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3位北歐設計師風采篇
在20世紀20年代,大眾服務的設計主旨決定了北歐風格設計風靡世界。功能主義在1930年的斯德哥爾摩博覽會大放異彩,標志著其突破了斯堪的納維亞地區,與世界接軌。
北歐風格將德國的崇尚實用功能理念和其本土的傳統工藝相結合,富有人情味的設計使得它享譽國際。它逐步形成系統獨特的風格於40年代。北歐設計的典型特徵是崇尚自然、尊重傳統工藝技術。
20世紀中期的北歐經濟的發展迅速使得北歐人擁有高福利的制度。但北歐人依然重視產品的實用性,簡單自然的審美觀依舊傳承。北歐的住宅文化和設計理念深受影響。故,即使是在工業時代的北歐產品設計都依然保留著關注用戶身心健康的人文關懷的要素。傳統和時尚創新被北歐設計師運用得淋漓盡致。
下面為你介紹23為北歐頂級設計師,希望能加深你對北歐設計的理解。
1 Borge Mogensen
Borge Mogensen 1914年出生於丹麥的奧爾堡,1936-1938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工藝美術學校學習 傢具 設計,然後 1938-1942年就讀於丹麥皇家學院美術學院,畢業後便進入 FDB 傢具設計工作室擔任品牌總監。
Borge Mogensen 致力於以設計符合大眾需求的傢具為目標,他認為好的傢具不應該僅供少數人品賞,而應該讓人人都能擁有,為了實現「讓每一個丹麥人都買得起高品質傢俱」的理想,Børge Mogensen 設計了一系列簡潔與實用功能兼具的平價傢具。
Borge Mogensen 的風格著重在兼具傳統與現代風格,並且注重功能主義,在 1940-1950年代以非洲為靈感,運用木材和皮革等材質打造的椅子,成為 1950年代盛行於丹麥傢具設計界的原始主義經典之作。
1972年英年早逝的 Borge Mogensen 遺留許多經典代表作品,如 1950年的 Hunting Chair、1958年的 Spanish Chair、1963年的 Wingback Chair 等等,Borge Mogensen 一生設計了無數高品質經典傢具,在世人心中奠定不朽傳奇的地位,至今他的設計精神仍持續影響著全世界。
2 Janne Kyttanen
1974年出生於芬蘭 Hameenlinna 的設計師 Janne Kyttanen,是(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技術背後的領先人物,他運用了快速成型的技術發展出 3D 成型的工業設計產品。
2000年畢業後,Janne Kyttanen 帶著這些創作概念來到了之前曾經站贊助他的高科技開發模具技術的 Materialize 公司。彼此合作的關系,開創了新的 Materialise .MGX 部門,透過 3D 成型技術創造了首批設計師款燈具,發表於2003年的米蘭傢具展。Janne Kyttanen 革新的 3D 成型技術,大幅的改變了物件被生產製造的方式,為創意和現實生產之間的差距創造了更大的自由度。
設計師官網:jannekyttanen.com
3 Peter Svarrer
1957年出生的 Peter Svarrer,1981年畢業於 Danish School of Decorative Art(丹麥裝飾藝術學院)。Peter Svarrer 除了經營自己維持了二十多個年頭的玻璃工作坊之外,也於設計學院擔任講師的工作。1997年開始與丹麥歷史文化悠久的品牌 Holmegaard 合作設計玻璃器皿,並榮獲了國際上許多設計大獎的肯定。
Peter Svatter 是丹麥百年品牌 Holmegaard 過去十年來非常重要的設計動力。Peter Svatter 以對於玻璃材質無可取代的熱忱和獨到的眼光,總是能將北歐生活環境的各種元素自然流露而設計作品之中。
設計師官網:www.svarrerglas.dk
4 Tools Design
來自丹麥的設計團隊 Tools Design 由 Claus Jensen 以及 Henrik Holbæk 於1989年成立。以簡潔、創新的設計取向著稱的 Tools Design 設計團隊,於幾十年間迅速的囊括了全世界250多個設計獎項,可說是當代丹麥設計中最會得獎的領先設計代表。
Tools Design 的設計領域非常廣泛,設計產品從電器用品到醫療器材和居家生活用品都有。功能性十足與美感兼具的傑出作品一直是 Tools Design 的設計核心,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接近產品,在關注美觀之餘更不忘重要的實用性需求。1960年出生,畢業於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 Henrik Holbæk 說道「我們要的是簡單、漂亮且真正有用途的產品!」。
身為居家生活用品品牌 Eva Solo 背後主力設計推手的 Tools Design,扮演了擁有近百年歷史淵源的丹麥品牌再次復興的重要角色。現址根基於哥本哈根西北邊老工業區的 Tools Design,在這邊持續地為設計產品多增添一些「額外的元素」;潛力無限的設計團隊,挾著擅長管理設計產品與傳播交流的能力,創造出貼近生活風格的設計作品;Tools Design 持續地以美觀吸引人又極富巧思創新的功能性設計產品吸引全球目光。
設計師官網:www.toolsdesign.com
Tools Design作品集點此:
5 Seppo Koho
Seppo Koho 出生於芬蘭 Rovaniemi,擁有藝術與建築學位。經過數年於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豐富經歷後,1995年,他在赫爾辛基成立了Interior and Design Studio Seppo Koho。Seppo Koho 擁有深厚的建築與室內設計專業知識,他憑借著從中擷取的空間觀念與美感,開始著手設計燈具,藉由光源的柔和感來邀請空間更進一步的互動,也為專案客戶,如 Nokia 等,量身打造空間專屬的傢具。
Seppo Koho 相當著重空間配置的平衡,獨特的細膩度是他在設計界的特色,他所創立的品牌 Secto Design Oy 充滿了北歐斯堪地納維亞風格,所發行的燈具系列也讓他在設計界當中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並贏得多項美學相關的設計獎。
