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的意思,驚蟄吃梨是什麼意思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梨」和「犁」是同音的緣故,春天萬物復甦,也意味著要開始播種啦,古人播種用的就是犁,提醒大家春天到了要開始去播種啦!
梨,唯一在二十四節氣(驚蟄)中佔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稱梨為「果宗」。現在我們吃梨,通常是洗凈就吃。但在古時,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著吃的。無論生吃或熟食,驚蟄日吃梨,是一種寓食於節的民俗傳承。
天氣因素:驚蟄時期,天氣明顯變暖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效果。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干、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有的家長借機還要給子女們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貳』 為什麼說驚蟄節氣要吃梨
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葯,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並預防。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驚蟄節氣吃梨可以潤肺健脾,滋陰清熱,有益於身體健康。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咽痛音啞,加之一些細菌、病毒開始活動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現咳嗽、咯痰等症狀。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
『叄』 驚蟄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驚蟄風俗大盤點
驚蟄節氣的習俗有吃醪酒、打小人、吃梨,詳細介紹如下:
1、吃醪酒:
驚蟄節氣,在西北一些地方有吃醪酒的習俗,這是有益於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有助陽的作用。醪酒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種氨基酸、脂肪、維生素、鈣、鐵、磷等,對活血通絡、提神解疲有一定的功效。
2、打小人:
也是驚蟄的習俗,以前人們相信一些不幹凈的東西,都是和昆蟲一樣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裡,一開始大家是拿著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驅趕這些不幹凈的東西。後來就發展成木拖鞋拍打紙公仔,稱為「打小人」。
3、吃梨:
驚蟄時期,天氣明顯變暖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潤肺解渴的效果。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干、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有的家長借機還要給子女們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肆』 驚蟄未到先響雷,42日沒好天.是不是諺語
驚蟄未到先響雷,42日沒好天,這是民間廣泛流傳的諺語。
類似說法還有「雷響驚蟄前,42日不見天」,「驚蟄未到響雷霆,一日落雨一日晴」,"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等等。
擴展閱讀:什麼是諺語?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擴展閱讀: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擴展閱讀:驚蟄未到雷先響是什麼意思?
驚蟄正好在冬春交替時節,春氣開始萌動,而此時冷空氣的活動也還很頻繁。如果在「驚蟄」之前打雷,說明春氣萌動較早,暖濕氣流很活躍,冷暖氣流交匯後就容易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由此可以看出,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當然,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是因為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有諺語雲:"雷打驚蟄穀米賤" "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後聽到雷聲是正常的,證明今年風調雨順會有一個好收成。
但是有些地區忌諱驚蟄日前聽到雷聲,並總結出"驚蟄未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認為驚蟄前後打雷,這一年註定是一個災荒年。現在看來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真正出現雷聲的時候是在清明節之後,使蟄蟲"啟戶始出"的原因是土壤溫度逐漸升高。
從這一節氣起,氣溫上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也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通常要到清明才有雷聲。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和北方在驚蟄日這一天就表現不同."驚蟄始雷"這種說法很適合長江流域,而北方的初雷日一般要到4月下旬。
