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32年5分硬幣值多少錢
1932年5分硬幣值多少錢?
~~~~~~~~~~~~~~~~~~~~
你確定是1932年5分硬幣嗎!
首頁»銅幣»蘇維埃
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
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PCGS MS62BN,估價:(人民幣):3,000-4,000元;成交價格:6325元;出售公司:誠軒;出售專場:2013秋季拍賣會古錢、銀錠、機制幣;成交時間:2013-11-17 14:00。
1932年中華蘇維埃五分銅幣一枚,PCGSMS62BN金盾
本網站的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為真品,圖中品相的 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市場價格為: 6325元左右。提示: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有多種版別,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品相大小不同價格也不一樣。請參考本頁面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直徑厚度重量以及版別特點,仔細與你所持有的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進行對比。如有不同請參考下方推薦的1932年蘇維埃五分銅幣其它版別以及圖片價格。
㈡ 乾隆年間的銅幣能值多少錢
乾隆年間的錢主要是「乾隆通寶」,「乾隆通寶」鑄造比較精美,也很規范,但目前存世量較大,雖有一定收藏價值,但價格不高。大約15元左右每枚。乾隆年間還有一些較大的銅錢傳世,但比較少,價值也高,估計在2000元以上。
㈢ 光緒元寶銅幣值多少錢
截止到2020年4月15日,光緒元寶銅幣一枚的估價在184元到368.00萬元之間不等,具體需要根據實際光緒元寶銅幣的保存完整性、光緒元寶銅幣的圖案花紋類型、光緒元寶銅幣的材質情況來決定其價值。
光緒元寶銅幣作為清朝錢幣中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品種, 在市場上具有很高的收藏人氣;光緒元寶銅幣市場價值隨著存世數量的減少而逐漸上漲,這款光緒元寶銅幣的未來收藏前景非常可觀。
(3)老銅幣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在清末銅價劇漲,古玩毀錢為銅,以獲數倍之利,市面出現錢荒的大環境下,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錢荒嚴重。同時又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
機制錢幣是晚清時期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既是商品交換手段的一種,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其中就數光緒元寶為大眾所熟知,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藝術品,也是晚清民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
㈣ 銅幣值多少錢
這是王莽新朝時期的錢幣貨泉,是最常見的一種古代錢幣,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所值和收藏價值。
因存世量大,普通版品相好的10元左右,較少的版十幾到幾十不等,品相差的幾元一枚。
㈤ 民國銅幣值多少錢
網路知道
這枚銅錢值多少錢
展開圖片
我來答
30條回答
魏希田
LV.9 2018-12-24
1)屏幕上不能鑒定歷史貨幣真贗,就是上手也有打眼的時候,只能說一個印象或感覺。
2)我建議有機會拿實物直接向有見識者請教,最低也在「古泉園地」「錢幣天堂」之類的錢幣收藏交流網站征詢。
3)在錢幣市場」衡量價格,我只能這樣說:這是一種「玩物」價格是波動的,要根據出讓方與接收方的商討,每一枚價格都要討論。
4)你發圖這種幣如是真品即是:,「紹聖元寶」北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始鑄,版別應是「寬緣短寶」。普品,品相還算較好,目前市場價約10元。
5)從歷史貨幣角度:真品。
6)沒有看實物,可能說錯。
㈥ 大清銅幣最貴多少錢,價格表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盡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僅以明顯區別劃分,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
相關如下
上海珍和近期大清銅幣成交價格
宣統年造大清銅幣二分成交價:115萬
宣統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成交價:89.6萬