設計師官網:www.sectodesign.fi
6 Nanna Ditzel
丹麥傳奇女設計師 Nanna Ditzel 有著豐沛的創造力,曾受專業細木工訓練的她,以大膽創新且符合大眾需求的傢具設計聞名於世。在多數人都退休了的年紀,Nanna 始終在傢具、珠寶飾品、織品設計的道路上創作不懈。
Nanna Ditzel 在戰後的年代持續實驗新材質和科技技術。嘗試過各種玻璃纖維、柳條製品、橡膠等材質,也涉獵了多樣化的專業領域,如傢具製作、珠寶設計、餐具、應用美術與織品創作。
1923年丹麥哥本哈根出生的 Nanna Ditzel,在參加丹麥皇家美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之前就受過專業的木匠訓練。1946年畢業於傢具設計學系後與第一任丈夫 Jørgen Ditzel 開了個人工作室。工作室經營期間曾多次獲得米蘭三年展的銀獎和金獎肯定,直到1961年 Jørgen Ditzel 過世工作室才隨之結束。1962年 Nanna Ditzel 的 One Woman 展覽開始於世界各地展出,三十多年來巡迴倫敦、柏林、紐約、維也納、倫敦、斯德哥爾摩、米蘭、巴黎、丹麥…等地。Nanna Ditzel 1996年獲得倫敦皇家藝術學會的皇家榮譽設計師的頭銜,1998年獲得丹麥文化部的終生藝術獎。
設計師官網:www.nanna-ditzel-design.dk
7 Hans Sandgren Jakobsen
Hans Sandgren Jakobsen 1963年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從小就受到細木工師傅爺爺的影響,很早就學會了木工的技藝。畢業於丹麥設計學院的他,獲得了一筆獎學金到美國和日本繼續設計的學習,而後加入了丹麥知名女設計師 Nanna Ditzel 的工作室。短短幾年的時間就獲得了許多知名大獎的肯定,是丹麥年輕一代設計師中備受矚目的新星。
是工匠同時也是設計師的 Hans Sandgren Jakobsen,認為設計不只是要美麗,還要有其功能、功用;設計並不是藝術,而是要符合人們普遍性使用的產品。Hans Sandgren Jakobsen 透過工匠技術的才華,能夠將功能性和極簡的形式完美結合。曾有許多游歷各國經驗的他(美國、日本、西班牙…),往往能將旅行所見所聞轉化為創作的靈感和動力。
在設計的過程中創新、美學、功能性是 Hans Sandgren Jakobsen 格外重視的三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深受美國 Shakers(美國基督教震教派) 影響的 Hans Sandgren Jakobsen 同樣也堅信 「Beauty depends on functionality"。在現有的設計之上不斷尋求創新突破,以少即是多的簡單、干凈設計美學,創造一種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普遍性。
設計師官網:www.hans-sandgren-jakobsen.com
8 Verner Panton
丹麥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 Verner Panton,於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研修建築,但後來使他成名的並不是他的建築作品,而是他所設計的生活用品與傢具。
Panton 鮮明率直的用色技巧,擅用幾何圖像,創作許多充滿未來感的設計,每件作品都能激發出使用者無限的想像空間。而奠定這個風格的基礎則是 Panton 對色彩以及構造材料的大膽嘗試,而且他的確克服了許多觀念上與技術上的限制,成為今日家居設計界常用的材料 (如塑膠、壓克力、玻璃纖維、海綿橡膠…等) 的先驅,以及新的視覺與感官經驗的開創者。
Verner Panton 在1959年率先實驗完成全世界第一張一體成型的塑膠射出椅,就是聞名全球的 Panton Chair,它不僅成為收藏經典,也奠定了 Verner Panton 的地位。
設計師官網:www.verner-panton.com
9 Trine Anderson
Trine 生長於丹麥一個叫做 Jylland 的小鎮,家裡經營的是成衣廠,從小就極富設計天份的 Trine,就懂得利用廠里的剩布自己幫娃娃設計製作衣服。她在2005年創立了 Ferm-LIVING,她的作品融合了想像力與突破傳統的獨特風格,並將北 歐美 好的風景自然以一種時尚清新的角度,勾勒出流暢的線條與寫實的意境。設計師官網:www.ferm-living.com
10 Poul Christiansen
1947年出生的丹麥建築師 Poul Christiansen,1973年畢業於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1969-1987年間,Poul Christiansen 為百年燈具大廠 Le Klint 原本直線的褶皺燈具帶來了創新且令人期待的改變。
積極研發和突破技術上的困難,Poul Christiansen 將褶皺的工夫透過數學演算的改造,創造了更加美麗的建築性外觀。弦弧的波浪和特殊處理的材質,表現出線條和光線的流動感。
Poul Christiansen 與俄籍設計師 Boris Berlin 於 1987 年設立了設計公司 Komplot Design,服務項目包含傢具、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Komplot Design 受許多知名傢具廠的青睞,包括 Gubi、Norman Copenhagen等,為 Gubi 設計的 The Gubi Chair 是利用創新 3-D 技術所製作的單板椅,收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 MOMA 並長期展示。
11 Monica Förster