所以在我們驚蟄打雷很正常,但時間也不是固定的,在驚蟄前後都算是正常,所以大家平常心看待,災荒什麼的不靠譜,預防感冒注意養生倒是真的。
『伍』 《諜戰深海之驚蟄》中為何有網友說王鷗越打扮越失敗呢
最近有很多好看的推理電視上線。近幾年電視發展的趨勢都會朝著一些靠推理或者判斷來進行劇情的發展。其實國民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傳播工具的發展,大家看電視的水平不會停留在之前,喜歡看瓊瑤劇或者偶像劇那種傻白甜的電視。人們更多傾向於靠動一些腦子才能理會電視含義的那種電視劇,這樣看電視也不會覺得電視劇裡面的劇情一味的在甜而感覺到無聊。近幾天播出的就有一個電視劇非常的好看,《諜戰深海之驚蟄》這個電視劇是由張若昀,王鷗,闞清子,孫藝洲等主演。
其實每個人的審美眼光不同。並且演員重要的是演技的話,其實每個人老了以後都會出現一些歲月痕跡,心態好才是最重要的。
『陸』 驚蟄時節該如何養生
驚蟄時節養生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製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葯、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柒』 提供驚蟄詩歌
1、水龍吟 壽族父瑞堂是日驚蟄
元代: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遊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閑眼,閱人間幾多興廢。酸咸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余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2、聞春雷
唐代:司空曙
水國春雷早,闐闐若眾車。自憐遷逐者,猶滯蟄藏餘。
3、早春雷𡥠林招集西郊
明代:佘翔
乘春多載酒,把臂竹林中。草細沾新雨,池平漾午風。
人家多社曲,雞犬似新豐。肯惜如泥醉,勞生嘆轉蓬。
4、水調歌頭 題春雷琴圖卷
近現代:饒宗頤
尤物喜得所,寶繪復成圖。蜀聲自喜竣急,古意滿皇都。
看取霜毫點染,何似冰弦披拂,下指盡工夫。還與炷梅魄,曠世許為徒。
翻舊格,終止息,渺愁予。渾忘老之已至,唯以味清腴。
誰與好彈三澗,只惜相違萬里,珍重玉山爐。寄語王夫子,莫笑嵇生迂。
5、春雷其一
近現代:姚佳
嘉澍因風分外清,霆霓似劍匣中鳴。酒猶可醉荼蘼色,春不能眠鶗鴃聲。
事到眼前天註定,名於身後日生成。何妨步武聞連鼓,無礙攤書擁百城。
6、驚蟄日雷
宋代: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7、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宋代:胡寅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
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暫止俄並集,中宵遽開明。
衾裯起稜角,屏幌同戶楹。
淅淅紙窗戰,鐺鐺銅漏驚。
雞寒罷曉唱,雅凍猶晨鳴。
驚戒臧獲起,吹噓燎爐頳。
開關醉魂醒,倚杖詩思清。
便欲披鶴氅,豈思飲銀鐺。
空濛勢轉盛,飛舞祥爭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崢嶸。
詎應柳皆絮,卻訝梅始英。
荊璞羞處獻,藍田遣誰耕。
塵埃爭受洗,糞壤叨蒙榮。
幸已陴巘崿,若為投澗坑。
分功雨露澤,絢彩冰霜精。
良足潤麥麰,未能浹粱粳。
經旬苦料峭,三日觀熒晶。
恍憶游汴洛,都忘在湘衡。
瑤林鄙王衍,冠玉懷陳平。
亦念袁邵公,長安門自撐。
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漸喜雲解駁,頻瞻日舒晴。
昂然秀松出,倏爾危檐傾。
牆角僅委積,瓦溝好持盈。
朝暾破凝沍,淑氣蘇鰥煢。
斷決岡隴色,斬余白蛇橫。
泮流溪谷響,擊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獅子獰。
粉圖記姿態,不屑供使令。
陡覺時序正,不令寒溫爭。
冰泥就涸澀,卉木紛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櫻。
了無半面妝,強學六齣霙。
二老久不覿,千篇諒難評。
羔醪忍獨酌,鳳茗宜同烹。
或且放筆快,敢言當敵勍。
木桃得瓊玖,耳屬長謠賡。
8、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代: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9、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雲笈簽。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10、春雷
近現代:郭沫若
春雷動地布昭蘇,滄海群龍競吐珠。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餘辜。
十批大錯明如火,柳論高瞻燦若朱。
願與工農齊步伐,滌除污濁繪新圖。
『捌』 驚蟄的由來
驚蟄
驚蟄(insects awaken)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蟄是藏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 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 「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萬象更新。通過細致觀察,積累物候知識,對於因地制宜地安排農事活動是會有幫助的。
『玖』 鐵血嬌娃所有女演員
1、胡夢媛 飾 焰焰
胡夢媛,1989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中國影視演員。
2010年,她在電影出道作品《無極限之危情速遞》中出演了冷艷女殺手。2013年11月,她主演《鐵血嬌娃》上映。2014年,她主演的電影《特工艾米拉》上映。
