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藍琉璃價格及圖片

藍琉璃價格及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22 20:03:06

『壹』 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天壇。
天壇地處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Temple of Heaven)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裡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列。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並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檐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天壇布局

天壇的主要建築均位於內壇,從南到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全部宮殿、壇基都朝南成圓形,以象徵天。整個布局和建築結構,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登的場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琉璃瓦頂,全磚木結構,沒有大梁、長檁,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撐,在建築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形似「回」字。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象徵著「天圓地方」。外壇牆周長6553米,原本只在西牆上開辟祈谷壇門和圜丘壇門,1949年後又陸續新建了東門和北門,並把內壇南面的昭亨門改為南門。

天壇的內壇牆周長4152米,辟有六門:祈谷壇有東、北、西三座天門,圜丘壇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主要建築都集中在內壇,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兩部分之間有隔牆相隔,並用一座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磚砌甬道)連接圜丘壇和祈谷壇,構成了內壇的南北軸線。
圜丘壇

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後,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桿頭上都刻有雲龍紋,在每一欄桿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圜丘壇有外方內圓兩重矮牆,象徵著天圓地方。圜丘壇的附屬建築有皇穹宇及其配廡、神庫、宰牲亭、三庫(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等。 站在圜丘壇最上層中央的圓石上面雖小聲說話,卻顯得十分洪亮。因此每當皇帝在這里祭天,其洪亮聲音,就如同上天神諭一般,加上祭禮時那庄嚴的氣氛,更具神秘效果。這是因為壇面光滑,聲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傳播,碰到周圍的石欄,反射回來,與原聲匯合,則音量加倍。

皇穹宇

皇穹宇位於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稱皇穹宇。為重檐圓攢尖頂建築。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有東西配廡各5間。其正殿及東西廡共圍於一平整光滑的圓牆之內,人們在牆的不同位置面牆說話,站在遠處牆邊的人,能十分清晰地聽到,此為迴音壁。皇穹宇台階下,有三塊石板,即迴音石:在靠台階的第一塊石板上站立,擊掌,可以聽到一聲回聲,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掌,可以聽到兩聲回聲,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掌,可以聽到三聲回聲。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圓形圍牆環繞,牆高3.72米,直徑61.5米,周長193米。內側牆面平整光潔,能夠有規則地傳遞聲波,而且迴音悠長,故稱「迴音壁」。

祈谷壇

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壇為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祈年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祈年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祈谷壇的另一座重要建築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里,其間有琉璃門相通。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台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狀像屋宇的神龕里,每逢農歷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

圜丘壇、皇穹宇、祈谷壇是中軸線上三個主要建築,連接這三座主建築的是一長長的貫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橋,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長360米,寬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漸升至3米,象徵著此道與天宮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橋中間是神道,左邊是御道,右邊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橋下有東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將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

建築特點

北京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築群。在中國,祭天儀式起源於周朝,自漢代以來,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對此極為重視。明永樂以後,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們都要來天壇舉行祭天和祈谷的儀式。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還會在圜丘壇進行祈雨。在祭祀前,通常需要齋戒。祭祀時,除了獻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領文武百官朝拜禱告,以祈求上蒼的垂憐施恩。

天壇建築的主要設計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遼闊高遠,以表現「天」的至高無上。在布局方面,內壇位於外壇的南北中軸線以東,而圜丘壇和祈年壇又位於內壇中軸線的東面,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西側的空曠程度,使人們從西邊的正門進入天壇後,就能獲得開闊的視野,以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單體建築來說,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圓形攢尖頂,它們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層層收縮上舉,也體現出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

天壇還處處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徵的表現手法。北圓南方的壇牆和圓形建築搭配方形外牆的設計,都寓意著傳統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而主要建築上廣泛地使用藍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壇重視「陽數」、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設計,也是這種表現手法的具體體現。
景區信息

