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哥窯瓷器價位幾何
清三代的哥窯瓷器價格還可以,幾千上萬都有,晚清的哥窯價格就不行了,一般的萬元以下吧。
2. 哥窯瓷器價格多少
您的問題,這樣的瓷器品種,常見100---9000000萬元左右的品種可以選擇;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區分!
3. 本人有個哥窯罐,可能是明代時期的,距今700年左右。有人知道價格嗎
哥窯瓷器價格高在於哥窯系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清帝乾隆曾作詩贊道:「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足見皇帝對哥窯的器重。
哥窯瓷的存世量很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宮廷舊藏哥窯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內外的,總數也不過300件左右,。
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萬港元以上的價格拍賣過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窯八卦紋龍耳寶月瓶」以23.2萬英鎊成交。近年最貴的有成交記錄的價格大約是300多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
哥窯的存世量很少。據統計,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
其中,北京故宮藏有幾十件,台北故宮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全世界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窯破損殘片也被視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無幾。
在拍賣市場上,只要有宋代哥窯精品出現,就一定能夠受到市場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萬港元的天價。
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這件瓷器的價格還要高。這兩年在內地的拍賣市場上也有標明為「宋哥窯」的瓷器露面,但由於市場對拍品的爭議,成交價格總是維持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
4. 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價格有誰知道啊謝謝
宋代哥窯的器物很少,所以價格很高。
09年成交的一件:哥窯六花瓣形盤,直徑17.2cm 成 交 價717,915元人民幣;
06年成交的一件:哥窯六葵瓣型盤,口徑14.5cm;高2.8cm;足5.5cm成 交 價2,860,000人民幣;
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是故宮博物院館藏品,假如拿出來拍賣,價格不會低於1000萬。
我網路空間里有這兩件哥窯瓷器的圖片,
也有剛被故宮損壞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的詳細大寫圖片
你可以參考!
5. 哥窯瓷器的價格 哥窯瓷器鑒別
哥窯瓷器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那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哥窯瓷器的拍賣價格以及哥窯瓷器鑒別方法。
一、哥窯瓷器的價格
2020.775萬成交宋哥窯梅花洗
2010年中信拍賣成交作品。
宋哥窯梅花洗「五福聚寶盤」經典哥窯之代表器物,釉面滋潤如酥,冰涼柔滑,光澤柔和,氣泡自然開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與胎體同為紫黑色,表面含有鐵紅銹色(鐵足,火石紅色),呈現哥釉雖歷經千百年,光澤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徵,金絲鐵線滿布,開片裂紋自然均勻,細小(百極碎,魚仔紋),釉面與胎體緊密貼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觀渾圓,大器端正,充分顯示古人高超設計與燒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紋自然千變,器型世上僅見,實為難得之哥窯經典傳世品。
21008萬成交宋哥窯魚耳爐
2009年榮寶拍賣成交作品。
由於哥窯瓷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傳世者彌足珍貴。傳世哥窯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國外一些大型博物館及少數收藏家手中,總數也不過百件左右,以至哥窯破損殘片也被視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無幾。此次榮寶付拍之宋哥窯魚耳爐,來源可靠,傳承有序,開門見山,品相全美,廣得業內人士及學界泰斗之認可。魚耳爐為仿商周時期禮器銅簋的形制,因可用來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窯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窯魚耳爐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兩側置魚形耳向外擴張,增加了器物庄嚴、凝重的感覺,頗為古樸典雅,在造型上屬標準的宋魚耳爐形制。此魚耳爐通體施青灰色釉,釉色瑩潤,以灰青為主泛米黃色,釉面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金絲鐵線」紋片;開片自然,錯落有致,縱橫交織如網,層層迭迭,晶瑩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猶如冬天江河裡的冰塊碎裂,相得益彰,饒有趣味。