2、王丹怡栗 飾 哈兒
王丹怡栗,出生於雲南昆明,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06級,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0年畢業後出演古裝喜劇電影《嘻游記》,自此正式開始演藝事業。2011年4月19日出演的古裝奇幻愛情片《倩女幽魂》上映。7月出演動作電影《鐵血嬌娃之叢林日記》。2012年參演的現代都市劇《房戰》播出。2015年1月參演電影《獨龍車站》。
3、余男 飾 白雪
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女演員。199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99年主演電影《月蝕》,獲得第4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4年,憑借電影《驚蟄》奪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9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2006年,憑借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和迦太基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項。
2012年主演電影《殺生》,同年加盟好萊塢電影《敢死隊2》飾演女主角「Maggie」。
2013年擔任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評委 。
2014年主演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3D》;2015年主演國內首部3D動作戰爭電影《戰狼》。
2017年主演國內第二部3D動作戰爭電影《戰狼Ⅱ》。
4、潘霜霜飾阿塔
潘霜霜,1987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台州市,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
2008年以模特身份出道,2010年出演電影《翡翠明珠》飾演平公主,從此轉型為影視演員。同年出演電影《財神客棧》飾演九尾狐;同年7月出演電影《我知女人心》;同年參演電影《男得有愛》;2011年9月出演電影《鐵血嬌娃之叢林日記》飾演阿塔;
2012年出演電影《借你倆膽》出演劉戀 ;同年參演中國內部自製美劇《貓人女王》出演女主角CICI;
2013年出演電影《杠上開花》;同年11月參演電視劇《深流》飾演C娜;
2014年7月年出演電影《再見我們的十年》,同年出演電影《謊言大爆炸》飾演陳一娜;;2015年8月出演網劇《淘男姐妹》;2016年5月出演網劇《尋找前世之旅》飾演蘇妲己;同年8月參演古裝玄幻劇《玄門大師》飾演白芊姬。2017年出演輕科幻愛情喜劇《限定24小時》,飾演莎布爾。
5、吳靜一飾瞳瞳
吳靜一,1985年3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阜新市,中國傳媒大學2003級表演系本科,中國內地女演員。
2007年,吳靜一參演青春勵志劇《排球女將》,開始演藝事業。2010年,出演了《穿越時空》系列電視電影。2012年3月26日,領銜主演的古裝輕喜劇《明珠游龍》播出。2013年11月1日,參演的動作電影《鐵血嬌娃之叢林日記》上映。
6、王秋紫飾叮當
王秋紫,1987年4月30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1],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
2008年,王秋紫參加了網路節目《美女夜話》。2010年,擔任小說《離歌3》的書模。2013年,主演動作電影《鐵血嬌娃之叢林日記》,在影壇嶄露頭角。
2014年,王秋紫出演電視劇《天天有喜之人間有愛》。2015年,王秋紫主演了科幻電影《藏地密碼》。同年,參演中韓合拍的愛情劇《最佳情侶》,並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2016年,主演IP小說改編的網劇《左眼詭事》。
7、談莉娜飾女殺手
談莉娜,1989年8月30日出生於廣西南寧,中印混血兒。中國女歌手、影視演員。畢業於廣西創藝藝術職業學校。2009年參加「快樂女聲」比賽,獲得全國第六名;同年簽約天娛傳媒,正式在演藝圈出道。2010年參演電視劇《一起又看流星雨》,憑借飾演的蔣媛一角而成名。
同年出演電視劇《一不小心愛上你》2011年出演電視劇《夏日甜心》,飾演范妮莎一角。2012年3月,主演的電影《囧蛋奇兵》在全國上映。
2013年3月,主演的校園偶像劇《落跑甜心》在湖南衛視播出。2014年3月14日,主演的電影《非狐外傳》在全國上映。並將參演游族網路出品的手機游戲《四大萌捕》改編的同名影視劇。在其中飾演冷血,並將出席7月31日在chinajoy游族網路展台舉辦的首映禮。
2015年1月,推出單曲《回家過年吧》。2015年5月主演改編自南派三叔的戰爭懸疑同名小說電視劇《怒江之戰》,在劇中飾演「古斯卡」。
12月赴韓打造全新EP《冒險》首發,展現7年成長的蛻變。2016年3月擔任」快樂女聲「廣西賽區評委,同月領銜主演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央視電視劇《彝海結盟》。
2016年4月參演武俠傳奇巨制電視劇《國士無雙黃飛鴻》。2016年11月21日推出EP單曲《大麻煩》。同年12月28日推出EP《吸引》。
『拾』 為什麼早上5點是一日當中的驚蟄
五點是一天當中陽氣回升的時間蟄伏的動物(青蛙、蛇、蟲子等等)會在「驚蟄」准時醒來。它們被陽氣叫醒了,這與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有相同之處。所以這樣所。
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聲驚雷,天地間陽氣大動,喚醒所有冬眠的動物,這就是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