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瑪麗皇後的悲劇一生
瑪麗皇後的一生:
瑪麗皇後原名叫做瑪麗·安托瓦內特,1755年11月2日在維也納出生,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
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的王太子妃。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
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由於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皇帝早已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
(1)瑪麗王後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法蘭西這片歐洲最富庶的土地和巴黎周圍最著名的玩樂之都,更給瑪麗皇後提供了揮金如土和糜爛奢侈的舞台。
當作為王妃的她第一次正式入城,從凡爾賽宮到巴黎的路上,數以萬計歡迎的市民給了安托內特爾極大的震動:上帝,這么多人。
而巴黎衛戍總司令則殷勤應答:全巴黎二十萬人都愛上了您,當她剛登上王後的寶座,就成了全王宮中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中心,歡呼和贊頌聲中。
沒有知識根基又安於享樂的女人徹底自由得找不著北了,心中哪能還有國家、責任、職責、尊嚴這樣的字眼。
一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對她的評價:她是所有奢侈浪費中最奢侈浪費的,她是所有風流輕浮的人里最為風流輕浮的,她是所有漫不經心的人里頭最漫不經心的。
但也正如她在三十九歲生命的最後一刻對劊子手所說: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一如任何事情都有其成因。
她的這些奢侈浪費、風流輕浮、漫不經心都不是故意的,從小公主到王後,不負責任的宮廷給了她這樣放縱的土壤與自由度。
⑵ 95歲英女王穿一身紅衣亮相太驚艷,露出久違笑容,她都有什麼經歷
95歲女王再次亮相,正紅色長大衣霸氣十足。正紅色套裝襯托的整個人容光煥發,禮帽配飾上還有花朵點綴更顯精緻,還有代表著尊貴典雅的珍珠飾品相配,塗上紅唇展露笑顏,精神狀態相當不錯。
按照長子繼承權的規定,君主的王位應由長子繼承,其次是次子有次輪流下去。最後才到長女,依次輪流。也就是說,只要是當時的約克公爵有兒子的話這個王位不會輪到伊麗莎白繼承。
喬治五世在1952年去世後,伊麗莎白二世於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典禮,成為新一代的英國君主。
⑶ 陪路易十六斷頭的王後瑪麗,是如何將法國國庫花光的
瑪麗·安托瓦內特,生於1755年11月,曾經是奧地利的公主,也是著名的特蕾西亞女王的小女兒,之後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為皇後。但很可惜,瑪麗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應該具有的責任和使命。瑪麗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熱衷舞會、綢緞、寶石……… 至於王後的權力,瑪麗全部用來滿足自己豪奢極侈的慾望。
⑷ 為何瑪麗王後,歷經英國六朝,85歲高齡辭世,珍貴老照片再現她的風采呢
1867年5月,符騰堡公國泰克公爵生了個小郡主,名喚瑪麗。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德國符騰堡家旁系的小郡主日後會成為堂堂大英國的王後,對英國王室內部和政界產生極大影響力,並歷經六朝不倒,直至成為太王太後。
瑪麗之所以能成為英國瑪麗王後,除了“天生的王後命”,還因為她對自己夠狠。
盡管兩兄弟為了瑪麗差點反目,但據說瑪麗真正愛的其實另有其人,他就是第七代霍普敦伯爵約翰·霍普。
顯然,在面對愛情與王後寶座的抉擇時,她放棄了這個“讓她在今後都無法再愛上別人”的深愛之人,選擇了後者。
⑸ 如何評價被斷頭的瑪麗王後
瑪麗皇後是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後,曾經是奧地利最受寵愛的公主,因為和親嫁到了法國,被稱為絕代艷後,她的一生奢華而短暫,38歲的時候死於法國的斷頭台,她遭受到了很多法國民眾的唾棄,因為他們把亡國都歸咎於瑪麗的奢靡生活,她的一生也很傳奇,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
