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萬曆通寶圖片及價格 萬曆通寶值多少錢
網頁鏈接
低價的萬曆通寶收藏價格是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高價的萬曆通寶一般要通過它的背紋去區別,背紋復雜精緻的萬曆通寶在市場上的收藏價格也相對較高些,萬曆通寶是古錢幣的收藏中有著藝術收藏價值的錢幣,萬曆通寶的背「礦銀」這一枚在市場上的拍賣價格是在38萬元人民幣。
1、明「萬曆通寶」背「十厘」市場價格:22.3萬。2、「萬曆通寶」背人物故事花市場價格:76萬。3、明(明代)萬曆通寶背右厘小市場價格:83萬。4、明萬曆通寶背三兩市場價格:45萬。5、明代萬曆通寶背礦銀四決市場價格:58萬。6、萬曆通寶背人物故事市場價格:33.4萬。7、「萬曆通寶」折二三枚市場價格:52.3萬。
以上便是萬曆通寶值多少錢的相關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要知道萬曆通寶是明朝盛世最具代表性的一枚銅錢,作為收藏來說是非常具有歷史價值的。
② 戰國明四古幣地經濟價格
戰國後期燕國所鑄圓形方孔錢,錢徑約29mm,重4g左右,可能與一化、明化為同系列三等制。明四早期甚為罕見,曾列為古錢五十名珍之一,近年已有較多發現,身價已大不如前,目前市場價格在1.2萬元左右。
③ 古錢幣價格表
一版紙幣市場最新報價
名 稱 面 值 市場參考價 收購參考價 備 注 壹圓 --- 工農 1 元 700 壹圓 --- 工廠 1 元 700 伍圓 --- 帆船 5 元 550 伍圓 --- 綿羊 5 元 600 伍圓 ---水牛圖 5 元 13000 伍圓 --- 織 布 5 元 600 拾圓 --灌田.礦井 10 元 700 拾圓 --鋸木.犁田 10 元 700 拾圓 ---火車站 10 元 1800 拾圓 ---工 農 10 元 600 貳拾圓--火車.驢子 20 元 3800 貳拾圓--- 推 車 20 元 1800 貳拾圓--藍色萬壽山 20 元 1900 貳拾圓--棕色萬壽山 20 元 3400 貳拾圓--立 角 橋 20 元 600 貳拾圓--火車.帆船 20 元 5500 貳拾圓---打 場 20 元 3800 伍拾圓--礦車.驢子 50 元 9000 伍拾圓--紅 火 車 50 元 23000 伍拾圓--藍 火 車 50 元 6500 伍拾圓---鐵 路 50 元 890 伍拾圓---工 農 50 元 1600 伍拾圓---壓路機 50 元 3800 壹佰圓---耕地.工廠 100 元 1600 壹佰圓---火車.工廠 100 元 3700 壹佰圓---萬 壽 山 100 元 3800 壹佰圓---紅色工廠 100 元 2800 壹佰圓--藍色北海橋 100 元 1500 壹佰圓--黃色北海橋 100 元 1800 壹佰圓--紅 輪 船 100 元 650 壹佰圓---運 輸 100 元 650 壹佰圓-- 大帆船 100 元 30000 貳佰圓---頤和圓 200 元 2800 貳佰圓---排雲殿 200 元 1900 貳佰圓--萬里長城 200 元 950 貳佰圓---煉 鋼 200 元 860 貳佰圓---割 稻 200 元 5600 伍佰圓--農民小橋 500 元 2800 伍佰圓--正 陽 門 500 元 8600 伍佰圓--起 重 機 500 元 1600 伍佰圓--收 割 機 500 元 950 伍佰圓---耕 地 500 元 4200 伍佰圓---瞻德城 500 元 250000 壹仟圓---耕 地 1000 元 8000 壹仟圓---秋 收 1000 元 1200 壹仟圓---拖拉機 1000 元 3500 壹仟圓---錢塘江 1000 元 950 壹仟圓---馬飲水 1000 元 95000 伍仟圓---耕地機 5000 元 3300 伍仟圓--工廠耕地 5000 元 2300 伍仟圓--蒙 古 包 5000 元 360000 伍仟圓---綿 羊 5000 元 115000 伍仟圓---渭河橋 5000 元 7500 壹萬圓---軍 艦 10000 元 1800 壹萬圓--雙馬耕地 10000 元 1600 壹萬圓---牧 馬 10000 元 620000 8 品 壹萬圓---駱 駝 10000 元 145000 伍萬圓---新華門 50000 元 27000 伍萬圓---收割機 50000 元 38000 大全套62張(8品以上) 2180000
二版紙幣市場最新報價
名 稱 面 值 發行年份 市場價 收購價 備 注 大黑拾 10元 1953 210000 紅伍元 5元 1953 28900 海歐伍元 5元 1956 9800 綠叄元 3元 1953 39500 黃伍元 5元 1956 1880 寶塔山 2元 1953 1870 紅壹元 1元 1953 3350 黑壹元 1元 1956 1880 伍角水庫 0.5 1953 109 貳角火車頭 0.2 1953 1450 黃壹角 0.1 1953 558 長號伍分 0.05 1953 780 長號貳分 0.02 1953 58 長號壹分 0.01 1953 118 二版大全套 --- --- 313000
三版紙幣市場最新報價
名 稱 面 值 發行年份 市場價格 收購價格 備 注 2羅馬拾元 1965 355 整捆 3羅馬拾元 1965 409 整捆 2羅馬伍元 1960 325 整捆 3羅馬伍元 1960 385 整捆五星水印貳元 1960 1820 百連古幣水印貳元 1960 2480 單張 2羅馬壹元 1962 73 3羅馬壹元 1962 95.8 古幣水印壹元 1962 685 平版 伍角 1965 36.9 凸版水印伍角 73.5 平版水印伍角 720 2羅馬貳角 19.2 3羅馬貳角 24.6 凸版貳角 165 藍2羅 壹角 12.6 藍3羅 壹角 12.6 紅2羅 壹角 17.5 紅3羅 壹角 41.5 紅2凸 壹角 27.8 紅三凸壹角 108 背綠 壹角 3080 背綠水印壹角 46000 棗紅壹角 6200 1.2.5分 4.7 三版大全套 65500 無背水大全套 16350
④ 古幣50大珍都是哪些
中國古錢五十珍:
1、 橋足半釿布: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
2、 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佔齊大片領土時鑄。
4、 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范,可證其鑄地。
5、 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范圍。
