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是大清壹灣軍餉(壹兩)它的市場價格又在多少左右
大清壹灣軍餉(壹兩)它的市場價格在55000元以上,贗品例外,價5--8元.
B. 我有一枚大清一兩台灣軍餉銀幣是真的嗎價格多少
假,現代粗製濫造的東東,沒有價值。
民國初期,有不法幣商臆造過「大清一兩台灣軍餉」銀幣,成色好重量足,鑄造精良。以糊弄不懂中國歷史,而常年在中國淘寶的洋鬼子,來謀取暴利。
圖:美國NGC-MS63"大清一兩台灣軍餉"臆造幣,僅供欣賞!
(註:清末民初時期的臆造幣,國外收藏界認可;國內收藏界稍有爭議,認為臆造即為假貨,不該評級入合。)
C. 清朝末年,台灣軍餉,真品值多少錢,如果是贗品又值多少錢邊緣寫著大清國等字還有英文一樣的字母
您的問題,清朝末年,台灣軍餉,真品,邊緣寫著大清國等字還有英文一樣的字母,真品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在100000元左右;仿品市場上一般在30元左右;市場上仿品不少,千萬要注意!
D. 軍餉值多少錢
這應該是舊軍隊中發行的一種『代金幣』。軍餉一時間發不下來,發這種『代金幣』可以暫時的緩解士兵的激憤情緒。
如今有這種『金幣』應該是一種見證的物件。很能說明舊軍隊的腐敗。
好好收藏,這種見證物件,很有用處。這種東西的價值,遠超於幾千幾百塊錢。
E. 請求鑒定台灣軍餉真假謝謝!
看成色和品項,應該是真的,不過如果是真品的話,要價值300多萬了,如果你是家傳的應該是真品,如果是最近入手的,啥價格買的就知道靠譜不靠譜了,如果真是幾百萬的價格,趕緊找專家鑒定一下吧。
另外,自己先測量下,基本數據如下:
光緒年間大清台灣軍餉錢幣直徑45毫米,厚度2.2毫米,重量26.7克,相當於舊制一兩。
F. 明朝士兵一年餉銀多少兩
看時期與地區,也分衛所兵和募兵
明初的軍餉包括供給軍士全家人的「月糧」和單獨在軍事行動時發放給軍士本人的「行糧」,騎兵(馬軍)的月糧定額是二石,普通軍士的月糧定額是一石,有家室的發放鹽二斤,無家室的發鹽一斤,軍馬每日給豆三升,草料十五斤。被判戍邊的罪犯(恩軍)視家人數量供給月糧,四口以上每月一石,三口以下每月六斗,沒有家室的每月四斗。行糧是沒有定額的,視作戰、操備、修邊、防秋等軍事行動的行程計算支取。這些軍餉折成白銀就是明朝衛所兵的餉銀,一直延續到明末為止,摺合大概每月四五錢白銀左右。
明英宗時期,由於軍戶大量逃亡,明廷開始使用募兵制,自願募兵的對象是全體百姓,抽選募兵的對象是軍戶,最初募兵待遇是發給銀二兩,布二匹作為獎勵,後改為自願參與募兵的發給白銀五兩作為安家費,免掉其家庭五石稅糧,額外免除家庭兩人徭役;被抽中募兵的發給白銀三兩五錢,額外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得的士兵不發放月糧和行糧,只發給每人每月四斗糧食作為口糧。
明武宗時期,募兵標准變化,安家銀下降為三兩,但被募得的軍士可以支取月糧,標准為米一石。
明世宗時期,被募到的普通士兵允許支出行糧,由於月糧改由大米支出,比較好折成銀兩,這一時期明軍普通軍士多了一個每日支取的「口糧」標准,最初標准為銀三分三厘,比如戚家軍每日的軍餉標准就是口糧三分三厘,行糧一分二厘,一年軍餉標准大概在十八兩白銀左右。
明穆宗至明神宗時期,募兵標准再次上調,募軍每人發三兩安家銀,二兩行糧,入伍後還要支取每月一兩二錢到五錢的月糧。
天啟時期,月糧標准上調,遼軍每月的軍餉大約在二兩上下,而貴州、四川等地進入遼東作戰的,每月軍餉標准接近三兩。
當然,至於發到士兵手裡有多少,就很難說了,明代欠餉從萬曆二十七年就開始,根本沒法統計,以上數據僅供參考。
G. 古代的士兵每月的軍餉大約是多少
根據宋代的記載,宋代的普通士兵每年可得萬錢(銅錢),按照1000錢兌換1兩銀子的比價,1年10兩白銀,古代16兩為1斤,1兩=1/16*500=31.25(g)。按照目前1g白銀8-10元人民幣的價格算,31.25*10*8=2500元,31.25*10*10=3125元。也就是1個月200塊人民幣左右。不知道現在解放軍的津貼變沒變,如果還是幾年以前的60元/月,那麼宋代的士兵收入就不算低了。
不過需要申明的一點是:歷代的軍餉,高低相差很多,比如元代,士兵最初是沒有任何軍餉,而且還需要納稅的。(士兵的收入從哪裡來?還用問?當然是去搶了!)此外,三國時期,很多士兵連吃一頓米飯都不可能,(曹操曾經以桑葚為軍糧,蜀軍北伐曾以豆腐為軍糧,正史都有記載。)因此古代士兵的待遇不能一概而論。宋代是歷朝士兵待遇最高的。
H. 這是我太爺爺原來在陝西當兵的時候發的軍餉,請大家幫我鑒定一下真假和市場價格和出售價
最多五十元一個,太多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