己酉大清銅幣中心汴字當製成交價:71.3萬
己酉大清銅幣中心汴字當製成交價:57.5萬
己酉大清銅幣中心汴字當製成交價:57.5萬
丙午(1906年)戶部大成交價:50.4萬
1909年宣統年造己酉大成交價:48.3萬
大清銅幣(汴)己酉 當製成交價:34.5萬
己酉大清銅幣中心「汴」成交價:30.8萬
大清銅幣二十文銅鎳合金試成交價:128萬
㈦ 最值錢的古代銅錢圖片
銅錢名稱: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
銅錢價值:2150000人民幣
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金黃色,錢文精美,沒-絲一毫拖泥帶水, 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
咸豐重寶的直徑為36. 9mm,緣厚為2. 4m,內穿為6. 3mm,重為14. 9g。咸豐重寶的鑄造材料主要是黃銅,也曾出現過鐵錢等其它材質的錢幣。
寶鞏局是清代甘肅省的鑄錢局。康熙六年開,不久停。雍正五年遷到蘭州改名寶鞏局,七年又停。咸豐五年重設,至同治三年廢止,因此,除乾隆、嘉慶外,歷朝「鞏」字錢均少,南昌康熙寶鞏更少。
其鑄幣面值有小平、當二、當五、當十、當五十、當五百、當千數種。銅質分紅銅和黃銅兩種。錢文有宋體、楷體,書法求異,特別是滿文「鞏」字多有變化。形成寶鞏局咸豐錢文書法獨特的風格。
(7)老銅幣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四類高價值銅幣:
1、銀幣大十珍價格,這類幣種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很高,其中2013年時奉天光緒癸卯一兩,一級,可達200萬元以上;民國十八年孫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級。
民國二十一年孫像金本位幣壹元一級和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一級的銅錢價格也可達170萬元左右。
2、銀幣小十珍價格,小十珍的市場價格低於大十珍,價格一般都在幾十萬元上下,據2013年的銅錢價格市場行情顯示,新疆造光緒銀元七錢二分一級,價格在50萬元左右。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一元一級、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七錢二分一級和四川光緒楷書缶寶七錢二分一級價格都在40萬元上下,2014年銀幣小十珍的價格又有部分上漲。
3、銅元大十珍價格,這類銅錢價格表在市場行情中比較穩定,據2013年數據顯示,吉林光緒通寶辛丑二十個一級和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一級,市場銅錢價格在30萬元左右;廣西造光緒元寶十文一級和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五文一級的銅錢價格在25萬左右。
4、銅元小十珍價格,由於銅元小十珍價格一般在10萬元左右,成為很多投資者熱議的幣種。數據顯示,淮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和粵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的銅錢價格都在10萬元上下。
其次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一級和安徽方孔光緒元寶十文一級銅錢價格都在8萬元上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二級和大清銅幣中圓孔雙花二文二級的銅錢價格在5萬元左右。
㈧ 古代的銅幣現在可以值多少錢
不一定,康熙通寶是清朝早期發行的古錢幣之一,康熙皇帝在位60年創造了康乾盛世,由於它是在位時間是最長的一位皇帝,發行的錢幣康熙通寶也是天文數字,康熙通寶由於寓意非常好,錢幣採用全黃銅生產,尺寸要比後期錢幣厚重,可以說是清朝鼎盛錢幣,康熙通寶其實存世量是非常巨大,很多農村都隨便可以找到,而且美品特別多。
康熙通寶銅錢 小雲版 清朝古錢幣 愛藏評級美品 品相大致如圖 小雲大字雨水雲版 愛藏美品80
¥45
購買
那麼一枚康熙通寶到底能值多少錢,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康熙通寶首先要看背面的鑄造局,所謂的鑄造局就是指省份不同,鑄造局不同它們的價值相差巨大,康熙通寶裡面還有一枚羅漢,它是寶泉局鑄造,主要的特點就是康熙的熙字寫法不一樣,左邊少了一豎,一枚羅漢現在已經價值600元以上。
關於康熙羅漢錢來歷有很多版本,如果你遇到一定要注意區分,普通的康熙通寶只有30至50元左右,50元是目前普通版本康熙通寶的市場價,一些值錢的局主要有福局,單位價值400元左右,南局,大南單枚的價值是在1000至3000元,台局,單枚的價值是在500至5000元左右,廣局,單枚的價值是在3000至6000元左右。
具體還得根據品相來決定,所以康熙通寶單位的價值最低都有50元,如果你家還保留著康熙通寶的銅錢,一定要看看背面的鑄造局,別一概而論,這下你知道康熙通寶的價值了嗎?