6、 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7、 共屯赤金(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8、 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一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
9、 國寶金匱直萬:新莽時鑄錢。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匱」;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於兩豎紋之間。傳世僅兩枚。
10、 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志無載。近年曾有出土。
11、 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銖,存世極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銖,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 咸通玄寶:唐錢。咸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 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號(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偽錢幣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隱奉梁正朔而鑄。
16、 天成元寶: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
17、 永平元寶: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
18 、天德重寶: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號。
19、 天策府寶: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將軍,建天策府,於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內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寶(楚):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於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
21、 廣政通寶:後蜀錢。孟昶廣政年間(938-965)鑄,有銅、鐵、鉛三種平錢。
22、 大蜀通寶:後蜀錢。錢文形制與廣政通寶接近。存世極罕。
23 、保大元寶(背天):南唐錢。李璟保大年間(943-957)鑄,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極少。
24、 永通泉貨:南唐錢。顯德五年(958),李璟鑄永通泉貨大錢,以一當十,錢文有篆、隸兩種,篆書者較薄小,為後期的減重錢。
25、 大齊通寶:南唐錢。此錢真品僅發現二枚,因其文字形制與大唐通寶接近,所以定為南唐開國者徐知誥升元元年(937)建國號大齊時所鑄。一說為南唐後期鑄大唐通寶時所鑄。
26、建炎元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鑄。「建炎元寶」鑄造量極少,錢文篆書,隸書成對,同時期高宗尚鑄造有「建炎通寶」,「建炎重寶」,皆罕見,為古錢大珍。
27、至寧元寶:P金代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寧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
28、大宋通寶(當拾):南宋大錢 大宋通寶當拾 直徑一般:52MM.厚:3MM
29、貞佑通寶、元寶:鑄期: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特徵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元寶小平,錢文真書旋讀。 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 國內僅發現此一枚。
30、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俗稱「垮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間(1241—1252年)所鑄。
31、大朝通寶: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公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 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屬中國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 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917)鑄造。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
33、天顯通寶:天顯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遼太宗天顯年間鑄,據內蒙出土:徑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
34、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公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
36、應歷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歷年間鑄造(公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歷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國寶:元朝 元武宗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鑄造。文字形制極為精美,有以孤品背龍紋者尤其精緻,疑為開爐試鑄樣錢。另有鉛錢孤品,系雕母。