3688.1萬成交南宋哥窯黃釉斝
2010年中信拍賣成交作品。
此器為鐵黑色胎,米黃色釉。全器內外施滿釉,只有足底無釉。開金絲鐵線紋片。此器是仿青銅器器型,在哥窯器里屬罕見器型。「哥窯列名為宋名窯,最早見於明初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一書所謂:「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列名於宋名窯:汝、官之後,鈞窯、定窯之前」。
斝,最早產生於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約1萬至4000年前),屬於夾砂陶。大口、束頸、鼓腹、圓底、三袋形足,為當時的炊器(《中國陶瓷史》第15頁)。商代早期,出現袋形足消失的酒器(《中國陶瓷史》第60頁)。西周出現青銅(斝)酒器,器形象爵,口沿上有兩個柱狀突起,但沒有嘴,用作盛酒。據《禮記》和《儀禮》記載,古人飲酒有隆重的儀式,用觚或觶盛酒,用斝溫酒,用爵飲酒。哥窯是南宋五大名窯之一,「汝、官、哥、鈞、定」,排名僅次於汝、官兩窯。更重要的是,這個哥窯米黃釉學是至今為止出現的唯一一件仿西周青銅斝瓷器。其名貴程度不言而喻。此瓷器在1993年轉由一位收藏家駱勤常先生收藏至今,駱勤常先生原是香港印刷界著名企業商人,當時的港督衛亦信爵士也曾到他的廠里參觀視察,並與他合影留念。
二、哥窯瓷器的鑒定
1、裂紋
哥窯器必須具有眾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前者是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後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為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瓷胎滿釉器有「紫品」而無鐵足。鐵足應當是胎質本身的無釉顏色。鐵足如是人為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偽值得懷疑,與《七修類稿續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2、釉色
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為青釉,濃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為主觀意志所為。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釉面不光潔,但有一層如酥油之光,釉質較深濁不清透,釉層厚薄不勻,蘸釉立燒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達4毫米。其燒造方法為裹足支釘燒或圈足墊餅燒,後者可明顯見到所墊圓餅燒造的痕跡。
3、底足
哥窯的底足也頗為特別,其圈足底邊狹窄平整,非寬厚凹凸,足之內牆深長,足之外牆淺短,難以用手指提拿起來。
4、攢珠聚球
就是哥窯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稱道、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徵,即所謂「攢珠聚球」。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鑒定》一文中早已說過,「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徵,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顯然,「攢珠」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但孫老說得比較籠統,實際上真正哥窯的釉內氣泡不僅僅只是「攢珠」,還顯現出一種比「攢珠」稍大一點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說哥窯有大小不同的兩種氣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間雜錯落,而是較為整齊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氣泡比攢珠的氣泡數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內壁,像一個很厚的環。「攢珠聚球」它是當之無愧的劃分真假哥窯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哥窯瓷器,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更多關於哥窯瓷器的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土巴兔學裝修。
6. 哥窯瓷器的價格
近年哥窯瓷器部份成交價格:
元 哥窯斂口缽式洗 成交價:RMB 43,700,000
宋代 哥窯葵花洗 成交價:RMB 32,480,000
宋 哥窯梅花洗成交價:RMB 20,203,775
宋 哥窯紙槌瓶成交價:RMB 18,147,000
7. 大家看看我這個清康熙年以前仿的哥窯瓷器
三千。從年份看,既然是康熙年間,但距今不是很遠。哥窯是宋代的,但和它無多關系。從材料看,缺口斷紋處,不幹脆利落,粗糙,應該是陶土多,瓷土少。從外形看,樸素,普通盛水容器。
8. 清仿哥窯能價值多少錢
清仿哥窯,一般出自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屬於宮廷官窯陳設器,根據這幾年一線拍賣公司的大致行情,以雍正仿哥窯最貴,2009年北京瀚海拍賣雍正仿哥琮式瓶,拍了658萬。康熙次之,清康熙仿哥山字筆架,在保利拍了335萬,具體哪一年不太記得了,乾隆仿哥的拍品比較多,但拍賣價多數在70-120萬之間,記錄我就不一一列舉,印象中至少有二十多件。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