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70年代電影《小花》中,小花的扮演者是誰
齊如意
齊如意,女,北京人,少兒影視演員。參演電影《飛鷹》、《兩個人的芭蕾》、《桑桑和小貓》、《火紅的柿子》、《冬冬狗 狗冬冬》等。另參加演出了多部電視劇,如《天空之城》、《少林寺傳奇》、《暖春》等。演了20多部電影、電視劇,小如意的學習卻一點也沒有落下。在班級里,她不僅成績優異,還經常將一些表演技巧傳授給身邊的同學,將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基本信息
齊如意個人照(9張)
【姓 名】:齊如意
【小 名】:如 意
【粉絲名】:意粉(和「意」相同)
【性 別】:女
【生 日】:1997年12月1日(農歷冬月初二)
【屬 相】:牛
【年 齡】:14歲(周歲)
【血 型】:O型
【星 座】:射手座
【民 族】:漢
【籍 貫】:河北省
【出生地】:北京市門頭溝區齊家村
【原 籍】:北京市延慶縣 小池塘村
【現 住】:北京市西城區
【小 學】: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
現就讀中學: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
編輯本段個人喜好愛 好:看書(特別喜歡看言情小說)、游泳、電子琴、風琴、口琴
性格:合群、隨和、快樂、朋友多
喜歡的顏色:橙色、綠色
喜歡的人:爸爸、媽媽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我
喜歡的地區:香港、加拿大、澳洲、美國
擅長的科目:數學
特 長:游泳、電子琴、下棋、看書、數學
偶 像:謝娜、何炅、BY2、初音家族等
編輯本段學藝經歷北京中戲影視班學員 北京市少年宮影視表演班學員 北京市少年宮芭蕾基礎班學員 北京蘭鶯藝校民族舞班學員 。
一個品學兼優、成績優異的演員,她出演過很多作品,但在學校非常低調。朋友很多。
編輯本段個人影視作品參演電影2003電影《飛鷹》飾演吃糖的小女孩 馬楚成導演
小齊如意
2004電影《兩個人的芭蕾》飾演倪萍的女兒 蘇潤娟編劇,陳力導演
2005電影《桑桑和小貓》飾演女一號小貓 吳宇斑導演
2005電影《火紅的柿子》飾演女一號劉杏導演安.阿力古娜
2005年科幻電影《冬冬狗 狗冬冬》演小夏 導演張軍釗
2011年電影《領袖情懷》飾演:蘭蘭 導演:曹桂千參演電視劇2004電視劇《天空之城》小彬燕 蔣清民導演
2004電視劇《豐滿樓》小茹月 黃建忠導演
2004電視劇《玻璃婚》杏花 王平導演
2004電視劇《香氣迷人》姬小玉的童年 沈豪放導演
齊如意在《櫻桃》中的劇照(6張)
2005電視劇《游劍江湖》小明倫 游志導演
2005電視劇《母親是條河》清清 高偉寧導演
2005電視劇《離離原上草》娟子 韓赤飛導演
2005年參加鄢麗娜導演的電視劇《兒子、媳婦》演雯雯。
2005年參加王重光(台灣)導演的電視劇《滇池上的月亮》演丫丫。
2005年參加張軍釗導演的科幻電影《冬冬狗狗冬冬》演小夏。
2006年參加拍攝劉家成導演的《再婚》飾演妮妮
2006年參加拍攝陳家林導演的《好男當家》(又名《成功人士》)飾演彤彤
齊如意在電視劇《好男當家》中劇照(12張)
2006年參加鞠爵亮導演的《大俠霍元甲》飾演小趙倩男。
2006年參加曹保平導演的《左偉和杜葉的婚姻生活》飾演英子。
2006年參加鄭小龍導演的《金婚》飾演南方。
2006年參加都曉導演的《少林寺傳奇》飾演元文翠。
2007年參加烏蘭塔娜導演的電視劇《暖春》主演女一號小花。
2007年參加嘉娜沙哈提導演的《明日已太遠》主演舒曼的童年。
2007年參加郭靖宇導演的《美麗人生》飾演范月。
2008年參加曹桂千導演的《媽媽別哭》主演白璧心
2009年《小姨多鶴》飾演少年張春美合作演員:孫儷姜武閆學晶薩日娜
2011年《櫻桃》飾演葛紅合作演員:宋小寶、沈春陽、小沈陽、趙本山等。廣告代言「關愛聾啞兒童」的公益廣告
「生命尖端三號」
暖春劇照(14張)
「百利哇飲料」
「奧迪車」
「飛利浦燈管」
「恆順醋」
「杞濃酒」
美國微軟的廣告;
「奧運會專題片」
「中視少兒頻道的片頭」其他2000年參加北京電視台「銀屏連著我和你」六一特別節目。
2001年參加CCTV「大風車」節目和鞠萍姐姐講故事。
2002年參加首屆「少兒藝術風采」大獎賽,獲得表演優秀獎和朗誦三等獎。
