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高跟涼鞋美女的圖片
你看這個行不?
2. 中國古代美女穿什麼鞋
鞋子是人類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被泛稱為「足衣」。鞋子對推動人類服飾的改革、發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注重於實用,同時有著裝飾審美功能。人類經歷過赤足時期,後來才發明了鞋子。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也沒有發明紡織。「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韓非子》)《實錄》中說:「夏商舄履皆以皮為之。」就是說人類最早的鞋履是用獸皮製成的。
新疆原始居民穿靴早於穿鞋。靴子是一種高度在踝骨以上的長筒鞋,多為皮革製成。羅布泊地區鐵板河古墓出土的「樓蘭美女」所穿的生獸皮靴,是我國時代最早的一雙皮靴,已距今3800餘年。皮靴尖部開口,靴面、靴幫、靴底分件縫制,並且把摩擦原理用於靴底當中,是我國鞋靴史中的珍貴資料。小河墓地出土的一具女屍所穿的一雙短腰皮靴保存得十分完整,距今也已3800年左右。靴高19厘米,底長 27厘米,用牛皮製成,由靴底、靴面前部、靴後三塊皮子縫制。棕色毛繩穿過靴口兩個側孔,將靴腰束緊。這雙皮靴十分重視裝飾性,靴面正中塗有一道紅線條,中央皮上穿5股紅毛線,其中3股捆紮羽毛,可謂美妙絕倫。
到了距今3000年左右,新疆先民的縫靴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時人們開始用熟皮製靴,制靴工藝已程序化。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一隻3000年前的皮靴就具有這一特徵。這雙保存較好的皮靴,幫、底用牛皮,靴統用羊皮縫制,靴底用三層牛皮,結實耐磨。
考古工作者在鄯善縣蘇貝希古墓發現的長筒靴子十分奇特,用獸皮縫制,毛朝外,靴筒口超過膝蓋,皮靴內套質地柔軟的毛布褲子,褲口系有毛線編織的帶子(褲子與中原古代居民穿著的脛衣相似),使褲子與皮靴連為一體,這種奇特的靴子應是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設計縫制的,在寒冷的天氣外出時,起到禦寒的作用。特別是初春時節冰雪溶化,人們淌水過河時穿著這種長筒皮靴十分實用;也有可能是在狩獵時,為了保護腿部免遭野獸咬傷而設計的。
趙武靈王在引進胡服的同時也引進了靴子。為了作戰的需要,他們用騎兵戰術代替戰車。與鞋履相比,靴子更適合於騎乘。《釋名》中曰:「古有鞋履而無靴,靴字不見於經,至趙武靈王始服。」《中華古今注》曰:「靴者蓋西胡服也,昔趙武靈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革軪黃皮。」可見當時的靴子為短腰靴,後改成長腰靴。穿用靴的制度到唐代才有變遷。《陔餘從考•著靴》條曰:「朝會著靴,蓋起於唐中葉以後。」 這時的靴子,根據尚書令馬周的建議,被改為短統,用於百官常服,有時還兼用於朝服,連朝見天子也不例外。
漢代西域鞋靴製作工藝比前代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僅有氈鞋、氈靴、皮鞋和皮靴,還有史籍中記載的 「織成履」。1980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樓蘭孤台墓葬中發現的一隻革靴,形制為半腰形,內襯毛氈,用麻線縫制,整體上看皮靴十分牢固,也比較規整,皮質精良,從中看出隨著漢代畜牧業的發展,當時西域皮革的鞣製技術和制靴工藝有了較大的提高。
關於皮鞋,漢文史料記載頗多。皮鞋也稱「鞮」,未經鞣製生革製成的皮鞋叫「草鞮」,用熟皮鞣製的鞋履叫「韋鞮」。洛浦縣山普拉漢墓出土的皮鞋多是用鞣製較好的熟皮縫制,這里出土的一雙兒童皮鞋,除鞋底已失以外,其它部分保存得十分完好,皮面氈里,腰高8厘米,底長17.5厘米,用熟皮和動物的筋做線縫制,形狀十分規整。
精絕國人穿著的鞋履重視裝飾效果。1995年尼雅1號墓地3號墓出土的一雙紅地暈間緙花靴的樣式十分獨特。此靴長29厘米,高16.5厘米,形制為短腰,整個靴子用皮、毛褐、絹、氈等多種材料縫制,特別是靴面中央在白地上織有並蒂花卉圖案,起到了錦上添花的裝飾效果。靴子構思巧妙,形制新穎獨特,是新疆古代鞋靴中的又一精品。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這是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的詩句。絲履為古代男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鞋子。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東晉時期的一雙織成履,就反映了當時較高的製鞋工藝水平。墓中同時出土昇平11年(公元367年)和昇平14年(公元370年)的文書,可知它是東晉時期的遺物。履長22.5厘米,寬8厘米。履底、幫、里是用麻繩編織的。鞋面由褐、紅、白、黑、藍、黃、金黃、綠等八種顏色的絲線織成各種花紋和雲紋。幫面上還有「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長」十個隸書漢字。這雙織成履流露出中原鞋履的風范,履底、履里、幫面編制的都非常精緻,是中國古代鞋履中的瑰寶。
