叫「青龍柏」右叫「白虎柏」。據說這青龍白虎,忠於職守,曾殺敗過無數邪魔的來犯。因此,附近的人們一旦身上起了「風疹」或者患了什麼病,就在前心寫上「青龍」,後心寫上「白虎」,藉此除邪治病。此習流傳陝西各地,至今仍廣泛的保留。
吃住不忘倉聖。白水人早晚喜歡喝紅豆稀飯,認為這種習慣來源於倉頡。據說倉頡特別愛喝這種稀 飯,他在深溝造字時,母親早晚給源譽歷他送這種飯。有一次,他正在吃飯時猛然想起一個字的造法,想著想著,竟把吃飯忘了,飯灑了一地。紅豆落地後,變成了紅色礓 石。名叫紅豆礓。這就是白水洛河以北倉頡家鄉和倉聖廟附近為什麼會有紅色礓石的來歷,也是白水人對吃紅豆稀飯的一 種解釋。
白水洛河以北的人喜歡住窯洞。窯洞冬暖夏涼,省料省錢。但由於習慣,即使有了大房,也不願住,只是放置雜物。姑娘找對象,講究誰家有磚窯面子的一院莊子。住窯窯洞的講究,據說也是從倉聖爺當年傳先來的。有些後生晚輩在外跑了幾年,回到家裡想蓋房子改變住宿條件,老輩人便堅持阻攔,說是倉聖爺留下的傳統,誰也不能忘本去改變它。
兒童禮俗及其他崇敬禁忌。孩子周歲,「抓歲」習俗各地皆有。白水獨有倉聖相聯系,屆時,家長備好書、筆、刀等物。書名「倉頡書」,刀名「將軍劍」。等賓客到齊入席,抱孩子取玩三樣東西。孩子若先抓到書,預兆長大後文運暢盛,若先抓到筆,預兆長大後知書達禮,若先抓到刀,預兆將成為武將,若一次抓到兩樣,謂為奇才。
倉聖廟內的倉頡塑像,泥胎粉身,面豐體大,四目靈光,慈善祥和,身著百樣樹葉綴成的衣裳,古樸 典雅,鄉民謂為「百葉衣」。見衣思古,緬懷倉聖當年創業的艱難。村婦仿此,生下孩子,向百家求碎布,連綴縫成「百家衣」,等孩子百天穿在身上,以示倉頡遺 風。祈求倉聖保佑,長大成器,為百家辦事出力。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樣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保存下去。」
在很古的時候,民間還沒有字。傳說倉頡能夠造象形字,這與他賢慧的媳婦有關。他媳婦是個狐狸精,聰明伶俐,對什麼事都細心。
那時,人們都白天行圍打獵,可他媳婦說:「白天鳥雀都能飛呀。下晚鳥雀不飛。」狐狸精好夜行,下晚悄悄一抓,就抓了不少鳥雀,一時吃不了,就養著;又挖些陷井,抓些豬、牛、羊,一時吃不了,就養著;就這么人們才有了家畜和家禽。直到現在,狐狸和黃鼠狼還回來和人們要小雞吃,那是人家留下來的嘛。
一來二去時間長了,他家養的畜、禽也多了。左鄰右舍的有時候就來借,倉頡心粗,他媳婦心細,借頭牛就在獸皮卜畫個象牛的記號,借只雀畫個鳥,借一個畫一個,借兩個畫兩個。
這天,有人來借只雞。他媳婦一尋思,這鳥畫上了,這雞怎麼畫呢?就在鳥旁邊又添上點兒,變成了雞。
這時候,正趕上軒轅大帝發出詔令,誰能把世上的事物用什麼辦法記下來。就讓他當史官。
倉頡回到家和媳婦叨咕這件事,指著獸皮上的雞問:
「這是什麼?」
「這不是雞嘛,鳥字旁。」
「那個呢?」
「那不個馬嘛,四條腿。」
「那個呢?」
「那個是牛,這個是羊。」
倉頡也是個聰明人,一看有門道,就琢磨來琢磨去,造了一些象形字,送給了軒轅大帝。
軒轅大帝一看,說:「很好。」就讓天下人都來造字。字越造越多,民間才開始有了文字。
黃帝任命倉頡(cānɡ xié)去當管理倉庫和圈裡牲口的官。
上任之後,倉頡就傻眼了,怪不得別人不願來當這個官呢,這么多的牲口,這樣一堆又一堆的豆子、麥子,憑著十個手指加十個腳趾,如何能記得完呀?