㈨ 中華民國元年銅幣現在能換多少人民幣
由於民國到現在現存大量不同時期、不同產地、不同質量的銅幣,所有價格也區別較大。
以下是四川造幣廠生產的銅幣近幾年的成交價格
名稱 類型 時間 成交價格(RMB)
中華民國元年四川 拍賣 2014-08-24 ¥ 600,000--600,000
中華民國元年四川 拍賣 2013-07-13 ¥ 999,000--999,000
民國元年四川銅幣 拍賣 2013-03-31 ¥ 無底價
民國元年四川雙旗 拍賣 2014-12-14 ¥ 800--800
民國元年四川軍政 拍賣 2014-06-14 ¥ 690
民國元年四川雙旗 拍賣 2014-12-13 ¥ 800--800
民國元年四川軍政 拍賣 2014-11-22 ¥ 3,000--5,000
民國元年四川軍政 拍賣 2014-11-22 ¥ 10,000--12,000
民國元年四川銅幣 交易 2011-11-21 ¥280
四川銅幣軍政府5 交易 2011-12-07 ¥190
四川銅幣6枚 貨 交易 2011-10-21 ¥150
四川銅幣貨號: 交易 2011-02-16 ¥12
四川銅幣軍政府造 交易 2011-11-15 ¥150
四川銅幣貨號: 交易 2010-12-07 ¥100
四川銅幣貨號: 交易 2012-01-07 ¥300
民國元年老包漿五 交易 2010-10-12 ¥80
背景資料:
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發行了大量的銅圓,現在銅圓應經成了錢幣收藏中的一個獨特的品種,深受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的喜愛。我們在下面先介紹一下四川銅元。
在清朝光緒28年,也就是1902年,川督岑春煊開始打算鑄造銅元。在光緒29年6月,建立了四川銅元局,其規模不大,僅就原購鑄小制錢的廢機器修理之後使用。廠房是機器局的壓銅廠和舊的銅錢廠,鑄料是機器局的槍彈廢殼邊渣和寶川局余銅,圯煉凈盡。按銅95%、鉛4%、錫1%的比例配鑄當五、當十銅元。所鑄銅元都是用的紫銅,質量比較好。
在光緒30年,四川省仿湖北省銅幣的式樣,將四川官局造五個字改為四川省造四個字。光緒31年7月,清朝政府通令各省停止鑄造光緒元寶銅幣。統一鑄造大清銅幣,並要在幣的中心加鑄陰文或陽文的各省漢文簡稱,四川省即鑄有中心為川字的三種銅元,分別是當五、當十和當二十銅元。
在同一年的9月,清朝政府的戶部改名為度支部,但各省銅元局所鑄的大清銅幣幣面紀銘仍一直用戶部字樣,唯獨四川所鑄的宣統元年大清銅幣的紀銘改為度支部。這也是四川銅元成為全國銅元特點之一。
當二百文銅幣的版面比當一百文銅幣的版面大,這種當二百文銅元,又稱雙旗銅元,也叫做大二百文銅元。
清朝末期,在開始鑄造四川銅元時,鑄造的質量都比較好,其材料一般都採用的是紫銅。銅元的含銅量均在95%左右。
民國成立以後,成、渝兩地所鑄造的銅元。因為鑄造者貪圖利益。銅元中銅佔得比例越來越少,白鉛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除了老一百銅元、老二百銅元兩種為紫銅外,其餘都是白黃色的白鉛。所以銅質不如清末所鑄的銅元。
由於所用的銅材比較雜,成色方面不容易精確核計,據資料所載:四川當五十文銅元含銅量為千分之五百,老一百文銅元為千分之五百八十,新一百文銅元為千分之二百,老二百文銅元為千分之七百,新二百文銅元則降低至千分之三百八十。重量方面也較清末所鑄得銅元輕。比如當二十文銅元只有三錢重,當五十文銅元只有五錢重。老一百文銅元重五錢八分,老二百文銅元重七錢。鑄造的新一百文銅元和新二百文銅元的重量就更輕了。
成都造幣廠在民國7年曾經加鑄過銅幣--五文銅幣,在民國8年和9年都鑄造過當一百文和當二百文銅幣。在民國13年,造幣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鑄造的銅元重量更輕、幣身更薄,體積更小的小一百和小二百銅幣,這兩種銅幣的模式與以前鑄的漢字銅幣和旗版銅幣均有改變。
四川省的錢局在民國15年到17年的三年間,就鑄造了四億多枚小二百文銅元。由於鑄造銅幣可以獲得非常高的利潤,所以在當時四川省內各防區的軍閥們也都開始紛紛設廠鑄造劣質銅幣,使四川得幣制混亂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非常的嚴重。