瑞典當代傢具設計的代表人物之一,Monica Förster 設計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傢具產品。出生於瑞典北方靠近極圈的村莊的她,作品以純粹的形式和新穎的材質、科技著稱。常以跨領域且多元的方式創作,不斷的發明並革新工業設計的范疇。
Monica Förster 的工作室坐落於斯德哥爾摩,和國際大品牌 Cappellini、Poltrona Frau、De Padova、 Bernhardt、Whirlpool、Vibia、Tacchini、Mos、Offecct、Swedese 都有合作。長期和傢具大廠共事的機會,讓 Monica Förster有充分的資源和機會,與頂尖的研發團隊共同合作,將不受限制的創新設計,付諸實現。Monica Förster 的設計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個人,而是背後的團隊整體。
在國際間負有聲望的設計師 Monica Förster,從大自然和對於新材料、科技的好奇心中汲取靈感。北歐手工藝、亞洲美食、時尚、大自然。這些多元的片段組合了 Monica Förster 強烈、實用、詩意的設計產品。
設計師官網:www.monicaforster.se
12 Mattias Ståhlbom
Mattias Ståhlbom 喜歡以簡單的想法開始,用簡易的方法、材質去創造顯而易見,卻簡單不簡單的物件。
1971年出生的 Mattias Ståhlbom 是瑞典知名的建築和設計師。Mattias Ståhlbom 於斯德哥爾摩的University of Arts, Crafts and Design 修習建築和傢具設計,同時於兩所當地的大學修讀民族學和藝術。
替瑞典知名的公司設計傢具和廚房用品,也曾在紐約的設計領域中工作。2002年開始和 Gabriella Gustafson 共同經營位於斯德歌爾摩的建築和設計事務所 TAF。從日常隨手可見的物品開始,藉由設計的魔力讓人們更加珍惜生活中平凡的不平凡。
設計師官網:www.tafarkitektkontor.se
13 Maija Isola
Maija Isola 是當代非常傑出的一位女設計師。她的作品受到多元文化圖像色彩的影響,帶有濃厚的民族風味與活潑的顏色層次。她為芬蘭品牌 Marimekko 所設計的花紋 UNIKKO (芬蘭文為罌粟花之意),已成為一種經典風格的代表,其地位對北歐設計界來說完全無可取代。
1927年芬蘭出生的 Maija Isola,在赫爾辛基的 Central School of Instrial Arts 修習繪圖。是Printex(Marimekko的前身)公司聘請的第一位全職設計師,並成為室內織品的首席設計師。她最著名的印花圖騰,Unikko,至今仍然是 Marrimekko 的注冊商標。
Maija Isola 是位多才多藝且大膽用色的藝術家,創作過五百多幅的設計圖畫。旅行南斯拉夫、義大利、阿爾及利亞的經歷為她的設計融合了多國不同文化風格的靈感。1980年代開始和女兒(Kristina)共同設計更為大膽的圖像、裝飾性設計,Kristina 現今持續在 Marimekko 擔任設計師。
14 Klaus Rath
Klaus Rath 在1990年畢業於 Aarhus 建築學院工業設計學系,成為一名工業設計師。。自1990年至1996年,他為位於 Billund 的樂高集團旗下 Molex A/S 擔任設計工作。1997 年他成立 Klaus Rath Design 設計公司,並為 西門子 、Motorola 、Molex 和 GN Netcom 及 其他 許多品牌設計。
Klaus Rath 的設計強調技術工藝,他將科技與技藝作完美結合。他不但研發高科技的生產方式,也因此他擁有兩項的創新設計的技術專利,同時,他的設計特色線條干凈俐落,功能簡單實用,始終保持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傳統。
設計師官網:rathdesign.dk
15 John Brauer
設計師 John Brauer 1960年出生於丹麥,旅行世界各地的經驗,讓他幾乎體驗過了全世界的各種探險和工作的經驗,也探訪和收集了各種文化印象,這些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橫跨多個領域的興趣與探索研究,讓他對於不同的文化有著多面向而深入的了解,造就了他廣闊而開放的心胸和豐富的設計靈感泉源。
透過深入的參與設計過程和追求開發商品的新價值是 John Brauer 的設計風格,他的設計理念是傳達物品深層的意涵和為它們創造新的價值,2007年得到 British Instry Awards 英國工業獎的 Illusion 魔幻巾桌,就是用創新的工法打造自然本質的形狀,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16 Arne Jacobsen
丹麥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暨工業設計師 Arne Jacobsen,可謂是丹麥「機能主義」的頭號人物,也是北歐簡約設計的最大代表。Arne Jacobsen 設計的知名經典椅如 Egg Chair、Ant Chair、Swan Chair 身上即可看出,完全沒有多餘的線條或是結構,以最簡單的曲線達到椅子最佳的使用功能,美麗典雅的姿態歷久彌堅。
就讀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的 Arne Jacobsen,畢業後即贏得丹麥建築協會所舉辦的未來房屋設計競賽「House of Future」,此後他的名聲與超現代的設計風格即迅速散播開來。Jacobsen 的設計皆經過極精密的計算,要求完美到最細微的部分。例如幫英國牛津大學設計 St. Catherine學院時,他還特別要求在合約上著名,該片土地上所有范圍皆由他來完成設計,包括景觀以及配件,此學院日後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設計師官網:www.arne-jacobsen.com
17 Jakob Wagner
