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30年代發型圖片

30年代發型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24 21:04:31

Ⅰ 燙發分哪幾種

男生燙發就那麼幾種。

一、直化燙。就是直接燙直了,離子燙。

(1)30年代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紋理燙是一種動感蓬鬆飄逸活潑的發型形象,這種燙發以卷的弧度使頭發蓬鬆區於直和卷之間。紋理燙是從發根開始弧度比較大的卷,利用卷的弧度使頭發蓬鬆,比較自然,發根定位用於頭發有旋或者擇偶時習慣性偏分劉海的糾正,紋理美發里的專業術語,通常是指頭發的線條的排列所組成的外在形狀。給人以動感蓬鬆飄逸活潑的感覺,它於厚重堆積,看不到頭發的層次變化的發型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發型一般有一定的弧度,但是區於直和卷之間,,所以發型感覺特別自然.大方,大多適宜學生燙這種發型。

特點:

1、控制發尾的流向;

2、減輕發尾的厚重感;

3、消除層次與層次銜接所留下痕跡;

4、產生發容量的增加或減少效果;

5、修飾發型表面的整齊與雜亂感,從而在視覺上產生較好的感覺(立體感、層次感、透氣感等)

Ⅱ 請問有一種兩邊頭發全剃光,中間留著一道的那種發型叫什麼名字就是電視里那種打手常留的發型。

可能是飛機頭。也可能是莫西干。不過個人覺得飛機頭難打理,因為莫西干短些。也有可能是子彈頭很多人會把他和莫西干混淆,差別就是它只有最中間的一部分。下面有圖,你自己比較下把。

飛機頭

Ⅲ 求古希臘人物發型,服飾,最好有圖

約公元前4世紀,世界服裝進入了以歐洲希臘為代表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希臘人以其涌動不息的創造激情,創造出了服裝藝術無比幽雅,無比輕松的整體形象,從而被後世樹為楷模,稱之為古典而完美的形式.後來的羅馬文明也深受其影響

在古希臘,穿在身上的都叫CHITON(如果在GOOGLE中查找,有兩個選擇,1服裝2海洋生物)男子常服,勞動服也可簡稱CHITON,採用的是快料橫向對折包住身軀,一方面與他們的審美觀有關,另一方面則取決紡織技術.

美索不達米亞及美洲常見的原始腰織機所織的布門幅比較窄,只有30CM左右,希臘採用的懸掛式織機可織出1米以上的布料,沒一件CHITON都可以用一整塊布料製作

CHITON最常見的兩種款式都是在前面那種橫向對折後縫合套頭式CHITON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古希臘服飾以優雅、飄逸見長,輕薄的紗質、緞質面料及雪紡能夠體現出希臘服裝所特有的垂順感。

希臘女神形象的深入人心,白色成了希臘服裝的代表色。事實上,古希臘服裝中最常出現的還有紫色、綠色和灰色。古希臘服飾整體感覺舒適慵懶,突顯上身,不注重腰身,胸線以下多為直筒輪廓。寬松的設計加上褶皺、垂墜和立體花卉的白色也幾乎成了希臘式服裝的經典搭配。

腰帶:古希臘女子懂得用腰帶使服裝變得立體而富於變化。古希臘人的服裝,通常由幾塊布料圍住身體,再以胸針或扣結系固,形式簡便。

服裝主要有兩種形式:希瑪申和基同。

希瑪申是古希臘男子穿著的一種服裝,通常用長4-5米,寬1.2-1.5米的面料製成,最先使用的是羊毛織物,適合在戶外穿著,一些輕薄材料被發現後,希瑪申也就不再受時間的影響。它最初被當作大衣,但之後,人們故意把下擺拖得很長,它的長度也就比原來多出許多。

基同可分為多利安基同(又稱佩波洛斯)以及愛奧尼亞基同。多利安式用一整塊面料構成,是一種長至膝蓋的短袖束腰外衣,呈矩形,其長邊大於著裝者的高度,寬為伸直手臂、指尖到指尖的兩倍。它用軟羊皮製成,多為紫色、紅色或藍色。穿著時,將多餘的部分向上折疊,使矩形對折,並圍繞身體褶襇垂披於左邊,將腰部與胸部用扣針固定於肩,胸部用腰帶稍加懸吊,兩側各留穿孔以便雙臂伸出。由於腰帶上部將其拉出縮短了衣長,從而形成了一個寬大的罩衫。手臂裸露,右邊散開並未加連接,為的是便於活動。多利安基同的圖案通常分為四種:格子、波浪線、條紋及花卉圖案。愛奧尼亞式是一種長至膝蓋的短袖束腰外衣,基同的上身沒有向外面的翻折,只是用腰帶將寬松的長衣隨意系扎一下既可。兩肩系結處不止一個別針,而是多少不等,形成自然的袖狀。別針多為金屬,體積較小,式樣繁多,加之精細,本身就是一件絕好的工藝裝飾品。