天壇門票價格

淡季10元(11月1日~3月31日),旺季15元(4月1日~10月31日)。除公園門票外,園內景區收門票20元。通票淡季30元,旺季35元,以上票價學生半價

開放時間

大門6:00~22:00開放,內部景點每日8:00開放。

止票時間:20:00,靜園時間21:00。

3月1日~6月30日:大門16:00止售聯票,景點17:30關門。

7月1日~10月31日:大門16:30止售聯票,景點18:00關門。

11月1日~次年2月28日:大門15:30止售聯票,景點17:00關門。

交通

乘特3、53、803路天壇南門站下;乘6、35、106路天壇北北門站下;乘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下

最佳旅遊時間

最佳的時間應該是春秋兩季。天壇的綠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夠的遮陽;如果冬天去過於冷清。但冬天去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冷清時段好好體會天壇那些聲學建築物(三音石、迴音壁等)的效果。

『貳』 天壇的簡介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藍琉璃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1、天壇建築特點:

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外壇古柏蒼郁,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庄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迴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2、歷史沿革:

(1)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2)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3)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

(4)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5)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6)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

(7)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

(8)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叄』 法門寺門票是多少

法門寺門票實行淡旺季制度,旺季100元(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90元(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9日),法門寺門票官網預訂並無優惠。

特殊人群政策:

(1)半價票:18周歲(含)以上憑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憑本人學生證享受半價門票優惠。1.2米(含)-1.4米(不含)兒童以及6周歲-18周歲(含)青少年憑身份證或戶口本享受半價門票優惠。

(2)免票:

①年滿65周歲(含)以上老人(須有家人陪同)憑有效證件換取免票進入景區;

②1.2米(不含)以下及6周歲(不含)以下的兒童(須監護人或家人陪同並出示戶口本)換取免票進入景區;

③殘疾人(含殘疾軍人)憑殘疾證換取免票進入景區(建議有人陪同);

④現役軍人必須同時持有效證件和軍人保障卡方可換取免票進入景區;

⑤著統一寺院僧衣,削發剃度的僧人一律可以免票進入景區;

⑥持有法門寺發放的皈依證的居士可在農歷每月初一、十五、二月初八、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七月三十、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七、臘八節等佛教節日期間憑皈依證換取免票進入景區。

(3)藍琉璃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法門寺位於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市。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

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寺廟所在的法門寺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肆』 藍琉璃花的圖片

這個嗎?

『伍』 自建房用藍色琉璃瓦做平房翻檐效果怎麼

我覺得不好看。鄉村自建房屋的頂部是屋頂,屋頂大部分覆蓋有琉璃瓦。近年來,這是農村自建房屋特別受歡迎的建築風格。如果房屋的坡度建好,不僅可以美化房屋的整體效果,還可以起到防水,隔熱的作用。

在中國,農村屋頂的使用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從茅草到瓷磚,再到水泥平頂,直到現在琉璃瓦,樹脂瓦,屋頂材料越來越時尚,外觀也越來越美觀。

總之,釉面磚比樹脂磚具有更多的優勢。但是琉璃瓦的成本要高於樹脂瓦。傳統的混凝土澆築屋頂和琉璃瓦比樹脂瓦結構的屋頂貴三倍以上。這是一個普通的經濟農村家庭不小的支出。

農村人可以免去水泥混凝土澆築的坡屋頂,釆用輕鋼搭建,外加琉璃瓦片,其結構既簡單又方便,既耐用又美觀。當然,這種方法比樹脂瓦的成本略大,但是比水泥混凝土坡頂的成本低很多,這不僅節省了木工建築模板的工資,而且節省了成本。水泥,鋼筋和砂岩等材料。

