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貨幣(附圖)
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的錢幣由為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鬼臉錢)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
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錢」、「鎛」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錢」的緣故。「布」為「鎛」的假借字。 布幣的流通范圍,主要在黃河中游農耕經濟地區如韓國、趙國、魏國、燕國等。
刀幣,刀削形,起源於漁獵經濟工具。主要流通在黃河流域的東部諸侯國如齊國、燕國、趙國。各國的刀幣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其中以齊國的刀幣最為古樸精美。
圜錢,圓形圓孔,又叫環錢。起源於手工業經濟工具的紡輪或璧環,主要流通於秦國、魏國、韓國,戰國中期以後,秦國首先採用方孔圓錢,後來齊國燕國也紛紛仿效鑄造。
蟻鼻錢,又稱鬼臉錢,是南方楚國的鑄文銅幣,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上面鑄有陰刻銘文,有一種錢文好象螞蟻爬在人的鼻樑上一樣,故名蟻鼻錢;另一種好象醜陋的鬼面一樣,故名鬼臉錢。以枚為單位計值,使用時較為便利。
⑵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用的貨幣叫什麼
楚國重要通用貨幣有蟻鼻錢、郢爰(yǐngyuán)和布幣。
1、蟻鼻錢
蟻鼻錢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流通使用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楚國銅貝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別。
楚國銅貝別稱甚多,如鬼臉錢、蟻鼻錢、蚆殼、骷髏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錢之意。其面文有10種,有普通貝、鎏金貝、空殼貝、合背貝等。
楚貝重量輕者0.4克,重者5.6克,多數2.5克-3.5克。有文銅貝始鑄何時,目前見到最早者為商周時期,但均為素麵,從出土有文銅貝的情況看,楚國銅貝可能是最早的,因此被錢幣學家所重視,宋代已把有文銅貝收錄到錢譜之中。
楚國銅貝多系出土文物,過去民間傳世品甚少。因其長期埋入地下,通體銹綠,深入骨胎,後人難以仿造。湖北、湖南、江蘇、豫西、魯南出土最多。
2、郢爰
古代黃金貨幣。又名印子金,或稱金鈑、龜幣。我國古代的黃金主要產於楚國。
楚國有一種有銘文的金鈑(版),這種金鈑大多呈方形,少數呈圓形,上面用銅印印為若干個小方塊,看似烏龜殼。完整的重約一市斤,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
金鈑上的銘文有郢爰、陳爰、專爰、穎、覃金、隔爰及盧金等等。這些帶「爰」字的金鈑,習慣上被稱為「爰金」或「印子金」。
「爰金」有形制、銘文、重量,是楚國的一種稱量貨幣。「爰金」在今湖北、安徽、陝西、河南、江蘇、山東等地均有發現,尤其以「郢爰」為多。「郢」為楚都城名,「爰」為貨幣重量單位。
使用時,根據需要將金版或金餅切割成零星小塊,然後通過特定的等臂天平,稱量使用。郢爰金幣在古代貨幣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文物專家認為,「郢爰」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出現,表明了湖北省荊州市擁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對於研究楚文化、有著深刻意義。
3、布幣
中國古代貨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布本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當銅幣出現後,人們因受長期習慣的影響,仍稱銅錢為布。但前人也有的認為布即錢鎛之鎛的同音字。
布幣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時洪遵 《泉志》 已著錄有平首布,而確定空首布為錢幣的始於清人。從嘉慶、道光時開始,有的古錢學家已指出布幣上的地名屬於周的列國時期,從而否定了有些人以為是三皇五帝時期遺物的錯誤說法。
