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朝《仕女圖》中仕女的特點
唐朝《仕女圖》中仕女的特點如下:
1、外貌與衣著:細紗衣輕浮透明,肌膚豐韻、白凈。頭飾閃亮。多層烘然、罩染、分染相結合和以色代線的手法都開啟唐代工筆人物的新風。最重要的一點是唐人比較突出侍女體態的豐腴,由於那時以胖為美。
2、神態:唐代仕女畫的作者大都對宮廷貴族婦女生活非常熟悉,因此對族婦人及侍女的氣質神態把握精確,通過對人動作細節的描寫描寫,表現也唐代人物畫最重的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
3、藝術特點:用墨設色都表現出唐代人物畫的精髓,用筆纖細而又不缺彈性,設色清麗艷明對質感的描畫把握非常貼切到位。
(1)婦女生活圖片齊全擴展閱讀:
仕女圖發展於兩晉時期,輝煌於唐代。縱觀歷史,仕女畫從起源、形成到發展。經歷了二千多年漫長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為人們今天的繪畫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仕女圖名作有以下這些:
1、《簪花仕女圖》
唐代畫家周昉作。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閑適生活。她們用筆朴實。氣韻古雅華麗奢艷在庭院中遊玩,動作悠閑、拈花、拍蝶、戲犬、賞鶴、徐行、懶坐、無所事事,侍女們持扇相從。
其賦色技巧,層次明晰,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輕紗的透亮松軟,皮膚的潤潤光澤,都畫得肖似,表現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和概括能力。
2、《韓熙載夜宴圖》
是顧閎中奉南唐後主李煜之命,夜至韓熙載的宅第窺視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畫卷里,韓熙載雖放浪形骸,但始終雙眉緊鎖,難掩憂心忡忡。桌案都比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過渡時期,琵琶簫鼓、秀墩床榻,室內的陳設器物無不體現了時代的特點。
『貳』 老照片:晚清人物肖像和生活場景,婦女是又看孩子又洗衣嗎
約1870年,撐雨傘和穿蓑衣的男子。地面上覆蓋著稻草,跟上一張照片應是在同一場景下拍攝的。
約1870年,一個窮苦男人的形象。男人拿著一把破傘,挎著裝滿東西的籃子,應該是走街串巷做小買賣的商販。他身上的衣服破舊不堪,光著腳,塑造出一個在生存線上掙扎的底層人物,拿到西方傳播會給人留下負面的印象。
1870-1880年,剛剛開始纏足的小女孩。晚清延續著以前纏足的陋習,女孩在5、6歲時便開始用布條纏裹腳丫,等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才能把布條解開,給女性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桑德斯是以獵奇心態拍攝這張照片的。好在晚清時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纏足之弊,發起了“天足運動”,清朝滅亡後就逐漸消失了。
1862-1872年,一家五口。這是真實的家庭生活的一個場景,女主人背著孩子的同時還在洗衣,另外兩個孩子應該也是她照看的。男主人抽著旱煙,看上去比較悠閑。照片透露著傳統家庭的分工,女人承擔全部家務,男人負責掙錢養家。
『叄』 揭秘日本女性真實生活圖片,日本女人婚後必須隨夫姓
從古至今,中國由傳統走到現代化,現在社會開放,中國的女性隨之也出現了新詞.例如“女漢子”“女強人”之類的新穎詞語,可是你們知道日本女性是怎樣的呢?現在來跟小編一起看下。如何畫仕女圖,即工筆畫古裝人物
分步閱讀
會畫國畫的女人,總是精緻又優雅,高貴如鑽石,讓人仰慕而珍惜。
如果你想學習國畫,零基礎,照我的方法就可以畫出唯美的仕女圖了!!
五分鍾閱讀文章,一小時繪畫,仕女圖完成!
唯美如仕女圖,她們總是楊柳細腰,香眼桃腮,朱紅的小嘴彷彿滴出鮮血,現在你腦子里已經有她們的模樣了,那麼我們開始吧!
工具/原料
毛筆
國畫顏料(有基本顏色即可)
調色盤
紙張
方法/步驟
准備好一卷國畫紙,裁剪成你喜歡的大小吧。如果你想要不同的形狀,圓形和扇子形都很別致哦。
描線 。下載一張仕女圖圖片,或買一本書,把仕女圖描下來!下圖是小編自己描的哦,給親做參考。(可以先用鉛筆畫,再用毛筆蘸墨描一遍。描的時候,要全神貫注,一氣呵成,控制好水分。)
分染。你一定在想這么快就到染色啦,沒錯,就是這么容易!用淡漠對頭發反復染色,由淺入深,一定到自然哦
統染。依據皮膚,服飾,背景,由淺入深,多次渲染。控制好整個圖的基調。然後注意把衣服的轉折處重點染色,會為你的水墨畫增色不少。這樣大體就完成了。
調整。所有的顏色都塗好了,細節也畫完整了。現在對眉眼,手鐲等,進行進一步刻畫,讓它們成為你的畫里的亮點!
來自網路經驗
仕女圖亦稱「仕女畫」,是以中國封建社會中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繪畫。一種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畫面以仕女為主題。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宋元時期仕女圖較為罕見,這與當時花鳥畫盛行有很大的關系。
明清時期是仕女圖[1]的發展時期。明代早期由於當時青花原料的限制,仕女圖並不多見。明中期的仕女圖多反映貴族婦女的生活,雖然為數不多,卻對後來仕女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雖不甚精細,但頗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圖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狀。清代仕女圖尤為盛行,但歷朝風格各不相同,如順治仕女的衣帶飄然,康熙仕女的妙筆傳神,乾隆仕女的精細寫照,無不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
圖片來自網路圖片
『伍』 清末社會生活老照片:破衣爛衫的乞丐,為什麼笑對鏡頭的婦女呢
北京一位滿族婦女笑意盈盈地面對鏡頭。她似乎很喜歡拍照,花盆、茶幾以及茶幾上的鍾表,都是用心布置的。而他的丈夫躲在門口,完全淪為了背景。
裝備槍支的綠營士兵。清末綠營已經處於軍紀渙散、戰鬥力虛弱的狀態,對外不能御辱、對內不能平亂,朝廷正在逐漸對其進行裁汰,以西法訓練的新軍取而代之。
衙門內衙役正在懲處囚犯。四個衙役將囚犯摁倒在地,大概是執行杖刑,也就是用竹板打屁股。那時候的刑罰很粗暴,不僅要限制自由,還對犯人進行肉體上的懲處。以杖刑而言,很多人熬不過被活活打死。
鬧市上圍觀拍照的人們。清末時候照相機依然屬於很罕見的奢侈品,就算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絕大多數人都從未見過。這些人好奇地盯著鏡頭,未必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更想不到自己的影像會流傳100多年。
一家三口合影。這一家是滿族人,我們可以見識一下他們的服飾,尤其是女性,跟當時漢族婦女的裝束完全不同。
一男一女合影。你猜猜看,他們倆是夫妻關系還是父女關系?男子的個頭似乎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