南北朝時期的靴子實物見於尉犁營盤古墓之中,營盤出土的一雙彩繪刺綉靴子,靴底為皮革,靴面是麻布質地,靴內襯柔軟的毛織物,使整個靴子顯得比較厚實,靴面、靴筒綉有紅、青、黑、藍等色彩的雲朵紋樣,像這樣具有強烈裝飾風格的靴子,在我國唐代以前,實不多見。
從考古發現資料來看,唐代西域女子的鞋履可分為高頭和平頭兩種形制。高頭履又稱翹頭履,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的屏風畫《仕女圖》中的女子,所穿的鞋子就是翹頭履,鞋頭上翹,並飾有花紋。這種前端上翹的高頭履,可以承托曳地長裙,以便行走。阿斯塔那唐墓中亦有翹頭履出土,如1969年阿斯塔那381號墓出土的一雙唐代變體寶相花雲頭錦鞋,長29.7厘米,寬8.8厘米,高8.3厘米。這雙雲頭錦鞋的鞋面、鞋頭、襯里都採用了高級面料,特別是襯里用藍、綠、緋紅、絳、蛋青、白、黃七色織成彩條花鳥流雲等紋飾的經錦,其中藍、絳、緋紅、蛋青四色彩條暈間。這是目前唐代彩條中顯花的最華貴的暈間彩錦品種。鞋面是華麗的變體寶相花紋,鞋頭用一種由大紅、粉紅、白、墨綠、蔥綠、黃、寶藍、墨紫八色絲線織成的斜紋錦,圖案為紅地五彩花,以大小花朵組成團花中心,繞以珍禽異獸,卷雲行霞,間以瑞草散花,外側又雜置折枝花和山石遠樹。鞋頭呈高聳的雲頭狀。這雙雲頭錦鞋充分顯示了唐代中期織錦、配色、顯花三者結合的顯花藝術水平,是唐代衣物中極為罕見的精品之一。
唐代西域女子穿著的平頭鞋有麻、蒲、皮等多種質地。用麻線編制的鞋子稱作麻鞋,又稱線鞋,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雙麻鞋,用粗麻繩編織成厚底,由細麻繩編織鞋面。鞋面結構疏朗,中間編織成鏤空狀,與現代的涼鞋相似。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的《圍棋仕女圖》中的幾位侍女也穿了這種麻鞋,說明麻鞋是唐代西域居民普遍穿著的鞋子。麻鞋並不是西域的傳統鞋履,應是從內地輸入的。但內地的線鞋,不同於《圍棋仕女圖》中地位低下的侍女所穿的麻鞋,而是京城裡貴族婦女時尚的奢侈品。穿麻鞋的形象在唐代繪畫作品中有諸多反映,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的宮女們,全都穿著麻鞋。此外陝西長安唐韋泂墓出土的石刻以及西安唐代李爽墓出土的壁畫上都有穿麻鞋的形象。
阿斯塔那唐墓中還發現了蒲草編織的蒲鞋,這種鞋子也是由中原傳入的,多為百姓暑天所穿。五代畫家顧閎中所繪的《韓熙載夜宴圖》中也可以看到當時蒲鞋的具體形象。
皮鞋與麻鞋、蒲鞋相比,十分耐穿,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8雙皮鞋,鞋底用粗麻線編織,鞋面用皮革,鞋內襯氈,用麻線縫綴,顯得結實耐用,應是當地工匠所制。
唐代西域靴子實物十分少見,多見於絹畫、石窟壁畫和草原石人,如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出土於吐魯番古墓的《樹下人物圖》中的女主人,穿的就是一雙黑皮靴。西域女子舞蹈時也穿皮靴。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唐代婦女也有穿靴子的習俗,特別為宮廷舞女所青睞,將這種靴子叫「蠻靴」。如舒元輿的《贈李翱》中雲:「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降帷。」穿靴子的婦女形象,在唐人的繪畫中也有反映,和這種靴子配套,身上都著胡服。
唐代西域男子的靴子,比較常見的是長腰靴,靴的質地以皮革為主。如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的木雕胡人俑、戴襆頭泥塑胡人俑、打馬球俑以及《侍馬圖》中的牧馬人都穿著長腰靴。天王踏鬼俑中的武士所穿的高筒靴子,靴筒上端兩側有扣眼,系帶從扣眼穿出,再束在腰帶上。1973年阿斯塔那193號墓還出土了一雙紙靴,它是隨葬的冥衣,通高9厘米,長筒,靴尖到腳背間用麻線縫連,腳踝處用織物扎束固定,並有裝飾作用。這雙靴子雖然是紙制的冥衣,但對西州鞋靴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靴子是高昌回鶻男子的主要鞋履,穿長袍時,褲子塞入靴內。有的靴筒上端兩側有扣眼,系帶從扣眼穿出,再束在腰帶上,將靴統吊起。高昌回鶻女子除了穿皮靴之外,還穿一種厚底、鞋尖上翹的花鞋,這種鞋子具有中原文化的特點,曾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反映了漢人穿著習俗對高昌回鶻人的影響。高昌人還發明了「套靴」,就是靴外又套一雙皮質的鞋子,這種被現在維吾爾人稱之為「喀拉西」的靴子,至今仍在南疆地區廣為使用。