『陸』 關於北京天壇的故事要短

2位粉絲
1、天壇益母草的傳說
天壇周圍長約十里,在正陽門、永定門之間,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一四二○年)修建。天壇里是有這么一種益母草的,民國以前,天壇里還住著幾家賣「益母膏」的葯店,民國以後,才遷出了天壇。
天壇這一群古建築物,可以說是世界聞名的。什麼祈年殿啊,皇穹宇啊,圜丘啊,迴音壁啊,都是人們熟悉的名字,很多商品,還用祈年殿圖片,做了商標呢。天壇的建築,這里不說了,單說天壇里有一種奇怪的草:嫩芽可以當菜吃,叫做「龍須菜」;長大了、成熟了,可以用莖子、葉子熬葯,是治婦女病的一種有效葯,叫做「益母草」,熬出來的葯叫「益母膏」;種子也是婦科葯,叫做「茺蔚子」。天壇里怎麼這么多益母草呢?民間卻傳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故事的人說:在早年沒有天壇以前,這里還沒圈在城裡以前,這里也是一大片黃土地,住了好多莊稼戶,他們也是耕種鋤刨的打地里找糧食。在這里,住著一家姓張的庄戶,老頭子死了二年多了,光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沒兒子,只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大閨女,母女倆過著這缺人少錢的苦日子。老大娘因為思念丈夫,又發愁沒人給她們種地,日子一多,就生了病了,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著急了,張姑娘更著急了。請了好多位醫生,吃了好多的葯,怎麼也不見效。就在秋天莊稼收凈了的時候,張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靈葯。還是在她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給她說故事,說北山的老山老峪里,靈葯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找到這種靈葯,什麼重病都能治得好。張姑娘早記在心裡了。這時候,她要到北山去找葯了,就告訴了媽媽,媽媽不放心,說:「你一個小姑娘,怎麼能走這么遠的路呀!」張姑娘說:「媽放心,我會一路上小心留神的。」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替她照管媽媽,她帶上干糧,就出門到北山找靈葯去了。
出了家門,張姑娘發愁了:北山在哪裡呢?她想:北山一定在北邊,朝北走吧!走了一天,看見山了,又走了三天,還沒到北山,可是,張姑娘瞧見的山,到底是越來越近了。這一天,來到了一座山口,張姑娘正想:是不是進這座山口呢?就瞧打山口裡,走下一個白鬍子老頭兒來。老頭兒瞧見張姑娘,樂了樂說:「姑娘,你一個小姑娘,到深山老峪里干什麼去呀?」張姑娘就把媽媽怎麼有病,自己怎麼要到北山找靈葯的事,說了一遍,說完又問白鬍子老頭兒:「老爺爺,這出里有靈葯嗎?」「有,有。」「老爺爺,上山怎麼走呀?」白鬍子老頭兒笑了笑,回手向山裡一指,說:「小姑娘,你打這兒上山,左拐七道灣,右拐八道灣,餓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見地上天,靈葯到手邊。」張姑娘聽老爺爺象唱曲似的說話,她心裡明白了,就是不懂什麼叫「瞧見地上天」,剛要問老爺爺,那白鬍子老頭兒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遠了。張姑娘上山吧,她真往左拐了七道灣,往右拐了八道灣,餓了撿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旁邊喝點清水,□了就在山坳里睡一覺,醒了還是往山上走。記不得走了幾天了,這一天,張姑娘走到一個小山頂上了,山頂上有一個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極了,天上的一縷縷白雲,都照到池子里了。張姑娘正在這里發愣,就聽見身背後有姑娘們說話的聲音。張姑娘一回頭,瞧見兩個小姑娘朝她走來,一個穿的是一身雪白色衣裳,一個穿的是一身淡黃色衣裳,上面綉著白梅花,長得可美麗了。走近了,那個穿白衣裳的姑娘笑了,說:「姐姐,發什麼愣?不認識我們這『地上天』嗎?」張姑娘一聽說「地上天」,高興極了,說:「姐姐們有靈葯嗎?快救救我媽媽吧!」穿花衣裳的姑娘說:「姐姐不用說了,白鬍子公公都告訴我們了。我這里有一口袋靈葯,回家熬成膏子,給大娘吃了就好了。」說著,遞過一個小口袋來。穿白衣裳的姑娘說:「這口袋裡,還有靈葯的種子呢,大娘病好了以後,姐姐可要把這些種子撒在地邊上,讓它自己生長,再有得了大娘這樣病的人,就不怕了。」穿花衣裳的姑娘說:「姐姐趕快回家吧,我們不送姐姐了。白妹妹的話,姐姐要記住了!」張姑娘千恩萬謝地向兩位姐妹道了謝,回身向山下走了去。走了不遠,張姑娘真捨不得這兩個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這倆姐妹,她回頭一瞧,哪裡還有穿白衣裳、穿花衣裳的姑娘?只見一隻白鸚鵡、一支梅花鹿,打「地上天」那裡正往西飛呢,跑呢。