38、建國通寶:北宋 宋徽宗 趙佶有 建中靖國 年號,但建國通寶僅有篆書,楷書 小平 對錢各一,其中篆書錢銅色金黃,狹穿大字,面帶黑斑及松花綠銹。
39、保寧通寶:遼代遼景宗耶律賢保寧年間(969-978)的鑄幣,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別。其錢文右旋讀,書體隸兼八分,渾厚樸拙,古意盎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謂影響了整個遼一代錢風。目前,根據相關資料、圖譜及所見所聞,保寧通寶平錢的統計存量大約在數十枚之內,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
40、至正之寶: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
41、聖宋通寶:直徑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錢幣完整,未見拼接、挖補、改刻的痕跡,應當是一枚真品古錢。「聖宋通寶」行書旋讀,字體與行書聖宋元寶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現一斜月,左側邊郭有一個直徑0.1厘米的圓形深孔,形態較規則,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趙佶於崇寧二年(1103年)鑄聖宋通寶,行、篆二體,以一當五,崇寧三年(1104年)乃止。聖宋通寶錢行世只有8個月,世間所見甚少。
42、貞觀寶錢(西夏文):西夏崇慶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3年)鑄造,形制為小平錢,直徑2.5CM。錢形較大。目前存世僅有一枚,極其珍貴。
43、天啟通寶:背面有字的天啟通寶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於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
44、靖康通寶:「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北宋 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
45、天國通寶: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幣,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聖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幣,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
46、應運元寶:"應運元寶"銅錢,系北宋淳化年間李順起義所鑄起義軍錢,
47、皇統元寶:金代錢幣,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製作極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統元寶篆書孤品。
48、應感通寶:北宋時,李順於994年發動農民起義,攻克成都,建元應運。曾鑄應運元寶。李順死後,部下又鑄應感通寶,存世皆罕。
49、崇慶元寶、通寶: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有元寶、通寶兩種。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厘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了解目前全國保存有五六枚真品。崇慶元寶史志不載。唯遼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崇慶元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製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寧錢制,然仔細推敲仍不免匠氣。近代京滬諸多泉家皆審為贗品,而錢幣學家鄭家相以為當屬金泉。
50、元德重寶: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鑄造。版式為折二型錢。錢文楷書,直徑一般為2.7厘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⑤ 中國哪個朝代的銅錢值錢
1、秦朝銅錢
秦半兩錢為秦代貨幣。銅鑄,圓形方孔,錢徑一般為2.5-2.77厘米,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兩」二字。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⑥ 古錢幣圖片及價格表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3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2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20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1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型 背寶鞏局350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35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68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35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八」15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7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無蘇局「當五」5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1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樣錢12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伊局「當四」20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三 