還參加過MTV《這一天》、《意兒》、《孝敬父母》的拍攝。
2012年參加天津衛視《今夜有戲》的拍攝
編輯本段從業經歷「小結巴"變成了小演員小時候的齊如意是個「小結巴」,為了讓孩子解決結巴問題,小如意的爸爸把她送到了課外朗誦班。
《暖春》劇照
「沒想到練著練著,結巴好了,還練到了演藝圈裡!」小如意的媽媽說。朗誦班的老師覺得小如意氣質上佳,將她推薦到了電影製片廠,出演了《飛鷹》這部電影中飛鷹的一個叫受氣包的「妹妹」。「只出場了5、6分鍾,就只有一個搶棒棒糖的場面」,小如意回憶說。盡管只是跑龍套,但小如意精湛的演技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慢慢的小如意的身影開始在許多電影、電視劇的屏幕上出現。而她之所以被大導演相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如意會哭。無論是在電影《飛鷹》、《桑桑和小貓》,還是在電視劇《金婚》、《暖春》中,小如意的哭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你在演哭戲時,心裡想著平時遇到的傷心難過的事,如果想不到,就在眼圈塗點清涼油,保准哭」,小如意道出了自己的成功秘訣。水裡泡了9個小時做演員,尤其做女一號,不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是無法獲得成功的。在拍攝電影《火紅的柿子》時,小如意經歷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驗。那時,小如意已作為女一號出演了片中一名叫做劉杏的小女孩,在和爸爸去大壩上拉石子賺學費時,突然下起大雨,父女倆冒雨推車離開。不料河水上漲,車子被水沖走,兩人也被沖入河中。「這段水中求生的鏡頭整整拍了9個小時,孩子也泡了9個小時,我心疼死了!」回憶當時拍攝過程,小如意的媽媽還心有餘悸,我當時就和孩子說,以後別拍了。但孩子特堅定,說她不僅不會退出,還要把片拍好,作為獻給2007年兒童節的禮物。說到做到,精湛的演技加上吃苦耐勞的精神,小如意將山村女孩的真實生活原原本本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引發了人們對兒童問題的思索,弱小生命與命運抗爭的共鳴。不少家長把這部電影作為孩子的節日禮物,讓他們通過影片,感受一下山村兒童生活。4年近400場公益演出演了20多部電影、電視劇,小如意的學習卻一點也沒有落下。在班級里,她不僅成績優異,還經常將一些表演技巧傳授給身邊的同學,將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4年時間,她和同學們在學校、社區參加公益演出近400場。2007年冬天,鄧亞萍作為節能大使來到學校宣傳環保節能,小如意也用自編自演的小節目,向到會的來賓們宣傳綠色環保。「我今後會好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同學們一道,為更多的人帶去歡樂。」
㈡ 猛鬼山墳里的小花是誰演的..
小花是由李菁扮演的。
猛鬼山墳的劇情簡介· · · · · ·
威叔是擅長治鬼的術士,道行十分高深,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孤苦伶仃的小花是威叔的養女,天賦異稟的她擁有通靈之力,常常在墳場里和鬼魂們談天說地,好不自在。威叔的一幫損友嗜賭如命,連累威叔欠下了巨額賭債,被黑社會追債的威叔走投無路,於是逼迫小花賣身替自己還債。
某日,亭亭玉立的小花慘遭威叔和他的四個朋友的侮辱,悲憤交加卻又無力抵抗的小花意外得知做攝青鬼能夠替自己報仇雪恨。小花含恨死後果然化作厲鬼,她殺了威叔的三個朋友,卻因為威叔的治鬼之術而拿他無能為力。於是,小花找來了好友亞雞,在他的幫助下最終完成了復仇心願。
鏈接: https://pan..com/s/1mAFbazkiHINmyYRZVcZHsw
㈢ 小花的影片評價
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小花」
陳沖就是小花,小花就是陳沖——《小花》熱映之後的很多年裡,中國觀眾都是這樣默認的,陳沖所扮演的山村姑娘之所以一下子迷到所有觀眾,是因為她本身的氣質與角色特徵之間矛盾的戲劇化統一:鄉下姑娘沒有陳沖的漂亮大方,城裡姑娘又沒有小花的清純,而陳沖使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塑造了一個符合男女老少城市鄉村所有觀眾審美趣味的小花。