從光緒二十九年四川開始鑄造銅元起,一直到推行法幣的時侯為止,一共30多年的時間里,除了在清末一段時期銅元鑄造有較為完整的紀錄保存下來以外,民國時期,由於受四川軍閥混戰的影響,生產不正常,檔案又散失不全,所以無法正式公布銅元鑄造的數量。由於這種歷史的原因,給四川省貨幣紊亂史料的整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從光緒29年至宣統3年這9年當中,四川省一共鑄造了當五、當十和當二十銅元775484733枚。民國元年以後,政府入不敷出,又因為錢價越來越低.官府鑄造的當十、當二十銅元,即使多加鋁、錫,改作白銅也已經無利可圖。於是改鑄當五十銅元。
在護國運動後,軍閥為了謀取暴利,加大面額鑄造當一百和當二百的大銅元,後來又減輕重量鑄造小一百文和小二百文銅元。
成都造幣廠在民國元年到民國17年這17餘年當中共鑄造了銅元有24.78億余枚,其中有當五文、當十文、當二十文、當五十文、當一百文、當二百文6種銅元。重慶銅元局在民國2年到民國6年共鑄造了當二十文和五十文銅元92504725枚。
民國6年以後,由於四川大小軍閥私自鑄造銅元非常普遍,其鑄造的數量就沒有辦法統計了。根據當時有關方面的估計,民國7年到民國24年平均每年鑄造的劣質銅元都在1億枚左右。
在清末民初,民間日常生所需的生活日用品,都是以錢文來計算得。在銀元為主要貨幣流通時,銅元作為輔幣仍舊普遍流通行使,不論成都還是重慶所造的銅元,都能在省內外廣泛流通。但自從銅元的面額增大以後.不僅原有的制錢被回收改鑄銅元來謀取利益,小面額的銅元也被收購熔化改鑄成大面額的銅元。
比如當五十文銅元出現時,市上的當十文和當二十文的銅元就逐漸減少。在新的二百文銅元面市之時,原來的的老一百文和老二百文銅元也是逐漸減少。在民國14年,當五十文以下銅元都停止鑄造以後,新二百文銅元在川省境內成為交易的起碼單位。
少數二百文以下的交易,有的用制錢,有的則將當二百文銅元截為兩半或四片當作一百文或五十文銅元使用,作為找零使用。這種被切割的銅元,俗稱宰板銅元。有的地方還有以竹簽或竹片代替銅元作為零錢使用的。
四川的銅元鑄造的數量越來越多,面值越來越大,以至於銅元的額定價值和使用價值產生了巨大的差距,例如當十文銅元最初是按照面額使用,一枚銅元可以當十文,到了後期,每枚當十銅元逐漸改作當一百文使用。
其他種類的銅元的實際面值和市場價值也出現了不相等的現象,但是,政府對於這種現象有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導致了不少的民間債權債務問題,因為使用價值的變化發生了眾多的糾紛。
在民國2年,四川開始鑄造當二百文銅元,還有大型和小型的區別。鑄造銅元者貪圖利益,最初把五十文銅元改鑄為一百文銅元,繼而又改鑄大型二百文銅元,最後又改鑄小型二百文銅元。一枚大型二百文銅元,最少可改鑄兩枚小型二百文銅元,清代鑄造的二十文銅幣,其重量比小型二百文銅元還重。
更有甚者,使用機械以清代的十文銅幣復壓,改圖易字成小二百文銅元,兩種銅元的重量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流通中因為地區不同而發生了差別。大型二百文銅元在全省均能流通使用,尤其是沱江流域,時使用最多得地方。但是在川南高縣、珙縣、筠連、興文等縣,大型二百文銅元只能當作一百二十五文或一百文使用。
而在儀隴、蓬安、昭化、通江等縣,大型二百文銅元卻可以當作三百文使用。在偏遠的天全縣,常常有外省的商人以二百五十文的價格收買大型二百文銅元,而遂寧、潼川、保寧、南部、廣安等縣則以大型二百文銅元斫成兩半,一半作一百使用。至於小型二百文銅元,在全省長江沿岸,自涪陵以下及酉陽、秀山等縣,只能當作一百文使用,其餘各地則能按照面額使用。
四川省由於大量鑄造銅元,以至於銅元的質量是越來越差,其危害還波及到其他的省市。當四川省只鑄造當十、當二十文銅元的時候,四川省和長江下游各省的銅幣種類完全相同,所以銅元的價值也沒有多大差異。
但是自從四川省開始鑄造五十文銅元之後,每一元銀元可以兌換銅元2000文左右,而其他各省每一元銀元只可以兌換1千1、2百文,當二十文銅元,在四川省內的價格要低於當五十文銅元,所以,當二十文銅元一運出省,即可坐獲利數百文。當時有許多商人相繼把四川銅元運到宜昌沙市等地出售。等到當一百文銅元面市時,當五十文銅元照例被運至宜昌沙市等地出售,在當二百文銅元面市時,又將當一百文銅元運到下游各省來獲取利益。隨著倒賣銅元的數量日益增加,以致當地銅元的價格一跌再跌。生活越來越困難,受四川銅元的影響非常大。