說也奇怪,張姑娘來的時候,走了七天並八夜,回去的時候,很快就到了家。張姑娘到了家,就把靈葯熬了,給媽媽吃了,沒過幾天,媽媽病好了,張姑娘和鄰居們都高了興。張姑娘把口袋裡的靈葯種子,撒遍了這一塊土地的地邊上,春天出了深綠色的嫩芽,夏天又長成了靈葯,秋天靈葯又結了種子,一年比一年多。婦女們有病的,便照著張姑娘傳的法子,熬靈葯治好了病。靈葯叫什麼名字呢?大夥兒說:「好心的張姑娘,千辛萬苦地給媽媽找來了靈葯,給媽媽治好了病,咱們就管它叫益母草吧。」「益母草」的名字,就流傳下來了。
後來,不知道又過了多少年,北京有了「皇上」了;也不知道傳到哪一個「皇上」的時候,這個「皇上」要拜求「老天爺」保佑他了,就在這塊長著益母草的土地上,蓋了一座天壇。天壇蓋成了,天壇里的空地上,還長著茂盛的益母草,皇帝老兒生氣了,說:「我這拜天的天壇里,哪許這么長野草,全給我拔了去!」這時候,有一個他媽媽吃過、他老婆正吃著益母草的大臣,就跟皇帝老兒說:「皇上,這不是野草,它叫龍須菜,皇上不是龍嗎?要是把它都拔凈,皇上您就不長鬍子了。」皇帝老兒怕不長鬍子,天壇就留下了益母草。打這兒起,益母草的嫩芽,就叫了龍須菜。
2、天壇是名聞中外的中華古建築,但個中的奧秘,恐怕就
不是人人皆知了。
天壇初建是合祀天地的場所,故名天地壇,這從現今天
壇壇牆的形狀仍可看出。其壇牆有內外兩重,都是南方北
圓,正符合我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雖然從嘉靖九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了地壇,而天壇的圍
牆並未改動。
一般人都認為天壇即祈年殿,這又是一大誤會。年字的
本義是五穀豐收的意思,在篆文中從千,從禾,是形。所以
祈年殿實際是帝王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地方,而行禮
的場所是殿下的圓台,那並非祈年殿的殿基,其名為祈谷
壇。祈年殿不過是為祭祀時遮避雨雪的房子,初建時為寬
!% 間,縱深#& 間的黃瓦玉陛重檐重脊的方形大殿,名大祀
殿。嘉靖十七年嘉靖皇帝才將它改建成圓亭式
金頂大殿,名大享殿,到乾隆時重修,才建成現在的模樣。據
說,在!』』( 年的一場雷雨中,祈年殿被雷火所焚,因其楹柱
為檀香木,香飄數里。我們現在見到的祈年殿,是那以後重
修的。
真正祭天的地方是圜丘壇,即天壇。「圜」在漢語中即為
天的意思。易經《兌卦》中說:「乾為天,為圜。」《楚辭·天問》
中也有「圜則九重,孰營度之」的句子,即「天有九重,是誰在
主持經營它呢?」這座漢白玉石壇與祈年殿一樣,是我國古
代的優秀建築。因圜丘是祭天的地方,所以其建築尺寸只能
使用「天數」,不能用「地數」。所謂「天數」,即一、三、五、七、
九等奇數。因《周易》上說:「陽卦奇,陰卦偶。」天為陽,故只
能用奇數。所以修建時,全部結構都是用「鴛鴦尺」丈量出來
的。「鴛鴦尺」即古尺與今尺合用,用古尺丈量壇面直徑,用
今尺丈量壇高。壇三層,頂層直徑九丈,為「一九」,中層!"
丈為「三五」,底層%! 丈為「三七」,全為「天數」。三層合計
)" 丈,為「五九」,正好符合《周易》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
大人」的吉兆。《周易》中還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於是頂層的中心安放圓形中心石,又稱太極石。太極石四周
嵌九塊扇形石板,以後逐層遞加,均為九的倍數,共九層,合
九九之數,又象徵天有九重。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極石
上,象徵天帝高居九重天上。中層、底層的石板數也均為九的倍數。壇面周圍的欄板數也有象徵意義,頂層四面欄板,
每面!』 塊,共*% 塊,中層!$』 塊,底層!』$ 塊,總計#&$
塊,合「一周天」#&$ 度之數。正因此壇修建奇巧,所以乾隆
特地賞賜給工匠頭目們六品、七品、無品級三等頂戴。
圜丘之南為昭亨門,門西有# 座大石台,是樹立燈桿用
的。桿長原制為( 丈( 寸。燈徑& 尺,高』 尺,如一間小房,
裡面點燃鑄有龍紋的「蟠龍通宵寶蠟」。蠟是用川、桂進貢的
黃蠟製成,長) 尺,粗! 尺,點燃後不滅,不流油,不必剪燭
花,可連續燃燒!% 小時,是珍貴的工藝品。
天壇,這么一個莊重嚴肅的場所,竟還有一個令人毛骨
悚然的地方,名叫「鬼門關」。祭祀時用的禽畜養在犧牲所,
在圜丘、祈谷兩壇之西,而宰牲亭及製做貢品的神廚,卻在
兩壇之東。按規定,祈年門與成貞門間的神道上,除飛鳥無