Jakob Wagner 是北歐非常突出的當代設計師,設計了許多獲獎無數且收藏於博物館之中的作品。他的作品常常出現在北歐和世界各地的展覽中。
1963年丹麥哥本哈根出生,1992年畢業於瑞士 Art Center in Montreux 的產品設計系。同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初期和運動、專業器材公司合作,如 Porsche 和 Pioneer。後來設計開始轉移到居家物件。
Jakob Wagner 的設計常以強烈的對比表現不同特質間的張力,讓看似對立的概念相結合,動與靜、男與女、有機與幾何…等。透過這種張力為產品注入了新生命,挑戰感官的同時不斷誘惑、吸引著我們的感受和情感。Jakob Wagner 設計的動能也來自於這些充滿意涵的各式形體。
設計師官網:www.jakobwagner.dk
18 Hans J. Wegner
Hans J. Wegner 1914年丹麥出生於鞋匠家庭。於17歲那年完成木匠學徒的學業,20歲便到哥本哈根的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就學。
年輕建築師 Wegner 和許多設計前輩都有共事的機緣。1940年加入了 Arne Jacobsen 和 Erik Møller 興建 Århus 市政廳的傢具設計工作,同年 Wegner 和木匠大師 Johannes Hansen 共同合作,造就了他更上一層的技藝。
1943年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隔年便開始了一系列中國椅的創造。中國椅的發想是從丹麥商人的照片中擷取明式椅的靈感而來,其中的一款 「Wishbone Chair」,是1949年至今最熱銷且受歡迎的 Wegner 椅之一。
1949年設計的 Round Chair 登上了美國 Interior 雜志的頭版,同時被譽為 ─ 世界上最美麗的椅子。Round Chair 在各種重要的國際場合中屢屢出現,例如1960年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和甘乃迪的總統電視辯論會和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等。Hans J. Wegner 木匠和設計師的完美結合,將最 美的 形式以精確的技法忠實呈現。
19 Form Us With Love
FORM US WITH LOVE 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dedication。這個瑞典的年輕設計工作室不會乖乖等著好事憑空降臨,而是主動去創造和拓展屬於自己的設計。FORM US WITH LOVE 設計的領域很廣,產品設計相關的一切都是 FUWL 關心的對象。
由John Löfgren、Jonas Pettersson、Petrus Palmér 於 2005 年成立的 Form Us With Love。三人在 Kalmer University 的產品設計課程中認識彼此。Form Us With Love 以 Innovation、Interaction 和 Love 為設計哲學。
對 FUWL 來說,和各大傢具廠牌合作(Axcent、Zero、Design House Stockholm、Materia、Mitab、Muuto 等)最大的收獲不在產品的結果,而是整個過程中思考、創造、設計生產的經驗。這些合作的經驗不斷刺激著 FUWL 用創新的切入點,把屬於 21 世紀的極簡風格中滲入了一些風趣和幽默感。
設計師官網:www.formuswithlove.se
20 Eero Saarinen
Eero Saarinen 是二十世紀最多產、顛覆傳統、具爭議性的建築師之一。Eero Saarinen 生長在一個設計世家,母親是紡織藝術家 Loja Saarinen,父親 Eliel Saarinen 是有著名的建築師和土地規劃員,姐姐也是名室內設計師。
揚名國內外的建築設計形塑了二戰後美國的國際形象,杜勒斯國際機場、聖路易紀念拱門、通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甘乃迪國際機場的 TWA Terminal,這些美國價值的強力象徵是 Eero Saarinen 的代表作品。
創作生涯都有傢具設計的產出,Eero Saarinen 豐富、靈巧、高度原創的傢具,可說是美國 50 年代傢具設計的代表。1940 年和 Charles Eames 共獲 MOMA 有機傢具設計比賽的第一名(Organic Armchair),後與 Knoll Associates 長期合作的關系。新材質的使用、建構技術和雕塑形式的創新,使得 Eero Saarinen 設計的每個物件都有強烈的建築質感在其中。
設計師官網:www.eerosaarinen.net
21 Eero Aarnio
Eero Aarnio 1932 年生於芬蘭,於 1954 年至 1957 年求學赫爾辛基的 Institute of Instrial Arts,並在 1962 年成立個人工作室,從事室內設計與工業設計。他的許多作品享譽全球的國際知名度,並獲得許多工業設計獎項。
身兼教授、室內設計師的他於1960年開始挑戰打破傳統傢具設計規范,改以塑膠塑料、多元繽紛的色系與有機形式等實驗,創造出更新穎更具機能性的時尚傢具。
他所設計的塑料作品自此 聞名於世,1963年他以玻璃纖維所設計的椅子the Ball、1968年的Bubble,不但在當時因准確反應出普普文化(the Pop Culture)而引起廣大回響,仍是設計界的指標。玻璃纖維並成為Eero Aarnio最愛使用的材質之ㄧ。
Eero Aarnio的作品揉合了文化、流行、美學與機能。在國際間獲獎無數,全球各大指標性博物館如倫敦的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紐約的MoMA、德國的Vitra Design Museum都有收藏並展出其作品。
設計師官網:www.eeroaarnio.com
22 Björn Dahlström