布幣,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並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的,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按布幣形狀劃分,可分為空首布、平首布兩大類。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後來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幣。
(2)楚國布幣圖片及價格擴展閱讀:
1、蟻鼻錢由來
蟻鼻錢沿襲了殷周時期用海貝作為貨幣的習慣。天然貝幣作為中國古代貨幣的鼻祖,主要在於它本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裝飾性,蟻鼻錢的銅色具有仿貝幣的那種美麗、堅韌的光澤、分離性,貝幣具有天然單位的優越性,既可一個個分離可數,衡量商品差別,又可以朋(貝幣計量單位)串起來。
而蟻鼻錢正繼承了貝幣的優勢。特作比較:貝幣一般通長約1.5厘米至3厘米,最寬1.5厘米至1.7厘米;蟻鼻錢(貝)字一般長1.2厘米至1.85厘米,寬0.7厘米至1.2厘米。
貝幣還具有儲藏性,貝幣堅固耐用、靈便,便於攜帶、轉讓、儲藏。蟻鼻錢的小巧靈便沿襲了貝幣固有的貨幣特性。
蟻鼻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由仿製貝轉化而來。由於楚國的經濟、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後,鎛、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銅鑄幣就沿用了仿製貝的形態。蟻鼻錢的形制,為橢圓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狀像貝但體積較小。
蟻鼻幣又稱蟻鼻錢、鬼臉錢,是戰國早期(約公元前5世紀)楚國鑄造的一種銅幣。稍具貝形而偏小,大者長1.8厘米、重4克左右,小者長不足1厘米,重1-2克。錢體上尖下圓,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孔。
2、郢爰(yǐngyuán)
「郢」是先秦時期楚國都城的名稱,首都郢始建於公元前689年,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後幾經遷移,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郢,楚王遷至陳城,即今淮安,至公元前241年考烈王又在壽春即今壽縣建都,仍名為郢。
「爰」,有人認為是楚國的重量單位,一爰即楚制一斤,約250克。從出土實物來看,整版的「郢爰」每件約重250至260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齊的「郢爰」印記,印記多少不等。
⑶ 楚幣的簡介
楚幣
楚國是戰國時期唯一具有金、銀、銅三種鑄幣的國家,楚銅幣主要有貝形幣、布幣、刀幣和錢牌。楚銅幣為有文銅幣,面文有十多種,著名的如鬼臉錢、蟻鼻錢。楚銅幣多系出土文物,因長期埋於地下,通體銹綠,深入胎骨,異常生動,其市場價格不是很高,少數屬於稀見文字、特殊形制者可賣至上百元乃至數百元。楚銅布幣有大、小兩種形制,大者錢面有「旆錢當釿」四字,錢背有「十貨」二字,形狀受中原布幣影響,長方形、平首、方肩、方足,方足較長而且外撇,出土與傳世均不多,彌足珍貴。
⑷ 戰國布幣中,平肩長身而方足,首部有一孔,錢文為四字,背面兩字,現在能值多少錢
楚國貨幣。背部另一字有釋為貨。面文殊布當釿。後一字與原字有異。輸入沒有。價值到網路貼吧古幣吧詢問。
⑸ 楚國布幣
您的問題,同學有一個說他家有一個祖傳的布幣,根據他的描述,查到應該是楚國的長布或者叫忻布,真品行情要超過5000元;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具體是不是真品,補充圖片或者鏈接看看就知道!
⑹ 這個布幣詳細名字叫什麼,市場價大約多少
這種是戰國時期的釿布,上面的文字是「殊布當釿「背面應該還有文字」十貨「。
不過你這枚文字和形制差異巨大,是現代仿製品,沒有收藏價值。
真品的話價格在3-5萬元之間
⑺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布幣,誰之大概值多少錢
古幣書中,只有二級三級有這種形體的,不過你圖片太小字跡不清,不能把握。看這模樣應該是 三級 二級 的規格,三級大概在兩千左右,二級在四千左右。
圖片僅做參考
⑻ 春秋戰國布幣值多少錢
關鍵看品相,布幣是我國出土幣中存世量比較大的。但一般年代久遠深埋地下,品相較差。
正常的自然銹完整無殘,文字清洗,包漿自然,五人為打磨,八品幣千元以上。
⑼ 春秋戰國的時期的布幣值多少錢
你去銀行看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