瑪麗皇後奢靡輕浮的作風已經人盡皆知,她作為皇後,本來是該讓她的子民臣服,但是現在她在子民中的聲望下降,王室的奢侈和法國底層人民做了對比,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瑪麗王後成了任人聲討的對象,很多人把莫須有的罪名安排在她頭上,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位王後表示同情。
⑹ 法國末代皇後 瑪麗 安東尼 的生平及事跡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
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斯蒂芬·茨威格的王後傳記,
大仲馬也寫作了有關王後的「法國革命三部曲」,其分別是《巴爾薩摩男爵》、《王後的項鏈》以及《紅屋騎士》,王後人生中的三個階段在小說中被詳細描寫。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
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
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傳聞,瑪麗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兩句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歷史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說這句話的人是路易十五的來自波蘭的王後瑪麗·勒金斯卡,
原句被記載在盧梭的《懺悔錄》里,大意為:他們沒有麵包吃,為什麼不吃麵包皮蘸醬?這句話的語境其實是這位王後出於同情說出了缺乏常識的話,
因為安托瓦內特王後當政的年代,人們要找理由去譴責她,於是一句本和她不相乾的話就被改造成了這個樣子:麵包皮蘸醬變成了蛋糕,這樣更容易煽動民眾的憤恨。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台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有人質疑這句話是否是真實的,
因為據傳當時被砍頭的人都會被綁起來並且堵上嘴。但畫家大衛的一幅鉛筆速寫證明這是不對的,王後只被綁住了手而已。
更何況當時劊子手桑松的任務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的臨死台詞,這句話連同羅蘭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惡無數」都是當時有名的臨死遺言。這就更不用說路易十六那眾所周知的臨終演講了。
(6)瑪麗王後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瑪麗皇後的家族成員
1、瑪麗-特蕾西婭·夏洛特(Marie-ThérèseCharlottede France),昂古列姆公爵夫人(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2、路易·約瑟夫·澤維爾·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法國王太子(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在大革命爆發初期死於軟骨病(或肺結核,骨結核),死時只有7歲零8個月。
3、路易·查爾斯,路易十七(1785.3.27—1795.6.8?)法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真正加冕、真正統治過整個國家卻被認為是國王的人。
4、瑪麗·索菲·海倫·比阿特麗斯(Marie 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個月10天。
⑺ 瑪麗王後的人物簡介
維多利亞·瑪麗·露易絲·奧爾加·克勞迪·安格斯·馮·泰克,(1867—1953),英王喬治五世的妻子。英國王後,印度皇後。1867年5月26日生於倫敦肯辛頓宮,父親是泰克公爵弗朗西斯,母親瑪麗·阿德萊德是英王喬治三世第七個兒子劍橋公爵的女兒,也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堂妹。由於出生於五月,所以她在家族中的昵稱是梅」(May)。 但是她的家庭屬於王室邊緣,並不太受待見。這給瑪麗的性格帶來十足影響,使她更加嚴謹守規。