Björn Dahlström 是瑞典極為著名的設計師,50年代出生的他,在70年代從事的是平面與動畫設計,1982年他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初期專注於Ericsson、 Scania、Atlas Copco…等幾家大公司的平面設計案。
慢慢的,Björn 開始將他的設計才華延伸至產品設計,種類眾多,例如:Playsam 的兒童玩具、Skeppshult 腳踏車、Krups 咖啡機、Marimekko 布料花色設計、Magis、Plank 以及 David design 的傢俱。他的風格低調簡約,並具有無法取代的獨特優雅。
設計師官網:www.dahlstromdesign.se
23 Alvar Aalto
Alvar Aalto 可謂是開啟北歐現代化設計的重要人物,領域涵蓋建築、傢具、織品、玻璃藝品等。出生於芬蘭的小鎮 Kuortane,成長的地方坐擁最美麗的自然美景與夢幻湖泊。從小 Alvar Aalto 就展現藝術天份,對於繪畫、美術特別擅長,十四歲時就開始幫地方出版物繪圖插畫。雖然長大後成為建築師,小時後的 Alvar Aalto 對電影等很有興趣,還曾在自家頂樓搭了小的戲蓬。
Alvar Aalto 對於創造戲劇化的空間有他獨到之處,因此在經濟起飛的 20 世紀初期,全球風靡規格化與大量生產的時代,他可以巧妙地將建築融合感性和標准化,讓建築物展現其自然的有機性。Alvar Aalto 的設計風格一路從早期古典、機能、有機、到後期實驗性質、紀念性質的作品,可看到他不斷在創造經典,早期就受到 Le Corbusier 的注目,建築大師 Frank Lloyd Wright 則稱他為天才。
身為才氣縱橫、全方位的設計師,Alvar Aalto 不單設計建築,還包含內部的室內設計,細微到傢具、燈具、飾品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Paimio 扶手椅即是結合曲木技術與完美弧度而全球知名的經典作品。1935 年 Alvar Aalto 創立 Artek,主要生產他的設計傢具。
逝世於 1976 年,Alvar Aalto 給後人留下豐富的建築語匯,成功的將芬蘭傳統結合現代工藝,創造令人感動的建築物,不但合乎機能,也表現許多人文主義。
設計師官網: www.alvaraalto.fi
終わる↑
若谷設計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圖文來自於Design A-Z官網:http://www.daz.com.tw/)
微信公共平台搜索: RuoguDesign
主編微信號: liluli10
新浪微博搜索: 若谷設計
長按二維碼 一鍵關注
↓「往期精彩」
⑵ 一個扎馬尾,白頭發的外國服裝設計師,知道是誰嗎/
時尚界的凱撒大帝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rgerfeld,夏奈爾和Fendi的設計師,當然他自己也有一個品牌就叫Karl Largerfeld,他的經典形象:白發馬尾、墨鏡、Dior Homme的男裝,扇子。
Karl Lagerfeld在1983年開始接任CHANEL設計大權,這位來自德國的設計師,遇上了浪漫的法國女人Coco Chanel,用他血液里既存的精準與冷靜,將Chanel重新包裝出新世紀的風貌。 年輕的Lagerfeld在第一季時就剪破CHANEL雪紡長裙的裙擺,搭配CHANEL外套,再加上鮮艷誇張的假珠寶飾品,讓習慣CHANEL優雅傳統的時尚界非常震驚。
後來事實才證明Lagerfeld叛逆的天才與特出就與年輕時的CHANEL同出一轍,並將CHANEL王國領向另一個顛峰。此後,Karl Lagerfeld在1984年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並持續擔任CHANEL、FENDI和CHOLE的藝術總監。
1987 年Lagerfeld決定投身攝影工作,親自為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拍攝媒體宣傳冊,開始擔負全部的廣告宣傳,多才多藝的藝術才華照亮了整個80年代。
●重回原點的嚴謹制工
如果說Karl Lagerfeld賦予Chanel是珍珠項煉的經典貴氣、賦予Fendi的是奢耀性感的皮草風華,那麼設計師自身品牌LAGERFELD Gallery則是承襲巴黎的浪漫典雅,以及日爾曼民族的嚴謹做工,帶著俐落明朗的德國式線條,重新回歸到服裝本質。
●天賦異秉的設計才華
Karl Lagerfeld,1938年9月生於德國漢堡,14歲時全家移居巴黎,並在此完成了學業。而當60年代初成衣業顯露頭角時,秉持著對服裝的熱愛,Karl Lagerfeld從此便認定他的事業發展軌跡,於是他設計一切與時裝有關的東西:服裝、面料以及配件,他並且將各式頂級的皮革與皮草進行了時尚化的視覺改造。
●自創品牌 魅力依舊
1984年,他終於創建了自己的品牌LAGERFELD Gallery,就如同Karl Lagerfeld本人一樣,LAGERFELD Gallery在簡單的服飾線條下,透露出神秘的魅力;並內斂地呈現服裝中蘊涵的驚人創作天分。就好比配有白色薄紗胸口裝飾的襯衫開始現出了突破傳統的華麗軍裝風格;皮革鑲邊使得整件衣服的輪廓鮮明而具有層次感;精巧的設計,女性化柔和的色彩、配合牛仔的質地,沖突混合的搭配,創造出獨特卻迷人的美麗風情。
而粗心的人永遠無法體會LAGERFELD Gallery服裝設計的細膩之處,而細心的人從接觸LAGERFELD Gallery開始,也在不斷體會服裝的奧妙下,對設計師的魅力心悅誠服。此後,仍繼續為CHANEL、FENDI設計,1992年到97年為CLOHE設計。
●多項發展 更顯不凡才華
不過,對Karl Lagerfeld而言,藝術的重要性不啻於時裝本身。於是他決定親自操鏡拍攝,為他的一個設計工作室拍攝了一本媒體宣傳冊;從此以後他便親自負責全部廣告宣傳。對攝影的強烈熱愛使他的每一次宣傳活動都成為了真正的藝術作品。
1998年,Karl Lagerfeld為自己制定了新的挑戰:把三大愛好綜合起來:時裝,書籍和攝影,創造自己的世界。他夢想著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的描寫個人情感的世界:拉格斐藝術廊。
●優雅內斂的永恆風格