倉頡是個智商特別高的人,他很快想出了辦法。他用顏色不同的繩子打圈圈,再往圈裡面放貝殼或石子的方法來記數,這可用作加法,如某隻羊被宰送去烹飪(pēnɡ rèn),則從代表羊的那種繩圈裡拿掉一個貝殼,這便是減法了。
一天,倉頡正在考慮問題,一個神仙老漢從空中降下,並向倉頡招手。
倉頡身不由己就跟著他到了大山裡,神仙老漢指了指地上的一行腳印,讓他辨認。倉頡打過獵,一下就認出這是豹子的腳印。
神仙老漢又讓他認黑瞎(xiā)子大狗熊的腳印。
這也難不倒倉頡,他又答對了。
神仙老漢笑了,用手指了指他的腦袋,然後突然騰身飛走了。
「對呀,對呀,動物的腳印是不同的,各種物體也是不相同的呀,我就從這里入手吧!」倉頡突然就有了靈感。
他入迷一樣觀察天地間各種物體,並把它們都畫了出來。然後他苦思冥想,造出許多具有一定意義的特別符號,他稱這些符號為字。這些符號可以代表某物,符號與符號組合起來,又可以變成新的字。
倉頡把他的研究向黃帝做了詳細的匯報,並將一些符號畫出來,示意給黃帝看。黃帝也是一個極聰慧的人物,當即他便認出了好幾個符號來了。
黃帝大喜,認為這種字的發明意義十分重大。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倉頡創造的象形字得到了應用推廣。
一、倉頡造字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用祖傳結繩記事的老辦法記載史實。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沒法辨認了。
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談判,命倉頡整理炎帝幾年來侵境殺民的史實。倉頡在記史的庫房裡泡了幾天,泡得頭昏腦脹,耳鳴目眩,談判時仍然出了差錯。民族的尊嚴受到損傷,他本人也遭到黃帝的指責。
這件事,使倉頡受到很大的刺激。他決心搞出一種符號,讓大眾都能用符號來表達思想,傳授經驗,記載歷史。他苦思苦想,把腸子擰了九十九個過,也沒能想出條明路來。母親勸他到大眾中開闊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陽關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個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涉過了八八六十四條河流,拜訪了九百九十九個善思會道的人。臉跑瘦了,腿跑腫了,汗水淌幹了,頭腦開竅了。他回到家鄉陽武村,躲進村西溝內,著手整理從大眾中采訪的素材,創造代表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符號。為了不受外界干擾,他不讓親朋知曉,不讓妻子近身,連吃飯也不回家。飯由母親來送,但是,他對母親也有個規定,飯送到溝畔,搖鈴打招呼,他聽到鈴聲自己來接,不讓母親到他的住處來看。就這樣,一個月光景過去了,一年、兩年也很快地過去了。他仍鑽在山溝里不肯露面。妻子擔心他的健康,母親不知兒子到底搞些啥名堂。一天,母親提著飯菜,不搖鈴不打招呼,悄悄來到兒子住的地方。到了那兒一看,只見滿溝滿岔的石豬石羊在馱石頭,數不清的石人正在砌樓房。母親驚訝地喊道: 「乖乖,這些石豬石羊多可憐,快讓歇歇,莫把它們壓死了。」話音剛落,石豬石羊卧倒了,石人也撲倒在地。山溝立時變得死寂無聲了。倉頡聽到母親的聲音,急忙跑出山洞,見到此情此景,乾急卻沒有法兒。
原來,倉頡孤身住在溝內,日夜忙著創造新的符號。為了叫起來方便,他給符號取了名字,叫做字。這些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態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園紅園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亮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到鳥獸的爪印塗的……,倉頡就是這樣細心觀察萬事萬物,辛辛苦苦創造著字兒。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造的字也越來越多。那時,沒有筆墨紙硯,他就折來溝岔的樹枝,把字兒寫在山洞的牆壁腳地上。一個山洞寫滿了,他就挖出第二個山洞繼續寫。這種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給倉頡託了個夢,說「人間沒有字,萬古如夜黑。你快點造字吧,不要擔心沒處寫,我給你造一座石樓,能把你造的字全部藏在裡面。」第二天,倉頡起床後出門一看,只見石豬石羊馱著石頭,石人挖著地基,心知天神暗助,心中十分高興,不用說,造字的勁頭也更足了,等到第二個山洞畫滿時,石樓也砌到了一半,倉頡又挖了第三個山洞,仍在緊張地造字。不料,母親不打進來了,一句話泄了天機,破了仙氣,石樓沒有修成。據說,石樓修成後,在樓頂可以俯視西安,卧看北京,能聽到天宮群仙聚會時的說話,可喚來百鳥繞樓齊鳴,白水縣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呢。