背寶鞏局「當五」800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古錢幣價格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古錢幣價格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20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古錢幣價格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古錢幣價格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古錢幣價格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古錢幣價格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4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80元古錢幣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古錢幣價格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6000元
⑦ 古幣價格表
截止時間2020年5月,從幾十至幾萬不等。
不同的年份、材質、完整度價格會有不同,從幾十至幾萬不等。古錢幣板塊的熱門品類要數先秦和清代的製品。先秦的錢幣因為距今久遠,鑄造、文字、風格等有特殊性,對收藏者極有吸引力。而清代離現代生活很近,而且清錢幣的形制比較大。
價值較高的古錢幣特點歸納為短命政權鑄造、存世量稀少、文化內涵豐富等幾點。在經過了最初入門階段後,可把玩一些成系列的錢幣。「例如宋徽宗批制的年號錢,最著名的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
崇寧通寶的錢文是宋徽宗手書,所以又可稱為『御書錢』,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極為著名的『瘦金體』。除了藝術造詣外,它的鑄造工藝也非常精美。
(7)明代古幣價格表及圖片擴展閱讀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
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罕見。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
三、錢幣的形態、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⑧ 古錢幣收藏價格表
樓主,我替你上個圖,你看看是不是和你所說對一樣,下面是一些資料,期望對你有用。關於價格,此中錢幣根據行情和品相以及其他型狀,價格差別很大,高對幾千,低對幾十。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鑄造。
「通寶」有小平,折二型銅錢及折三型鐵錢,對錢,有數十種之多,篆書,隸書二種書體。特色之處是隸書中雜有楷意,有時也稱作楷書。小平銅錢存世量大,版別復雜,變化多在「政」和「通」上。鐵錢鑄造量極大,現在存世較多。另有珍罕的銀質「政和通寶」,古泉大珍。「政和重寶」為折二錢,楷書,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厘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簡介
政和是宋徽宗(1101~1125)的年號。
趙佶當皇帝是個庸君、昏君,以至於失地、喪國、亡命,但在藝術上是個大家,在國畫上、書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因為皇帝的身分,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的文人,因為皇帝的愛好,繁榮了藝術的創作,因為皇帝的資源,他有能力組織《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的編輯。他於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當時,畫家的地位顯著提高。他畫的畫富有書卷氣,貴族氣,富麗堂皇。他創立的「瘦金體」,屈鐵斷金,鐵劃銀鉤,書法史上以此面貌出現的就他一人。
趙佶在藝術上的嗜好也用在了泉貨上了。他親自書寫錢文鑄造銅錢,他鑄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的四個高峰之一。他當政的年號很多,有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鑄幣的版別也多,字體也多,有楷書、行書、篆書、隸書。他用瘦金書書寫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鑄的精,字更美,是泉友們的愛物。
政和通寶,本身就有很多的版別,小平、折二的都有,字體我知道的就有篆、隸、楷,還分什麼真政,文政。
這枚政和通寶,小平,熟坑,應是隸書,真政。
宋代錢幣種類、版別之多,居歷代之首。南宋和北宋319年間共發行了46種年號錢及6種非年號錢,被稱之為「鑄錢大師」的宋徽宗在位時,「政和通寶」白銅錢約有十多個版別,但這些白銅錢,幾乎全是小平錢的形制。據孫仲匯、胡薇所著《古錢幣圖解》184頁載,有一種「政和通寶」篆書錢文,直徑28毫米,穿徑7毫米,定級為樣錢,屬二級上品。直徑28毫米,已經是所載最大的「政和通寶」白銅錢。
可見白銅政和居多,大錢珍罕。而這枚「政和通寶」白銅錢直徑已達30毫米,可達折三標准。經查閱各種錢譜,均無此幣的記載。
這枚「政和通寶」白銅錢是部頒樣錢或進呈樣錢。宋代鑄錢負責長官須向朝廷進呈樣錢。這種進呈給皇帝的樣錢