維多利亞·瑪麗24歲的時候和克拉倫斯和阿馮代爾公爵艾伯特·維克多王子訂婚(愛德華七世的長子,喬治五世的哥哥),結婚前艾伯特·維克多卻意外死於肺炎,接下來的一年瑪麗都沉浸在未婚夫去世的悲痛之中。1893年5月3日,喬治王子,也就是後來的喬治五世,和瑪麗走到了一起。在過去的一年裡,喬治和瑪麗交上了朋友,他倆彼此鼓勵,鴻雁傳書,慢慢地墜入愛河。不過,他們是在力排眾議之下,才勇敢的走在一起的,並宣布訂婚。同年7月6日,喬治正式迎娶瑪麗過門,瑪麗成為約克公爵夫人。日後,他們有了6個愛情結晶。1901年,愛德華七世即位,封喬治為威爾士親王,瑪麗為威爾士王妃。1910年喬治即位,瑪麗成為王後,於1911年6月22日加冕。 1936年,喬治五世逝世後,瑪麗以王太後的身份逐漸淡出皇室舞台。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逝世,孫女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繼位,瑪麗王太後成為太王太後,84歲的瑪麗太王太後原本就年邁體衰,更因喪子之痛大受刺激,從而一病不起,終於在1953年3月24日,孫女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加冕禮前十周逝世,享年85歲。
⑻ 遠嫁法國,38歲上斷頭台,瑪麗王後一生為何如此短暫
每個女孩或多或少都做過這樣的夢:未出嫁前,受盡父母寵愛;出嫁後,能一直被丈夫捧在手心。這種夢想往往很難實現,正因如此,才有了那麼多才子佳人、愛恨情仇的故事。然而出生在奧地利的瑪麗·安吉瓦內特,卻輕而易舉就實現了這個夢想。
當瑪麗皇後坐在凡爾賽宮內揮金如土,接受上流名媛們的吹捧,享受著皇宮的奢侈生活,卻無視民眾的疾苦時,就註定了必然慘淡的結局。因為她所享受的這些禮物和待遇,早就被命運標好了價格。
⑼ 法國路易十六國王有多愛瑪麗王後怎麼據說寵到讓她把國庫都花空了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大權受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左右,不過她也不懂政治,喜歡奢侈華麗的享受,比如化妝、買衣服、買首飾、開舞會、裝修別墅、布置花園。使法國專制制度陷入嚴重危機,宮廷大臣互相爭權,社會矛盾尖銳,國庫空虛,債台高築。
對比起法國政治經濟狀態,經受不起如此奢華。她曾先後任用杜爾哥、內克等為財政總監,實行財政改革,均遭失敗。因此瑪麗·安托瓦內特被稱為「赤字夫人」。
(9)瑪麗王後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反應遲鈍,但同時又十分溫柔善良,寬厚仁慈。他體型臃腫,與路易十五年輕時相比,恐怕談不上英俊(參考圖片為路易十六肖像畫)。而且據說他早年在夫妻生活方面有些問題,這一流言當時流傳甚廣,究竟是真是假則不可知。
但反應遲緩,缺乏情趣是事實。他喜歡冶鐵、造鎖、打獵,而瑪麗·安托瓦內特正值豆蔻年華,喜歡的是狂歡、時裝、舞蹈、音樂、藝術。同時,她應該也與普通少女一樣,有一份對感情的渴望。
即便如此,這場婚姻從頭到尾,他們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婦間並沒有爆發過什麼激烈沖突。而且當時的法國也對這位」最美麗的奧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熱情和歡迎。
兩位年輕王族的婚禮究竟是怎樣的排場,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是一場罕見的奢華盛宴。奧地利與法國的王室為表示雙方聯姻的喜悅和對和平的期許(同時也可能有炫耀國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務求婚禮盡善盡美。所有法國的王族都來迎接這位小公主,且只有真正的名門望族才有資格參加婚禮。
1770年5月16日,法國凡爾賽宮,瑪麗·安托瓦內特正式成為法蘭西王太子妃。
⑽ 整個法國養不起瑪麗王後真的嗎
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斷頭台,曾經耀眼奪目深受民眾喜愛的瑪麗王後,這個時候萬人唾罵。她被執行死刑時,路易十六已經先她一步離去,而她的兒子、女兒背叛了她,在她身上安上令人不齒的罪名。當時好像所有人覺得,只要這個女人死了,我們的國家就有救了。
瑪麗公主的家庭老師說,“她比人們長期以來想像的聰明得多,可惜直到她13歲都沒有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老師認為,瑪麗很聰明,但是也很懶惰,不願意動腦去思考。
當瑪麗公主到了法國,她就更沒有機會去思考了。法國和奧地利的敵對關系導致,平時出入王宮的公主夫人們,或者是法國的任何一個官員,包括她的丈夫路易十六,當時還是王儲的路易·奧古斯特,都不會和她談論政治上的事情。她們可以在一起買珠寶,比誰今天的裙子更豪華更好看,哪裡又出了好喝的酒,但是也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