實際上當一百文銅元的大小和從前當十文銅元的大小厚薄沒有什麼區別,當二百文銅元的大小和從前當二十文銅元的大小也沒有什麼區別。有的商人還到漢口、上海等地大量購買當地鑄造的當十、當二十文銅元,運到四川改壓作當一百文銅元、當二百文銅元使用。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周圍各省的錢幣體系,為今後銅元退出流通埋下了伏筆。
在民國時期,四川自從當二百文銅元面世以後,不僅當十銅元、當二十文銅元已先後流出省外或回收改鑄了,就是當五十文銅元、當一百文銅元也都流到了宜沙一帶。以至於本省市場上所有的流通錢幣,就只有二百文銅元這一種了。
所以有人說四川省成為二百文銅元的天下,這事有事實依據的,當時,由於交易時無法找補的縣區出現了宰板二百文銅元。這影響了四川省和外省的貿易並引起了長江下游各省市的物價飛漲。
四川銅元的鑄造要晚於國內廣東等省,前後鑄造的時間有30餘年。並且在鑄造和流通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於軍閥割據及混亂時期。政局不穩,軍閥專橫各自為政,以減輕重量、降低質量、縮小大小等方式鑄造銅元,從中大肆剝牟利。
成都造幣廠和重慶銅元局兩個公立鑄幣機構,都被軍閥控制,各大小軍閥又各自私設鑄幣廠,以致濫鑄、亂鑄、私鑄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銅元,嚴重影響了社會政治、經濟和人民的生產生活,並且造成了幾次金融貨幣風潮,在法幣政策實施以後,銅元才退出了流通領域。
四川省由於大量鑄造銅元,以至於銅元的質量是越來越差,其危害還波及到其他的省市。
四川省由於大量鑄造銅元,以至於銅元的質量是越來越差,其危害還波及到其他的省市。當四川省只鑄造當十、當二十文銅元的時候,四川省和長江下游各省的銅幣種類完全相同,所以銅元的價值也沒有多大差異。
但是自從四川省開始鑄造五十文銅元之後,每一元銀元可以兌換銅元2000文左右,而其他各省每一元銀元只可以兌換1千1、2百文,當二十文銅元,在四川省內的價格要低於當五十文銅元,所以,當二十文銅元一運出省,即可坐獲利數百文。當時有許多商人相繼把四川銅元運到宜昌沙市等地出售。等到當一百文銅元面市時,當五十文銅元照例被運至宜昌沙市等地出售,在當二百文銅元面市時,又將當一百文銅元運到下游各省來獲取利益。隨著倒賣銅元的數量日益增加,以致當地銅元的價格一跌再跌。生活越來越困難,受四川銅元的影響非常大。
實際上當一百文銅元的大小和從前當十文銅元的大小厚薄沒有什麼區別,當二百文銅元的大小和從前當二十文銅元的大小也沒有什麼區別。有的商人還到漢口、上海等地大量購買當地鑄造的當十、當二十文銅元,運到四川改壓作當一百文銅元、當二百文銅元使用。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周圍各省的錢幣體系,為今後銅元退出流通埋下了伏筆。
四川的銅元鑄造的數量越來越多,面值越來越大,以至於銅元的額定價值和使用價值產生了巨大的差距,例如當十文銅元最初是按照面額使用,一枚銅元可以當十文,到了後期,每枚當十銅元逐漸改作當一百文使用。
其他種類的銅元的實際面值和市場價值也出現了不相等的現象,但是,政府對於這種現象有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導致了不少的民間債權債務問題,因為使用價值的變化發生了眾多的糾紛。
在民國2年,四川開始鑄造當二百文銅元,還有大型和小型的區別。鑄造銅元者貪圖利益,最初把五十文銅元改鑄為一百文銅元,繼而又改鑄大型二百文銅元,最後又改鑄小型二百文銅元。一枚大型二百文銅元,最少可改鑄兩枚小型二百文銅元,清代鑄造的二十文銅幣,其重量比小型二百文銅元還重。
更有甚者,使用機械以清代的十文銅幣復壓,改圖易字成小二百文銅元,兩種銅元的重量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流通中因為地區不同而發生了差別。大型二百文銅元在全省均能流通使用,尤其是沱江流域,時使用最多得地方。但是在川南高縣、珙縣、筠連、興文等縣,大型二百文銅元只能當作一百二十五文或一百文使用。
而在儀隴、蓬安、昭化、通江等縣,大型二百文銅元卻可以當作三百文使用。在偏遠的天全縣,常常有外省的商人以二百五十文的價格收買大型二百文銅元,而遂寧、潼川、保寧、南部、廣安等縣則以大型二百文銅元斫成兩半,一半作一百使用。至於小型二百文銅元,在全省長江沿岸,自涪陵以下及酉陽、秀山等縣,只能當作一百文使用,其餘各地則能按照面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