法禁止外,是禁止任何活物通過的,祭祀用的禽畜也不許經
過昭亨門與北天門。於是人們在神道下修了個門洞形隧道,
祭祀用的牛羊雞兔等從此送宰牲亭宰殺,因其一去無回,故
此處人稱「鬼門關」。當時還傳說洞中鬧鬼,關著犯了天規的
天師,所以人們都不敢隨便出入這一地區,祭祀時從祀人員
也盡量繞開這里,以免惹鬼上身,沾染晦氣。
天壇中還曾有過許多特產,其一是水。北京城內苦水井
居多,而天壇內神廚的井水卻是甜的。道士們說,這口井上
通天河,是神水,以此騙人錢財。王士禎的一首詩中就寫道:
「京師土脈水甘泉,顧渚春芽枉費煎。只有天壇石好,清波
一勺買千錢。」價格也真夠貴的。此外,天壇的沙參、益母膏、
龍須菜也曾很出名。龍須菜本為一種普通野菜,但因康熙特
別喜歡吃天壇的龍須菜,並列為御膳房貢品,一下子竟然身
價百倍,不到京城著名的大飯館,人們就吃不到它。到同治
時,天壇龍須菜不再入宮,達官貴人們也就不再光顧它了。天
壇的沙參與益母膏是貨真價實的好葯材。龍其是益母膏,一
度為北京名產,曾被洋商看中,是我國最早的出口商品之一。
益母膏的主要原料益母草,本是野生的。天壇神樂觀的道士
將野生葯草移到天壇內刻意栽培,當然長得更好,葯效更大。
北京一首竹枝詞就寫道:「方莖紫萼產天壇,芟草熬膏性入
肝。療血補虛能益母,兒將買去孝何安?」當然,這兩種葯在道
士們的口中自然又被吹成神葯了
3、天壇的「七星石」,實際上一共有「八」塊石頭,傳說那第八塊是「長白山」。(滿族人家鄉的聖山)
編輯於 2010-11-18
查看全部3個回答
天書奇譚,Android免費下載。
值得一看的天書相關信息推薦
天書奇譚-正統西遊題材手游大作,經典華麗的游戲畫面,各種Q版的人物形象,不一樣的天書世界!
上海益玩網路科技有..廣告
「天貓6.18潮電日」手機煥新季,購驚喜!
值得一看的鈴聲相關信息推薦
「天貓6.18潮電日」手機煥新季!熱門機型+游戲神機+拍照靚機,你想要的"潮機"都在這!
杭州阿里媽媽軟體服..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關於北京天壇的傳說越短越好不要太短!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247 瀏覽67572017-12-16
關於北京天壇的傳說
天壇益母草的傳說 天壇周圍長約十里,在正陽門、永定門之間,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一四二○年)修建。天壇里是有這么一種益母草的,民國以前,天壇里還住著幾家賣「益母膏」的葯店,民國以後,才遷出了天壇。 天壇這一群古建築物,可以說是世界聞名的。什麼祈年殿啊,皇穹宇啊,圜丘啊,迴音壁啊,都是人們熟悉的名字,很多商品,還用祈年殿圖片,做了商標呢。天壇的建築,這里不說了,單說天壇里有一種奇怪的草:嫩芽可以當菜吃,叫做「龍須菜」;長大了、成熟了,可以用莖子、葉子熬葯,是治婦女病的一種有效葯,叫做「益母草」,熬出來的葯叫「益母膏」;種子也是婦科葯,叫做「茺蔚子」。天壇里怎麼這么多益母草呢?民間卻傳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故事的人說:在早年沒有天壇以前,這里還沒圈在城裡以前,這里也是一大片黃土地,住了好多莊稼戶,他們也是耕種鋤刨的打地里找糧食。在這里,住著一家姓張的庄戶,老頭子死了二年多了,光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沒兒子,只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大閨女,母女倆過著這缺人少錢的苦日子。老大娘因為思念丈夫,又發愁沒人給她們種地,日子一多,就生了病了,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著急了,張姑娘更著急了。請了好多位醫生,吃了好多的葯,怎麼也不見效。就在秋天莊稼收凈了的時候,張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靈葯。還是在她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給她說故事,說北山的老山老峪里,靈葯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找到這種靈葯,什麼重病都能治得好。張姑娘早記在心裡了。這時候,她要到北山去找葯了,就告訴了媽媽,媽媽不放心,說:「你一個小姑娘,怎麼能走這么遠的路呀!」張姑娘說:「媽放心,我會一路上小心留神的。」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替她照管媽媽,她帶上干糧,就出門到北山找靈葯去了。 出了家門,張姑娘發愁了:北山在哪裡呢?她想:北山一定在北邊,朝北走吧!