一、古希臘服裝的基本類型和風格特點

古希臘的服飾多採用不經裁剪、縫合的矩形面料,通過在人體上的披掛、纏繞、別飾針、束帶等基本方式,形成了「無形之形」的特殊服裝風貌,其樣式主要有:多立安旗同(Doricchiton)、愛奧尼亞旗同(Ioricchiton)、克萊米斯(Chlamys)、佩普羅斯(Peplos)、希馬申(Himation)、克萊米頓(Chlamydon)等。其中可以劃分為「披掛型」和「纏繞型」兩大基本類型,前者以「旗同衫」為代表;後者以「希馬申」為典型。披掛型的服裝主要藉助於飾針和繩帶,將矩形的面料固定在人體的肩部、胸部、腰部等關鍵結構部位,使寬大的面料收縮,形成自然下垂的褶襇,人體在自然的服裝中若隱若現,服裝被賦予了一種生動的神采。不僅如此,繩帶使用的根數、在服裝上系束的位置和方式,以及褶襇在人體上的聚散分布,可隨穿著者的審美心願和不同的穿著需求,進行自由的調節和變化,使其呈現出靈動的個性。而纏繞型的服裝則主要依賴面料在人體上的圍裹,形成延續不斷、自由流動的褶襇線條,圍裹的方式不同,所造成的款式各異。同樣,隨意、自然、富於變化也是這類服裝的重要特點。

綜上所述,我們可將古希臘服飾風格的特點歸納為:1.服裝的披掛性和纏繞性;2.服裝的懸垂性和服裝線條的流暢性;3.服裝的自由性和變化性;4.服裝的舒適性和功能性;5.服裝的簡潔性和富於內含的單純性;6.以無形之形的方式表現人體。

二、古希臘服飾風格魅力在服裝發展歷程中的彰顯

古希臘服飾風格的魅力是無限的,它所代表的精神,所體現出的人類對自然的崇尚和對人性的尊重,在許多歷史時期都散發著巨大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它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當時的審美情趣、時代背景相融合,以不同的演化形式發生著豐富多彩的變化。

1.古希臘服飾風格對古羅馬服飾的直接影響

古希臘服飾風格最直接地影響到古羅馬的服飾,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服裝為「托嘎」(Toga)和「斯拖拉」(Stola)。斯拖拉基本就是古希臘愛奧尼亞旗同的延續;而托嘎則是希馬申的演變。但相比較而言,古羅馬服飾在繼承希臘服飾的基礎上,將其演化成較為復雜、凝重、富麗的感觀形式。

2.18世紀末19世紀初古希臘服飾風格的復興

1789年,法國大革命將世界推入到資本主義時代,在經歷了好幾個世紀服飾裝飾過剩、矯揉造作的狀況之後,此時期服飾最顯著的變化是流行古典簡朴的風尚。人們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臘服裝為典範,追求古典的、自然的純粹形態。古希臘服飾風格復興並煥發出迷人的魅力,它以其自然的造型、流動的線條、高腰的形式、單純的色彩、清新的風貌滋潤著人們的眼睛,撫慰著人們嚮往自然和古典文明的心靈,與浮華的羅可可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20世紀初古希臘服飾風格的顯影

20世紀初,古希臘服飾風格再一次大放異彩。首先是法國設計師波阿列特(PaulPoiret)以敏銳獨特的眼光洞察到「新女性」的需求,將希臘服飾與東方服飾風格相結合,廢除了女性傳統的緊身胸衣和繁復的裙撐及裝飾,推出了自然外觀的服裝。接下來是20世紀30年代的服飾,設計師們紛紛從古希臘服飾中尋求設計靈感,將20年代流行的「男童化」硬挺、短縮的款形柔化為富有女性優美、舒展特徵的造型線。設計師為了強調作品的古希臘服飾風格,特意模仿希臘雕塑的樣式布置服裝作品,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維奧尼特(Vionnet)夫人為代表的設計師們,創造性地採用了「斜裁」的方法,雖然與古希臘服飾造型的手法不同,但卻獲得了自然、柔和的效果,具有鮮明古希臘服飾風格的外觀造型以及懸垂流暢的褶襇線條。