一直以來,Karl Lagerfeld擅長利用簡約方式表達出都會典雅、時髦的概念、以及富現代感的風格,透過布料及材質的優點與特色,進而表達時尚感的獨有魅力。這位推動時尚的大師,擁有始終堅持完美的特質、以及卓越傑出的設計理念、將簡潔得體的剪裁設計、和穿著搭配的風格特色,透露出俐落內斂的獨特品味。
1987 年Lagerfeld決定投身攝影工作,親自為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拍攝媒體宣傳冊,開始擔負全部的廣告宣傳,多才多藝的藝術才華照亮了整個80年代。
1938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的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14歲時全家移居巴黎,憑藉其國際教育背景和多國語言能力,完成學業。 1955年,初出茅廬的拉格斐便在國際羊毛局組織舉辦的業余服裝設計大賽中脫穎而出,年僅十七歲的他成為巴黎時裝大師 Pierre Balmain的設計助手。
三年後加入Jean Patou時裝公司,同時期大量吸收歷史、建築、音樂等知識,造就了拉格斐豐富的人文素養。自此之後他開始設計服裝、織品和配件等與時裝有關的東西,同時將皮革進行時裝化的設計。終於他的才華獲得 FENDI所賞識而展開長期合作,也成為 FENDI日後的改革者。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拉格斐推出 CHLOE香水時,成為第一位推出香水,卻沒有自己服裝品牌的設計師。
憑著做工扎實、獨創剪裁技巧,拉格斐逐漸奠定在巴黎時尚界的地位, 1983年受邀為香奈兒首席設計師;1984年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Karl Lagerfeld,之後仍持續擔任香奈兒、 FENDI和 CHOLE的藝術總監。 1987年拉格斐決定投身攝影工作,親自為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拍攝媒體宣傳冊,從此開始擔負全部的廣告宣傳,由於對攝影的熱愛,使得他每一次的宣傳活動也成為真正的藝術作品。
Karl Lagerfeld可說是時尚圈內極富明星特質的設計師,個人特色相當分明,不論出席任何場合,百分百會見著他的金字招牌模樣--扎個馬尾,手中持著一支來回不停的摺扇,臉上掛著一副超級久遠的漸層墨鏡,令人過目不忘,而且精通德、英、法、日、義大利文的他,應對各國媒體采訪,皆能以流利的語言侃侃而談,的確使人印象深刻。
除了個人具備明星特質之外,他塑造伸展台上明日之星之功力,同樣是一流的,藉由他之手捧出的名模亦是為數不少,如CLAUDIA、貓女STELLA..等,只要能夠成為CHANEL一季的代言人,聲勢暴漲數十倍,然而,船可載舟亦可覆舟,讓名模們在一夕之間成為過氣人物,也惟獨KARL有這樣的通天本領,因此,就算已列居名模地位,也得敬他三分。
他還在長城上舉辦過fendi的秀,我猜你說的女裝應該是Fendi的。
⑶ 整個夏天炸翻熱搜!這三位優雅不羈的迪奧設計師,你pick誰
要論今夏最火的展覽,當屬正在上海龍美術館展出的《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這也是Dior繼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取得巨大成功後,攜展覽《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來到了上海龍美術館。
品牌的女裝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表示:「Dior的 歷史 來到上海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此次展覽共設置13個展區,包含275件高訂禮服,還展出了限量中國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吸引眾多明星前來打卡。
Christian Dior的工作室成立於1946年。當時正值二戰結束,遭受兩次世界大戰重創後的歐洲,衣食全面匱乏,連貴族和世家子弟都要身先士卒上前線,戰爭的傷痛籠罩著整個歐洲。男人們忙著打仗,女人們只好一並承擔起了家務活農活,不僅要過著拮據的日子, 時髦、風格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更是徹底遠離了她們的生活。
女性的革命之歌才剛剛響起。Christian Dior就抓住了當時歐洲女性渴望美麗的心理,於1947年推出了New Look。他用收起的腰身凸顯出與胸部曲線的對比,長及小腿的裙子採用黑色毛料點以細致的褶皺,再加上修飾精巧的肩線,顛覆了所有人的目光。
當模特身著這套服裝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時裝界震驚了。美國 時尚 編輯Carmel Snow脫口而出: 「It』s such a New Look.」 這張早已成為經典的黑白照片,一名站在塞納河畔人行步道邊緣的女子,戴著手套的雙手擺出好看的Pose,身後看不見盡頭的石板路,彷彿喻意著流行的漫漫長路。
的確, Dior先生重建了戰後女性的美感,樹立了整個50年代的高尚優雅品味。 亦把Christian Dior的名字深深的烙印在女性的心中及20世紀的 時尚 史上,至今一直是炫麗的高級女裝的代名詞。
他繼承著法國高級女裝的傳統,始終保持高級華麗的設計路線,做工精細,迎合上流 社會 成熟女性的審美品味,象徵著法國時裝文化的最高精神。
但Dior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其創新中又帶著優雅的設計,亦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年輕設計師。
他們在Dior先生過世後陸續接手,非凡的設計功力將Dior的聲勢推向頂點,秉持著精緻永恆的設計精神。 可以說,Dior一路以來的輝煌與這些設計師們是不可分割的。以下是名大人最愛的三位歷任Dior設計師,是否有你心中的最愛呢?
