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族舞有幾種手勢
每個民族舞的基本手型都不一樣,舞蹈不同手勢動作也會又區別,平時可以自己多活動手腕,鍛煉手的軟度,民族舞手勢一定要靈活,有興趣最好找個舞蹈班學習,現在有很多的成人舞蹈班,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會好點,民族舞可以讓形體更加的優美,還可以改變肢體靈活性和柔韌性.
1.蒙古舞:
擺手舞動作要求雙手擺動不過肩,膝蓋隨之伸屈、顫動,手與腳呈順邊運動。舞姿朴實,音樂節奏明快。
B. 蒙古舞蹈柔臂的基本動律是什麼
柔臂的基本動律是由肩依次帶動、大臂、肘、小臂、碗、手的波浪運動,動作一定要連貫,柔美連貫的。
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與他們的狩獵、游牧生活有密切聯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態,在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鑿刻的陰山崖畫、烏蘭察布崖畫中,有著生動真實的表現。在古代,蒙古族還有很多模仿兇猛動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鷹)舞、熊舞、獅子舞、鹿舞等。這些舞蹈作為獨立的形式,大都失傳,但在薩滿舞中仍有反映。
(2)蒙古舞蹈女生軟手四位手圖片擴展閱讀:
蒙古舞的特色:
蒙古族舞蹈有的古樸雄壯,有的典雅健美,有的剛柔相濟,有的風趣幽默,有的舒緩曼妙,有的瀟灑明快。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節奏明快,舞步輕捷,在一揮手、一揚鞭、一跳躍之間洋溢著蒙古人的純朴、熱情、勇敢、粗獷和剽悍,表現了他們開朗豁達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氣質,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舞蹈與美酒有不解之緣。在民間,幾乎有酒必有歌舞相伴,有歌舞也必有美酒助興。說蒙古族是以歌舞為伴的民族一點都不為過。
C. 現實中有沒有練舞蹈女生能做到這三種動作求真人圖片,以及三個動作的名字。
專業些回答吧。現實中有練舞蹈的女生能做到這三種動作。真人圖片搜「柔術三折」即可,第一張的動作名為三折,後面兩張是不同姿勢的後折。
腰肢較軟的舞蹈生普遍可以不同程度地完成2.3的動作,完成1的動作需要更高的軟度,可以做到的人多數為柔術演員,少數為藝體運動員,個別為舞蹈生。望採納。
D. 蒙古舞的基本動作有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是什麼
蒙古族大多是屬於游牧民族.也可以說是"馬背上的民族',其風格鮮明,形式多樣!
E. 維族舞蹈基本手位是什麼
維族舞蹈基本手位:
1、一位手:手自垂胳膊肘手腕處稍圓些,手臂與手橢圓形放身體前面手指相並留拳距離。
2、二位手:手保持橢圓型抬橫隔膜高度,要注意保持膊肘手指兩支撐點穩定。
3、三位手:二位基礎繼續抬放額前,要向擺三位手象放橢圓形框。
4、四位手:左手右手切二位組四位已舞姿。
5、五位手:左手右手保持彎度橢圓形,手指尖始慢慢向旁打程膊肘手指兩支撐點要保持水平面,手要放身體前面點要向打起延續雙肩線條作用。
6、六位手:右手左手三位手切二位,組六位形舞姿。
7、七位手:右手左手打旁邊雙手相同放身體兩邊。
8、結束:雙手七位(手朝前)劃半圈,手朝向兩邊伸胳膊肘先彎曲垂,逐漸收位結束。
風格與特點
由於新疆南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不同,使維吾爾族各種舞蹈既有共同的風格,又有不同的地區特色。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特點是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同眼神配合傳情達意。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的基本特徵。通過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豪放、穩重、細膩的風格韻味。
F. 蒙古族舞蹈基本動作是什麼
在蒙古舞蹈的風格中,體現在動態上的最鮮明、最有表現力的特徵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聳肩、彈肩、甩肩、抖肩六種「肩功」,練就一番爐火燉青的肩功同樣不應尋求什麼捷徑,而應一步一個腳印的從單一的硬肩訓練起。
如從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對硬肩的「誇張化」的特徵,在相同的動態中柔肩應發力緩慢,形成對硬肩的聚集規律,通過訓練在鬆弛自如的狀態中具有力度韌性、彈性和靈活性。同樣,在訓練臂腕的過程中,也應以單一的提壓腕開始練習。
在肢體的訓練中,除了講究穩扎穩打,還應注意一點就是舞者在心理上產生美感效應。對柔肩的審美體驗應該是一種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續慢發力、幅度大、呈連綿不斷的波浪狀,充滿延伸的質感,而對彈肩、硬肩則應有快發力、幅度小、有稜有角、瞬間靜止的審美意識。
在訓練當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種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氣質,透過這種情感、形態、運氣、發力的典型表現,涵概出一種「圓形、圓線、圓韻」。
(6)蒙古舞蹈女生軟手四位手圖片擴展閱讀:
蒙古族筷子舞以肩的動作見長,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腿、肩、腳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或檯面)。隨著腕部的翻轉變化,有時肩部活潑地聳動,有時腿部靈活地跳躍,有時轉身左前傾,有時轉身右前傾。
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融歡快、優美與矯健為一體。動作雖簡單,但卻以技巧取悅觀眾,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質。在鄂爾多斯民間流傳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獨舞,也有男女群舞。