走了一天,看見山了,又走了三天,還沒到北山,可是,張姑娘瞧見的山,到底是越來越近了。這一天,來到了一座山口,張姑娘正想:是不是進這座山口呢?就瞧打山口裡,走下一個白鬍子老頭兒來。老頭兒瞧見張姑娘,樂了樂說:「姑娘,你一個小姑娘,到深山老峪里干什麼去呀?」張姑娘就把媽媽怎麼有病,自己怎麼要到北山找靈葯的事,說了一遍,說完又問白鬍子老頭兒:「老爺爺,這出里有靈葯嗎?」「有,有。」「老爺爺,上山怎麼走呀?」白鬍子老頭兒笑了笑,回手向山裡一指,說:「小姑娘,你打這兒上山,左拐七道灣,右拐八道灣,餓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見地上天,靈葯到手邊。」張姑娘聽老爺爺象唱曲似的說話,她心裡明白了,就是不懂什麼叫「瞧見地上天」,剛要問老爺爺,那白鬍子老頭兒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遠了。張姑娘上山吧,她真往左拐了七道灣,往右拐了八道灣,餓了撿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旁邊喝點清水,□了就在山坳里睡一覺,醒了還是往山上走。記不得走了幾天了,這一天,張姑娘走到一個小山頂上了,山頂上有一個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極了,天上的一縷縷白雲,都照到池子里了。張姑娘正在這里發愣,就聽見身背後有姑娘們說話的聲音。張姑娘一回頭,瞧見兩個小姑娘朝她走來,一個穿的是一身雪白色衣裳,一個穿的是一身淡黃色衣裳,上面綉著白梅花,長得可美麗了。走近了,那個穿白衣裳的姑娘笑了,說:「姐姐,發什麼愣?不認識我們這『地上天』嗎?」張姑娘一聽說「地上天」,高興極了,說:「姐姐們有靈葯嗎?快救救我媽媽吧!」穿花衣裳的姑娘說:「姐姐不用說了,白鬍子公公都告訴我們了。我這里有一口袋靈葯,回家熬成膏子,給大娘吃了就好了。」說著,遞過一個小口袋來。穿白衣裳的姑娘說:「這口袋裡,還有靈葯的種子呢,大娘病好了以後,姐姐可要把這些種子撒在地邊上,讓它自己生長,再有得了大娘這樣病的人,就不怕了。」穿花衣裳的姑娘說:「姐姐趕快回家吧,我們不送姐姐了。白妹妹的話,姐姐要記住了!」張姑娘千恩萬謝地向兩位姐妹道了謝,回身向山下走了去。走了不遠,張姑娘真捨不得這兩個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這倆姐妹,她回頭一瞧,哪裡還有穿白衣裳、穿花衣裳的姑娘?只見一隻白鸚鵡、一支梅花鹿,打「地上天」那裡正往西飛呢,跑呢。 說也奇怪,張姑娘來的時候,走了七天並八夜,回去的時候,很快就到了家。張姑娘到了家,就把靈葯熬了,給媽媽吃了,沒過幾天,媽媽病好了,張姑娘和鄰居們都高了興。張姑娘把口袋裡的靈葯種子,撒遍了這一塊土地的地邊上,春天出了深綠色的嫩芽,夏天又長成了靈葯,秋天靈葯又結了種子,一年比一年多。婦女們有病的,便照著張姑娘傳的法子,熬靈葯治好了病。靈葯叫什麼名字呢?大夥兒說:「好心的張姑娘,千辛萬苦地給媽媽找來了靈葯,給媽媽治好了病,咱們就管它叫益母草吧。」「益母草」的名字,就流傳下來了。 後來,不知道又過了多少年,北京有了「皇上」了;也不知道傳到哪一個「皇上」的時候,這個「皇上」要拜求「老天爺」保佑他了,就在這塊長著益母草的土地上,蓋了一座天壇。天壇蓋成了,天壇里的空地上,還長著茂盛的益母草,皇帝老兒生氣了,說:「我這拜天的天壇里,哪許這么長野草,全給我拔了去!」這時候,有一個他媽媽吃過、他老婆正吃著益母草的大臣,就跟皇帝老兒說:「皇上,這不是野草,它叫龍須菜,皇上不是龍嗎?要是把它都拔凈,皇上您就不長鬍子了。」皇帝老兒怕不長鬍子,天壇就留下了益母草。打這兒起,益母草的嫩芽,就叫了龍須菜。
974 瀏覽106382017-11-22
北京天壇傳說,要在50字左右
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93 瀏覽1097
天壇的傳說
天壇的傳說: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 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嘉靖十三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6)藍琉璃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天壇的主要建築均位於內壇,從南到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全部宮殿、壇基都朝南成圓形,以象徵天。 整個布局和建築結構,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登的場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琉璃瓦頂,全磚木結構。 