01
Yves Saint Laurent
反叛的優雅紳士
身為男爵後裔的 Yves Saint Laurent(伊夫·聖·洛朗) ,從小就在一個擁有充足陽光大城堡、整潔僕人服侍、在上流 社會 紙牌聚會中打發時間、到帆船俱樂部度過夏天的優越環境中長大。
他的家境富裕,祖先多從事法律相關事業,也有曾被封為男爵的,父親從商擁有保險事業及電影製作事業,因此從小在家中就經常可以在晚宴中接觸到許多時裝服飾。
3歲時,他常常隨著母親去觀賞洋娃娃戲劇,這讓他開始喜愛那些花花綠綠的服裝。4歲時,他已經成為母親和阿姨的參謀,年輕女人們參加晚宴的服裝飾品,都要經過他一一鑒賞建議。
7歲時,他拿起來蠟筆、剪刀、捲尺,為自己的娃娃劇玩偶創造服裝。9歲時,他生日的願望,不是擁有新玩具或者長大繼承家業成為一名貴公子,而是: 讓我的名字出現在香榭大道的霓虹燈上吧。
18歲時,Saint Laurent高中畢業。《Vogue》總編對這個能設計出不對稱黑色雞尾酒服服的年輕人記憶猶新,於是請他來做雜志的美術設計,並送他去巴黎服裝工會學校。
19歲,年輕的Saint Laurent進入Christian Dior,成為了Dior先生的得力助手。由於年輕的Saint Laurent完全可以達到Dior的水準,於是在20歲那年,Dior三分之一的時裝就已經出自Saint Laurent手下,一時風光無兩。
1957年的10月24日,隨著Dior先生的去世,21歲的Saint Laurent臨危受命,接下即將發表的發布會。
他利用黑色毛綢設計出飾有蝴蝶結的及膝時裝,因此一炮而紅,被稱為Christian二世。Saint Laurent因此成為Christian Dior的首席設計師。
然而一切都在3年後被改變了。隨著阿爾及利亞戰爭的爆發,當時在時裝界已經有一定聲望的Saint Laurent被迫入伍。
不僅Dior的工作丟了,不善團體生活、性格內向的他表現出來相當緊張和不安。於是Saint Laurent精神崩潰了,被送到巴黎聖寵谷(Val-de-Grâce)進行治療。
在兩個多月的治療時間,醫院使用了大量鎮定劑來阻止Saint Laurent離開。最後Saint Laurent變得體重下降(80磅)且神智不清,不過後來他還是獲准出院,但是這輩子再也離不開麻醉葯。而因為葯癮問題,使Saint Laurent經歷過酗酒、嗑葯、自殺的生活。
1961年,伴隨秘密和傳言,出院的Saint Laurent與Dior分手,並正式啟用YSL這個名字成立了同名時裝品牌,至此永遠地離開了Dior。
02
浪漫不羈的 時尚 鬼才
John Galliano
這位「無可救葯的浪漫主義大師」,他帶著Dior走上了最巔峰的黃金時代。Dior的營業額也因此翻了4倍,從此被封神稱王,一舉奠定 時尚 圈地位。
沒錯,他就是人送綽號「海盜爺」的 John Galliano(約翰·加利亞諾) 。每次出自他手的 時尚 大秀總能給 時尚 界帶來驚喜,不管是色彩還是質感,即使時隔20多年回頭再看,依然驚艷無比、毫不過時。果然真正的經典從不懼時光。
1997年的Dior由於過於古板,缺乏活力無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一度陷入發展瓶頸,急需要一個能夠帶Dior打破僵局的人。 此時John Galliano正好出現。
Galliano通過將英式傳統和法式浪漫的有效結合,賦予了Dior女性一種革新、自由的觀念,在設計中即加入自己的風格又保留了Dior原有精髓。
John Galliano和Dior像個彼此等待多年的默契老友,相得益彰互相成就、大放異彩,讓Dior煥然一新。
無論是神秘的印第安文化:
浪漫的莎士比亞小說:
魅惑的維多利亞時期洛可可風:
暗黑系哥特風:
神秘埃及風:
還是濃烈的中國風,Galliano的設計風格跨度之大,浪漫唯美,富於戲劇性,每次都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和想像力。
尤其是2007年「蝴蝶夫人」系列更是 時尚 界一大經典,完美重現了古典東瀛女性的儀態,之前鞏俐還曾演繹過。
海盜爺人如其名,風格狂野大膽,不去迎合市場和商業價值,不斷地標新立異,不斷地顛覆陳舊庸俗,不循規蹈矩敢於沖突,純粹地堅持做藝術。
在Galliano執掌的第二年,Dior年銷售增長率就達到了40%。即便是2008年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其銷售收入仍然有所增長,2010年的凈利潤更是大增81%。每場發布會都像一場昂貴又華麗的廣告,把Dior推向高潮,走向鼎盛時代。
直到2011年,醉酒的海盜爺在一家咖啡廳內被一對情侶誤認為是流浪者,雙方起了沖突。海盜爺酒後失言說出不當言論,被媒體曝光後引起巨大輿論風波。
Dior為免受牽連,立即宣布解僱海盜爺,多個合作終止。明星們也紛紛站隊,那個曾叱吒 時尚 圈被人爭相追捧的設計天才一夕之間成為眾矢之的,其大起大落令人唏噓。
對於Dior和海盜爺的「分手」,無數 時尚 愛好者忍不住感慨: 「沒有Galliano的Dior還是Dior嗎?」 《VOGUE》美國版主編Anna說: 「Dior沒有Galliano將是個巨大的遺憾。」
但不置可否的是,John Galliano是個真正的藝術家。不是故作高深,而是雅俗共賞,因為人類對美的感知是相同的。好的作品無需多言,就能讓人感受到厚重的 歷史 底蘊和設計者誠意。
03
多愁善感的敏感男孩
Raf Simons
時尚 從業者或 時尚 迷們必看的Dior紀錄片《Dior and I(迪奧與我)》,是第一部紀錄 Raf Simons 入主巴黎老牌時裝屋Dior的紀錄片。記錄了他執掌Dior之後所呈現的第一季時裝——2012秋冬高級定製系列的全過程。
該片讓外界得以窺視一個時裝系列誕生的背後,一群熱忱、迷人和幽默的協作者之間對工作的真摯投入,是對高級時裝屋作坊中的裁縫們的完美致敬。
時尚 是造夢的行業,但夢想的實現也需要一針一線的堅持。多愁善感、愛哭的Raf Simons在時裝秀開場前壓力碩大地落淚,結束後又哭了一場,讓人們對這個工業設計出身的設計天才有了更多的興趣。
或許是工業設計專業出身的原因,在Raf Simons本人的設計中,都有著凌冽的裁剪,一刀不多。
所以無論對於Dior的擁躉還是客戶群體來說,要從John Galliano奢華繁復的設計適應Simons的極簡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一開始雖說不能說百分之百理解、喜歡他的理念,至少開始慢慢接受而且覺得有趣。
Raf Simons始終希望自己的一點點努力能夠無愧於Dior這個高貴的品牌,直至最後共同鑄就出專屬於Dior的獨特精神。
每個設計師都賦予了自己時代的女性一種前所未有的優雅。不同在於前者定位了優雅的底色,後者則開辟了優雅的未來。 Dior的優雅是經典的,也是與時俱進的,每一個時代都離不開「優雅」精神的存在。
部分資料參考:豆瓣電影《迪奧與我 Dior et moi》
⑷ 求這位外國美女的 名字或者她的更多美圖 謝謝!!!