4.20世紀七八十年代回歸自然浪潮中的古希臘服飾風格的身影

古希臘纏繞類型的服飾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得以發揚光大。以日本設計師群體為代表,他們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掌握住了人們渴望返樸歸真的心理,掀起了「反時裝」(Anti-fashion)浪潮。此時流行的服裝一反歐洲傳統的精美裁剪、人為造型的風貌,採用了古希臘服裝披掛、纏繞的方式,融入了日本民族服裝的內容,為服裝的穿著效果提供了多種可能和變化。寬展的服裝上布滿了自由、柔軟而流動的衣褶,單純樸素的服裝面料,無形之形的造型,磨損的外觀……將古希臘服飾的神韻帶入到了新的時代。

三、古希臘服飾風格魅力永存

進入21世紀,人類對生態環保投入了更多的關注,成為新世紀發展的主旋律。古希臘服飾風格在此主題之下散發著無限的活力。它表現出來的人類追求自然、美好、和諧的精神境界已成為一種超越歷史而存在的崇高象徵;它的鬆弛、舒展、隨意的造型風貌已凝練為一種跨越時間長河的經典風格;它的靈動的褶襇線條、多變的款樣形式、精彩的系扎、別針、裝飾細節等已化為穿越時空隧道的典型符號,成為人們創造新世紀美妙樂章的重要音符。它們在設計師們的指尖中不停地穿梭著;在新世紀生態環保主旋律的奏鳴中歡快地跳躍著,與高科技相結合,與其它服飾文化相組合,與當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相融合,與大自然的節律相重合。它們在不斷的復合中得以持續地延伸和升華,又在延伸和升華中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法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夏奈爾說過的:「時尚將隨時間而逝,但風格是永存的。」

Ⅳ 求所有發型的名稱以及它的圖片

發型自然一些就行 最重要是找適合自己的發型. .....................

Ⅳ 三四十年代的男發型,有圖。各位看看這種發型叫什麼名字

子喬的是大背頭,曾小賢是應該分頭,但是沒看到縫
,張偉看不清,也該也是分頭吧。

Ⅵ 30年代女囚犯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著裝和發型

你又不說是哪個國家的女囚,各國風俗習慣政策都不一樣~
如果是歐洲的話,應該是穿著樸素黑衣或灰衣~曾經在電影上看到過~

Ⅶ 100年來中國女孩發型的變化,你知道是怎樣的嗎

在上世紀一零年代,女性打扮著中分劉海簡約的發型,那時候許多姑娘都喜歡留這種中分發型,後面再把一個辮子捲起來,看起來溫柔文雅,一點點非常淡的妝讓人看著感覺很舒服。在20年代,女性留著波浪的短發,這時候的發型已經走出封閉,有著一些時尚感了,多數人開始燙頭發。西方的潮流走進中國,女孩們也尋求新的美麗,剪掉了自己的長發,有些穿起了西式旗袍,塗上口紅,具有很強的時尚感。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孩留著新式的蓬鬆燙發,大家紛紛開始追逐新的潮流,在許多80年代電影中都能看到這種發型,姑娘的眼光已經逐漸走在前沿。到了上世紀九零年代,女孩們的發型留著空氣劉海,短發開始流行學生頭,有些姑娘戴上發箍,給人一種學生青春洋溢的感覺,看起來更加活潑可愛。到了20世紀末,姑娘們開始崇尚簡約大方的發型,將頭發梳成大人模樣,也就是三七分,後面的頭發盤起來,前面的頭發梳著整整齊齊,緊貼頭皮,看起來非常干凈簡約。到了本世紀,那時候長發、短發什麼類型的都有,不過受到韓國電視劇的影響,許多女孩紛紛模仿起韓劇女主的發型,妝容也更加的精緻。其實在我印象中,2010年那會經常能發現這種發型的男女,頭發留得長長,遮住半隻眼睛,時不時晃一下腦袋,你覺得哪個年代的發型最好看?

