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時候人們也會追星嗎都是什麼樣的方式去追
古時候人們也追星,追星的方式其實跟現在差不多,要麼收藏字畫,要麼就四處宣揚他的故事。
一、追星在古代是存在的,比如在宋朝很多人的偶像都是蘇軾。
古時候也是有追星的,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星”與現在的“星”不一樣罷了。現在的追星基本上追的都是演員歌星之類的,但是在古時候追星追的一般都是些名人。比如北宋的蘇軾,蘇軾在當時就是很多人的偶像,男女老少都非常仰慕這位大才子。蘇軾自小就非常聰明,享受盛名。特別是在他可考科舉的時候。
他寫了一篇文章來誇獎諸葛亮,文章的題目就叫做“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五件事”。裡面將諸葛亮神化了,什麼草船借箭,空城計都是出自這里。他所寫的哪五件事壓根就不存在,但是在他的大肆宣揚下,還是有人信了。後世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就是深受他的毒害。
㈡ 中國古代的美男子有哪些圖片和資料
潘安
真正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北朝時期的蘭陵王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既顯赫又神秘的出生,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據說因為他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他的畫像流傳下來,這倒也給了我們更多想像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1個,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在他眼中19個都是恐龍,就1個勉強算是美女。
不過還有其他版本的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有人說這四大美男是:潘安、衛玠、曹植、沈約;
有人說是:潘安、衛玠、宋玉、蘭陵王。
潘安、衛玠是可以確定在內的。
㈢ 古代粉絲是怎樣追星的,有的就連現代人也比不了
小編通過看古代史雜談筆錄,從中發現許多趣聞,發現古代人也追星,各種奇葩趣聞都有
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他們的追星行為:
柳永是婉約詞的鼻祖,曾寫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經典名句。只可惜他雖然名滿天下,卻一生職場失意。這個寫得一手好詞的風流才子原本已經中了科舉,卻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惹惱了皇帝,皇帝一句「何要浮名,且去淺斟低唱」,柳永於是自稱奉旨填詞,流連於煙花巷陌,沉醉於溫柔鄉里,低吟淺唱,縱情風月,雖然失了一時浮名,卻收獲得粉絲千萬,「楊柳岸邊,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排行老七,人稱「柳七」,當時青樓中有言:「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死時,東京滿城妓女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轟動一時。「群妓合金葬柳七」,也是粉絲史上的傳奇啊。以後每逢清明,都有歌妓帶著美酒到柳永墓前祭奠,時人謂之「吊柳會」。後人有詩題柳永墓:「樂游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如眾紅裙。」
㈣ 古代女子都是怎麼「追星」的
每個年代都有令人崇拜的著名人物,這些人被人們追捧和喜愛。和現代的追星女孩一樣,古代的女子也會對充滿偶像魅力的才子失去抵抗力。她們雖然沒有現在的追星女孩那麼瘋狂,但她們也會偷偷地給愛慕的對象寫信表達自己的喜愛和崇拜之情。
不管古代的女子怎樣」追星「,只有那些真正有才華又努力的人才值得被肯定。要學會不斷地完善自己,努力成為自己心中閃閃發光、耀眼的那顆明星。
㈤ 古人追星也瘋狂,古代人追星有哪些令人想不到的行為
古代人們為了追逐自己喜歡和敬佩的名人,有的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他們自己喜歡的名人的名字,有的還瘋狂的和名人穿一樣的衣服,有的甚至還把自己身上紋上了名人的一些詩詞。
古代的大詩人白居易,有一個叫做葛清的非常喜歡他。葛清對白居易的追捧就潮流有很多了。他對白居易十分的敬仰,葛清把自己的整個身體幾乎都紋上了紋身,這些紋身全部都是白居易的詩詞歌賦,不光是紋上了詩句,還把詩句旁邊紋上了圖案。
㈥ 古代的「粉絲」是如何追星的
追星族的閃亮登場可追溯到晉代。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這便是成語「洛陽紙貴」由來。左思寫一部賦不僅讓自己成了大腕兒,而且還對京城的GDP上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加上他寫賦過程中的曲折經歷,他有這么多的「粉絲」也就不足為怪了。