政和通寶
必定特別講究。
頒行諸路的錢樣為部頒樣錢,這些樣錢都可當作母錢使用。各地的初鑄品稱初鑄大樣,也比普通銅錢大且精美,如母錢數量不夠,初鑄大樣亦可代替。另據《古錢的鑒定和保養》一書介紹,北宋、南宋初的母錢、樣錢,有相當數量為白銅鑄成。而今,這枚「政和通寶」白銅折三大錢如此精美異常,完全有理由將其歸入樣錢之列。
政和通寶鑒定方法
銀元,是我國近代歷史上通用的一種錢幣,這種貨幣形制從西班牙、墨西哥等國傳入,清光緒年間開始正式製造
政和通寶
中國的銀元,俗稱「龍洋」,隨後在市面上流通。
銀元於民國二十四年廢除。
銀元兌換採用十進位制,一元為十角,一角為十分,一分為十文。通用銀元的重量約26.7克,圖案以龍和人物頭像為主。龍洋多數是清朝所鑄,如大清光緒元寶等。銀元中常見的人物像,有民國時期的袁世凱、孫中山等。
鑒定銀元的價值,應先分出朝代、年號、發行機構、版別等。像清朝時湖北出的凡重一兩銀元、廣東局出的雙龍銀元、陝西所出的光緒元寶、「吉」字一兩銀元等,每枚價值幾十萬元。
1998年,「吉」字一兩銀元拍賣出單枚100萬元的高價。戴冠袁世凱像背飛龍銀元、孫中山像背三鳥銀元與奧、英、意、日、美版銀元等均是珍品,如「十八年地球版」曾拍賣到50萬元一枚。
由於一些銀元極為珍貴,因此鑒定真假很重要。鑒定的主要方法有:一是看形制是機器沖壓還是翻砂,凡是翻砂版均是假幣;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風格與當時韻味是否相符,用放大鏡一看就一目瞭然;三是看齒輪,假幣齒輪遠不如真幣規整,兩者一對比特別明顯;四是看顏色,銀元應是白色,有包漿、銀銹,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銀量,顏色略有差異,清朝銀元含銀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在88%;五是聽聲音,真銀元敲擊後發出的聲音純正婉轉、柔和,感覺沉穩,而含銅量高的假銀元敲擊後發出的聲音尖高,全銅鍍銀的假銀元聲音短促,夾銅或夾鉛的假銀元聲音呆滯而沒有轉音,挖補的假銀元聲音低啞或為「啞版」;六是用比重法測試,白銀的比重為10.5,低於黃金、白金比重,而高於銅、鉛、鋅等其他普通金屬的比重,由於假銀元都摻入了較大比例的銅、鉛、鋅等其他金屬,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元與真銀元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偽。
政和通寶白銅錢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始鑄政和通寶重寶錢。材質有銅、鐵、銀三種。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分篆、
政和通寶
隸、真三體,其中以小平銅錢版別最為復雜,約有近百個品種。
折二錢少於小平,版別也較為單調。其中折二銀錢僅見一枚。折二白銅錢也不多見。孫仲匯的《古錢幣圖解》書中拓有一枚,為寬緣篆書體。內蒙古錢幣專刊上曾發過兩枚,一枚為外國館藏,一枚為內蒙古錢幣愛好者擁有。後兩枚均為寬緣隸書體,和筆者收藏的這枚錢文字相符。現將這枚錢介紹如下見圖:此錢徑長為3.1厘米,重8.8克,厚約0.18厘米,緣寬0.4厘米,穿寬0.6厘米,通體無銹,錢體銀白色。此錢整體製作工整,文字清晰,應為樣錢或銀錢。
不應該是流通幣。北宋九個皇帝改了35次年號,鑄了27個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其中在小平錢中白銅錢並不稀見,而折二白銅錢卻十分難得。此枚錢的發現又為我們提供了北宋白銅大錢的一個實物。由於本人對古錢了解甚少、研究不深,所以拿不準此錢是珍稀幣還是普通幣。希望專家和泉友指點迷津。
⑨ 中國最值錢的50大古幣
錢幣是人類社會流通的衡量價值的主要工具,古錢幣因其貨幣價值和歷史價值一直受到廣大收藏者的青睞:清代鎮庫祺祥重寶、遼代年號平錢、十七兩三孔布、一兩三孔布、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寶源局背鎮庫錢。
1、清代鎮庫祺祥重寶
古錢"祺祥重寶"背大清鎮庫大錢,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熱河,載垣等八大臣受遺詔輔政,改元"祺祥"鑄祺祥通寶、祺祥重寶。
通寶為小平,重寶為當十。 不久發生政變載垣、肅順、端華三大臣被殺,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
2012年10月23日,在北京誠軒拍賣,起拍價8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以368萬人民幣成交。
4、一兩三孔布
重15.5克,此布也屬於大型三孔布,上世紀出於河北石家莊地區。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邊廓完整,澆口在首部,合范准確,鑄造精美;僅有極小微修,極美品。
2010年5月12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古錢專場中,以352.8萬元人民幣落錘,刷新了當時中國古錢拍賣新紀錄。
5、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
咸豐重寶是清代咸豐年間鑄造的一種錢幣,由於政治腐敗以及經濟原因,流通不久就遭遇嚴重貶值,不得不停止!流通極少,所以珍貴!尤其寶福局製造的背面印有"大清壹百"的最為珍貴!其估價在270多萬一枚!
6、寶源局背鎮庫錢
鎮庫錢嚴格意義上不是一種流通貨幣!是一種為了賑災驅邪,供奉神靈用的!中國歷朝歷代都有記載的鎮庫錢,屬於花錢中的珍品!在2013年一枚寶源局背鎮庫錢以253萬的價格拍出,也從而刷新了鎮庫錢交易記錄!
小結:
清代貨幣最為珍貴,備受收藏著喜愛!其原因可能是保存的好,造詣比較成熟,錢幣的欣賞性要比其他朝代更加美觀!
⑩ 明朝古錢幣價格表圖
你好!因為沒有看見實物的圖片和詳細的介紹,所以暫時按照普品估計價格。 明朝的萬曆通寶普品現在的市場價格在10--15元一枚,寬緣大字的現在的市場價格在1800元左右一枚,背星的市場價格在120元左右一枚,背月的現在的市場價格在1600--1800元一枚。還有很多品種根據背面文字的不同,價格從150元--6500元不等,最好有圖看看。 清朝時期的光緒銀幣在各省基本都有鑄品,價格差別極大,請樓主上圖或者進行詳細的說明才能准確估計價格,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