Ⅷ 發式是如何變遷的

古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發型是人體儀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現個性的地方之一. 縱觀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史,發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各種發式無不深受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間千差萬別的影響。發式的歷史沿革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一個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麼,中國人的發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而頭發到底對人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從這些發型的變遷中,我們又可以得到哪些有關中國社會變遷的認識呢?
1. 原始社會至辛亥革命(舊石器時期至1911年)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相對砸斷、變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民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於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於統治階級也愈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戰國時間,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清朝在入關以後,就強迫百姓剃頭,尤其是男士,剃頭,剃頭怎麼剃,就是把周圍剃掉,留中央,所謂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說,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把腦袋周圍的頭發剃掉,前面露出腦心,把後面的頭發編成辮子,這就是當時效忠大清皇帝的統一發式。在「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嚴厲威脅下,男子不得已改變了幾千年來的發髻,開始梳起了長辮。從此,剃頭便成了一個新的行當,走街串巷的買賣人中出現了擔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
自 1840 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而辮子則在辛亥革命前後,革命者首先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表示與清王朝徹底決裂.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也即將毀滅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朝代發型的發展是與統治階級的統治息息相關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及隋唐這樣的思想開放的時代,人們的發型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這樣一個封建保守時代,男人們都只能以留辮子來留命,可見當時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向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
清末民初,當時領導中國新時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發髻式樣較多,有愛司髻(∽)、盤香髻、墜馬髻、風涼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飾。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自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的一綹短發,只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自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當時上海婦女中就有少數效仿西人而燙發者。當時多用火鉗燙發,追求時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氣。
辛亥革命以後,各種西式的東西紛紛湧入中國, 很多年輕人為了趕時髦,追求時尚,大家已經開始不留辮子了,需要剪成像這種歐洲西方社會的那種簡潔明快的發式。剪發又稱直發發型,常以自然直發經過修剪而成。其特點是簡潔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調高雅的風格. 當末代皇帝溥儀親手剪掉自己辮子的時候,男子剪發已經相當普遍了,而女子剪發卻很少見。一九二零年末,重慶有幾位女學生受新思潮的影響,去男士理發店剪掉了長發,此事居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結果,學校以傷風敗俗為由開除了她們的學籍。然而,女子剪發的風潮卻很快流行了起來。當時,有一款短發發型極具代表性,那便是剪著齊刷刷的發沿和劉海。民國9年,上海的一樂也理發店曾設計出劉海式剪發發型,月牙形式,文靜秀麗,風靡一時。與此同時,上海租界中開始有外商以西洋電燙機為上海婦女燙發,燙一次需要銀洋20元,非富家女子難以承擔。其後,上海華人理發商店也掌握了電燙技術,收費下降,燙發開始推廣。30年代,隨著國外吹風等電器工具和盤卷、吹風做頭發(又稱水燙)等新技術傳入,上海各種檔次的理發店大批開設,使上海婦女的燙發發型有了新的發展,又受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發型的影響,燙發主要以波浪式為主,有長波浪、中長波浪、油條式、卷式等多種。不同階層的上海女性對燙發有不同的要求,新穎發型不斷出現。平民女子要求燙發發型整潔、大方、持久,燙一次最好能維持三至六個月。一般舞女則在理發店長期包月,天天去梳頭做發。當時上海郊區婦女則仍少有燙發的。此後, 追逐發型的潮流,女性始終站在了最前沿。頭頂三七分路,額前沒有劉海,直發中帶著捲曲的波浪,而造就這款經典發型的,便是傳入中國不久的燙發。
3. 建國初(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新中國誕生了。喜悅、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影響了每一個人,年輕的姑娘編起了辮子,或剪成了短發,這是那時的「解放形象」。許多理發店也配上了電燙機,燙發已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時尚了,普通群眾也開始用上了時髦的燙發。
1950年後, 中青年婦女流行剪發,很少梳髻,少數老年婦女主要梳圓髻,或梳簡便的道士髻。此外,還流行波浪式長發盤梳的幾何形花紋的風涼髻。辮子式樣比較單一,以樸素為美。女孩常把頭發分成兩束於腦後,形似發辮。而剪發方面, 直發配人民裝,成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後來剪發發型時有創新,如學生式、游泳式等。但此發型終因受傳統的平直、弧形輪廓之限制,沒有大的發展。男士發型開始了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發型非常單調,時尚不但沒有流行起來,反而漸漸放慢了腳步.人們到了發廊里邊,都是長發剪短發,以整潔為主,長了剪剪短,凌亂的頭發搞搞整齊,發型師操作也是比較簡單的,他沒有什麼其他工具,那時候都是一個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發型更趨簡單化,連燙發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現代京戲《杜鵑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發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時。她的發型,有點類似這幾年風行、由沙宣在上世紀60年代創立的層次修剪的直發式,長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頭頂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飾,用電吹風吹出自然的蓬鬆感,頭發垂直地掛下來。
