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教案語言筍娃娃總結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圖畫,進一步理解筍長大以後就成為竹子的特點。
2、能熟悉地朗誦兒歌。
活動重點:
讓幼兒學習並熟悉兒歌內容。
活動難點:
理解筍長大以後就是竹子的特點。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竹筍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竹筍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竹筍)
2、結合相關圖片介紹竹筍:小朋友所知道是竹子就是由竹筍長成的。
那你們知道竹筍是在什麼季節成長的嗎?(告訴幼兒竹筍是在春天生長的)
竹筍是種非常好的植物,在它還是小竹筍的時候就可以挖出來吃,留著讓它生長的話,就能長成竹子。
竹筍一般長在山裡。
有一個詞叫「雨後春筍」,就是說在春天下雨後會有非常多的竹筍長出來。
二、出示兒歌畫面
1、(出示兒歌畫面)小朋友,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2、請幼兒認真觀察畫面,並自由說說,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並對幼兒任何的想法和看法都不作否定。同時逐步引導幼兒能夠更加完整地進行講述。
3、這幅圖畫上的竹筍是什麼樣子的?(有眼睛、嘴巴和鼻子)就像小娃娃一樣,我們可以叫它為「筍娃娃」。
三、初步欣賞、理解兒歌
1、有一個叫吳少山的叔叔用一首兒歌來說這幅圖畫,我們來聽一聽吧。
2、教師完整念兒歌一遍,幼兒認真聽。
3、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4、你們覺得沙沙沙,是什麼聲音?(引導幼兒分析,沙沙沙是竹林里很多竹葉被風吹發出來的聲音)
5、春娃娃,來山窪,為什麼說春娃娃來山窪呢?(因為竹筍是在春天生長的植物,這一句就是說春天來了)
6、躥出一群筍娃娃這一句寫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春天天氣暖和了,雨水很充足長出了很多的竹筍)
7、帶領幼兒完整念兒歌。
四、結束部分
1、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筍娃娃的兒歌,這首兒歌寫的是春天竹筍生長的事情,竹筍在生長在山上的,春天來了,天氣變得暖和了,還經常下雨就會長出很多竹筍來。竹筍還小的時候還可以做美味的菜餚,竹筍長大了就變成了竹子。
2、請小朋友回到家把這首兒歌教給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