3. 一位美女穿高跟鞋的圖片 要大的 有圖為證
http://bbs.desktx.com/attachments/month_0711/20071101_.jpg
http://www.mm52.com/deluxephoto/teen_girls/teen_girls_009.jpg
4. 有沒有仙女跟我一樣,是不喜歡穿高跟鞋的,好看又舒服的平底鞋有哪些
時尚潮流真的是社交圈,紡織物又興起了,編織鞋有著美國農村的風韻,再度取得成功得到時興精靈女孩的內心品類,有別於精美100分的高跟鞋子,那樣的編制平跟鞋更看起來平平常常,日常運用它來配搭更非常容易,編制同一復古時尚氣氛的碎花長裙子和鞋很盈潤雙眼,挑選經典花紋圖案設計的紡織物平地上鞋更顯味兒。
針對個子偏矮的小仙女,一定要挑選這類含有三到四厘米鞋底子設計方案的白色帆布鞋哦,可以顯著的提高的個子。自然,有著厚底設計方案的帆布鞋,穿下去在所難免有一些層次感,因此大家此刻可以配搭一款比較柔和瀟灑的長袖連衣裙與之般配。
假如你喜愛比較高端的潮流感,可以配搭這類含有泡泡袖設計方案的長連衣裙,看起來雅緻空氣。可是對喜愛中性化干凈利索個性時尚感的小仙女,可以嘗試用西服來配搭白色帆布鞋。可是要特別注意盡可能挑選與帆布鞋顏色一致的白色西服,根據上衣外套服飾與鞋顏色的統一性,打造經典的淺濃淡的穿衣搭配質感。
柔美和雅緻共存的荷葉袖blouse,立體式性感的衣領扶持,裝飾肩型還盡展層級。下衣挑選A字超短裙,遮胯遮大腿根部,是梨型身材可以借鑒的模版。
5. 這張照片圖片,這個穿匡威帆布鞋的高個女生你感覺拍攝的怎麼樣漂亮嗎好看嗎
非常漂亮,非常好看,可以直接來了,一夜五次沒問題。
6. 現在很多美女穿那種,厚厚的高一點的那種黑色的鞋,你們有圖片嗎發給我像這樣的黑色現很多美女穿我也要
真不喜歡這種款式,不過淘寶上搜松糕鞋大把吧!
7. 【圖】女性高跟鞋種類有哪些
根據款式,高跟鞋的種類有:
1、魚嘴款
指鞋頭頂端有一塊魚嘴形鏤空,剛好裸露出一兩個腳趾的設計,又叫露趾鞋。
(7)美女的鞋子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高跟鞋根據高度可分為:
平跟、中跟、高跟類,一般女鞋的跟高在3cm以下的為平跟;3-5cm的為中跟;6-8cm為高跟;8cm以上為超高跟。
高跟鞋根據鞋跟可分為:
方形鞋跟、馬蹄形鞋跟、坡跟、酒杯跟、匕首跟、松糕跟、虛無跟、特型鞋跟等。
8. 古代女人穿的鞋有什麼
1、清代花盆底鞋
清代花盆底鞋,又稱旗鞋,是清朝時滿族婦女穿的一種鞋子。其以木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
2、岐頭履
岐頭履,古代亦稱「分歧履」,在先秦典籍中,稱鞋頭分歧始於皇帝內宮,曾作為皇宮祭祈時所穿「舄」的形制,後流向民間先為男性穿著。到漢代女子也普遍穿用。後傳至唐代,消跡於宋代。
3、麻鞋
麻鞋是一種製作精巧、美觀、經濟、時尚、實惠,千年傳統民間的工藝品。 麻是一種草本植物,用麻的徑皮纖維製成繩索、布,再編成鞋子-麻鞋,也即是草鞋。
4、勾背鞋
朝鮮族的「勾背鞋」是傳統的女性鞋履。朝鮮族自古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屬於"跨境民族",所以"勾背鞋"在中國朝鮮族、韓國和朝鮮都有流行。朝鮮族歷來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飾多用白色,樸素大方,極富民族特色。
5、花盆鞋
花盆鞋,也稱「高底鞋」、「馬蹄底」鞋,是滿族特有的一種綉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其鞋底以木製成,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花盆鞋在清代特別盛行,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女性穿著。
9. 黑色長款連衣裙搭配鉚釘高跟鞋,優雅靚麗有女人味,這樣穿搭你覺得時尚嗎
美女姐姐選擇的鞋子是也很搶眼。一雙黑色尖頭鉚釘高跟鞋,尖尖的鞋頭和高高的鞋跟都極具視覺張力,鞋的邊緣和系帶上都鑲滿了金底的水鑽,讓整雙鞋子金光閃閃貴氣滿滿。和黑色連衣裙一起賦予美女霸總氣場,活脫脫的職場女強人。配上美女的精緻妝容,優雅又高貴。