4. 改革開發至今(約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形式的展開,經濟發展起來,發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對發式開始了新的追求,時尚發型由此時產生了。 影響最大的是吹發,男士吹發三七、四六、中分、老闆頭(沈陽勒子頭),女人吹晚裝、高劉海、菊花頭、燙爆炸式、剪長碎發.一時間,發廊群起,人們的情緒高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美發進入了演變、改革、繁榮、進步的時期。
發髻式樣有了大的發展,有造型精美的傳統式,有簡便時髦的新潮式,有風格別致的西洋式,有與華麗禮服相配的晚會式等。在國外發型潮流的影響下,辮子式樣有了發展和變化,一般比較鬆散自然,有些似傳統毛辮。有時在女孩中流行將頭發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別具風格。在西洋格式的發辮影響下,不少女孩先將頭發燙好,再梳發辮,流行百腳辮、小發辮;頭飾多樣,發夾與束花風行。束發方面,常見的有一側束發、兩側束發、頭頂束發、腦後束發等多種流行式樣;發型既有直發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發梢形式有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變化。配以各式彩色頭飾,增添魅力。剪發方面, 1980年以後,剪發發型輪廓突破了舊傳統,創造了前短後長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發型,富有青春活力與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發由長趨短,出現了超短發型,後又出現長、短發並存的現象。但短發在青年女性中仍為主流,簡潔自然,無論初春仲夏,都能給人以灑脫清麗之感。隨著時代發展,上海女性剪發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輪廓外,還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發式、額前呈花球形短發劉海新"五四式"、圓球形輪廓的蘑菇式、兩側發長不等的不對稱型及富有動感的飄逸式等發型。還有先燙後剪的剪發發型,融合燙發與剪發的優點。燙發方面, 女權運動的興起深刻影響女性生活的各個方面,女性更有意識地藉助外在形象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燙發達到高峰,無論頭發長短。化燙(冷燙)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隨著燙發工具的改進和工藝的進步,燙發式樣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較為流行的有夏季式、風菱式、花辮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紋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線條簡潔、發絲自然、造型優美、便於梳理,並與化妝、服飾、個性結合,富有整體之美感。燙發式樣既有時代性,也有循環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發型,運用新技術,以嶄新的格調再度流行.
經濟好起來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慢慢提高了,於是開始有不同的追求, 關於頭發,同時也引進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發。在染發當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的染發,就是蓋白發.真正的潮流顏色,當時還是不怎麼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不再滿意亘古不變的黑發了,開始追逐頭頂上不斷變化的流行色彩。走進發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時尚而富於個性的色彩,染發劑會讓你的頭發經歷一次色彩大轉換。把頭發中原有的顏色漂淺,並同時補充上新的色彩,這便是染發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於服飾和化妝品,它已經越過了我們的衣服和臉龐,一路飆升到了頭頂之上。追逐時尚永遠是少女們熱衷的生活內容.在最近的網路調查中顯示:在被調查的2600多人中,染過發的人佔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經常染發,而且30歲以前開始染發的人佔到了被調查者的半數左右。
進入二十一世紀, 發型的變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發型真是數不勝數了,每年都有流行的發型出來. 在這多元化的年代裡美發時尚不再為某一種潮流所主宰,以往每個年代曾經流行過的元素,經過富有創意的排列組合,都在這個年代以新的姿態重新上演。挑染技術和定型技術的日益成熟又帶來前所未有的美發新樂趣。如燙發方面,2001年-2002年離子燙開始反開整個發型潮流市場;2003年-2004年空氣靈感燙也同樣;2005年就是以熱燙為主,另外還有SPA燙.熱能燙,陶瓷燙,還有煙花燙;2006年生花燙. 如果讓時間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的後代也就是今天的我們,會把頭發經常會變化各種發型,染成五顏六色,另外,弄彎弄直地來回折騰,這點是他們肯定想不到的。
據一份大學校園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校園內女老師頭發弄過效果(包括拉直,電卷,染色)的就將近三分之一.而學生,女生超過半數頭發做過效果,發型多以拉直,電卷,染色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過頭發效果,多以燙發為主.
正像那句話所說的,燦爛之極歸於平淡,那麼這種喧囂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肯定會慢慢地平息下來,在經過了大把玩各種各樣的發型和色彩之後,我們現在發現,人們對於發型的種種設計已不再像過去那種簡單地追求時髦和流行的時尚了。現在,人們對於自己發型的考慮,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於自我的一種體現,另外,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雖然我們的發型還依然在千變萬化,雖然我們的色彩搭配得是越來越炫,越來越酷,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們在關注發型的同時,還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頭發的健康。
一個健康人通常會有10萬根頭發,它們每年可長15厘米。頭發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點,就是緩沖外力的沖擊,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那麼另外還有禦寒、防紫外線,加速汗液的蒸發等等很多種功能。並且頭發是第二性特徵. 頭發護理專家Philip Kingsley說,「正是對展示生殖器的忌諱賦予了頭發威力,因為它成了人體少數幾個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個女人對頭發不自信會導致對自己的不滿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頭發其實是關乎心理的,它總是展現著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學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寫道,當一個女人撥弄她的頭發時,她正在發出性興趣的信號。在一次調查中,有過半數的女性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的頭發看上去很美,那麼無論穿著和外表如何,我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頭發很糟,那就再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覺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說,當我們擁有一頭秀發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給它以用心的呵護,為什麼呢,一方面它是我們美麗、健康的表現,同時,它也是我們健康的需求。那麼,今天人們在追求各種發型的同時,應該不忘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把時尚和健康結合在一起。

