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告牌上的錯別字的圖片
抄飯
傢具店把廣告打成「傢俱」
一飯店招牌上則寫了「十三太飽」
一房地產廣告的「十面埋富」十分顯眼
醫葯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類諧音取義的廣告語
「停」字寫成「仃」,快餐寫成餐字的左上部,雞蛋寫成「雞旦」,各種啤酒寫成「各種啤灑」
-- 2002年中國十大失敗廣告語
1、柒牌西服 讓女人心動的男人
2、送禮就送腦白金
3、九鑫蟎婷香皂:看,你把蟎蟲傳染給了女兒
4、天之嬌子 笑看風雲淡
5、當頭發愛上肥料 好的出乎意料
6、達諾日夜片 你的新選擇
7、陳小春之鴻星爾克鞋
8、來來往往 喝杯枝江
9、張衛健之喜之郎
10、斯達舒之胃你好嗎篇
昨天上街買點小東西,遠遠聽到一輛宣傳車的高音喇叭在重復播報著什麼。車到近處,恍然大悟——廣告車,廣告牌上赫然寫著:滬杭羊毛衫大減價,並且用特別醒目的字體和顏色表白「拆屋賣瓦湊路費」。我不驚啞然失笑!
實事求是地說,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年以來,我國廣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媒體不乏令人記憶猶新的廣告精品。但似我昨日所見也並非個別現象。「跳樓價」、「忍痛大放血」、「驚天動地大減價」之類低劣廣告語屢見不鮮。
這至少說明了幾個問題:一是廣告從業人員良莠不齊,二是刻意誇大、誠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態使然。希望「拆屋賣瓦湊路費」之類的蹩腳廣告早日消失。
門店的牌匾、店名是顧客記住店內特色的標志符。如今,島城店鋪遍地開花,人們越來越講求「視覺沖擊」,各種個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製造看點賣點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詞被新奇的名稱替代,成了門店誘人眼球、招攬生意的字型大小招牌。
門店的牌匾店名不僅僅是一個標志符號,還可從中窺其文化品位、志趣格調和思想境界。一個新奇好記、響亮上口的店名,可以讓顧客過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館「愛情麻辣燙」、「食為天」等因影視劇的熱播而一夜成名,叫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走過路過怎能不讓人有進店瞧瞧的慾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認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亂真」,於是,「東來順」火了,街頭又出現了各種「來順」;「張大媽」出名了,「李大嬸」、「王大爺」也「出門」了。還有一些為求奇特而不惜藉助「邪招牌」另外,一些使用諧音字做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裝店叫做「衣衣不舍」。
粥天粥地,有各式各樣的粥,看的人眼花繚亂,用上海話讀起來,是作天作地!浦東大道上一家服裝店,名叫衣依布舍,當時坐在公交車上,看看窗外地風景,就對這個店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創意來自依依不捨。十全街與烏鵲橋路四岔路口有一家美發店,店名叫「頂剪」。一位顧客這樣理解這個店名:「頂剪」是「頂尖」的諧音,意為「技術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發行業;「頂」又可理解為「頭頂」,表明服務對象是「頭發」―――二個字的店名表達了三重意思。 一些店鋪的名字十分出彩,起到了招攬顧客進門的作用。一家雜貨店,店名叫「雜七雜八」;一家專賣大尺碼服裝的店叫「胖子沒煩惱」,店名把市場定位、效果表達得清清楚楚;有家男子內褲專賣店,名叫「內酷坊」,「內酷」為「內褲」的諧音,「酷」意為「時尚」。碧鳳坊有家服裝店,名叫「穿幫」,意為「幫你穿衣」,替你打扮,店主是三位女青年,都擅長服裝搭配。「穿幫」在蘇州話中是「露餡」的意思,貶義褒用,哪料反響很好,不少顧客就是沖著這個店名進門的。
「衣客隆」董事長夏薇很重視店名,自己開的服裝店名字都很別致,分別叫「武裝」「風度」「邊緣」等。她說,顧客首先看到的是店名,而不是商品,店名起得好,會激起顧客了解這家店及其店內商品的願望。好的店名就是招攬顧客的高招之一。
我認為,好的店名應該易懂好記,有廣泛的認知度,富有親切感,方便傳播,最好從使用頻率最高的日常用語中去尋找;別具一格,能夠吸引顧客眼球,表達豐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雅俗共賞;如果能夠把市場定位、行業特徵包含在店名中則更屬上乘。但有關人士認為,起好的店名雖然能夠帶來生意,但商家也不能抱「一俊遮百丑」的想法,經營業績好壞還是取決於商品、服務質量和品種等基礎要素。門店的招牌要搶眼不僅靠獵奇,即便用諧音也要「諧」得有譜,尊重文化傳統和社會的價值取向。可是,除了把店名叫響,包裝門店的整體形象以及賦予商品服務一定的特色,才能真正抓住顧客的心,讓店名變成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
還有,關於不規范用字,一是使用繁體字(注冊商標定型字除外),主要有名人題字和注冊商標繁體字未打上「R」標志;二是單獨使用外國語言文字或中外文並用時未以規范漢字為主、外國文字為輔,存在英文巨大、中文特小的廣告用字現象;三是使用錯字、別字;四是廣告使用成語不符合規定,引起誤導;五是保健品宣傳、廣告用語不規范。「PK」近來時常出現在報紙上。雖然有一些人可能知道這兩個字母縮寫代表的意思,但這樣的片語用法違反了國家規定。報紙如果一定需要引用,對「PK」應加雙引號,同時要加註漢語譯文,如:「PK」(比試)。
還有很多的「隱形炸彈」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廣告上的「默默無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車的「騎樂無窮」等,會誤倒許多人的,產生對語文的誤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種嚴重的「病毒」已經流入了我國,這種病毒就叫做錯別字。街頭上、報刊上、影視上,錯別字處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