倉頡造出的三窯字兒無處妥善地保存了。他只好從頭到尾地記在心裡,走出山洞,回到村莊,要給兄弟姊妹們教。但是,家鄉的人們習慣了走老路,不大肯接受新事物,倉頡一氣之下,跑到外地去傳授自己創造的字。據說倉頡在西安附近教千名學生,還在河南、山東、河北各地辦過教字的臨時學堂,真是譽滿四海內,桃李滿天下。
倉頡回到故鄉時,已年過半百,眼睛發花,家鄉子弟們求他教字,他高興得坐著凳子,伏在桌子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終於教會了家鄉的子弟。但他年輕時,教是站著懸腕寫,寫得龍飛鳳舞,筆力勁秀,因此,教出的學生也是站著懸腕寫字。而教家鄉的子弟時,坐下伏在桌子上寫,家鄉的人至今仍不會站著懸腕寫字。這件事,使倉頡很傷心。
倉頡到底創造了多少字?據說有一斗油菜籽那麼多。當然,人們只學會了幾升,就是後來成為聖人的孔子也只學了七升,還有三升沒處用,撒到蠻夷之鄉,這才使外國人開始有了文字。
二、倉頡造「夠」字
「夠」字該咋造呢?這可難住了倉頡。他想了好久,仍想不出明道道。於是,他去請教黃帝。
黃帝是個大智大勇的人,也被難住了。但他沒有推卸不管,而是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認真和倉頡進行討論。他問倉頡:「天下的事兒,什麼已經使你夠了,什麼使你不夠?」
倉頡回答:「食能飽腹,衣可蔽體,我就感到夠了。而知識再學,卻永遠也不得夠」。黃帝說:「食僅能飽腹,衣僅可蔽體,這只是最起碼的要求,而我們的目的,是使天下人不僅能吃飽,還要吃好呢,不僅能穿暖,還要穿得很體面呢。你感到夠了,說明你一門心思用到造字上,別的事顧不上想,而我是一族首領,總感到我們民族在這方面還缺乏,很不夠。」
倉頡問:「那麼,什麼使你感到夠了?」
黃帝答:「大臣議事,羅哩羅嗦,我聽到誰說一句多餘話,心裡就夠了,一句話說多了,我也夠得不行。」
黃帝這么一說,倉頡的頭腦立即開了竅,忙蹲下身子,用指頭在地上劃了兩個形樣不同的字,一個是多左句右的「夠」,一個是句左多右的「夠」,究竟哪一個合適,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黃帝看了看,想了想,說:「都讓它存在吧!叫人們看了,少說些廢話。"就這樣,夠字造出來了,而且有兩
三、倉頡造「法"字
倉聖造了那麼多字,卻不會造一個法字,他慪愁了好久,仍不得要領,煩得實在不行了,就到村外去散步。忽然,一隻狀如山牛、頭長一犄角的怪獸從他身旁跑過。跑到一小片樹林里,就用尖利的獨角去頂那些長得七扭七歪的樹,頂倒一棵,又頂一棵,樣子十分兇狠。不一會,那些不端正的樹都被頂倒,獨獨剩下一些端正高大的法樹。倉頡感到奇怪,悄悄地跟在野獸後邊,看它還要幹些什麼。
怪獸休息了一會,滿意地看了看樹林子,然後悠哉閑哉地向前走去。正走著,突然聽見前方有吵鬧的聲音,立即停下來,警惕地豎起耳朵細聽,聽了一會,便憤怒地朝吵鬧的地方奔過去。倉頡嚇懵了,驚呆了,及至醒轉過來,慌忙尾隨其後,緊追不舍。他要大聲警告吵鬧的人:趕快避開,野獸過來了!但是,還沒有等他跑到跟前,那怪獸已用獨角把一個彪形大漢頂落溪水之中,還要再頂,只見那人泡在水裡作揖叩頭,口裡還不住的呼叫求饒哩。而旁邊站著一人,手裡死死抓住一頭野豬,他眼看著野獸攻擊落水者,絲毫也不害怕,不僅沒有搭救那人的表示,反而流露出些許的得意之色。倉頡看到這里,對那個見死不救的人,心裡憎恨極了,而對落水者的生命安危,十分擔心。不由多想,他三幾步就蹦了過去。這時,那野獸又
悠哉閑哉地走去了,走到不遠處,卧在一個土崗上朝這里觀望。
這時,倉頡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一顆懸著的心也才慢慢向下落。他急忙救出落水的人,怒視了站著的那位一眼,便拉著落水者快逃。誰知落水者不但不逃,還給站著的那位作揖說好話,彷彿對不起那人似的。倉頡感到奇怪,一問,心裡才一下子亮堂了。
原來,這兩個人住在同一村落,作伴上山打獵。落水者懶惰,走到這兒不走了,躺下睡大覺。站著的那位獨自進山,冒死打死一隻野豬,費力背了回來。而落水者見了,非要分一半不可,言說他不能白白來一趟。站著的那位不給。兩人便吵開了,而且,已經動了武。眼看站著的要吃虧。那野獸奔過來了,一角就把落水者頂倒,又一角頂入水中,要不是落水者求饒恐怕還要再頂呢。
倉頡問:「那野獸不傷人嗎?」
站著的那位說:「不傷好人,專傷壞人。如果碰見有人爭執,就攻擊邪惡的一方,聽到有人爭論,就咬不正的一方,公正允當,不出偏差。」
聽到這兒,倉頡又想起獨角野獸剛才頂樹的情況,不覺高興地長長出了一口氣,說道:「這原是一隻善良的野獸啊!,,說罷,又扭頭朝土崗上看去。土崗上這陣什麼也沒有,那獸已經離開了。倉頡忽然感到心裡空落落的,便問:「那獸叫什麼名字?」
這兩個人都說叫:「鴦」
就這樣,鴦在倉頡的頭腦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當倉頡回到家裡,又要造法字時,便不由得想起了堡蒙他想:法是端正的,象法樹端正的那個樣兒;法也是公正允當的,見邪惡就攻擊,見不正就爭斗,象駕那樣正直。何不從鴦字方面考慮法字呢?於是,他想呀想呀,終於想出了一個理想的字兒:法意思是鴦頂不直不正的人和物,一直把它頂去,使世界變得公平,平得象水一樣鹿。故爾「法」字為「鴦」下一「去」,左旁「三點水』』兒。直到很久以後,人們才把它簡化成今天這個法字。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會顯得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柒』 石家莊有什麼旅遊景點