Ⅸ 為啥民國時期的發型是這樣的

民國時期

女子的發式,隨著流行而不斷變化。曾經時尚的發髻有螺髻、朝天髻、空心髻、盤辮髻、墮馬髻、舞鳳髻、蝴蝶髻等等。年輕女子除了梳髻以外,有的還留一縷頭發於額上,俗稱「前劉海兒」。前劉海兒的式樣一般都蓋在眉間,也有遮住兩眼的,還有將發剪成圓角,梳成垂絲形的;或者將額發分成兩綹,並修剪成尖角,形如燕尾,時稱「燕尾式」。到了民國初年,更風行一種極短的劉海兒發,遠遠看去若有若無,名叫「滿天星」。女子剪發以後,一般多用緞帶束發,也有用珠翠寶石做成各種發箍套在發上的。大約是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燙發流傳到中國。當時大城市的女子,發飾大都模仿西式,有的還把頭發染成紅、黃、棕、褐等各種不同顏色,以此為時髦。

Ⅹ 求民國時期女子發型名稱

民國時期女子的發式,隨著流行而不斷變化。曾經時尚的發髻有螺髻、朝天髻、空心髻、盤辮髻、墮馬髻、舞鳳髻、蝴蝶髻等等。

民國時期,隨著社會狀況的變革,中國的民風民俗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女性生活習俗也隨之產生了重要的變化,女子發式也隨著流行而不斷變化。

到了現代,雖然歷史上的名媛佳人已作了古昔,可她們所傳承下來的時尚風潮卻為現代女性發式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因此,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變遷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10)30年代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後,封建統治被一舉推翻,各種束縛人們的禁錮被逐步解開,民風民俗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女子發式妝飾也隨之變化和開放。

民國時期的女發式已較豐富,她們會在額前留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一撮式」。前劉海兒的式樣一般都蓋在眉間,也有遮住兩眼的,還有將發剪成圓角,梳成垂絲形的;或者將額發分成兩綹,並修剪成尖角,形如燕尾,時稱「燕尾式」。

大約是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燙發流傳到中國。當時大城市的女子,發飾大都是模仿西式,有的還把頭發染成紅、黃、棕、褐色等各種不同的顏色,以此為時髦。

民國初年,當時的女子是不敢進理發店理發的。全是「梳頭婆」上門為富宦家的太太、少奶奶、小姐梳頭的。後來由於民國時期理發業的日益興旺,剪發理發做造型的工具完善,女人才慢慢走出大門去理發店燙發剪發。

閱讀全文

與30年代發型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43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37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42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403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7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70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5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59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07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4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5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59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20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44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201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303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6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4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