沒有大梁長檁,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撐,在建築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形似回字。 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象徵著天圓地方。外壇牆周長6553米,原本只在西牆上開辟祈谷壇門和圜丘壇門。 1949年後又陸續新建了東門和北門,並把內壇南面的昭亨門改為南門。天壇的內壇牆周長4152米,辟有六門祈谷壇有東、北、西三座天門,圜丘壇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 主要建築都集中在內壇,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兩部分之間有隔牆相隔,並用一座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連接圜丘壇和祈谷壇,構成了內壇的南北軸線。 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於嘉靖九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 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重建後,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桿頭上都刻有雲龍紋,在每一欄桿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 圜丘壇有外方內圓兩重矮牆,象徵著天圓地方。圜丘壇的附屬建築有皇穹宇及其配廡、神庫、宰牲亭、三庫等。 站在圜丘壇最上層中央的圓石上面雖小聲說話,卻顯得十分洪亮。因此每當皇帝在這里祭天,其洪亮聲音,就如同上天神諭一般。 加上祭禮時那庄嚴的氣氛,更具神秘效果。這是因為壇面光滑,聲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傳播,碰到周圍的石欄,反射回來,與原聲匯合,則音量加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壇

閱讀全文

與藍琉璃價格及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43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37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42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403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7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70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5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59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07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4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5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59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20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45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201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303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7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4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