中文名:麥迪·庫麗卡
英文名:Maddie Kulicka,原名Magdalena Kulicka
生日:1994年1月12日
國家:波蘭
頭發顏色:深棕色
眼睛顏色:綠色
身高:179cm (5'10")
三圍:86-57-89 cm (34-22-35英寸)
模特經紀公司:Hook Model Agency (波蘭母公司)
Group Model Management (巴塞羅那)
Elite Model Management (紐約)
Elite Model Management (米蘭)
Elite Model Management (巴黎)
Elite Model Management (倫敦)
Dolls Model International (台北)
Zucca Model Management (東京)
圈內好友:麗薩尼·德容 (Lisanne De Jong) 、卡洛琳·布拉什·內爾森 (Caroline Brasch Nielsen) 、Kate Somers
愛好:跳舞、寫作、旅行
來自波蘭的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是2011春夏時裝周中關注度極高的模特新人,也是報友們喜愛的又一位清秀小仙女,在2011春夏時裝周中,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是德賴斯·范諾頓 (Dries Van Noten) 秀場的開場模特,在拉夫·勞倫 (Ralph Lauren)、吉爾·桑達 (JIL SANDER)、賽琳 (Celine)、朗雯 (Lanvin)、迪奧 (Christian Dior)、YSL (Yves Saint Laurent) 和繆繆 (Miu Miu) 等重量級大秀上也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她優雅的台步,在新生代模特身上並不多見哦~海報網編編聽說,索尼亞·里基爾 (Sonia Rykiel) 已經邀請這位16歲的新人成為最新的廣告面孔。
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的原名是梅格達萊納·庫麗卡 (Magdalena Kulicka),和波蘭名模「方臉梅」梅格達萊納·弗萊克維亞科 (Magdalena Frackowiak) 同名,為了不至於混淆,也更響亮更好記,Elite模特經紀公司先是幫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更名為「梅格達」 (Magda),最終又修改為現在使用的名字——麥迪 (Maddie),所以報友們如果看到 Magda "Maddie" Kulicka 這樣的名字,就是指可愛的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2010年與Elite模特經紀公司簽約,在2010年6月的賽琳 (Celine) 2011度假系列秀場上,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首次登上T台。性格開朗的麥迪·庫麗卡 (Maddie Kulicka) 喜歡一切可愛而有新鮮感的事物。她最愛的設計師是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最想做的事情,是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組建一支樂隊。
⑸ 全球著名的女性室內設計師有哪些
Putman是世界知名的法國室內設計師。她以大膽創新,而又永遠流露優雅氣息的設計風格聞名於世,其作品跨越潮流,被視為永恆的經典。Putman享有「現代主義貴夫人」的美喻,其作品洋溢的濃厚法式風情與獨樹一幟的風格,在全球設計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Putman說,她的理念是創造「人人都能擁有的美」,但因同眾多奢侈品牌密切合作,她的名字早已被認為是優雅法國品位奢侈的符號。這個優雅到極致的法國女人,不僅是世界上最頂級設計師之一,更是室內設計界的Coco。在設計事業上,Putman一直抱持一個簡單的信念∶把美麗的事物帶給每一個人。她作品的其中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和諧地結合傳統與反叛的元素,巧妙地令兩者達至完美的平衡,令觀者贊嘆不已。前任法國文化部長Jack Lang曾感言∶「Andrée Putman不獨是設計界的魔法師,更是超越時光之流的靈感女神。」
凱莉•赫本(KellyHoppen)是英國頂尖設計師,為很多名人設計住宅及很多商業場所包括航空公司頭等艙等等。她將奢華做到極至。以冷靜、簡潔、優雅並富有創意的設計而聞名於世。赫本(Kelly Hoppen)可謂載譽無數。早在1997年。她就贏得了安德魯。馬丁「年度國際設計師獎」2006年。贏得「Ella室內設計獎」。2007年是凱麗。赫本的獎項豐收年。這一年中。她贏得了「Homes & Garden Awards」。「GRAZIA年度設計師」。不過。這些獎項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她在6月贏得的歐洲婦女聯盟頒發的最傑出女性企業家獎。這個獎項讓她的名字與田徑運動員Paula
⑹ 求這歐美 女是誰,是明星還是,
這個是不是金卡戴珊的那個流出版啊
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1980年10月21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洛杉磯,美國娛樂界名媛,服裝設計師,演員,企業家。是O.J.辛普森案中已故律師羅伯特·卡戴珊的女兒。[1]
金·卡戴珊2007年因為「性愛錄影帶」事件而走紅;2008年參演電影《災難大電影》,2009年,金·卡戴珊以《災難大電影》中的演出被題名為金酸梅獎最差女配角;2011年參演電影《婚姻顧問》;金·卡戴珊作為服裝設計師,2012年創建了時裝品牌Kardashian Kollection。
⑺ 時尚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十位女性設計師都有誰
01.軟裝女王Dorothy Draper
02.室內設計師Florence Knoll Bassett
03.傢具設計Ray Eames
04.傢具設計Eileen Gray
05.平面設計Margaret Calvert
06.平面設計Susan Kare
07.服裝設計Coco Chanel
08.服裝設計Claire McCardell
09.建築設計師Lina Bo Bardi
10.建築設計師 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