在表演形式上由單手執筷子發展為雙手執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語匯也更加豐富。因此舞蹈顯得歡快、明朗、新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蒙古族熱情、開朗、剽悍、豪邁的民族個性。
G. 蒙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特點(關於蒙族舞蹈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1、基本動作:
(1)動作韻律:
肩部動作豐富、靈活、富有彈性;腕部動作主要是在掌與腕平直的姿態上,以脆韌相間地上提、下壓手腕來帶動整個手臂的舞動。頭要穩,上身端莊,身體多為擺身、推身和靠身的動律。做各種步伐時雙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韌,雙腳落地扎實,腳下穩重,強調下沉的力量。
(2)基本體態:
挺胸立腰,上身略後傾,後背略後靠。仰頭,頸部稍後枕。
(3)手型:
四指伸直、並攏、拇指稍翹自然旁開,五個手指在一個平面內,形成「板手」。叉腰為一字叉腰。
2、蒙古族民間舞的風格特點:
熱情奔放、穩健有力、節奏歡快,具有粗獷、剽悍、質朴、莊重的特點。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傳統的蒙古族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牛斗虎舞」、「摔跤舞」等。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復雜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轉姿等。隨著節奏的變化,舞者也應該從身體的每個細節發生相應的變化,變化一定要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然後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八字步、搓步、拖步等。
蒙舞之中的蠱碗舞,這種舞蹈的技巧性動作是碎步,以前為男子表演,而現在多為女子表演,女子的動作流暢,將身體舒展開,在夾雜這其中帶有技巧性動作的碎步和以「板腰」、「旋腰」為技巧的動作,直接帶觀眾進入演出的高潮。
H. 舞蹈的基本手位有哪些
基本手位如下:
1、位手
手自垂胳膊肘手腕處稍圓些,手臂與手橢圓形放身體前面手指相並留拳距離。
2、二位手
手保持橢圓型抬橫隔膜高度,(半身部腰胸位置)作程要注意保持 膊肘手指兩支撐點穩定。
3、三位手
二位基礎繼續抬放額前,要向擺三位手象放橢圓形框。
4、四位手
左手右手切二位組四位已舞姿。
5、五位手
左手右手保持彎度橢圓形,手指尖始慢慢向旁打程膊肘手指兩支撐點要保持水平面,手要放身體前面點要向打起延續雙肩線條作用。
6、六位手
右手左手三位手切二位,組六位形舞姿。
7、七位手
右手左手打旁邊雙手相同放身體兩邊
8、結束
雙手七位(手朝前)劃半圈,手朝向兩邊伸胳膊肘先彎曲垂,逐漸收位結束。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
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
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
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
網路-舞蹈
I. 蒙古舞蹈手位介紹
蒙古舞: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及吉林、黑龍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區的民間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與他們的狩獵、游牧生活有密切聯系。
蒙古舞的主要舞蹈
一是盅碗舞。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
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風格特點的「軟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語匯,表現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風格。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盅碗舞,舞姿質朴簡單,沒有嚴格的規律動作。
二是筷子舞。舞者右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腿、肩、腳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或檯面)。
隨著腕部的翻轉變化,有時肩部活潑地聳動,有時腿部靈活地跳躍,有時轉身左前傾,有時轉身右前傾。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融歡快、優美與矯健為一體。
三是安代舞。安代舞於明末清初發祥於科爾沁草原南端的庫倫旗。
姑娘媳婦揮舞頭巾跳,小夥子脫去馬靴光著腳丫跳,孩子們做著鬼臉跳……舞蹈動作有甩巾踏步、繞巾踏步、擺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凌空踢腿、騰空蜷身、左右旋轉、甩綢蹲踩、雙臂掄綢等等,
這些優美瀟灑的動作,融穩、准、敏、輕、柔、健、美、韻、情為一體,形成了盛大的狂歡場面,把美和對美的追求推向了極致。
(9)蒙古舞蹈女生軟手四位手圖片擴展閱讀:
6世紀以後,喇嘛教和薩滿教宗教儀式活動中的舞蹈發展起來。戴著鹿神、牛神等面具的喇嘛教舞蹈「查瑪」,程式嚴謹而規范,具有情節和人物,表現手法多樣(見喇嘛教寺廟舞蹈)。
薩滿教巫師具有職業舞蹈家的特點,在舉行薩滿教宗教儀式時跳的舞蹈和敲擊的鼓點有很高的技巧。有的巫師在表演時,能夠在原地旋轉數百圈,並彎腰叼鼓;有的同時有幾面鼓分別在頭、頸、腰等部位舞繞,舞姿多彩,驚險引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蒙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