1.AAAAA西柏坡紅色旅遊區。西柏坡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部,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所在地。2、正定古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定古城位於河北平原中部,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正定古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文化積淀深厚,享有「古建築寶庫」的美譽。正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旅遊文化名城。據史料記載,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春秋時為先虞國,戰國時為中山國。趙滅中山後,歸趙。秦朝時屬衡山郡,漢初屬東源郡。十年(公元197年),代陳造反,漢奸守東原。次年,皇帝劉邦率部攻克東原。至今一千四百多年來一直是府、州、郡、縣所在地,是當時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曾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至今,在正定程楠的門上還有一塊三官雄鎮的石碑。3、河北博物院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博物館是省級綜合博物館掘弊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河北省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館由原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河北省文物出境鑒定中心、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整合而成。河北省博物館成立判寬於1953年4月,館址設在河北省省會保定市古蓮華池院內的佛經樓內。1982年,河北省博物館遷至省會石家莊,並借用河北省展覽館舉辦展覽。1986年,河北省展覽館和河北省博物館合並,改建為河北省博物館,次年正式開館。2006年,河北省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3年6月8日,河北省博物館新館試運行並開館。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館揭牌,正式開館。4、正定龍興寺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興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東門里街。它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寺廟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名剎之一。龍興寺,位於河北省正定縣,距石家莊15公里,始建於隋朝,古稱「龍藏寺」。唐代更名為龍興寺,宋代淪為大型建築群。經過多次修繕,形成了東、中、西三路建築格局,規制日益完善,達到頂峰。龍興寺佔地85200平方米,南北向。新中國成立後,幾經修繕,仍按三種方式組織。正門(南門)外,有一個高大的玻璃屏風。寺內建築主要有天王廟、天爵(遺址)六部廟、摩尼宮、牌坊門、慈世壇、藏輪亭、康熙乾隆第二御碑亭、大悲亭、御書亭等。其中天王廟、摩尼宮、轉輪亭、慈世閣是宋代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寺廟,尤其是摩尼宮,價值最高。摩尼宮建在1.2米長的橋台上,寬深七間,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外觀重疊雄偉,古樸威嚴。5、趙州橋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州橋,又名「安吉橋」,位於河北趙縣城南2.5公里的河北趙縣河上。它建於隋朝大業年間(公元581-618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約有1400年的歷史。它是當今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敞肩石拱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安吉大橋為第12座「國際歷史土木工程里程碑」,並在大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紀念碑」銅牌紀念碑。趙州橋,也被稱為安濟橋(由宋哲宗命名,意思是「幫助人民」),位於河北省趙河上。