唐代是一個塑造偶像和名星的朝代,也是一個追星的時代。在眾多的大明星中,數大詩人李白的「粉絲」最多。而李白眾多的粉絲中,最有名的當數魏萬,他為了一睹詩仙的風采,從《愚公移山》中提到的王屋山出發,鍥而不舍地追蹤偶像的蹤跡,歷經半年,跋涉三千里,終於在廣陵(今江蘇揚州)趕上大詩人。經人引薦,魏萬得以和李白相見。他風塵僕僕,淚流滿面,撲倒在地,雙手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時間寫成的四十八韻《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請李白指正。李白為此深受感動,投桃報李,一氣呵成了一百二十韻的《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回贈魏萬,鼓勵這位年輕人
杜甫的「粉絲」數量比不上李白,可其「粉絲」的虔誠度絲毫不差。有一個叫張籍的詩人,對他頂禮膜拜,他相信「吃什麼就補什麼」,就把杜甫的詩集燒成灰,加入膏蜜,像喝補葯一樣,每頓必飲,希望自己喝了杜甫的詩,能夠寫出與之一樣的佳作。
在名家輩出的盛唐詩壇,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聞名。他曾被貶謫到龍標(今湖南黔陽),日子過得異常艱難,跟隨的老僕人需沿路撿拾落葉枯枝當柴燒。但他的詩名滿天下,經常有人在路邊跪拜,向他求詩。和王昌齡一樣,
賈島也是位苦命詩人,生前窮困潦倒,鬱郁寡歡,但死後詩名卻很響亮。他身後不乏眾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詩人
李洞。李洞「酷慕賈島」,他的頭巾上佩戴著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為賈島祈福的念珠。每聽說有人喜歡賈島,他必親手抄錄賈島的詩相贈,還叮嚀再三:「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南唐人孫晟也是賈島的粉絲之一,他在廬山簡寂宮當道士,還特意畫了賈島像掛在牆上,朝夕頂禮膜拜,大搞個人崇拜。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瘋狂。荊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有些文化,自稱「好白詩」,「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凡三十餘處」,連後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詩句,且配了圖畫,圖文並茂。「若人問之,悉能反手指其去處,沾沾自喜」。由於他常袒胸裸臂於街頭,且行且歌,人們見了呼為「白舍人行詩圖」。追星追得「體無完膚」且如此的「袒盪」,僅此一人矣。
到了宋代,最受歡迎的天皇巨星要數蘇軾蘇東坡了。因為他的詩文影響巨大,且極懂生活情趣。因此,在天朝上下掀起了一股模仿秀,而且有了與之相關的明星產品開發,如「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東坡壺」等等。在東坡系列產品中,最為成功的要數「子瞻帽」了。蘇軾喜歡戴的這種高簡短瞻帽,被士大夫們爭相效仿,成為了引領潮領的風向標。
在蘇軾的眾多「粉絲」中,有一個叫章元弼的,此人雖然長相平平卻聚了個漂亮的老婆。章元弼喜歡蘇軾的作品,勝過一切,為了賞讀蘇軾的詩文,甚至可將漂亮的老婆當成是空氣,視而不見。其妻終不可忍受,與之離了婚。「被離婚」的章元弼依然不思悔改,天天拿著蘇軾的書集看得不亦樂乎。蘇東坡的仰慕者中,也不乏女性。話說他在杭州任職時,一天與朋友在西湖喝酒。有一位年過三十的女子追慕他,竟置「婦道」與公婆的責怪於不顧,隻身雇船拜謁蘇軾,為他彈箏,向他求詩。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這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
明代畫家徐渭,號「青藤老人」,才華橫溢,詩畫均出類拔萃。清代畫家
鄭板橋對其作品,贊不絕口,曾出五十兩紋銀換他的一幅石榴。並治印一方,曰「青藤門下走狗」,可見崇拜之深,傾慕之烈。
齊白石也是徐渭的狂熱崇拜者,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㈦ 古代人追星嗎在古代都有哪些追星的故事真實存在呢
李白與杜甫,都是中國偉大的詩人,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他們對華夏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都是那一時代的燦爛的星辰。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性格十分爽朗,喜好喝酒和作詩,而且廣交朋友,仗義疏財。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現存他們的詩作已經是失傳過許多後保存下來的,而且安史之亂使他們的很多詩稿都已丟失。杜甫在世時親自整理過詩集,李白則沒有,當李白將整理詩集的任務交給他人時已經是只剩十之一二。所以說如果只從贈詩數量上來看他們的關系,很明顯是不合理的。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唐朝詩壇上,也是中國歷史上兩顆璀璨明星的相遇。他們相交相知相惜,互為摯友知音,這段相處的經歷對他們後來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於影響到他們詩文的創作。今天的我們,能夠拜讀二位的詩作感受其中的情誼,能夠了解到他們的情思,是人間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