在中國的現當代電影史上,《小花》的出現無論如何都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從內容到形式的探索與「叛逆」意識使得當時看慣了傳統故事片的觀眾耳目一新。值得注意的是以《小花》、《生活的顫音》、《苦惱人的笑》為標志的創新浪潮根本上改變了新中國電影的創作面貌。在那個逐漸打開國門、放眼世界的時代,觀眾涌進電影院,重新燃起了對電影的熱情。
電影語言評價
張錚導演的《小花》確實很有新意。一般輿論認為,在該片導演背後的青年副導演黃健中,對於影片的創新起了重要作用。這里從欣賞年輕有為的新導演運用電影語言的角度來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共十點,限於篇幅,每一點的闡述不能舉例太多。 (1)黑白與彩色並用。這種方式就我所知,在國內公映的影片中,最早見於南斯拉夫影片《67天》。該片在敘述本事時用彩色片,在交代時代背景、出現歷史人物(如鐵托)時用黑白片,使後者彷彿有一種新聞紀實的真實感(實際上這里的黑白片部分也是扮演出來的),效果很好。《小花》則以故事本事與劇中人的回憶往事作為彩色與黑白並用的劃分原則,也是一種首創。這種並用在兩者轉化時,如能利用某種片基或顯影沖洗時的特技手段,使兩者能逐漸化入(《67天》就是這樣處理的),就不會顯得太生硬。 (2)片頭。習慣俗套的方式是純用字幕來介紹演職員與劇中人名,或採用圖襯字幕的疊印方式,圖可以是裝飾畫、呆照或活動鏡頭。《小花》則一反慣例,用圖文並列的方式,這可以說是借用了圖文並茂的連環畫或展覽圖片的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黑白與彩色並用——活的鏡頭(圖)是黑白的,字幕(文)之底色是彩色的,這實際上也是為全片中的這兩者的並用定了基調;另外,在具體使用時還不時變動著圖與文的構圖位置,使片頭生動活潑。這是以前沒有先例的。 (3)隱喻。影片在序幕中交代真假小花之由來並表現她們與父母骨肉分離時,穿插進了一組風雨中兩只雛鳥在窩中拍翅掙扎,直至窩散鳥落的鏡頭,是一種典型的愛森斯坦式的隱喻蒙太奇。這是老手法,但運用得貼切自然,亦就產生了新意。片尾,表現真小花翠姑在病帳內與哥哥團聚的欣慰,對哥哥與假小花未來幸福的憧憬時,不時插入了一片純藍色的波光粼粼的水面鏡頭,實際上這是在告訴觀眾翠姑已處於彌留之際。編導瞞過了固執的小說原作者,堅持了自己處理翠姑最終傷重死亡的創作意圖。這也是一種隱喻。這里用隱喻比直接描寫翠姑死亡要好一百倍。我想,導演倒是要感謝小說原作者的固執,使之不得不採用了實質上是更高明的隱喻手法。 (4)低調與高調。影片不僅用了黑白與彩色的對比與並列,還注意了低調與高調的色度(影調)對比與並列,使影片具有繪畫感。最典型的是影片最後部分。在最後第二場「人橋」戰中,整個戰時場面加用紅濾色鏡拍攝,使畫面調子低沉、濃重,以表現革命戰爭的酷烈與悲壯。緊接著搶救中彈的翠姑一場戲,則用醫療帳篷內明亮的環境、白色的醫療器皿、服飾,即用極度高調的色度處理,來表達翠姑心地的純潔坦白與對人民子弟兵崇高的深情的愛(這種高調還被用以反襯從翠姑體內取出的血污濃滴的子彈)。導演的這種有意識低調與高調的對比處理是別具匠心的。 (5)變焦距與變焦點。即鏡頭本身不運動,而通過鏡頭內焦距與焦點的變動來改變攝影效果(景的大小,縱深對象的清晰與模糊)的拍攝方式。兩者在《小花》中運用得較普遍而造成新意。前者如永生與假小花在長堤上奔走並席地而坐,用變焦距一下子從全景退到大遠景;敵保安司令部內慶宴作樂的一場戲,群醜百態,從中景到人物面部嘴臉的大特寫,也是用了這種手法。後者如拍攝丁叔恆看希特勒的《我的奮斗》,焦點由持書者「人的頭部—書—人的頭部」來回變動,書封的書名則呈現從「模糊—清晰—模糊」的相應變化,它不通過鏡頭的外在移動卻轉移著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既看清持書人亦有機會看清其看書的書名;又如不少在樹林子里的外景鏡頭,多採用前景景物反而模糊,中景人物卻清晰的鏡頭,造成了空間的縱深感。國產片中這樣的處理過去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