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選為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被譽為「華北文房四寶之一」。橋長50.82米,跨度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石拱橋。由於橋梁兩端的肩部有兩個小孔,並不實心,所以稱為開肩式,這在世界造橋史上是一個創造(稱為全肩式或無小拱實心肩式)。橋上的東西很多,種類很多,五顏六色。6.AAAA正定郭蓉大廈。郭蓉大廈佔地4萬多平方米,分為三路,即中路、東路和西路。每條路都是一個有五個入口卜衡的四合院,有215個房間和102個走廊。大宅里,雕梁畫棟,小橋流水。夏秋季節,秋海棠、銀杏等。綿延數英里,枝繁葉茂。隱藏在樹後的房子是古色古香的。從西邊開始,他們可以依次穿過吊花門,大廳,客廳,祖母的正房和鳳姐的家。中路為衙門、外儀門、南廳、內儀門、容Xi廳、後圍;東路是王夫人院,賈赦院。郭蓉府主要景點有郭蓉府景區、榮寧街景區、曹雪芹紀念館等。佔地面積2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它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描繪的「郭蓉大廈」設計建造的。榮國府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基本建設先進單位、河北省定點旅遊單位、正定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電視劇《雪山飛狐》、《新包青天》、《鄭板橋傳奇》和電影《俠客行》。榮國府景區是一個多入口的四合院,以鹿鼎山的形式出現,有前有後。分為中路、東路、西路三路。中路建於1986年。中路依次為傅蓉門、外儀門、南向廳、內儀廳、榕西廳、後外館、賈政衙門。採用宮廷風格的繪畫,東西路為內屋,採用蘇式繪畫。7.AAAA抱犢寨。抱犢寨,原名抱犢山,原名廬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市西郊,距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集歷史、人文、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名山古村。是國家四級旅遊區,河北省先進旅遊單位,石家莊十大旅遊景點之一。東臨華北平原,西臨太行山,一峰突起,雄偉壯觀,四周懸崖峭壁,遠遠望去像一尊仰卧的大佛。其頂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660畝,土壤深度66米。它就像一個天堂。有「天下奇村」、「小牛福地」的美譽。抱犢寨不是一個村莊,而是一座名山的名字。
『捌』 石樓縣景點
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天下黃河第一灣、興東垣東岳廟、石樓後土聖母廟、仁泉寺等。1、仁泉寺:位於石樓縣義碟鎮下河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康熙八年重修。寺院坐西北朝東南,佔地面積342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獻亭、樂樓。正殿為無梁殿,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頂,前檐插廊。
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天下黃河第一灣、興東垣東岳廟、石樓後土聖母廟、仁泉寺等。
1、仁泉寺:位於石樓縣義碟鎮下河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康熙八年重修。寺院坐西北朝東南,佔地面積342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獻亭、樂樓。正殿為無梁殿,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頂,前檐插廊。
2、天下黃河第一灣:天下黃河第一灣位於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最佳觀景點為馬家畔,被譽為「萬里黃河上最美麗的彎」。
3、興東垣東岳廟:興東垣東岳廟(第五批國保)時代,位於石樓縣城東北20公里的興東垣村,始建年代不詳,金代已有,元至元四年(1388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及清代均進行過修葺。
4、石樓後土聖母廟:位於石樓縣義彎巧牒鎮張家河村西南2.5千米的殿山村北100米。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前石雕燈台記載元至正七年(1348年)重修,之後歷代均有維修。
5、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紅軍東埋蠢鍵征紀念館位於山西省石樓縣城,是一座全面反映紅軍東征歷史檔春的紀念館,直屬於山西省文物局。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